化学实验基础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538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基础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实验基础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实验基础复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实验基础复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实验基础复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基础复习总结.docx

《化学实验基础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基础复习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实验基础复习总结.docx

化学实验基础复习总结

知识点一实验安全常识

1、实验室中的安全操作

(1)防暴沸的实验:

利用液体物质为反应物,在较高温度(加热)下进行反应或分离的实验,需加碎瓷片或碎玻璃片,防止液体剧烈沸腾而飞溅。

如:

石油的分馏,乙烯、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取等。

(2)防飞溅的实验:

浓硫酸的稀释或与其他液体的混合(必须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蒸发结晶(当有较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防爆炸的实验:

点燃可燃气体(如H2、CO、CH4、C2H2、C2H4)或用H2、CO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4)防中毒、防污染的实验:

制取有毒气体(如:

Cl2、CO、SO2、H2S、NO2、NO)等有毒气体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实验中多余气体应吸收,以免污染环境。

①酸性气体(Cl2、SO2、H2S)用碱液(NaOH液吸收)②碱性气体(NH3)用稀硫酸吸收

③CO:

点燃

(5)防倒吸的实验:

加热法制取气体后,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②将气体通入溶液中进行性质验证,③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

常见防倒吸的装置:

2、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1)受酸腐蚀致伤:

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如果酸液溅入眼内,用大量水冲洗后,送校医院诊治(浓硫酸一般先擦,后洗)。

(2)受碱腐蚀致伤:

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如果碱溅入眼中,用硼酸溶液洗。

(3)受溴腐蚀致伤:

用苯或甘油洗濯伤口,再用水洗。

(4)火灾:

钠、镁着火,沙子覆盖,使之熄灭。

酒精引起火灾,用湿摸布盖灭。

(5)吸入刺激性或有毒气体:

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使之解毒。

吸入硫化氢或一氧化碳气体而感不适时,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但应注意氯气、溴中毒不可进行人工呼吸,一氧化碳中毒不可施用兴奋剂。

(6)误食重金属盐:

立即口服牛奶或蛋清。

3、实验室安全标识:

 

【例1】

(1)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B.误食硫酸铜溶液,可服用鸡蛋清解毒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碳酸钠稀溶液冲洗

D.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

(2)制备CaCO3时,应向CaCl2溶液中先通入(或先加入)    (填化学式)。

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    装置回收(填代号)。

若选用E装置,则烧杯中的下层液体可以是。

知识点二常见的计量仪器

1、计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1)量筒:

上面标明温度、规格;读数时读到小数点后一位;用于量取体积,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时,最后用胶头滴管准确量取;量筒也可以量取气体体积(通过排出水的体积间接测量),读数时注意:

①先冷却到室温②使量筒和集气瓶(或水槽)液面相齐再读数③视线与凹液面相齐再读数 ④读数到小数点后一位。

(2)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上面标有温度、规格,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到小数点后2位,酸式滴定管可以盛放酸性溶液或氧化性的溶液,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因为碱性溶液可以腐蚀玻璃旋塞;碱式滴定管可以盛放碱性溶液,不能盛放酸性或氧化性的溶液,酸性或氧化性溶液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

(3)托盘天平:

读数读到小数点后一位;左物右码;一般试剂要用称量纸或滤纸,碱性药品要放到玻璃仪器中称量。

(4)容量瓶:

上面标有温度、容积和刻度线;使用时要标明容积(实验室常用的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用于盛放溶液。

2、其它常见仪器:

(1)玻璃棒:

可以用于搅拌、加速溶解;引流。

(2)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注意区分仪器)一般漏斗用于过滤、添加溶液;长颈漏斗可以用于启普发生器简单装置(如右图)分液漏斗用于添加药品、萃取分液;

(3)蒸发皿(用于溶液的蒸发、结晶)坩埚(用于固体的灼烧等)。

(4)干燥管:

干燥气体,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放倒吸装置、U形管可以用作电解装置等。

有球形和U型。

(5)洗气瓶:

洗气时长进短出,内盛液体试剂;也可作集气瓶,排空气和排水均可,注意进气口的变化;有时也作安全瓶等是一个多功能装置。

3、量气装置

 

读数注意事项:

恢复到室温,两液面相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例2】下列溶液适用于酸式滴定管的有,适合用碱式滴定管的有。

a.高锰酸钾溶液b稀H2SO4c.NaHSO3dNa2CO3eNaOHf苯

知识点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原则:

不能引入新杂质(通常生成沉淀或气体);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所加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实验操作简单易行(先简单后复杂,先物理后化学);恢复到原状态。

2.“物质分离提纯”解题思路:

通常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状态来确定,具体如下:

(1)固体样品:

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

溶解——过滤——洗涤沉淀——干燥;

溶解——加热蒸发结晶(或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2)液体样品:

分液(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蒸馏(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液体);

萃取(从溶液中提取溶质)——分液。

(3)胶体(蛋白质)与电解质离子的分离:

渗析(盐析)。

3.常见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的应用:

(1)粗盐的提纯:

溶解——加过量BaCl2、过量Na2CO3、过量NaOH溶液(除去SO42-、Ca2+、Mg2+)——过滤——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调pH=7)——加热蒸发结晶(当有较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2)海带(紫菜)中提取碘:

海带(紫菜)烧成灰——加水溶解——过滤——滤液中通入氯气——加入四氯化碳,振荡(萃取)——分液——下层溶液进行蒸馏得到单质碘。

(3)蛋白质或淀粉溶液中的NaCl:

加水,用半透膜进行渗析。

(4)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分液。

3.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试题答题注意的问题:

(1)对于过滤操作:

先过滤上层清液后下层浊液;若试题中保留沉淀,一般应“过滤、洗涤、干燥得纯净固体”,若试题中需要知道沉淀质量,必须“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2)对于结晶操作: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通常采用“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得到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物质,通常采用“加热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

(3)对于蒸馏实验,烧瓶中应加碎瓷片防止暴沸,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处。

(4)对于萃取分液实验:

萃取剂必须具备的条件,

【例3】下图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B.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

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D.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

【例4】现有含NaCl、Na2SO4、NaNO3的混合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NO3-的相互分离。

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的名称:

试剂1___________试剂2_____________试剂4________________

(2)恰当地控制试剂4的加入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过量试剂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加入试剂4后,获得固体D的实验操作④是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二)试纸的使用:

试纸的种类

应用

使用方法

注意

石蕊试纸

检验酸碱性(定性)

①检验液体:

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变化。

②检验气体:

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之接近容器口,观察颜色变化。

①试纸不可伸入溶液中,也不能与管口接触。

②测溶液pH时,pH试纸不能先润湿,因为这相当于将原溶液稀释了。

pH试纸

检验酸、碱性的强弱(定量)

KI-淀粉试纸

检验Cl2等有氧化性物质

(三)实验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方法

1、用试管、烧瓶做气体发生器时,应将导气管的末端浸入水中,用双手捂住反应器的外壁或微热反应器。

若有气泡产生,移开手掌或热源,过一会儿,有水进入导管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简单记为“微热、气泡、水柱法”

2、类似启普发生器做气体发生器时,应将导气管活塞关闭,往启普发生器球形漏斗中注满水,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水面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简单记为“液差法”

【例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E.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知识点四物质的检验

(一)物质的检验的一般解题思路:

(1)对于固体,首先考虑加热,看是否有效;若不能达到要求,则应加水配成溶液后检验离子。

(2)①若为易溶于水的固体,通常要配成溶液;

②若为溶液,取出后可直接检验;若是很稀的溶液,首先要蒸发浓缩后进行检验;

③对于气体:

一般是通入溶液中或使用试纸进行检验。

(3)若试题要求检验固体成分,则既要检验阳离子,又要检验阴离子。

(4)回答问题的模式:

按照“各取少许于试管中→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模式进行规范作答(特别注意“试剂——现象——结论”顺序不可颠倒)。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1.常见离子的检验:

Na+(K+):

将铂丝用盐酸洗涤后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至无色,然后蘸取固体样品(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若观察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黄色(紫色),说明样品中含有钠(钾)元素。

Al3+:

取待检验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说明原溶液中含有Al3+。

Fe2+:

①取待检验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或氨水),生成白色沉淀,立即变成灰绿色,最后得到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②取待检验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没有明显变化,再滴加少量氯水或双氧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Fe3+:

取待检验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或氨水),立即生成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②取待检验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NH4+:

①取待检验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H4+。

②取待检验的固体样品少量于玻璃片上,加入少量熟石灰,搅拌(或研磨),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固体上方,若试纸变蓝色,说明原固体样品中含有NH4+。

Cl-:

取待检验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再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SO42-:

取待检验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CO32-:

取待检验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将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O32-(或HCO3-)。

SO32-:

取待检验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32-(或HSO3-)。

I-:

取待检验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氯水后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I-。

2、常见气体的检验:

SO2:

将气体通到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溶液褪色,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又恢复红色,则该气体为SO2

NH3:

Cl2:

O2:

H2:

CO2:

【例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进行物质检验时,一般先对试样进行外观观察,确定其状态、颜色、气味等。

B.取1mL20%蔗糖溶液,加入适量稀硫酸,水浴加热约5min后,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

加热,可检验蔗糖是否发生水解。

C.检验某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钾,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至无色,直接蘸取固体样品在酒精灯火焰上继续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证明样品中只含有氯化钠,不含有氯化钾。

D.某同学为检验某溶液中同时含有Cl-和SO42-,实验方案是:

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Cl-。

【例7】下列关于某无色溶液所含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Cl3

B.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是CO32-或SO32-

C.先通入少量Cl2后,再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说明有I-

D.往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SO42-

知识点五气体制备与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原则

(一)制备气体最常见的装置及可以制备的气体

 

1.固—固加热装置

(1)

NH3: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固—液(或液—液)加热装置

(1)Cl2: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MnO2

3.固—液(或液—液)不加热装置

(1)H2:

Zn+2HCl==ZnCl2+H2↑

(2)O2:

2H2O2=====2H2O+O2↑,2Na2O2+2H2O==4NaOH+O2↑

【例题8】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

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

f装置D的作用是_____,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例题9】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二)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原则

1.实验原理是否合理。

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备(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无污染等);是否是工业制备方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无污染)。

2.实验装置是否合理。

发生装置是否合理;净化、干燥装置是否合理;尾气处理装置是否合理;等。

3.是否有安全考虑。

防污染(尾气吸收)、防氧化(避免空气进入)、防倒吸、防爆炸等问题。

加热法制取气体后,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②将气体通入溶液中进行性质验证,③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

4.最佳实验方案的选择。

几个实验方案都能达到目的,选出其中装置最简单、药品易得、现象明显、无污染等既为最佳。

【例10】下图所示是用于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及夹持固定装置均已略去).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若锥形瓶中盛装锌片,分液漏斗中盛装稀硫酸,则:

①当仪器连接顺序为A→D→B→B→C时,两次使用B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CuO.无水CuSO4粉末.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使B中CuO反应充分,在不改变现有药品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有(写一种)_____.

③加热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锥形瓶中盛装Na2SO3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H2SO4溶液,B中装过氧化钠固体,验证SO2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时是否有O2生成.

①SO2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O2的方程式可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气流方向,从图中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字母):

()→()→()→()→();(可以不填满,也可以补充)

装置B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验证有O2产生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有同学认为B装置后要接装置C或装置D或装置E,你的选择是________,其理由为:

___

【例11】常温下,

的电离常数

的电

离常数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

酸性强于

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

,若前者的

小于后者,则

酸性强于

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

酸性强于

(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仪器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

、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

溶液、品红溶液、

试纸

知识点六定量实验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计算(m质、m剂→V剂)→称量或量取(天平或量筒)→溶解(烧杯、玻璃棒)→装瓶贴签(注明溶质浓度)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计算(m质或V质)→称量或量取(天平或量筒)→溶解(烧杯、玻璃棒)→转移、洗涤转移(冷却、玻璃棒)→定容、摇匀(胶头滴管、平视)→装瓶贴签(注明溶质浓度)

【例12】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50g

1、实验步骤:

(1)计算:

需NaClg,水g

(2)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NaCl,倒入中

(3)配制:

用量取所需水,加入盛有NaCl固体的中,用搅拌,使NaCl溶解,即配成了50g5%的NaCl溶液。

2、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NaCl溶液相比较:

(1)用到的相同仪器有

(2)用到的不同仪器有

【例13】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成1.5mol/L的稀硫酸100mL。

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量取浓硫酸mL

(2)配制操作可分解成如下几步:

A.将容量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检查是否漏水;

B.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将溶液注入容量瓶,并重复操作两次;

C.用已冷却的稀硫酸注入已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

D.根据计算,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E.盖上容量瓶盖子,振荡,摇匀;

F.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G.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H.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地加蒸馏水,使液面接近刻度线至1-2厘米;

以上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3)如果实验室有10mL、15mL、20mL的量筒,应选用mL的量筒最好,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将使配制的浓度(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4)本实验所用的主要定容仪器容量瓶上标有,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操作方法是

(5)由于错误操作使得到的数据比正确数据偏小的是。

A.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后所得溶液的浓度

B.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

C.容量瓶只用蒸馏水洗涤,没有烘干

D.定容时,滴加蒸馏水,液面略高于刻度线,在吸出少量水使液面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中和滴定

准备过程

①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③用少量标准液润洗装标准液的滴定管及用待测液润洗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液体、排气泡、调零点并记录初始读数。

滴定过程

姿态:

左手控制活塞或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及滴速。

滴速:

逐滴滴入,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终点:

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改变时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即为终点。

记录读数。

【例14】(2011广东高考)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

315)。

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

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K、293K和303K时的溶解度(g/100gH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理由是。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

在答

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

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

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

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步骤3:

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

步骤4: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

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ml约0.1mol•L-1Ba(OH)2溶液:

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

馏水,,将溶液转入,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

准确量取25.00ml所配制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

(填“0.020”、“0.05”、“0.1980”或“1.5”)mol•L-

1盐酸装入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

至终点,记录数据。

重复滴定2次。

平均消耗盐酸Vml。

③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4)室温下,(填“能”或“不能”)配制1.0mol•L-1Ba(OH)2溶液

化学实验基础

【例1】

(1)B

(2)NH3bCCl4或四氯化碳

【例2】abcfde【例3】B

【例4】

(1)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硝酸溶液

(2)测定溶液的pH

(3)除去溶液中过量的Ba2+、Ag+(4)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例5】C【例6】A【例7】C

【例8】debc安全瓶放倒吸吸收二氧化硫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例9】bd

【例10】

(1)①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

②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H2SO4缓慢滴入(或在烧瓶中加水或将烧瓶放入冰水中或用冰毛巾捂着烧瓶)

③检验装置中空气是否排尽或检验氢气是否纯净

(2)①2SO2+2Na2O2=2Na2SO3+O2↑

②A→D→B→C;淡黄色固体粉末逐渐变为无色

③将一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置末端出气口,看木条是否复燃(2分)

④接装置C;理由是:

接装置C既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与B中的过氧化钠反应,

又可吸收过量的SO2,防止污染空气(或答:

接D将不能吸收多余的SO2或接E将不能防止水蒸气进入且不利于O2的检验或其他合理答案)

【例11】用于比较pH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参考方案如下:

方案一:

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和NaHC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溶液的pH。

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二:

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三:

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N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