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275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九.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 九.docx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九

1.《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

这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B.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C.诸侯国内部政权争夺激烈D.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解析 材料讲述了“田氏代齐”的故事。

大夫出身的田氏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反复斗争,最终放逐齐康公,自立为国君,故选C项。

答案 C

2.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

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

这表明(  )

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B.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

C.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D.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 根据题目中汉唐宰相“坐”到宋朝大臣“站”,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从汉唐宰相多出自“世家大族”到宋朝大臣多出自“科举”,体现了官僚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故选B项。

答案 B

3.宋真宗咸平年间,朝廷申明禁约:

“禁内外臣市官田宅(政府出让的公屋)”宋仁宗天圣七年,宋政府又出台政策:

“诏现任近臣除所居外,无得于京师置屋。

”据此推断,宋政府力图(  )

A.变革政府职能B.维护市场稳定

C.控制城市规模D.防止贫富分化

解析 题干信息“禁内外臣市官田宅(政府出让的公屋)”“诏现任近臣除所居外,无得于京师置屋”说明政府禁止外臣到京城购置房产,这一措施有利于维持都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故选B项。

答案 B

4.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半数以上的土地仍然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

这一事实可以说明(  )

A.国民党联合各阶层进行北伐的必要性

B.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实践的必要性

C.国共合作抗日局面最终形成的可能性

D.革命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可能性

解析 题干信息“中国农村半数以上的土地仍然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说明中国的革命需要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故选B项。

答案 B

5.某一历史文件中写道:

“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据此判断这一文件(  )

A.促进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兴起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表明国共谋求实现第三次合作

D.在形式上奠定了和平建国的基础

解析 材料“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表明,这一文件是《双十协定》,故选D项。

答案 D

6.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1903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会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

这种变化表明(  )

A.列强经济侵略加深B.传统经济政策变化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实业救国已成共识

解析 十九世纪后期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到1903年后主要是关注海外商务发展动态,表明晚清封建政府主动关注经济动态,寻求经济政策的转变,故选B项。

答案 B

7.19世纪后半期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来对待中西文化。

蔡元培此举意在(  )

A.复古求解放以缓和中西文化冲突

B.兼容中西文化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C.平衡中西方文化以实现思想再造

D.否定传统文化以实现新思想启蒙

解析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不是为了复古,故A项错误;兼容中西文化并不会促使各界思想趋同,该说法本身有误,故B项错误;由“中体西用”到“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说明意在平衡中西方文化以实现思想再造,故C项正确;“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就不会否定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

答案 C

8.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

这表明(  )

A.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

C.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

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答案 C

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议会议员地位低下 B.经济落后财政困难

C.初步建立民主政治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解析 德意志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具有民主性。

他们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如果领取薪俸或报酬,就有可能受政府所控,不利于民主,故选C项。

答案 C

10.捷克前总统哈维尔曾说:

“整个工业部门生产着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而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却十分匮乏。

……我们的前政权,以其狂妄自大和偏狭的意识形态,将人缩减成一种生产力和相当于一个生产工具。

”在此,他抨击的是(  )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化大生产

B.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

C.政府掌控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 材料信息“生产着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而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却十分匮乏”“以其狂妄自大和偏狭的意识形态”符合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故选D项。

答案 D

11.1945年11月4月,艾奇逊在讲话中含沙射影攻击苏联时,被人民嘘下了台。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后,美国纽约市区百老汇大街贴满了反对丘吉尔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

这说明当时美国政府(  )

A.敌视苏联没有得到各界支持B.称霸全球的战略部署未完成

C.允许民众表达和平民主诉求D.对苏联的外交政策摇摆不定

解析 材料信息“含沙射影攻击苏联时,被人民嘘下了台”“大街贴满了反对丘吉尔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说明民众并不支持对苏联的敌视,故选A项。

答案 A

12.西方学者在谈到经济全球化时说:

“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这段话强调的是(  )

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孤立状态

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C.世界的发展动力完全来自于欧洲

D.欧洲中心论促成世贸组织的建立

答案 B

13.(2016·四川绵阳二模)无论中国传统思想还是西方传入的思想,都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以“礼”和“仁”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四

会议时间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共二大(1922年)

革命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最低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

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思想中的“保守”方面及其理由。

结合上述材料,依据董仲舒、梁启超的时代背景和主张,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有人认为: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请用材料三予以论证。

后来孙中山又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后者与前者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经历了照抄照搬到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简要叙述这一转变。

答案 

(1)保守方面:

“礼”的主张。

理由:

在新旧交替时期主张恢复奴隶制等级秩序。

董仲舒:

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制度和社会的稳定。

利用了孔子“礼”的思想,提出了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以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梁启超:

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社会的变革即将到来,梁启超认识到孔子思想缺乏民主思想,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2)论证:

继承:

继承了西方启蒙思想中的民权思想。

发展:

将政治民主和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二者同时进行。

变化:

民族主义发展为反对帝国主义。

(3)叙述:

中共“一大”对中国国情缺乏正确的判断,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将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一大”将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以后一直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斗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14.(2016·湖北武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

……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

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二 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答案 

(1)特点:

古代中国:

在君主专制的前提下,通过相权(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约君权。

古代雅典:

是奴隶制民主的组成部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交叉制约。

(2)思想:

法制;分权制衡。

背景:

防止专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中世纪的相关经验。

(3)演变:

从传统的中央集权到近代的地方分权。

影响:

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代中国军阀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15.(2016·河北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囊中之私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纵然个别意志与公意在某些点上互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至少这种一致若要经常而持久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它的本性就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意则总是倾向于平等”。

“如果人民单纯是唯唯诺诺地服从,那么,人民本身就会由于这一行为而解体,就会丧失其人民的品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并且政治体也从此就告毁灭。

——徐琳《卢梭政治思想述评》

材料三 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建议清帝“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梁启超说:

“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

孙中山在他签署的一道法令中说:

“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种人民,对于国家社会之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得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

——孙晓春《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卢梭学说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归纳;第二小问,从明清经济、政治、思想角度归纳。

(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归纳;第二小问,从代表阶级、影响等角度比较。

第(3)问,据材料三信息说明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学说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答案 

(1)主张:

天下为公,反对君主专制;调整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批判封建法制。

原因:

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衰落。

思想:

理学僵化。

(2)观点:

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不同:

卢梭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反对封建制度;黄宗羲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反对君主专制,维护封建制度。

(3)影响:

卢梭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得到实践运用,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16.(2016·广东东莞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

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答案 

(1)价值观:

“仁”和“礼”。

含义:

“仁”就是仁者爱人,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礼”就是克己复礼,遵守社会等级秩序。

说明:

“一手伸向过去”:

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

“一手指向未来”:

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2)相同:

都认为儒家学派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

不同:

材料一肯定儒家学派的维新开明,对建立和维护大一统国家发挥重要作用;材料二彻底否定儒家学派。

评析:

陈独秀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促进解放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陈独秀彻底否定儒家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