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8194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一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一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一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一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三.docx

《初一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三.docx

初一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3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浠水(xī)硕果(shuò)锲而不舍(qì)

B.弥高(ní)校补(xiào)迥乎不同(jiǒng)

C.衰微(shuāi)迭起(dié)沥尽心血(lì)

D.赫然(hào)凝结(níng)气冲斗牛(dòu)

2.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十年艰辛,一部“校补”郝然而出

D.这个方面,情况就迴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

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分)

A.仰之弥高(更加)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

B.锲而不舍(刻)心会神凝(领悟)

C.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迥乎不同(差得远)

D.沥尽心血(滴)警报迭起(屡次)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他要给我们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而出。

(4)这个方面,情况就,而且一反既往了。

A.衰弱凝结蓦然迥乎不同B.衰弱凝固赫然截然不同

C..衰微凝固蓦然截然不同D.衰弱凝结赫然迥乎不同

5.指出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4分)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

(4)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

6.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4分)

(1)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的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3)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

(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

7.判定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5分)

(1)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人物传记。

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经历,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

(3)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曾受教于闻一多。

()

(4)《烙印》《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均为臧克家的作品。

()

(5)《红烛》《死水》都是闻一多的诗集,表现出反帝爱国的激情。

()

二.整体感悟(8分)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分)

2.课文的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

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3分)

3.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不朴实。

到底应该怎么看?

(2分)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0分)

①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②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④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⑤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⑥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⑦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⑧这就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⑨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琳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⑩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1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2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3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第①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选文第14段的两句话再次点题以照应题目中的和。

(2分)

2.选文中有关闻一多“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3.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2分)

(1)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2)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4.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可信,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

为什么?

(2分)

5.“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四、拓展阅读题(15分)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很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

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么长的!

(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在害怕啊!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呜?

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

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

我们有这个信心: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的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鼓掌)

1.文中的“他们”是指。

“你们”指的是。

“我们”是指。

(3分)

2.文中画线的三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2分)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句中的前一个“李公朴”指的是,后一个“李公朴”指的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3分)

4.第2段用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阐明的道理是()。

(1分)

A.我们的力量大得很B.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C.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D.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5.这两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1分)

A.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B.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C.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D.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6.文段最后两句话表达了讲演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7.联系课文的后半部分,说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些什么。

(3分)

 

五.中考题(4分)

1.(2006,云南,2分)为“你欢迎我不欢迎”加上标点后,表意不明确的一项是()

A.你欢迎,我不欢迎。

B.你欢迎我?

不欢迎。

C.你欢迎我不?

欢迎。

D.你欢迎我,不欢迎。

2.(2006,泰安,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欢乐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D.中学生上网吧,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老师的重视。

六.探究性学习(6分)

本文的语言精炼含蓄,有的很普通的一个词,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请体味下面句子中“说”字的不同含义。

1.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他自己也没“说”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七.综合性学习。

(7分)

读书,是精神的享受;读书,可以吸收无尽的营养。

读书,能激起你心中的波浪;读书,能使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得宽广。

你一定喜欢读书。

1.谈谈你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负的任务及完成的情况。

(3分)

2.请你为所在的班级设计一份开展“读书报告会”的活动方案。

(4分)

八.写作练习(30分)

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一些令你难忘人,请你采用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对他(她)进行描写。

300字以内。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化测试卷2)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è而不舍()lì尽心血()qián心贯注

心会神()níng()jiǒng乎不同慷()kǎi淋漓

2.填空。

(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论语·子罕篇》中引来,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

(2)“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极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即“”。

3.说说你对“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的理解。

4.下面是一则小幽默。

根据对话内容判断,填上能产生幽默效果的一句话。

汤姆:

主啊,在您的眼里,一千年意味着什么?

上帝:

一刹那。

汤姆:

在您眼里,一千金又意味着什么?

上帝:

一个铜板。

汤姆:

仁慈的主啊,请赐给我一个铜板吧?

上帝:

【课内精段阅读】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理解下列“说”的不同含义。

(1)“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2)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答:

(1)                

(2)             

2.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说”了些什么?

他又是怎样“做”的?

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3.文章最后几段句子都比较简短,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写呢?

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5.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的“言”与“行”的关系的?

 

6、选文是抓住闻一多先生言行方面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7、请用波浪线画出文中闻一多先生说的哪句话体现了他“是以生命作为代价”这一点的?

8、第三段中的“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是指声音的高低吗?

你是怎样理解的?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

10、试概括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所做的三个事。

【拓展阅读】重温闻一多

蓝牛奶

记起、想起闻一多的人也许不多了,人一罩上革命斗士的光环,似乎总远离了这平凡的人生。

而最近,想起并重读闻一多的《红烛》,于我肯定有某些怀旧的因素在作祟。

曾经给我少年激荡情怀的,在文学领域,最早是闻一多的诗歌。

记得那时是呐喊着读他的作品,那激动的情感至今历历在目。

诗写到入人的心灵并荡漾开来,我想那肯定是火候十足了。

只是少年时,只一味的激动下去,对于其他却是不求甚解的;正如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得在冬夜里大汗淋漓,而对于什么是音乐本身却是不关心的。

要的就是激情,减少些生存的苦闷,也发泄自己旺盛的青春。

最近,大脑里的弦也许有些儿错位。

总争取更多的闲暇,孤灯下面,认真的审视曾经的那许多的感动。

应该是生活太平淡所至。

对于我,灵魂里永远是骚动着的,经不起累年的平淡,总得寻点事,拷打一下自己的魂魄,刺激麻木的神经,指望激起些浪花,哪怕就仅仅在内心深处。

那一夜,莫名的就很想闻一多。

第二天到处寻找他的书,天如我愿,在一旧书摊得全新影印本《红烛》,如获至宝。

十二块八一本的新书五块钱购得,那乐的劲,不比中标几百万的工程差多少。

既是重读,多少带着审视。

那曾经的激情也经过滤了的。

感受着的是人的真实、存在的坦然、对人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呼唤。

这些声音比起郁达夫的压抑,周作人、朱自清的平和恬淡,鲁迅的尖刻该是开朗而明亮的多的。

闻一多的诗文,平实而简单,并不构筑繁华的意象,也不追求语言的华美。

看着,感觉就像嘴里吹出的气流,其实就是声音,一点不磁性,可就蕴含着浓郁的感情,泪花是看得见的。

套用李可染的话"所要者胆,可贵者魂",其意义也在这吧。

关于新诗,闻一多写到:

"我们才觉悟了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是闻一多对诗的追求与理解,也是其作品具体的表现。

在语言表达方面,闻一多很注重"字尺"的构成。

现在体味,这该是他的诗铿锵有力的内核。

对我而言,看重的还是生活的执著。

我总认为生活比诗更重要。

前几天,与一同学言及她的朋友(据说是著名诗人云云),她说:

"她很执着,除了诗歌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

"我颇不以为然,一个人,要是真除了诗外,连生活都没有,那真是很悲哀的事。

而如果诗脱离了生活本身,能走多远?

闻一多在评田间的诗时所说的:

"诗的先决条件----那便是生活欲,积极的,绝对的生活欲。

它摆脱了一切诗艺的传统手法,不排解,也不粉饰,不抚慰,也不麻醉,他不是捧着你在幻想中上升的迷魂音乐。

它只是一片沉着的鼓声,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

"这对于爱诗或不爱诗的人们何尝不是人存在的警言。

闻一多让我又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懒散已经使我们丧失许多,而夸夸其谈于事也无补。

我们要的是扎根于生活的激情,并看到自我的燃烧。

1.“我”少年时读闻一多的诗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的?

现在“我”的感受又如何呢?

 

2.“看着,感觉就像嘴里吹出的气流”形象地说明了什么?

3.闻一多是如何看待“诗”与“生活”的关系的?

“如果诗脱离了生活本身,能走多远?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以及修辞手法,再造一个句子。

例句:

它摆脱了一切诗艺的传统手法,不排解,也不粉饰,不抚慰,也不麻醉,他不是捧着你在幻想中上升的迷魂音乐。

             

语段研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1、选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著名诗人   ,体裁为  。

(3%)

2、解释下列词语(3%)。

.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蚁排衙:

 

3、 第一、二段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有什么好处?

(2%)

答:

 

4、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3分)

⑴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⑵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⑶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4)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5.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闻一多先生,即和。

(2分)

6.“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分)

答:

  

7、 用“      ”划出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刻苦精神的句子。

(3%)

8、“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具有怎样的品质?

(4%)

答:

                

9.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闻一多先生         (填写“说”或“做”)的方面,即作为             (身份)的方面。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体会他                 的品格。

(6分)

10.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划波浪线的句子吗?

(3分)“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11.作者引用杜甫晚年“一月不梳头”的典故有何用意?

(4分)

12、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3分)

13、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

(每件不超过8个字)(3分)

⑴⑵⑶

14、“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

(有一成语填写)(3分)

15、课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4分)

语言:

神态:

16、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分)

17、这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

这部分中的“说”和“做”揭示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

(3分)

18、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19.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

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0.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21.学完本文对自己如何做人及如何做学问有什么启示?

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答案:

一.1.C点拨:

A项“锲”应读qiè;B项“弥”应读mí,“校”应读jiào;D项“赫”应读hè,“斗”应读dǒu

2.A点拨:

B项中“霄”应为“宵”;C项中“郝”应为“赫”;D项中“迴”应为迥,“即”应为既3.B点拨:

“会”的意思为“集中”

4.D.点拨:

注意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5.

(1)比喻

(2)比拟(3)比喻(4)反复点拨:

比拟分拟人和拟物,“望闻问切”这种比拟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6.

(1)记叙

(2)描写(3)描写(4)议论抒情点拨:

要充分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7.

(1)√

(2)╳(3)√(4)√(5)√点拨:

本文的体裁不是人物传记,是一篇很精粹的散文。

二.1.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来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点拨:

本题要求从整体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要点。

2.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后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得过渡十分自然。

点拨:

要深刻领会过渡句的运用及其作用。

3.这篇文章是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写的,精炼、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章的语言风格,有它自己的特点与妙处。

适当用一点文言词可使文章精炼,增加语言的味道。

至于文章气势盛,好像大呼小叫,这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正合适。

闻先生是一个刚性人物,富于阳刚之美。

三.1.承上启下(过渡)说做

2.宣传民主,反对独裁;起草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在李公仆追悼会上痛斥敌人;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点拨:

思考文章的立意与选材,即这部分文字根据中心选择了哪些事情。

3.1.

(1)闻一多最初只在昆明的青年中宣传民主。

(2)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点拨:

要善于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4.不矛盾。

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

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点拨:

后者的“说”,实际上就是“做”。

因为当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口说,“说”与“做”是统一的。

5.“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笃行务实,勇于牺牲。

四.1.反动派特务们革命人民2.排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

3.李公仆本人像李公仆一样的革命者革命力量必定越来越大

4.D.5.C.6.对革命人民战胜反动派、争取民主自由的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7.闻一多先生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他积极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是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学习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点拨:

要重视对比阅读、注重知识迁移,提高阅读及分析能力。

五.1.D.点拨:

D句中在这个位置停顿,用了逗号,就表示两个小分句是并列关系,从表达的意思上看,前一句说“欢迎“,后一句又说“不欢迎”,究竟是欢迎还是不欢迎?

令人费解,表意不明确。

2.B点拨:

A句属于搭配不当,“唱着”和“歌声”不能搭配在一起;C句属于成分残缺,应在“仿佛把我……”的前边加上主语“它”;D句属于分类不当,因为“广大班主任老师”也是“教育工作者“。

认识、修改病句,考查的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它占有一席之地,应当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六.1.这两个“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的意思。

2.这里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没有说”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3.本句中的“说”,是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不仅是“言“,也是“行“。

点拨:

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

探究这种语言现象,是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1.示例:

担负的任务:

搜集“名人读书的名言”,编辑《名人读书名言》,办“名人读书经验”墙报,讲“名人读书故事”,策划或主持读书报告会,报道同学们课外阅读情况等。

点拨:

开放性题目,除上述6项外,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

完成情况:

点拨:

写出完成的数量或结果即可。

2.方案的基本内容应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