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755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docx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docx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2008年—2025年)

 

临海市人民政府

二OO八年九月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2008年—2025年)

 

组织单位:

临海市人民政府

承担单位: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编制时间:

二00八年九月

 

第一章总则…………………………………………………………………………………1

第一节规划修编原由…………………………………………………………1

第二节公园位置………………………………………………………………2

第三节公园范围………………………………………………………………2

第四节规划期限………………………………………………………………2

第五节规划依据………………………………………………………………3

第六节公园发展概况…………………………………………………………4

第二章地质公园性质与发展目标…………………………………………………………6

第一节公园性质………………………………………………………………6

第二节公园建设原则…………………………………………………………6

第三节公园发展目标…………………………………………………………7

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9

第一节地质地貌概述…………………………………………………………9

第二节地质遗迹类型…………………………………………………………10

第三节地质遗迹综合评价……………………………………………………11

第四章其它景观资源及评价……………………………………………………………16

第一节生态景观资源…………………………………………………………16

第二节人文景观资源…………………………………………………………17

第三节生态及人文景观资源综合评价………………………………………17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20

第一节总体布局………………………………………………………………20

第二节功能分区………………………………………………………………22

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5

第一节地质遗迹保护现状……………………………………………………25

第二节地质遗迹保护原则……………………………………………………25

第三节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分…………………………………………………26

第四节地质遗迹保护措施……………………………………………………27

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规划…………………………………………………29

第一节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29

第二节人文景观保护………………………………………………………30

第三节防灾规划……………………………………………………………31

第八章旅游规划…………………………………………………………………………32

第一节旅游发展目标………………………………………………………32

第二节环境容量测算………………………………………………………32

第三节旅游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33

第四节旅游项目安排………………………………………………………34

第五节旅游营销工作………………………………………………………35

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37

第一节宗旨原则……………………………………………………………37

第二节室内解说中心—博物馆……………………………………………37

第三节户外解说系统………………………………………………………38

第四节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39

第十章地质科学研究与科普规划………………………………………………………40

第一节地质科考路线………………………………………………………40

第二节研究课题选择与实施………………………………………………41

第三节科普活动计划………………………………………………………41

第十一章土地利用及社会调控规划……………………………………………………42

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42

第二节社会调控规划………………………………………………………43

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规划……………………………………………………44

第一节地质遗迹数据库建设………………………………………………44

第二节公园内监测系统建设………………………………………………44

第三节公园网站建设………………………………………………………45

第四节公园信息中心建设…………………………………………………45

第十三章基础及旅游服务设施规划……………………………………………………46

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46

第二节给排水工程规划……………………………………………………48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49

第四节旅游服务设施规划………………………………………………50

第十四章地质公园管理体制规划……………………………………………………53

第一节组织机构设置……………………………………………………53

第二节人员编制…………………………………………………………53

第三节人员培训…………………………………………………………54

第十五章开发建设与投资估算………………………………………………………55

第一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55

第二节中远期建设项目…………………………………………………56

第三节社会效益评估……………………………………………………56

第十六章附则…………………………………………………………………………58

附图

1: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在中国的位置

2: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交通区位图

3: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遥感卫星影像图

4: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地形地质图

5: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布评价图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景点风光图片

6: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划分及坐标分布图

7: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功能区划图

8: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

9: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规划图

10: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线路及服务设施规划图

11: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电力、电讯、给排水)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规划修编原由

上一轮《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于2005年12月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实施,《总体规划》的实施得到了临海市人民政府及下属各部门、乡镇的积极支持和拥护,并起到了较好的现实指导作用。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严格按《总体规划》的要求和部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公园内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园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旅游人次和收入逐年提高,《总体规划》综合效益逐步显现。

但《总体规划》经过几年的操作、实施,也发现存在许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规划内容不够全面。

由于上轮规划编制时间在全国来讲也属早期,规划编制缺乏经验,规划编制内容也不够全面;二是规划目标缺少一定的前瞻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协调现象。

近年来随着临海地方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工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发展布局急待调整、转型。

根据《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临海市的工业经济发展重心将移师东部沿海,计划组建临海东部沿海产业带,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使其成为临海市又一个新的经济成长点。

而临海国家地质公园部分规划保护区位于临海东部沿海产业带部位,两者(即公园保护与工业经济发展)之间发生一定抵触。

为此,临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并委托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承担本次《总体规划》的修编任务。

第二节公园位置

一.公园地理位置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部桃渚镇、上盘镇和杜桥镇境内,它东濒东海,南距台州市区约35km,西去临海市区约50km,北与三门县接壤。

区内公路与甬台温高速公路和104国道连接,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特别是随着椒江大桥、三门隧道的开通及沿海甬台温铁路、沿海高速公路复线的建成,将为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的观光旅游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公园地理坐标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地理坐标:

东经121°27′47″—121°42′32″、北纬28°44′10″0—28°52′27″之间。

第三节公园范围

一.公园范围确定原则

1.能够有效保护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

2.能够有效保护地质遗迹周边的人文、自然、生态景观资源;

3.能够保证地质、地理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景观完整性;

4.能够确保合理、充足的环境容量,以应对旅游发展需要;

5.能够妥善协调保护地质遗迹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地质公园范围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总面积65.15km2,其中陆域面积57.55km2,海域面积7.60km2。

公园主要由三个主景区组成,其中白岩山—碧云—武坑—童疗景区面积39.15km2,大尖山—龙湾景区面积18.48km2,大堪头—上盘岙里景区面积7.52km2。

第四节 规划期限

规划总期限为2008年—2025年;

其中:

近期为2008—2012年,中期为2013年—2018年,远期为2019年—2025年。

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

第五节规划依据

一.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198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8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85年;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二.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规章

1.《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

2.《国家地质公园修编技术要求(草案)及相关地质公园管理文件》国土资源部;

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国家环保局;

4.《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国家环保局;

5.《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

6.《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国家环保局。

三、地方政策、规章

1.《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2.《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04—2020年)》;

3.《临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年—2020年)》;

4.《临海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年—2010年)》;

5.《临海市旅游发展规划(2000年—2020年)》;

6.《临海东部洞港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1)。

第六节公园发展概况

一.公园建设史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于2001年11月通过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并于2003年10月揭碑开园。

其前身为省级桃渚风景名胜区,后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和临海市人民政府组织了旨在拟建国家地质公园的多次科学考察、论证,并提交了拟建《浙江省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考察报告,经报国土资源部审批后建立了国家级地质公园。

二.公园发展概况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成立后,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严格按公园规划要求和部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园内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从2000年至2007年底,临海地方政府用于地质公园保护与建设总投资达8900余万元,其中用于地质公园入口标志牌、地质公园广场、博物馆、游步道、保护与解说系统等直接建设资金已达1160多万元,用于旅游道路建设(部分结合新农村康庄工程建设)、桃渚古城拆迁改造、旅游宾馆建设等间接投资达7800多万元。

除开展上述工程建设外,公园管理委员会还组织开展了导游地学知识培训,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强化了地质公园的环境整治,加大对地质公园整体规划区内的河道、采石场、建房、伐木、建坟等影响景观行为的治理整顿力度,公园建设成效卓著。

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总计32.9万次,直接门票收入343万元,间接旅游服务业收入(住宿、消费类等)约7420多万元,旅游业呈现逐年增长势头。

三.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公园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地质公园发展建设后劲不足,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公园成立之初,其基本能力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省、市级行政建设资金费用,往后建设资金筹措原则为逐步减少行政投入而增大自筹资金比例,并最终实现“以园养园”和“地质公园促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

但由于公园保护范围及建设规模偏大,导致规划建设项目资金缺口严重,许多规划建设项目不能如期开工建成,影响公园正常运行,继而造成公园本身造血功能不强,公园建设势头受到抑制。

2.地质公园制约地方工业经济发展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的桃渚、上盘两镇,从公园成立之初,其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于“大力发展旅游事业,以旅游经济促地方经济全面发展”道路,上述两镇也遵循此原则进行了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但至目前,两镇经济发展水平及地方财政收入排名均处在临海市中下游水平。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工业发展受限制,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闲置,就业压力大,其中桃渚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镇小市”。

3.地质公园范围边界不明确

前轮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中对地质公园保护区范围、面积虽有一定文字阐述,但尚不够明确,导致地质公园保护区域与建设地带二者间界址不清、权责不明,保护区界桩和边界标识牌建设刻不容缓。

4.地质公园管理难上新台阶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批准后,临海市人民政府设置了事业性质的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作为地质公园的管理机构,负责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工作。

但由于公园管理委员会对下属各景区管理站实施了市场商业化运作,将各景区管理站转包给市场个体私营业主经营,导致公园管理部门与景区经营者联系不够密切,信息不够畅通,公园管理呈松散混乱状,地质公园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第二章地质公园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公园性质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以中生代白垩纪火山地质构造与地貌景观、翼龙化石产地、海蚀地貌景观、融合明代抗倭古城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特色,以科学考察、科普教育、观光揽胜、休闲度假多功能为一体,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兼具生态、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国家级地质公园。

第二节公园建设原则

规划总的指导原则是:

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具体规划建设严格遵循下列原则:

一是严格保护原则。

地质公园规划的旅游发展主要依托珍贵的地质遗迹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因此必须保护地质遗迹及其它资源的完整性,确保地质遗迹以及相关的各类自然、人文景观不受破坏,维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它地质灾害,并进一步优化公园总体布局与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等等。

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地质公园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容量为约束,以永续利用为前提,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旅游业发展与当地居民生活的关系,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为长远发展留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三是突出公园特色原则。

积极开展地球科学科普、科考旅游,强化公园的启智功能,建设与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展现地质公园的新形象。

四是协调统一原则。

充分利用地质公园内各类资源,使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自然景观资源、人文资源、文化文艺活动等合理地结合,并协调好地质公园对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之间的影响,努力创建一个景观奇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社会文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国家地质公园。

五是可操作性原则。

地质公园规划应方便于公园的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公园的依据。

因此规划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意义。

六是分步开发原则。

未来十年,将是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采取抓住重点、分步开发原则,立足近期、放眼长远,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开发与建设,并随市场环境和旅游业的发展变化,适时进行修改调整与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公园发展目标

一.发展总目标(2008年—2025年)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是以白垩纪火山地质地貌为主题的公园。

系统地保护古火山地貌景观、古生物景观、海蚀地貌景观和自然人文景观,全面提升公园的自然性、独特性、多样性与完整性而实行可持续发展对策,强化公园科学与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空间结构合理,功能体系完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明显的国家级地质公园。

二.近期目标(2008年—2012年)

1.加强公园内各景区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设施建设力度。

在不断完善石柱—武坑景区、大堪头—岙里景区、龙湾休闲度假基地旅游设施基础上,重点开发建设桃渚明代军事古城、桃江十三渚景群等,同时串联好各景区间旅游道路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内涵。

2.在开发地质景观的同时,完善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内火山画廊史建设,宣传地学科普知识,提高地学旅游品位。

3.加强地质公园数据库、监测系统、网络系统建设。

建立好地质公园网站,及时向广大公众、国际社会传播推广公园形象为主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并为游客提供远程票务、住宿预定等服务,初步实现“数字地质公园”。

4.完善公园管理机构体系建设,健全园区管理的规章及条例,充实各部门人员及技术力量,通过机构整合,加强对整个园区的统一管理,增加管理信息透明度。

5.年接待游客稳定在25—30万人次,年旅游业总产值1.5亿元—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0—4000个,旅游业受益农村人口增加到占公园农村人口的15%,使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三、中期目标(2013年—2018年)

1.进一步完善公园内各类保护设施和游览设施,建成较完备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使园区成为景观优美、环境宜人、设施完善、交通便捷,适宜人们科学研究、科学考察、风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之胜地。

2.基本消灭荒山和裸露山体,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真正恢复“风景直冠东南”的美称,使之成为绿树成荫,花果满挂,环境清新,清水长流的无污染生态园区。

3.进一步完善公园信息中心建设,使公园的建设更为透明,与外界的信息联系更为紧密,真正实现“数字地质公园”。

4.实现年接待游客稳定在40—45万人次,年旅游业总产值3.5亿元—5亿元,旅游服务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成为该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

四、远期目标(2019年—2025年)

通过不断的努力,造就一个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保护到位、开发适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成为具有一流水准的国家级地质公园。

 

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第一节地质地貌概述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温州—镇海深断裂之东南侧。

出露地层有上侏罗统磨石山群,下白垩统永康群,上白垩统天台群、新生界第三系嵊县组及第四系。

浙东地区中生界火山沉积岩系三个不同特色的火山旋回、火山沉积岩系组成三个群,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一般认为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南北对扭和太平洋板块向后退却阶段的产物。

晚白垩世火山具明显的中心式喷发,区域上将火山喷发中心连结起来,则呈北北东向分布,明显受新华夏构造控制。

桃渚白垩纪火山岩区域上受控于小雄—上马岙喷发带,火山地层主体为晚白垩世塘上组。

区内地貌类型属低山丘陵。

总体地貌呈西高东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海积平原。

主要地貌类型有构造—侵蚀地貌、构造—剥蚀地貌、剥蚀—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及海蚀地貌,其中以侵蚀和堆积地貌最为发育,形成的峭壁、峰丛、峰林、峰墙、岩柱(岩塔)等独特的熔岩景观地貌,构成了公园自然景观的主要景素。

园内最高山峰白岩山海拔508m,一般山峰在海拔200—300m。

第二节地质遗迹类型

根据地质遗迹景观的成因特征及自然属性,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可分为二大类,即典型的古火山地貌景观和古生物景观。

地质遗迹景观以前者为主体,可细分为火山构造景观、海蚀地貌景观和熔岩台地侵蚀地貌。

一、大堪头火山侵出岩穹(流纹质碎斑熔岩)

分布于连盘东部大堪头村附近,大堪头火山口面积约为2km2,其中心部位为晚期酸性熔岩侵出形成火山岩穹构造,熔岩冷却形成有1500余万根石柱。

石柱五边形和六边形几何形态十分规则,犹如人工雕刻开凿。

石柱垂直延深300—500m,出露高度不等。

石柱排列有序或直立或斜卧,层层叠叠、巍然壮观,气势非凡,可谓万柱石林,别具一格,不同于由玄武岩组成的石柱林。

其面积之大,石柱形态及排列之规整性,在我国首屈一指。

其地质意义不仅在于依石柱产状恢复古火山岩穹的原始形态,亦是证明火山口的重要标志,而且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万柱峰、千柱崖、栅栏壁、巨人道、珊瑚岩,引人入胜的石林景观雄伟壮观,姿态各异的飞瀑流泉,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

二、上盘岙里翼龙与长尾鸟化石埋藏地遗迹

分布于上盘镇岙里北部1km处,产于晚白垩纪火山喷发间歇期沉凝灰岩中,1984-1989年先后发现6具保存完整的翼龙化石。

经考证研究确定为晚白垩纪(81.5Ma)翼龙新种,命名为临海浙江翼龙(ZhcjiangopterusLinhaienisgen.et.sp.nov.)。

这是我国南方首次发现,亦是唯一的翼龙化石埋藏地。

近几年来又在该地发现了定名为长尾雁荡鸟(新种)化石(YandangornisLongicaudussp.nov)。

这一生物化石遗迹的发现对研究白垩纪晚期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地貌环境学和火山灾变对生物影响都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三、白岩山穹状火山地质遗迹

在桃渚西南约5km处屹立着三个塔状岩峰,构成桃渚天然三巨塔。

它标志着火山活动的三个火山通道。

记录了火山爆发(空落、火山灰流)——火山溢流(流纹岩流)——沿火山通道的侵出,以及后期外动力改造的全过程,是剖析白垩纪晚期火山活动演化过程的典型地之一。

火山岩塔绝壁、顶平,高出周围山峦150-200m,地处滨海,特显壮观,不同方向观之如“塔”,如“城堡”,如“屏嶂”如“芙蓉”。

岩顶平台为天然观景平台,远眺黄岩、椒江、三门、临海等数百里山川,平原、岩岛、海湾尽收眼底。

也是观赏日出、雾海的佳地。

四、武坑、石柱和龙湾地区层状流纹岩地质遗迹景观

分布于连盘、桃渚和南门坑一带。

由白岩山火山和大堪头火山口溢出的熔岩流分别构成了二条层状流纹岩地质遗迹景观带,记录了熔岩流流动、冷却成岩以及成岩以后经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流水、重力作用形成流纹岩峰墙、岩峰、峰丛地景,以及龙湾地区壮观的流纹岩海蚀地貌景观。

第三节地质遗迹综合评价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内单点地质遗迹多达200多处,本规划选取25处具代表性的地质遗迹群(点)进行地质遗迹资源的综合评价,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

其中,定量的等级划分与评价体系采用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编制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2002.11)》要求,对公园内的地质遗迹景观按评价因子和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一、定性评价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科学内涵,是进行地学科考、科普旅游以及地质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