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针灸各论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995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针灸各论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针灸各论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针灸各论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针灸各论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针灸各论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针灸各论总结.docx

《考研针灸各论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针灸各论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针灸各论总结.docx

考研针灸各论总结

一、内科病证:

[20]

1.眩晕:

①实证:

平肝潜阳,化痰定眩。

主穴:

内关、风池、百会、太冲(眩晕内风不会太冲)

配穴:

*肝阳上亢证:

行间、侠溪、太溪

*痰湿中阻证:

丰隆、中脘、阴陵泉

②虚证:

益气养血,补肾益精。

主穴:

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

配穴:

*肾精亏虚证:

志室、悬钟、三阴交

*气血不足证:

气海、脾俞、胃俞

2.中风:

①中经络:

调神导气,疏通经络。

主穴:

三阴交、水沟、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中风三阴沟内关几只刺猬)

配穴:

*肝阳暴亢证:

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证:

丰隆、风池

*痰热腑实证:

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证:

足三里、气海

*阴虚风动证:

太溪、风池

*口角歪斜证:

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证:

肩髃、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证:

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里、解溪

*头晕证:

风池、完骨、天柱

*足内翻证:

丘墟透照海

*便秘证:

天枢、丰隆、支沟

*复视证:

风池、天柱、睛明、球后

*尿失禁、尿潴留证:

中极、曲骨、关元

②中脏腑: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主穴:

水沟、百会、内关(中风水沟不会关)

*闭证:

十二井穴、合谷、太冲

*脱证:

关元、气海、神阙

3.面瘫: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主穴:

合谷、翳风、颊车、阳白、颧髎、地仓(面瘫何故一车羊全撂地上)

配穴:

*风寒证:

风池、列缺

*风热证:

外关、曲池

*气血不足证:

足三里、气海

*人中沟歪斜证:

水沟

*鼻唇沟浅证:

迎香

*颏唇沟歪斜证:

承浆

*舌麻、味觉减退证:

廉泉

*目合困难证:

攒竹、昆仑

*流泪证:

承泣

*听觉过敏证:

听宫、中渚

4.痹证:

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主穴:

阿是穴、局部经穴

配穴:

*行痹:

膈腧、血海

*通痹:

肾俞、腰阳关

*着痹:

阴陵泉、足三里

*热痹:

大椎、曲池

5.痿证:

祛邪通络,濡养筋肉。

主穴:

*上肢:

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颈胸夹脊

*下肢:

髀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腰夹脊

配穴:

*肺热津伤证:

尺泽、肺俞

*湿热浸淫证:

阴陵泉、大椎

*脾胃虚弱证:

脾俞、胃俞、中脘

*肝肾亏虚证:

肝俞、肾俞、太冲、太溪

*肌肉萎缩证:

在相对应的阳明经上多针排刺

6.痫病:

①发作期:

开窍醒神,息风止痉。

主穴:

涌泉、内关、后溪、水沟、百会、太冲(痫病发作涌泉没关,溪水不会太冲)

配穴:

*大发作:

十宣

*小发作:

神门、神庭

②间歇期:

化痰通络。

主穴:

印堂、鸠尾、太冲、间使、腰奇、丰隆(痫病间歇,因为太监要起风)

配穴:

*风痰闭阻证:

合谷、中脘、风池

*痰火内扰证:

曲池、神门、内庭

*瘀阻脑络证:

百会、膈腧、内关

*心脾两虚证:

心俞、脾俞、足三里

*肝肾阴虚证:

肝俞、肾俞、三阴交

7.不寐:

调和阴阳、安神利眠。

主穴:

神门、三阴交、百会、安眠、照海、申脉(不寐什么人教不会安眠照海参)

配穴

*肝火扰心证:

风池、行间、侠溪

*心脾两虚证:

心俞、脾俞、足三里

*心肾不交证:

心俞、肾俞、太溪

*心胆气虚证:

心俞、胆俞

*脾胃不和证:

丰隆、中脘、足三里

*噩梦多证:

厉兑、隐白

*头晕证:

风池、悬钟

*重症不寐:

夹脊、四神聪

8.郁证:

调神疏肝,安神利眠。

主穴:

太冲、膻中、内关、神门、印堂、百会(郁证太冲,但中内什么也不会)

配穴:

*肝气郁结证:

期门

*气郁化火证:

行间、太溪

*痰气郁结证:

丰隆

*心神失养证:

通里、心俞

*心脾两虚证:

心俞、脾俞

*肝肾亏虚证:

肝俞、肾俞

*咽部异物哽塞感明显者:

天突、照海

9.心悸:

调理心气,安神定悸。

主穴:

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膻中

配穴:

*心虚胆怯证:

心俞、胆俞

*心脾两虚证:

心俞、脾俞

*阴虚火旺证:

肾俞、太溪

*水气凌心证:

三焦俞、水分

*心脉瘀阻证:

心俞、膈俞

10.感冒:

祛风解表。

主穴:

太阳、合谷、大椎、列缺、风池(感冒太阳何故大裂缝)

配穴:

*风寒感冒:

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

曲池、外关

*感冒夹湿:

阴陵泉

*感冒夹暑:

委中

*头痛甚:

印堂、头维

*鼻塞甚:

迎香

*咽痛甚:

少商

*全身酸楚:

身柱

*体虚感冒:

足三里、关元

11.咳嗽:

①外感咳嗽:

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主穴:

肺俞、列缺、合谷

配穴:

*外感风寒证:

风门

*外感风热证:

大椎、风池

*咽喉痛:

少商

②内伤咳嗽:

肃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穴:

肺俞、中府、太渊、三阴交

配穴:

*痰湿侵肺证:

阴陵泉、丰隆

*肝火犯肺证:

行间、鱼际

*肺阴亏虚证:

膏肓、太溪

*胸痛:

膻中

*胁痛:

阳陵泉

*咽喉干痒:

太溪

*咯血:

孔最

*盗汗:

阴郄

*面肢浮肿,小便不利:

阴陵泉、中极

*气短乏力:

足三里、气海

12.哮喘:

①实证:

祛邪肃肺,化痰平喘。

主穴:

列缺、尺泽、肺俞、中府、定喘

配穴:

*风寒外袭证:

风门、合谷

*痰热阻肺证:

丰隆、曲池

*喘甚:

天突

②虚证:

补益肺肾,止哮平喘。

主穴:

肺俞、膏肓、肾俞、太渊、太溪、足三里、定喘

配穴:

*肺气虚证:

气海、膻中

*肾气虚证:

阴谷、关元

13.呕吐:

和胃降逆,理气止呕。

主穴:

中脘、胃俞、内关、足三里

配穴:

*寒邪客胃证:

上脘、公孙

*热邪内蕴证:

商阳、内庭(金津、玉液点刺放血)

*痰饮内阻证:

膻中、丰隆

*肝气犯胃证:

肝俞、太冲

*饮食停滞证:

梁门、天枢

*脾胃虚寒证:

脾俞、神阙

14.胃痛:

和胃止痛。

主穴:

足三里、中脘、内关

配穴:

*寒邪犯胃证:

胃俞、神阙

*饮食伤胃证:

梁门、天枢

*肝气犯胃证:

期门、太冲

*气滞血瘀证:

膻中、膈俞

*脾胃虚寒证:

神阙、胃俞、脾俞

*胃阴不足证:

胃俞、三阴交

15.腹痛:

通调腑气,缓急止痛。

主穴:

足三里、天枢、关元

配穴:

*寒邪内积证:

神阙、公孙

*湿热壅滞证:

阴陵泉、内庭

*气滞血瘀证:

太冲、血海

*脾阳不振证:

脾俞、神阙

16.胁痛:

疏肝理气,通络止痛。

主穴:

期门、太冲、支沟、阳陵泉

配穴:

*肝气郁结证:

内关、行间

*肝胆湿热证:

阴陵泉、行间

*气滞血瘀证:

膈俞、阳辅

*肝阴不足证:

肝俞、肾俞

*肋间神经痛:

夹脊穴、阿是穴

17.泄泻:

运脾化湿,理肠止泻。

主穴:

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

配穴:

*寒湿内盛证:

关元、水分

*湿热伤中证:

内庭、曲池

*食滞胃肠证:

中脘、建里

*脾胃虚弱证:

脾俞、胃俞

*肝气乘脾证:

肝俞、太冲

*肾阳虚衰证:

肾俞、命门、关元

*慢性泄泻:

脾俞、足三里

*久泻虚陷证:

百会

*精神心理症状:

神门、内关

*泻下脓血:

曲池、合谷、三阴交、内庭

18.便秘:

调理胃肠,行滞通便。

主穴:

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支沟、足三里

配穴:

*热秘:

合谷、内庭

*气秘:

中脘、太冲

*气虚秘:

脾俞、气海

*血虚秘:

脾俞、三阴交

*冷秘:

神阙、关元

19.癃闭:

调理膀胱、行气通闭。

主穴:

中极、膀胱俞、秩边、三阴交、阴陵泉

配穴:

*膀胱湿热证:

委中、行间

*肝郁气滞证:

蠡沟、太冲

*瘀血阻滞证:

膈俞、血海

*脾气虚弱证:

脾俞、足三里

*肾阳亏虚证:

肾俞、命门

20.消渴: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主穴:

胃脘下俞、肺俞、胃俞、肾俞、三阴交、太溪

配穴:

*上消:

太渊、少府

*中消:

内庭、地机

*下消:

复溜、太冲

*阴阳两虚证:

关元、命门

*上肢疼痛或麻木:

肩髃、曲池、合谷

*下肢疼痛或麻木:

风市、阳陵泉、解溪

*皮肤瘙痒:

风池、曲池、血海

二、头面躯体痛证:

[6]

1.头痛:

疏调经脉,通络止痛。

主穴:

*阳明头痛:

头维、印堂、阳白、合谷、内庭、阿是穴(前额、眉棱、鼻根)

*少阳头痛:

风池、太阳、率谷、外关、足临泣、阿是穴(侧头部,多见单侧)

*太阳头痛:

后顶、天柱、申脉、后溪、阿是穴(后枕部,或下连于项部)

*厥阴头痛:

百会、四神聪、内关、太冲、阿是穴(巅顶部,或连于目系)

*全头痛:

风池、百会、头维、率谷、太阳、合谷

配穴:

外感头痛:

*风寒头痛:

风门、列缺

*风热头痛:

大椎、曲池

*风湿头痛:

偏历、阴陵泉

②内伤头痛:

*肝阳上亢证:

太冲、太溪、三阴交

*肾精不足证:

肾俞、太溪、三阴交

*气血亏虚证:

气海、足三里

*痰浊上扰证:

中脘、丰隆

*瘀阻脑络证:

血海、膈俞

2.面痛:

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主穴:

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内庭、太冲

配穴

*眼部疼痛:

攒竹、阳白

*上颌部疼痛:

巨髎、颧髎

*下颌部疼痛:

夹承浆、颊车

经络辩证:

*足太阳经证:

主要发生在眼部。

*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证:

主要发生在上颌、下颌部。

3.落枕:

调气活血,舒筋通络。

主穴:

外劳宫、天柱、阿是穴

配穴:

*督脉,太阳经证:

后溪、昆仑(颈项背部强痛、压痛明显,低头时加重)

*少阳经证:

肩井、外关(颈肩部强痛、压痛明显,头歪向患侧,向健侧转动时加重)

*肩痛:

肩髃

*背痛:

天宗

4.漏肩风:

通经活络,舒筋止痛。

主穴:

肩前、肩髃、肩髎、肩贞、曲池、阳陵泉、阿是穴

配穴:

*手阳明经证:

合谷(肩前区疼痛、后伸疼痛)

*手少阳经证:

外关(肩外侧疼痛、外展疼痛)

*手太阳经证:

后溪(肩后侧疼痛、内收疼痛)

*手太阴经证:

列缺(近腋部疼痛、压痛明显)

5.腰痛:

舒筋活络,通经止痛。

主穴:

肾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

配穴:

*督脉证:

命门、后溪(疼痛位于腰脊中线部,并有明显压痛)

*足太阳经证:

昆仑(疼痛位于腰脊两侧,并有明显压痛)

*寒湿腰痛:

腰阳关

*瘀血腰痛:

膈俞

*肾虚腰痛:

志室、太溪

*腰骶疼痛:

次髎、腰俞

*腰眼疼痛:

腰眼

6.坐骨神经痛:

通经止痛。

主穴:

*足太阳经证:

秩边、殷门、委中、承山、昆仑、腰夹脊、阿是穴(疼痛沿腰或臀、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及足外侧放射痛)

*足少阳经证:

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腰夹脊、阿是穴(疼痛沿臀、大腿、小腿外侧至足外侧呈放射痛)

配穴:

*寒湿证:

命门、腰阳关

*血瘀证:

血海、三阴交

*气血不足证:

足三里、三阴交

三、妇科病证:

[7]

1.月经不调:

①月经先期:

理气调血,固摄冲任。

主穴:

关元、血海、三阴交

配穴:

*实热证:

曲池、行间

*虚热证:

太溪

*气虚证:

足三里、气海

*月经过多:

隐白

②月经后期:

益气和血,调畅冲任。

主穴:

气海、三阴交、归来

配穴:

*实寒证:

神阙、子宫

*虚寒证:

命门、关元

③月经先后五定期:

调补肝肾,调理冲任。

主穴:

关元、三阴交、肝俞

配穴:

*肝郁证:

期门、太冲

*肾虚证:

肾俞、太溪

*脾虚证:

脾俞

*胸胁胀痛:

膻中、内关

2.痛经:

①实证:

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穴:

中极、三阴交、地机、次髎、十七椎

配穴:

*寒凝血瘀证:

关元、归来

*气滞血瘀证:

太冲、血海

②虚证: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主穴:

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

*肾气亏损证:

太溪、肾俞

*气血不足证:

气海、脾俞

3.经闭:

①血枯经闭:

调补冲任,养血通经。

主穴:

关元、足三里、归来

配穴:

*肝肾不足证:

肝俞、太溪

*气血亏虚证:

气海、脾俞

②血滞经闭:

通调冲任,活血通经。

主穴:

中极、血海、三阴交、合谷

配穴

*气滞血瘀证:

膈俞、太冲

*寒凝胞宫证:

命门、神阙

*痰湿阻滞证:

阴陵泉、丰隆

4.崩漏:

调理冲任,固崩止漏。

主穴:

关元、三阴交、隐白

配穴:

*血热证:

血海、行间

*血瘀证:

血海、太冲

*脾虚证:

脾俞、足三里

*肾阳虚证:

肾俞、命门

*肾阴虚证:

肾俞、太溪

5.绝经前后诸证:

滋肾固本,调理冲任。

主穴:

关元、三阴交、肝俞、肾俞、太溪

配穴:

*肾阴虚证:

阴谷、照海

*肾阳虚证:

命门、腰阳关

*阴阳俱虚证:

命门、照海

*心肾不交证:

心俞、神门

*脾虚痰凝证:

丰隆、脾俞

*肝郁气滞证:

合谷、太冲

6.带下病:

补益肾气,健脾利湿,固摄带脉。

主穴:

带脉、中极、白环俞、三阴交、阴陵泉

配穴:

*肾虚证:

关元、肾俞

*脾虚湿盛证:

气海、足三里、脾俞

*湿热下注证:

水道、次髎、行间

7.缺乳:

调理气血,疏通乳络。

主穴:

膻中、肩井、乳根、少泽

配穴:

*气血不足证:

气海、足三里

*肝气郁结证:

太冲、期门

*痰浊阻络证:

丰隆、中脘

四、儿科病证:

[2]

1.遗尿:

调理膀胱,温肾健脾。

主穴:

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配穴:

*肾气不足证:

肾俞、命门、太溪

*肺脾气虚证:

肺俞、气海、足三里

*肝经郁热证:

蠡沟、太冲

*夜梦多:

百会、神门

2.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健脑益智,安神定志。

主穴:

百会、风池、印堂、太冲、神门、内关

配穴:

*肝肾阴虚证:

太溪、三阴交

*心脾两虚证:

心俞、脾俞

*痰火内扰证:

丰隆、劳宫

*烦躁不安:

照海、神庭

*记忆力差:

悬钟(绝骨)

*盗汗:

阴郄、复溜

*纳少:

中脘、足三里

*遗尿:

中极、膀胱俞

五、皮外伤科病证:

[9]

1.瘾疹:

祛风止痒,养血和营。

主穴:

曲池、合谷、血海、委中、膈俞

配穴:

*风热袭表证:

大椎、风池

*风寒袭表证:

风门、肺俞

*胃肠积热证:

足三里、天枢

*血虚风燥证:

足三里、三阴交

*呼吸困难:

天突

*恶心呕吐:

内关

2.湿疹:

清热利湿。

主穴:

曲池、阴陵泉、血海、风市、阿是穴

配穴:

*湿热浸淫证:

合谷、内庭

*脾虚湿蕴证:

足三里、脾俞

*血虚风燥证:

膈俞、三阴交

*阴囊湿疹:

箕门、曲泉、蠡沟

*肛门湿疹:

长强

*肘膝窝湿疹:

尺泽、委中

*面部湿疹:

风池、颧髎

3.蛇串疮:

泻火解毒、通络止痛。

主穴:

支沟、阳陵泉、行间、夹脊穴、阿是穴

配穴:

*肝经火毒证:

侠溪、太冲

*脾经湿热证:

阴陵泉、血海

*瘀血阻络证:

合谷、血海

*便秘:

天枢

*心烦:

神门

4.神经性皮炎:

主穴:

曲池、血海、膈俞、阿是穴

配穴:

*风热袭表证:

外关、风池

*肝郁化火证:

肝俞、行间

*血虚风燥证:

肝俞、足三里、三阴交

5.痄腮:

泻火解毒,消肿散结。

主穴:

翳风、颊车、外关、合谷、关冲

配穴:

*温毒在表证:

风池、少商

*温毒蕴结证:

商阳、曲池、大椎

*温毒内陷证:

劳宫、曲泉、大敦

*高热:

大椎、商阳

*睾丸肿痛:

蠡沟、太冲

*神昏抽搐:

水沟、十宣或十二井穴

6.乳痈:

清热解毒,散结消痈。

主穴:

足三里、期门、膻中、内关、肩井

配穴:

*肝气郁结证:

太冲

*胃热蕴滞证:

曲池、内庭

*火毒凝结证:

厉兑、大敦点刺放血

*乳房痛甚:

少泽、梁丘

*恶寒发热:

合谷、曲池

*烦躁口苦:

行间

7.扭伤:

①急性期(24或48小时以内):

疏调经筋,缓急止痛。

主穴:

阳池(或太渊)、阿是穴

配穴:

*足少阳经筋及阳跷脉病证:

悬钟、丘墟、申脉(足外踝周围肿胀疼痛或压痛明显,足内翻疼痛加剧)

*足太阴经筋及阴跷脉病证:

三阴交、商丘、照海(足内踝周围肿胀疼痛或压痛明显,足外翻疼痛加剧)

②恢复期(24或48小时后):

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主穴:

阿是穴

配穴:

*少阳经筋及阳跷脉病证:

丘墟、足临泣、申脉

*太阴经筋及阴跷脉病证:

商丘、照海、水泉

8.项痹(颈椎病):

舒筋骨、通经络。

主穴:

天柱、后溪、申脉、夹脊穴、阿是穴

配穴:

*督脉,足太阳经证:

风府、昆仑(颈项、后枕部疼痛,项部僵紧不舒)

*手太阳经证:

少海、少泽(颈项不舒,压痛明显,疼痛可沿前臂尺侧放散,第4~5指南麻木)

*手阳明经证:

肩髃、曲池、合谷(颈、肩、上臂外侧和前臂桡侧发生放射性疼痛、麻木,可伴有拇指、食指和中指麻木)

*风寒痹阻证:

风门、大椎

*劳伤血瘀证:

膈俞、合谷

*肝肾亏虚证:

肝俞、肾俞

*头晕头痛:

百会、风池

*恶心呕吐:

中脘、内关

*耳鸣耳聋:

听宫、外关

9.膝骨关节炎:

主穴:

配穴:

六、五官科病证:

[6]

1.目赤肿痛:

疏散风热,消肿止痛。

主穴:

睛明、太阳、风池、合谷、太冲

配穴:

*外感风热证:

少商、外关

*肝胆火盛证:

侠溪、行间

2.近视:

通络活血,养肝明目。

主穴:

睛明、太阳、风池、承泣、光明、养老

配穴:

*肝肾不足证:

肝俞、肾俞、太溪、照海

*心脾两虚证:

心俞、脾俞、神门、足三里

3.耳鸣耳聋:

①实证:

疏风泻火,通络开窍。

主穴:

听会、翳风、中渚、侠溪

配穴:

*外感风热证:

风池、外关

*肝胆火旺证:

行间、丘墟

②虚证:

补肾养窍。

主穴:

听宫、翳风、太溪、肾俞

4.鼻渊:

清热宣肺,通利鼻窍。

主穴:

印堂、迎香、合谷、列缺、通天

配穴:

*肺经风热证:

尺泽、少商

*胆腑郁热证:

阳陵泉、侠溪

*湿热阻窍证:

曲池、阴陵泉

5.咽喉肿痛:

①实证:

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主穴:

廉泉、天突、尺泽、少商、内庭、关冲

配穴:

*外感风热证:

风池、外关

*肺卫实热证:

商阳、鱼际

②虚证:

滋养肾阴,清热降火。

主穴:

太溪、照海、列缺、鱼际

配穴:

*入夜发热:

三阴交、复溜

6.牙痛:

祛风泻火,通络止痛。

主穴:

合谷、下关、颊车

配穴:

*胃火牙痛:

内庭、二间

*风火牙痛:

外关、风池

*肾虚牙痛:

太溪、行间

七、急证:

[7]

1.晕厥:

苏厥醒神。

主穴:

水沟、内关、涌泉

配穴:

*虚证:

气海、关元

*实证:

合谷、太冲

2.虚脱:

回阳固脱,苏厥救逆。

主穴:

素髎、百会、神阙、关元、内关

配穴:

*亡阳证:

气海、关元、足三里

*忘阴证:

太溪、涌泉

*神志昏迷:

中冲、涌泉

3.高热:

清泻热邪。

主穴:

大椎、曲池、合谷、十二井穴或十宣穴

配穴:

*肺卫热盛证:

尺泽、鱼际、外关

*气分热盛证:

支沟、内庭

*热入营血证:

内关、血海

*抽搐:

太冲、阳陵泉

*神昏:

水沟、内关

4.抽搐:

息风止痉,清热开窍。

主穴:

水沟、内关、合谷、太冲、阳陵泉

配穴:

*热极生风:

曲池、大椎

*痰热化风:

风池、丰隆

*血虚生风:

血海、足三里

*神昏:

十宣穴、涌泉

5.心绞痛:

通阳行气,活血止痛。

主穴:

内关、膻中、郄门、阴郄

配穴:

*气滞血瘀证:

太冲、血海

*寒邪凝滞证:

神阙、至阳

*痰浊阻络证:

丰隆、中脘

*阳气虚衰证:

心俞、至阳

6.胆绞痛:

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主穴:

胆囊穴、阳陵泉、胆俞、日月

配穴:

*肝胆湿热证:

行间、阴陵泉

*肝胆气滞证:

太冲、丘墟

*蛔虫妄动证:

迎香透四白

*发热寒战:

大椎、曲池

*恶心呕吐:

内关、足三里

*黄疸:

至阳

7.肾绞痛:

清热利湿,通淋止痛。

主穴:

肾俞、京门、膀胱俞、中极、三阴交

配穴:

*下焦湿热证:

阴陵泉、委阳

*肾气虚弱证:

水分、关元

*恶心呕吐:

内关、足三里

*尿中沙石:

次髎、水道

*尿血:

地机、血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