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诊断与防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834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诊断与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诊断与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诊断与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诊断与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诊断与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诊断与防治.docx

《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诊断与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诊断与防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诊断与防治.docx

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诊断与防治

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诊断与防治

发布时间:

2008-3-5信息来源:

  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流能渠道的增多,饲养密度的增大,为疾病流行创造了客观条件。

历此,疾病越来越成为养猪业发展的重大障碍,皮肤病也不例外。

为此,我们对目前猪场常见皮肤病进行归纳与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1、细菌性疾病

  1.1口腔坏死杆菌病

  此病是仔猪皮肤受伤而断发感染坏死梭状杆菌(Fusiformisnecrophorus)引起,常见病变为双侧脸颊或口腔溃疡。

本病主要因缺乏经验的养猪人员未能正确断齿、仔猪吮浮时相互争斗受伤被感染而致。

另外窝产仔数较多时,其中瘦弱仔猪常发生面部坏死;母猪无乳或乳汗减少时仔猪常发。

  治疗时先将痂皮刮除,以3%过氧化氢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涂上抗生素药膏。

严重的病例,应同时注射抗生素如青链霉素连续3天。

防制措施为出生的后24小时内,剪掉仔猪高出牙床部分的犬齿和侧切齿。

断牙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大窝仔猪分散饲养,以避免吮乳时相互抢争乳头。

并同时注意产房卫生和防制母猪射乳缓慢等疾病。

  1.2猪油皮病

  此病常发生于1-4周龄猪只,由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所引起。

此病通过打架咬伤,粗糙地面磨擦及患疥螨发痒抓伤等伤口感染而引起。

其发病率10%-90%,死亡率为5%-90%(平均为20%)。

主要症状为逐渐形成厚膜皮肤变得黏湿及呈油脂状,随后形成龟裂硬层,皮毛粗刚,另外四肢蹄上还有创伤。

  本病治疗效果不一,病发早期,以针剂抗生素治疗可收良效,感染的部分可彩局部皮肤防腐剂如碘仿冲洗,大量发生时用阿莫西林、土霉素或TMP增效磺胺群体拌料或饮水给药治疗。

疾病暴发时,应注意搞好卫生,尤其是产房和仔猪舍卫生。

增加日粮中锌和B族维生素(尤其是生物素)的含量有利于该病的治疗。

仔猪为断奶后混群饲养时连续3天喷洒皮肤消毒剂(如季胺盐类络合碘、氯二苯酚)可避免断奶后因争斗引起的油皮病暴发。

控制疥螨对防制该病也是有必要的。

此外,打耳号的器具不干净、剪除犬齿不合理,地面粗糙及分娩栏不卫生等也可引起。

  1.3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rhusiopathiae)所引起的传染病。

急性猪丹毒的特点为败血症和突然死亡。

亚急性猪丹毒患猪的皮肤则可能出现红色疹块。

亚急性猪丹毒为良性,主要症状为颈、背、胸、臀及四肢外侧出现多少不等疹块;疹块方形,菱形或圆形,稍凸于皮肤表面,紫红色、稍硬。

疹块出现1-2日体温逐渐恢复,经1-2周痊愈。

急性或亚急性猪丹毒耐过后常转变成慢性型。

慢性型以跛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

发病初期为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

  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每天1次,连续3-5天。

病情较重的猪两次注射时装间隔为12小时。

目前猪丹毒菌苗用于预防有良好效果。

  2、病毒性疾病

  猪痘时一种典型的痘病毒感染,主要发生于青年猪。

皮肤损伤是猪痘感染的必要条件,猪虱及其他吸血昆虫对皮肤损伤使病毒得以进行皮肤,大多数患畜在三周后恢复。

病变皮肤位地背部、腹部、腹股泡及大腿内侧,病变开始为丘疹,然后发展成水疱,水疱容易破裂,水疱破后结痂,若继发感会形成脓疱。

在临床须与疥螨相区别,无并发性皮肤病的猪痘不会发痒。

猪痘无特效疗法,治疗目的在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控制猪痘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加强卫生管理及清除一切外寄生虫。

  2.2猪瘟

  猪瘟由披盖病毒科的瘟病毒引起。

急性狸曾可见腹部、鼻、耳、股部出现弥散性红斑,随后皮肤变为紫色。

耳边、尾、外阴可能发生坏死。

全身被毛稀少,据报道,子宫内感染的仔猪患有先天性脱毛。

  3、寄生虫病

  疥螨病(Scabies)

  疥螨病为猪皮肤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很少猪场不受猪疥螨侵扰。

营养不良、管理不善、卫生差的猪群更易发病。

严重的疥螨病不但影响增重率及料肉比,而且可造成猪只庆激。

头部病变为初期症状,受感染的部分是耳朵、眼周及鼻部。

然后病变蔓延到体及四肢,严重的感染波及全身。

疥螨病的重要临床症状是搔痒。

患畜会磨擦其患部使皮肤变红,皮肤损伤与脱毛,表皮过度角化。

患疥螨病的仔猪可能会爆炸性发感染油脂病。

在猪场当发现一大群猪有搔痒现象时,常是疥螨感染的征兆。

疥螨也比较容易检查,最常见方法有两种:

(1)将患部(最好是耳朵)痂皮置于黑纸上几分钟,轻击或轻吹,疥螨掉下粘在黑纸上,用放在镜很容易观察到,

(2)将鳞悄或皮肤刮取物浸泡于10%NaOH或KOH溶液中24小时,离心浓缩,取沉淀于玻片上,用低倍镜检查。

  用1-2%敌百虫,伊维菌素或多拉菌素(如通灭)都有良好效果。

切记疥螨治疗应全部猪只用药而非某部分猪群,单独治疗严重疥螨患畜而忽略其他猪会导致疥螨反复出现。

  4、环境病

  4.1晒斑

  晒斑常发生于开放饲养,长时间受太阳光照射引起;青年猪和从未接触阳光的猪群患病较严重。

日照数小时内,即出现红斑并不断增大,以背部、耳后多见。

皮肤水肿,患处发热,触摸疼痛,病情较重的猪步态缓慢,偶尔可见肌肉突然颤搐,骤然跳跃,患处皮肤干燥形成鳞屑、脱皮。

  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在皮肤上涂一层刺激性小的油,如植物油或轻矿物油,应避免动物直接日晒,提供足够的遮荫设施。

  4.2皮肤坏死

  粗糙地面所致的膝、蹄冠、肘、跗节以及蹄上的皮肤坏死最为普遍。

小猪出生数天后即可出现,1-2周内病变扩展到最大,随后开始恢复。

3-4周内新生的上皮已盖满坏死部位,有的小猪会发生乳房及尾巴的皮肤坏死。

  预防主要在于防止受伤,由于粗糙地板会引起皮肤坏死,改善地面或在分娩铺上软势都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受伤部位用碘酊涂擦。

  5、营养物质缺乏症

  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会引起皮肤病变,典型的病变形式为被毛差、脱毛、角化不全和湿疹性皮炎。

  秘需脂及酸缺乏时,皮肤色暗、被毛干燥,有鳞屑的脂溢性皮炎、耳部、腑窝处、肋腹下有褐色渗出物。

随后有可能出现坏死皮疹掉毛。

  核黄素(VB)缺乏此起皮炎,病变部位有鳞屑、溃疡、掉毛,大量的皮脂渗出物。

病猪可能伴有结膜炎、眼睑水肿、白内障。

母猪表现为不育、瘦弱、泌乳困难。

  泛酸缺乏的症状是猪生长缓慢,咳嗽、腹泻、脱毛、眼周转有深褐色渗出物,并伴有皮炎。

共济失调,即"鹅步",也是其典型特征。

生物素缺乏引起皮肤病变的特征为:

皮炎、皮肤干燥、粗糙,有鳞屑,结痂、褐色渗邮物,全身性脱毛、溃疡。

蹄部病变表现为足底青肿,糜烂溃疡,蹄壳开裂等。

  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缺乏与皮肤鳞屑样病变有关,VE和硒缺乏还与耳坏死有关。

  饲料中营养物质应全面,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6、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

  玫瑰糠疹(银屑样脓疱性皮炎)

  此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但该病具有遗传性,患有本病的种猪所产仔猪更易感染。

长白猪发病率较高。

玫瑰糠疹常见于3-14周龄的青年猪。

全窝或一窝中少数仔猪感染。

病变最妆为腹部、股内侧皮肤出现小的红斑丘疹。

丘疹隆起但中央低、呈现火山口状,迅速扩展天项圈状,外周呈鲜红色并隆起。

项圈内为鳞屑,随着项圈的扩展,病灶中央恢复正常。

当项圈扩展成为嵌合体形式时相互融合。

通常不掉毛、少见瘙痒。

本病一般持续4周,然后自行缓慢减退,创面愈合后皮肤恢复正常。

  治疗效果不佳。

良好的卫生条件可减少继发感染;存栏密度高,高温高湿为会使发病率升高。

最好能从种猪如淘汰所产仔猪患有本病的种猪。

  7、杂病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PDNS)

  PDNS最早在英国记述,被认为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水疱性病,影响皮肤和肾。

据有关报道,PDNS可能与PCV2感染有关。

本病典型特征为皮肤病变,体重减轻,四肢水肿,脉管炎、肾小球肾炎。

  本病多发于20-65kg的育肥猪,最显著的临床症状为皮肤病变,体重迅速减轻,精神沉郁。

皮肤病变形式多样,从大的红斑,斑点,出血性丘疹,到深褐色或黑色坏死的厚痂。

主要见于耳、面部、肢下部、猪体后部、公猪阴囊、母猪外阴等。

  由于病因不清,防制本病有一定困难。

根据笔者经验,采取以下措施对防制本病有一定效果。

  

(1)产房、保育舍和生长育肥舍都应该严格遵守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绝对禁止上一批僵猪、病猪放入下一批健康猪群中饲养。

  

(2)确保仔猪的温度。

断奶后1、2周的温度最好在30摄氏度以上,以后每周下降2度,直至常温;昼夜温差不能太大;防止贼风侵入,特别在冬季。

  (3)断奶、转群、高密度、换料、断水都是非常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抵抗力下降。

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应激反应,但应采取措施保证应激瓜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4)仔猪的营养一定要平衡,在饲料中添加的氨基酸一定要充足,并且应该多加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如维生素A、E的量至少要达到营养标准的4-5倍,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5)一定要作好猪瘟、伪狂犬疫苗,控制好这两种病毒性疾病。

  (6)可以采用仔猪3、7、21日龄各注射一针得米先,每次0.5ml。

  (7)断奶前后7天,于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电解质或多维。

  (8)在各种措施作得较好的情况下,病情还是难以控制,可采用自家组织灭活疫苗来预防,有些猪场取得较好效果。

乳猪的皮肤病

(一)、口腔坏死杆菌病此病乃乳猪之皮肤受伤而继发坏死梭状杆菌感染。

常见病变为双侧脸颊或口腔溃疡。

病变的开始是因为乳猪群打架,伤口感染而造成坏死,并覆以棕黑色痂皮。

但是当病变扩展至口腔内时,嘴唇、牙齿及舌头也可能波及。

治疗时先将痂皮刮除,以双氧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涂上抗生素药膏。

严重的病例,应同时注射抗生素如青链霉素连续3天。

预防此病可将出生乳猪的犬齿剪断。

清洗分娩舍时务必使其干净彻底。

粗糙的地面所致的膝、蹄冠、肘节及蹄上的皮肤坏死为最为普遍。

小猪出生数天后,即可出现,1-2周内病变扩展到最大,随后开始恢复。

3-4周内新生的上皮已盖满坏死部位。

有的乳猪会发生乳房及尾巴的皮肤坏死。

预防主要防止受伤,由于粗糙的地板会引起皮肤坏死,改善地面或在分娩栏辅上软垫都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猪油皮病此病常发生于1-6周龄猪只,由葡萄球菌所引起。

这种细菌通过打架咬伤,粗糙地面磨擦及患疥螨发痒抓伤等伤口感伤而引起渗出性皮肤炎。

其发生率并不高,死亡率通常为20%,个别病例可高过80%,逐渐形成厚膜,皮肤变得黏湿及呈油脂状,随后形成龟裂硬层,皮毛粗刚,最为普遍的是四肢蹄上的创伤。

本病治疗效果不一,病发早期,以针剂抗生素治疗可收良效,感染的部分可采用局部皮肤防腐剂如碘伤冲洗。

皮肤损伤很多情况是癣引起发痒而使患畜靠墙磨擦引起,病变开始于身躯,此外,打耳号的器具不干净、剪除犬齿不合理,地面粗糙及分娩栏不卫生等也可引起。

应针对病因加以预防。

2、断奶仔猪皮肤病

(一)、玫瑰糠诊(伪钱癣)此病原因未明,尤以长白猪最多。

10-14周龄小猪开始发生。

病变为小丘疹及棕色痂皮开始,起初仅限于腹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然后病变会扩展呈环状的痂皮斑,继而中央部位转为正常周围红变凸起。

许多病例显示,患者的皮毛没有脱落,也不会发痒。

大部分病猪大约4周后会慢慢痊愈成正常皮肤。

此病的诊断可根据病变识别,应与钱癣鉴别。

患猪会自动完全痊愈,无须治疗。

如若一猪场的发生率高,查出患畜皆出自同一父系,最好考虑淘汰公猪。

(二)、猪痘此病由病毒引起,直接接触传染。

皮肤损伤是猪痘感染的必要条件。

猪虱及其他吸血昆虫对皮肤损伤使病毒得以进入皮肤。

大多数患畜在三周后恢复。

病变皮肤位於背部,腹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病变开始为丘疹,然后发展成水疱,水疱容易破裂,若继发感染会形成脓疱。

经常水疱破后会结痂。

大多数痂皮在感染三周后脱落。

此病的诊断并不难。

在临床上须与猪疥癣区别。

无并发性皮肤病的猪痘不会发痒,不难作类症鉴别。

对临床诊断如有可疑,应作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猪痘病毒可在电子显微镜下认出。

猪痘无特效疗法,治疗目的在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控制猪痘的最佳方法,莫过於加强卫生管理及清除一切外寄生虫。

(三)、猪丹毒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

急性猪丹毒的特征为败血症和突然死亡。

亚急性猪丹毒患猪的皮肤则可能出现红色疹块。

致病过程猪丹毒杆菌广泛分布於世界各地。

健康带菌猪之扁桃腺和淋巴组织均带有本菌。

急性猪丹毒感染猪可由其粪便,尿,唾液排出病菌而污染猪栏。

污染的鱼粉也是重要的感染源。

许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曾分离到本菌,因此它们可能即是本病的的间接感染源。

猪丹毒杆菌常由消化道侵入,随之繁殖於扁桃腺,继而造成病菌侵进血液循环。

严重的菌血症迅速变成全身性败血症和 突然死亡。

稍后,病菌可滞留在皮肤,关节或心脏瓣膜,转变成亚急性及慢性型。

皮肤伤口的感染亦有报告,但不普遍。

症状患猪主要为3月龄至上市龄猪群。

有时候,年轻母猪亦感染。

其特征是一只或数只猪突然死亡。

患猪体温升至42℃以上,离群寒颤,躺卧,不愿站立及走动。

若赶动病猪则因痛而跛行,走动僵硬。

站立时垂头,弓背。

食欲减低或消失常见於大多数患猪。

急性猪丹毒的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

感染后2-3天皮肤呈凸起的红色区域,此红斑大小形状不一,多见于耳后、颈下、胸腹下部及四肢内侧。

病好转时红斑可消失,病恶化时则融合成片。

亚急性猪丹毒为良性。

主要症状为颈、背、胸、臀及四肢外侧出现多少不等疹块。

疹块方形,菱形或圆形,稍凸于皮肤表面,紫红色,稍硬。

疹块出现1-2日体温逐渐恢复,经1-2周痊愈。

急性或亚急性猪丹毒耐过后常转变成慢性型。

本型以破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

发病初期为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

病理猪丹毒的典型病变是皮肤红斑与疹块。

慢性猪丹毒患畜的几个关节可见非化脓性关节炎。

其他内部器官有时出现梗塞,特别是心瓣膜炎症时。

诊断如果病猪皮肤呈典型病变,现场诊断猪丹毒是容易的。

治疗与控制一般急性猪丹毒之治疗均采用青霉素,若早在发病后24-36小时治疗,拜力多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疗程为2至3天。

目前已有猪丹毒菌苗,用于预防有良好效果。

3、任何年龄猪皆可感染的皮肤病

(一)、猪疥癣猪疥癣为猪皮肤病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种,很少猪场不受猪疥螨侵扰,此病由猪穿孔疥癣虫,潜伏于皮肤所引起的感染症,疥癣感染的严重性依据农场猪群的健康状况而定,如果猪群的健康状态良好,则疥癣的存在危害不大,但是,一旦猪群有其他疾病侵扰,疥癣可加剧严重。

虽然管理不良与疥癣虫感染的关系密切,但疥癣在管理良好的农场亦极普遍。

严重的疥癣不但影响增重率及换肉率,而且可造成猪只应激。

头部病变为初期症状,受感染的部分是耳朵,眼周及鼻部。

然后病变蔓延到体部及四肢,严重的感染波及全身。

疥癣症的重要临床症状是搔痒。

患畜会磨擦其患部使皮肤变红,皮肤损伤与脱毛,表皮过度角化。

慢性时皮肤变厚起皱纹。

有疥癣虫感染的仔猪可能会患油皮症,疥癣虫可以在显微镜下检查皮肤碎悄虫找到,特别是耳部括皮。

疥癣症容易辩认,当一大群猪只有搔痒现象时,常是疥癣虫感染的片兆。

治疗与控制疥癣症是不可忽视的,时常搔痒产生应激与容易染上其他疾病。

治疗疥癣症之后,猪场疾病的严重性常常也相应的减低。

0.15%力高峰喷雾或赛巴安浇泼有良好疗效,治疗必须是全场猪只或每个猪舍同时处理。

所有的猪栏都得清洗及喷药。

这样的治疗重复1次为佳,相隔时间为10天。

伊维菌素也用于治疗本病。

无论使用任何制剂,切记疥癣治疗应全部猪只用药而非某部分猪群。

单独治疗严重疥癣患畜而忽略其他猪会导致疥癣反复出现。

有效控制猪疥癣的计划如下:

a、治疗母猪群后才将它们移入分娩舍b、治疗所有断乳仔猪c、新引进猪只必须治疗d、公猪群一年两次治疗

(二)虱和蚤猪虱为所有虱类最大的一种,成虫约4-6mm长,常寄生于耳基部,颈部、腹下及四肢内侧。

虱与疥癣均会引起搔痒现象。

可引起皮肤红疹啃痒与擦伤以及化脓性皮类,有脱毛与脱皮现象,严重感染则造成贫血。

猪所得亦被认为传播猪痘的重要媒介体。

猪所得具有宿主特异性而蚤却不是,在猪只常见的是蚤是,也是一种人蚤。

蚤经常寄生於污秽环境饲养的猪只身上。

治疗与控制用0.15%力高峰溶液喷洒或药浴,效果良好。

有处理疥癣的要点均同样适用于猪虱与蚤。

治疗疥癣时,各咱外寄生虫亦被清除。

(三)皮肤霉菌病(钱癣)钱癣可由数种癣菌引起。

最常见的一种为小芽孢菌属之钱癣病变呈圆形,直径2-10公分,单个或多个。

病变可发生在身体各部分。

病变为圆形,由棕或橘色分泌物覆盖毛发,逐渐扩大。

此类病变偶尔被误会为污垢。

此症不会引起死亡,无明显病症。

(四)晒伤夏季日光直射,易致猪晒伤。

母猪固定于栏内,特别是栏行之末端的母猪最易受到日晒。

白色猪最常发生。

其病变与人被晒伤无异。

皮肤在日光下晒成红褐色,由于乳猪与断乳仔猪没有直接触及日光,晒伤并不多见。

(五)黑色素瘤黑色素瘤为猪常见的皮肤肿瘤。

此病有品种偏向,杜洛克猪最易得此病,主患为年轻猪。

黑色素瘤可长於全身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身躯两侧,直径1-4公分。

肿瘤表面光滑,扁平或突起且呈黑色,周界清楚,但无色膜。

切面黑色至灰褐色。

恶性者瘤体较大,表面常溃烂,肿瘤细胞可转移到其他器官,如:

淋巴、肾、肝、肺、心脏、脑以及横纹肌等。

(六)维生素k缺乏猪只中误食凝血杀鼠药可造成血液无法凝结而发生皮下出血,此类的杀鼠药是维生素k的拮抗剂。

一些发霉饲料的霉菌毒素亦阻断维生素k的合成,引起维生素k缺乏。

重病猪只不同程度的全身皮下出血,患猪可能虚弱及无法站立。

另常见的症状是流鼻血,尿液出血及黑沥青色之粪便。

轻微患猪则皮下出血之外,没有其他病症。

(七)角化不全症猪的角化不全症与锌缺乏有关。

在饲料中缺锌或者钙量太高,钙磷比便太大,必需脂肪酸的缺乏都能干扰锌的吸收、利用,导致角化不全。

症状发生於7-16周龄,起初为小红斑,迅速变成丘诊,随后表皮增厚至5-7毫米,形成皱壁、裂隙与鳞屑。

角化不全症无痒感此点可与疥癣分别。

病变见于四肢、脸部、颈项、臂部与尾巴,且其分布为二侧对称。

通常很少全体猪群发病,且病变轻重不一,死亡率亦低。

成年猪之皮肤病皮肤过度角化常可见于成年公猪与母猪,与必需脂肪酸缺乏有关。

病变见于背,腰及尾部,偶见于胁部及腿部侧。

患部由棕色,干枯鳞状物覆盖。

肩胛溃疡:

常见于泌乳期中体重骤跌的年轻母猪。

除肩胛部外,溃疡亦见于坐骨,髋及跗骨部皮肤,病变为骨突起部份皮肤与坚硬地面磨擦引起。

猪各种皮肤病的防治

作者:

佚名    养猪技术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99    更新时间:

2007-10-2    

(一)、口腔坏死杆菌病

  此病乃乳猪之皮肤受伤而继发坏死梭状杆菌感染。

常见病变为双侧脸颊或口腔溃疡。

病变的开始是因为乳猪群打架,伤口感染而造成坏死,并覆以棕黑色痂皮。

但是当病变扩展至口腔内时,嘴唇、牙齿及舌头也可能波及。

  治疗时先将痂皮刮除,以双氧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涂上抗生素药膏。

严重的病例,应同时注射抗生素如青链霉素连续3天。

预防此病可将出生乳猪的犬齿剪断。

清洗分娩舍时务必使其干净彻底。

 粗糙的地面所致的膝、蹄冠、肘节及蹄上的皮肤坏死为最为普遍。

小猪出生数天后,即可出现,1-2周内病变扩展到最大,随后开始恢复。

3-4周内新生的上皮已盖满坏死部位。

有的乳猪会发生乳房及尾巴的皮肤坏死。

"

  预防主要防止受伤,由于粗糙的地板会引起皮肤坏死,改善地面或在分娩栏辅上软垫都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猪油皮病

  此病常发生于1-6周龄猪只,由葡萄球菌所引起。

这种细菌通过打架咬伤,粗糙地面磨擦及患疥螨发痒抓伤等伤口感伤而引起渗出性皮肤炎。

其发生率并不高,死亡率通常为20%,个别病例可高过80%,逐渐形成厚膜,皮肤变得黏湿及呈油脂状,随后形成龟裂硬层,皮毛粗刚,最为普遍的是四肢蹄上的创伤。

  本病治疗效果不一,病发早期,以针剂抗生素治疗可收良效,感染的部分可采用局部皮肤防腐剂如碘伤冲洗。

皮肤损伤很多情况是癣引起发痒而使患畜靠墙磨擦引起,病变开始于身躯,此外,打耳号的器具不干净、剪除犬齿不合理,地面粗糙及分娩栏不卫生等也可引起。

应针对病因加以预防。

断奶仔猪皮肤病

(一)、玫瑰糠诊(伪钱癣)

  此病原因未明,尤以长白猪最多。

10-14周龄小猪开始发生。

病变为小丘疹及棕色痂皮开始,起初仅限于腹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然后病变会扩展呈环状的痂皮斑,继而中央部位转为正常周围红变凸起。

许多病例显示,患者的皮毛没有脱落,也不会发痒。

大部分病猪大约4周后会慢慢痊愈成正常皮肤。

  此病的诊断可根据病变识别,应与钱癣鉴别。

  患猪会自动完全痊愈,无须治疗。

如若一猪场的发生率高,查出患畜皆出自同一父系,最好考虑淘汰公猪。

(二)、猪痘

  此病由病毒引起,直接接触传染。

皮肤损伤是猪痘感染的必要条件。

猪虱及其他吸血昆虫对皮肤损伤使病毒得以进入皮肤。

大多数患畜在三周后恢复。

病变皮肤位於背部,腹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病变开始为丘疹,然后发展成水疱,水疱容易破裂,若继发感染会形成脓疱。

经常水疱破后会结痂。

大多数痂皮在感染三周后脱落。

此病的诊断并不难。

在临床上须与猪疥癣区别。

无并发性皮肤病的猪痘不会发痒,不难作类症鉴别。

对临床诊断如有可疑,应作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猪痘病毒可在电子显微镜下认出。

猪痘无特效疗法,治疗目的在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控制猪痘的最佳方法,莫过於加强卫生管理及清除一切外寄生虫。

(三)、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

急性猪丹毒的特征为败血症和突然死亡。

亚急性猪丹毒患猪的皮肤则可能出现红色疹块。

致病过程

猪丹毒杆菌广泛分布於世界各地。

健康带菌猪之扁桃腺和淋巴组织均带有本菌。

急性猪丹毒感染猪可由其粪便,尿,唾液排出病菌而污染猪栏。

污染的鱼粉也是重要的感染源。

许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曾分离到本菌,因此它们可能即是本病的的间接感染源。

猪丹毒杆菌常由消化道侵入,随之繁殖於扁桃腺,继而造成病菌侵进血液循环。

严重的菌血症迅速变成全身性败血症和突然死亡。

稍后,病菌可滞留在皮肤,关节或心脏瓣膜,转变成亚急性及慢性型。

皮肤伤口的感染亦有报告,但不普遍。

症状

  患猪主要为3月龄至上市龄猪群。

有时候,年轻母猪亦感染。

其特征是一只或数只猪突然死亡。

患猪体温升至42℃以上,离群寒颤,躺卧,不愿站立及走动。

若赶动病猪则因痛而跛行,走动僵硬。

站立时垂头,弓背。

食欲减低或消失常见於大多数患猪。

急性猪丹毒的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

感染后2-3天皮肤呈凸起的红色区域,此红斑大小形状不一,多见于耳后、颈下、胸腹下部及四肢内侧。

病好转时红斑可消失,病恶化时则融合成片。

亚急性猪丹毒为良性。

主要症状为颈、背、胸、臀及四肢外侧出现多少不等疹块。

疹块方形,菱形或圆形,稍凸于皮肤表面,紫红色,稍硬。

疹块出现1-2日体温逐渐恢复,经1-2周痊愈。

急性或亚急性猪丹毒耐过后常转变成慢性型。

本型以破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

发病初期为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

病理

猪丹毒的典型病变是皮肤红斑与疹块。

慢性猪丹毒患畜的几个关节可见非化脓性关节炎。

其他内部器官有时出现梗塞,特别是心瓣膜炎症时。

诊断

如果病猪皮肤呈典型病变,现场诊断猪丹毒是容易的。

治疗与控制

一般急性猪丹毒之治疗均采用青霉素,若早在发病后24-36小时治疗,拜力多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疗程为2至3天。

目前已有猪丹毒菌苗,用于预防有良好效果。

任何年龄猪皆可感染的皮肤病

(一)、猪疥癣

  猪疥癣为猪皮肤病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种,很少猪场不受猪疥螨侵扰,此病由猪穿孔疥癣虫,潜伏于皮肤所引起的感染症,疥癣感染的严重性依据农场猪群的健康状况而定,如果猪群的健康状态良好,则疥癣的存在危害不大,但是,一旦猪群有其他疾病侵扰,疥癣可加剧严重。

虽然管理不良与疥癣虫感染的关系密切,但疥癣在管理良好的农场亦极普遍。

严重的疥癣不但影响增重率及换肉率,而且可造成猪只应激。

头部病变为初期症状,受感染的部分是耳朵,眼周及鼻部。

然后病变蔓延到体部及四肢,严重的感染波及全身。

疥癣症的重要临床症状是搔痒。

患畜会磨擦其患部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