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28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370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28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版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28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版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28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版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28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版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28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28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版含答案.docx

《新版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28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28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版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28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版含答案.docx

新版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28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版含答案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限时规范训练28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8·湖北恩施联考)读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  )

A.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

B.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

D.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确

解析:

图中各区域是按建筑气候这一单一指标划分的,A项正确。

各区域内部的特点性质相对一致,但并不完全一致;图中各区域的分布范围不相同;气候本身具有过渡性,因此,图中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并不清晰明确。

答案:

A

2.受自然环境影响,a→b→c→d(  )

A.相同高度的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

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

C.现代楼房的高度越来越低

D.传统房屋墙壁越来越薄

解析:

a→b→c→d反映出我国从北到南地理环境的差异。

a→b→c→d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相同高度的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a→b→c→d冬季风的影响逐渐减小,夏季气温渐高,考虑到冬季避寒和夏季散热,传统房屋窗户应是越来越大。

现代楼房的高度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受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小,南方地区经济较发达,现代高楼的比例高。

D项叙述正确。

答案:

D

(2018·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过程。

城市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等。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城市发展早期的主要农业基地可能是(  )

A.林木基地B.果品基地

C.粮棉基地D.禽蛋基地

解析:

长江三角洲地势较平坦,城市早期城市化水平低,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光热条件较好,适宜种植粮棉,故C项正确;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即城市发展后期,农业发展转变为以果蔬、禽蛋等城郊农业为主,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故B、D两项错误。

答案:

C

4.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图中不能直接表达的是(  )

A.劳动力由数量需求向素质需求转变

B.工业地域由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转变

C.交通运输方式由单一向综合方式转变

D.城市功能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解析:

据图判断,城市工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工业转变,劳动力数量需求下降,而劳动力素质需求提高,故A、B两项正确;早期城市交通为河运,后期交通方式以河运和高速公路为主,反映了交通方式由单一向综合方式转变,故C项正确;城市规模在扩大,但无法判断城市功能结构变化特点,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2018·兰州模拟)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5.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abcB.cab

C.cbaD.bac

解析:

a时期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b时期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c时期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因此A项正确。

答案:

A

6.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解析:

a时期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

b时期由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将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

c时期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根据各点的产业结构数值可以看出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较高的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答案:

D

(2018·河南省高中毕业年级模拟)读1985~2010年我国东北四个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值占全国比重变化表,回答下面三题。

7.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矿产资源B.劳动力

C.市场D.交通

解析:

我国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在当地丰富的煤炭、铁矿石资源基础上,建立了机械、钢铁、造船等重工业,其主导因素为矿产资源,A项正确。

答案:

A

8.2001~2010年,东北四个工业部门产值比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  )

A.基础原材料工业B.装备制造业

C.能源工业D.轻工业

解析:

读图可知,在2001年至2010年,东北四个工业部门产值比重分别为基础原材料由9.13%降低到8.99%,装备制造业由6.98%上升到7.77%,能源工业由14.22%降低到8.69%,轻工业由5.06%上升到8.16%,上升比重最大的为轻工业,D项正确。

答案:

D

9.东北能源工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源需求量减少B.能源资源储量减少

C.劳动力短缺D.基础设施落后

解析:

东北煤炭资源丰富,而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经过长时间开发,日益枯竭,所以能源资源储量减少,B项正确。

随着经济发展,对于能源需求量增加,A项错误;能源数量与劳动力和基础设施无关,C、D两项错误。

答案:

B

(2018·太原模拟)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下面两题。

10.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政策C.人才   D.市场

解析:

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

答案:

C

11.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解析:

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则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

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会有所降低。

答案:

B

二、综合题(46分)

12.(2018·湖南长沙模拟)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8分)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6分)

(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8分)

解析:

(1)题,阶段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转变,其原因为市场需求扩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城郊农业利润更高等。

(2)题,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变化可结合图例读出。

第(3)题,可以从图中判断出该地保护环境的措施,即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答案:

(1)变化:

由水稻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

原因:

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工业结构:

传统工业数量减小,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

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迁移、集中,电子工业在西部高校密集区聚集。

(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13.(2018·西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下图为我国两大地形区图。

据统计,甲地形区2月下旬入春,同纬度东部沿海3月下旬入春;乙地形区3月5日左右入春,同纬度东部沿海4月15日左右入春。

1995年以来在国务院“东锭西移”的政策指导下,我国东部沿海大型纺织企业纷纷将工厂搬至西部地区。

(1)简述两大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

(8分)

(2)两地形区比同纬度东部沿海入春日期都早,请说明其原因。

(4分)

(3)简述甲地形区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6分)

(4)如果你是棉纺织企业的投资人,请选择甲、乙中的一个区域作为投资对象,并说明理由。

(6分)

解析:

(1)题,应主要从气温、降水、地形地势条件、植被、土壤等方面分析。

(2)题,甲地形区较同纬度东部沿海入春早的原因应主要从北部山地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方面进行分析,乙地形区较同纬度东部沿海入春早的原因应主要从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形区城市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平原、河谷地带,沿交通线和河流分布。

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若回答甲地区,可从市场、劳动力、交通等方面分析;若回答乙地区,可从原料、交通、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甲区域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乙区域全年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大;甲区域盆地地势低于乙区域盆地;甲区域河网密度大,河流的径流量大,为外流河,乙区域河网密度小,径流量小,多为内流河;甲区域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物种丰富,乙区域以温带荒漠为主;甲区域地处中低纬度,乙区域地处中高纬度;甲区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乙区域土壤发育程度低。

(2)甲地形区地形阻挡冷空气的入侵,冬春季气温较同纬度高;乙地形区距海远,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的大陆性强,春季升温快。

(3)城市空间分布不均。

平原、河谷地区城市密集,山地、高原地区城市数量少;城市沿河、交通线分布。

(4)乙(新疆地区)。

理由:

为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纺织原料质量好且丰富,成本低;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地传统纺织工业有一定基础;劳动力成本低;政策优惠;有利于开拓中亚和西亚等国际市场。

或甲(四川盆地)。

理由:

城市众多,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条件好;国家政策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