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精选训练 化学用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123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精选训练 化学用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精选训练 化学用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精选训练 化学用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精选训练 化学用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精选训练 化学用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精选训练 化学用语.docx

《中考化学复习精选训练 化学用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精选训练 化学用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精选训练 化学用语.docx

中考化学复习精选训练化学用语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精选训练化学用语

1.

(1)锌片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锌【Zn2(OH)2CO3】。

若该物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反应物除Zn外,还有①N2②O2③CO2④H2O中的()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2)在实验室里,小明同学设计方案用铁钉测定某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他先取一洁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18.2g,然后往其中倒入少量硫酸废液后称量,总质量为33.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打磨去除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43.9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g。

②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③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硫酸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的影响是“偏大”“偏小”、无影响”),理由是。

2.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鲜牛奶变质B.粮食酿成酒C.钢丝球刷碗D.煤炭的燃烧

3.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D.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4.某发电厂烟气处理的新工艺:

CH4十2NO2=N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OB.CO2C.O2D.C

5.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是()

A.N2OB.NOC.NO2D.N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2L水

7.下列化合物中,含有+7价元素的是()

A.KMnO4B.MgOC.KClO3D.P2O5

8.木炭可以与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

2CuO+CCu+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程式中X为COB.反应中C被氧化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D.该反应CuO为还原剂

9.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6B.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

C.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钯元素符号为Pd

10.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是由铜、锡形成的青铜,我国的锡储量占世界第一位。

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的炼锡方法基本上就是现代用的碳还原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nO2+2CSn+2CO↑。

该反应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1.氮元素化合价为+3的物质是()

A.N2OB.NOC.N2O3D.N2O5

12.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它们表示的含义中正确的是()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C.“3”表示3个硫酸分子

D.“4”表示4个氧原子

13.1mol某化合物在2mol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36克水,对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14.甲烷(CH4)燃烧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中各物质均为化合物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

2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15.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用于汶川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3O3N3C13),又称高氯精.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消毒剂由4种元素组成

B、高氯精中有12个原子

C、高氯精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1

D、高氯精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氯元素

16.下列说法错误的的是()

A.要制取2g氢气,用56g生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C.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D.用肥皂水可区别硬水和软水

17.(2011年江苏南通,18题)已知反应

,则X的化学式为()

A.C2H6B.C2H4C.C2H2D.C2H60

18.在以下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是()

A.HClB.Cl2

C.HClO3D.ClO2

19.下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C属于有机化合物

B.维生素C虽不能提供能量,但缺乏会患坏血病

C.每片该维生素C含碳的质量为10mg

D.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20.鱼油中富含的DHA(化学式为C22H32O2)是大脑细胞形成和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DH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HA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B.DHA是一种氧化物

C.DH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2︰32︰2

D.DHA分子中各原子的数目比为22︰32︰2

21.(6分)下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均由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甲是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成分,乙俗称消石灰。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乙在农业上的一种常见用途:

(2)①若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别的物质,丁的化学式为。

②若丁是侯氏制碱法中制得的“碱”,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写出②中的丁转化为①中的丙的化学方程式:

22.(4分)用N、H、O三种元素组成下列物质或微粒:

(用符号填写)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

(2)一种酸

(3)—种带正电的根的离子(4)一种碱

23.小明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混合,发现无明显现象。

一段时间后,他再次取敞口放置的上述两种溶液进行混合,结果出现了白色沉淀。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上述现象。

24.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你利用图中所给药品和他们一起进行研究。

(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变为无色。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3)实验后某试管底部有蓝色絮状沉淀,继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振荡后沉淀消失。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5)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只产生气泡。

那么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6)实验结束时,他们将实验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后,他们猜想最终的废液可能呈酸性。

为了验证猜想,利用上述实验中未涉及到的酸的化学性质,另选药品进行实验:

取少量废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观察现象,证明最终的废液呈酸性。

实验后为了避免废液造成不良后果,他们对废液进行了恰当处理。

25.(4分)如图是市场销售的食用小苏打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标签上提供的信息推测小苏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小苏打放在面粉中加水进行烙饼,小苏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烙出的饼虽然疏松多孔,但有碱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6分)有A、B、D、E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元素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E元素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具有类似足球状的结构。

已知D元素和E元素组成的化合物M,M的1个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B、D和E三种元素能形成一种化合物R,R属于可再生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R,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和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R的化学式为;

(3)M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E和B形成的化合物能跟单质E发生吸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

27.某品牌可乐由水、白砂糖、焦糖色素(使可乐显黑褐色)、磷酸(H3PO4)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压入二氧化碳配制而成。

某同学为了探究可乐的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可乐中二氧化碳的定性检验

(1)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打开一塑料瓶装可乐,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把导管插入(填化学式)溶液中

观察到

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

实验二可乐中磷酸的定量测定

测定过程如下:

(2)步骤①用活性炭浸泡的目的是。

(3)步骤③煮沸10分钟的目的是除尽滤液中的。

(4)已知步骤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3PO4+NaOH=NaH2PO4+H2O,测得共消耗0.1%的NaOH溶液20g,忽略可乐中其它成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计算可乐中磷酸的含量(以g/L为单位。

相对分子质量:

H3PO4—98;NaOH—40),写出计算过程。

(5)如果步骤②缺少洗涤,则测定结果(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参考答案

1.

(1)C(1分)

(2)①0.1(1分)②32.7%;③偏小(1 分);硫酸与铁锈反应(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可知还要有,二氧化碳、水、氧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

33.2g+10.8g-43.9g=0.1g

②解:

硫酸废液的质量为33.2g—18.2g=15g(0.5分)

设样品中H2SO4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1分)

982

x0.1g

x=4.9g(0.5分)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4.9g/15g×100%≈32.7%(1分)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C

【解析】

试题分析:

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钢丝球刷碗这是一个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C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3.B

【解析】

试题分析:

A、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正确,B、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二个氮原子,错误,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根据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正确,D、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7+1×14+16×3+14×2=174,正确,故选B

考点:

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4.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的物质的化学式.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1;H,4;N,2;O,4;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H,4;N,2;O,2;比较分析可知A中含有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