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302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陵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铜陵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铜陵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铜陵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铜陵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陵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方案.docx

《铜陵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陵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铜陵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方案.docx

铜陵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方案

铜陵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方案

(试行)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及《铜陵市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试行)》(铜教基教[2005]6号)等文件精神,积极构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努力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以评价制度改革保证和促进课程改革,引导学校加大素质教育实施力度,进一步推动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从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起试行。

在构建我市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下面四个关系:

一是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统考与建立学生学业质量定期抽样监测制度的关系;二是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与注重结果的水平性评价的关系;三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性评价与反映区域学习质量的目标参照评价的关系;四是学校内部考试与社会性公开考试(中考、高考、竞赛等)的关系,对于学校评价制度改革中的这四种关系,要辨证地认识,防止片面性和极端化。

一、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开展评价制度改革并不是对现行评价制度的一概否定,发展性评价并不排斥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

对学生学业质量进行评价时,发展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各有其功能和适用范围,不能简单地用一种评价取代其他的评价,应该将三种不同功能评价科学地有机整合,构成完整的学业质量监测体系,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铜陵市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的基本框架

1、发展性评价

1、注重质量形成过程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业进步为根本目的

2、评价主体多元——自评、互评、他评;学生、教师、家长参与

3、评价方法多样——观察、访谈、调查、测验、实验、操作、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评语

4、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把发展性评价结果纳入期末、毕业、升学成绩

2、水平性评价

1、关注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增加非纸笔考试

2、改革期中、期末、学年考试的内容、方式和方法

3、适度加强毕业(结业)考试——学科学业成绩总评要增加一定比例过程性评价的内容

4、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调控和改进学习的作用

3、选拔性评价

1、改革中考(高考)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加强能力和能力倾向考查

2、健全学科竞赛制度,发现和发展学生

 二、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的基本内容

⒈积极推进重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

改革课程评价考试制度,加强重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

大量日常的学校内部课程评价都是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帮助其达到预期的目的;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同时关注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多种,评价方式多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积极参与,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意识的养成,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发展性评价可以采用纸笔测验的方法,但主要是采用非纸笔测验的一些质性评价的方法,例如实验考查、上机操作、提交作品、口试、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完成某个任务的表现性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式。

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倡导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倡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和合作。

评价结果一般可以采用质性与量化结合的方式呈现。

我市已经全面进入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试验,在各学年度上、下学期的由区(县)或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中,凡试验新课标的年级和学科,均要积极开展考试方式改革,例如,可进行选择性考查、开放式考试、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等多元化的评价探索,通过课程评价改革,减少目前初中存在的学生分化、缩小学习成绩中下面,促进学生发展。

各学科可以从实际出发,选择若干个重点,有侧重地开展学生学业进步的发展性评价,例如:

——语文和英语都是语言学习,都需要积累,因此,侧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显得特别重要。

语文学习要加强“积累”和“表达”,英语是非母语学习,学生需要多参与和多积累,所以这两个学科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察,例如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学生课外阅读(报刊、拓展阅读、上网等)的量和内容;学生的课外听说活动(录音、录像、演讲会、英语角、辩论赛等)的量和内容;课外书面表达(中英文日记、书信等)的量和内容等。

——数学是最容易引起学习成绩分化的学科之一,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教师应建议每个学生都建立自己的数学学习记录,包括测验试卷(有教师评语、错漏记载和自我反思)、数学日记(记录学生听课和解题的感想、疑问)、数学期末评语(对学生数学学习表现的评价和努力方向)等,通过反思促进自己的数学学习。

针对数学学习中不及格学生比例大的现状,要加强分类要求和分类指导(辅导),例如提高课堂训练的有效性,让学生针对缺陷进行训练;建立数学日常测验的补测制度,让学生及时体验成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判断学生数学学习的真实水平,通过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物理、化学、生物作为科学课程,要加强科学探究思想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过程性考查,要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提倡将书本学到的科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所以,学科内的各种研究性学习专题成果、小论文、小发明、小标本、小制作以及学生在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中的参与程度和获得成果,都是这些学科的学生学业成长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政治、历史、地理可以把学生参与日常社会实践活动的质和量纳入评价之中。

历史科、政治科根据省教育厅的初中学业评价方案,在考试中继续进行开闭卷结合的考试方式。

初中历史开放式考试(历史小制作、历史小报、历史小论文、历史剧等)要在考试中占有一定比例。

初中地理要进行任务型作业、角色扮演、乡土地理实践、创作作品等表现性的评价。

初中政治除了继续试行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还提倡用撰写政治小论文、主题演讲、时事政策学习评价、法律知识竞赛、学习辩论、社会调查记录、情景模拟、提议案、角色扮演、社区义工服务等形式对学生政治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在高中,各科都要将教学大纲中研究性课题的参与和成果纳入发展性评价。

——信息技术课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对学生上机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合作意识、学习态度等状况进行记录;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以形成性练习、诊断性测验、专项技能测试、制作计算机作品(或完成主题“任务”)等方式检查学生在某一教学模块(或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建立学生个人学习成长的电子档案,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成绩、专项测试结果、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表、本人代表性作品、问卷调查情况、学期考核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评价意见等,并以此作为学生评定发展等级的依据。

⒉完善学期考试、毕业会考等水平性评价

学期或学年考试是目标参照的水平性考试,目的是通过检测,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使学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所以,编制试题时,试题内容要尽可能全面检测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试题难度的把握要体现目标参照考试的性质。

对期中、期末等考试,各校都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命题前有双向细目表和难度预测,考试后有难度、信度、区分度等数据统计和质量分析制度。

小学期末考试是重要的阶段性的水平考试,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根据课程目标,加强质量监控,加强考试管理。

学校是期末考试的具体实施单位,各区(县)教育局教研室要做好命题指导,健全试题自评和质量分析上报制度,从命题、考务、评卷、统计、分析等各个环节,做好小学考试质量把关工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的期末考试中要逐步增加发展性评价的内容。

各区(县)要依据《铜陵市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试行)》(铜教基教[2005]6号)精神,建立小学质量监测体系。

初中水平性考试含期末考试和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初中期末考试笔试由市统一命题、学校组织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可由纸笔考试成绩和一定比例的发展性评价或非纸笔考试成绩共同构成。

英语科目考试由口试、听力和笔试三部分构成。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学业考试成绩既可作为学生的毕业成绩,同时也是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依据。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科目、成绩呈现方式及运用,命题要求及管理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等每年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市教育局组织实施。

普通高中毕业考试是检验高中学生文化学习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教学要求的水平性考试,是确定学生是否取得毕业资格的重要条件。

在我省高中持续扩招,高考继续实行“3+X”模式的背景下,需要适度强化我市的高中毕业考试,这对稳定我市高中办学水平、提高我市高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市教育局基教科每年将发布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分析表。

从2005年年底开始,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将由市教研室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全体学生参加,市教育局每学期将抽样指定部分科目,全市统一阅卷。

为了方便高中的质量监控,将全市的高中分为三个组别(一组:

省示范高中;二组:

市示范高中,三组:

其他普通高中)进行统计,建立数据常模。

⒊继续深化选拔性考试的改革,健全学科竞赛制度

在规范各学段学期和学年考试同时,要继续研究常模参照的选拔性考试的改革。

继续抓好以考试内容改革为核心的中考改革,在体现考试的选拔性功能的同时,逐步完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积极稳妥的加大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权重。

组织学科竞赛(包括综合类青少年科技发明创作竞赛)是适应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求,促进学习优秀学生成长的重要措施。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学科竞赛的规定,除组织好国家级和省级竞赛以外,要继续办好具有铜陵市传统特色的体艺类竞赛,但应严格申办手续,数量上适度控制,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的管理

⒈实行三级管理

我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实行市、区(县)、校三级管理。

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主要由学校负责实施,区(县)和市负责指导。

以检测目标达成度为目的的水平性考试,由学校、区(县)和市三级共同负责实施,其中小学期末等考试主要由学校实施,区、县管理;初中阶段学业考试,由市和学校实施和管理;高中阶段学期考试和毕业会考,由市和县实施和管理。

以选拔为主要目的的各种升学考试和学科竞赛,一般由市负责实施,区(县)和学校协助管理。

⒉建立质量抽样检测制度

建立全市性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抽测制度,是质量监控的重要管理措施。

学业质量抽测目的是通过对我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采样检测,及时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教学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控。

区域性的学生学业质量抽样检测,由市和区(县)教学主管部门负责。

抽测的时机可以是学科在某个阶段学习的前期、中期或后期。

要充分发挥前期的诊断性评价、中期的形成性评价和后期的终结性评价在质量监控方面的各自功能,正确认识学生学科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逻辑起点,调控和导向学生学科成长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其中前期抽测主要是对学生已有学习基础的检测,一般在校内进行;中期抽测目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状况的了解,一般由校、区(县)内进行;后期抽测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业结果的监控,一般由校、区(县)、市进行。

全市性的质量抽测主要是中期和后期的抽测。

⑴质量抽测的内容

质量抽测不是简单的“统考”,从内容上看,既包括对学习结果的抽测,也包括对学习过程的监控;目前,全市性的学生学业质量抽测包括水平性考试的抽测和发展性评价的抽检两种:

抽测:

一般采用纸笔考试,全面考查学科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属于目标参照的水平性评价。

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全市性的抽测由市统一命题,测试后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指出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统计结果不进行排队。

抽检:

专项抽检,一般采用非纸笔考试方式(或纸笔与非纸笔结合),是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例如口语交际、实验操作、表现性评价、研究性学习档案抽检等。

⑵抽测方式

全市性的质量抽测,一般一个学科在不同学段只选择一个年级抽测,不同学科适当错开年级。

抽测的方式暂定有如下三种:

抽测方式①抽测全市所有学校某一年级的某一学科。

由市组织命题,小学以区县为单位组织评卷和统计,抽测结果上报市分析。

中学由市教育局组织评卷和统计,并分析抽测结果。

抽测方式②抽测部分学校某一年级的某一学科。

抽测的部分学校可以是市在不同类型学校中抽样确定的若干所学校,可以是指定的某一类型的学校。

抽测的年级和科目在学期初公布,抽测的学校在考试前一个月公布。

纸笔考试由市命题,根据需要,可以全市统一评卷,也可以由学校或区县为单位组织评卷,成绩上报市进行分析。

抽测方式③抽测某一区(县)的某一年级某一学科。

由区(县)命题,区或镇(片)为单位组织评卷并统计,区(县)将抽测的试卷、成绩和质量分析上报市。

(3)抽测结果分析反馈

抽测组织单位负责对监控的抽样真实性和误差作分析,对问卷作背景资料分析,对测试卷作质量分析。

将分析结果分三个层面进行通报反馈。

第一层面:

对教育局和有关科室的反馈分析。

着重分析监控的结果与素质教育,与教学工作,与教研活动的关系;分析监控过程中的导向作用;阐明监控点和监控手段选择的原因,形成完整的书面资料,为下轮监控提供可对照的实际依据,更为下一阶段制定区域性教育质量策略提供参照资料。

第二层面:

向各校校长作各学科监控质量反馈。

提出具体的工作对策,反馈的内容不在于罗列各学科测试的现象,而是强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分析,同时根据这个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使校长能立足于全面来看待本校的情况,并落实各校的改进办法。

第三层面:

向各学科教师按学科类组织反馈。

主要作具体的质量分析,着重典型的实例剖析,使教师明确改进教学的方向和方法,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

3、建立质量监控常模

在积累质量抽测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争取用3—5年时间,逐步地分别建立起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各年级(或年段)不同类型学校主要学科的质量监控数据常模。

其中,小学各年级(或年段)不同类型学校主要学科的质量监控数据常模的建立,主要由区(县)教研部门完成;初中和高中阶段各年级不同类型学校主要学科的质量监控数据常模和各校中考、高考成绩数据常模,由市教研部门负责建立。

 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具有铜陵地方特色的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是一项关系课程评价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研科研机构、各类学校要积极配合,各行其责,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争取我市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的尽早完善,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提高我市教育质量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