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病历举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628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科病历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皮肤科病历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皮肤科病历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皮肤科病历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皮肤科病历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皮肤科病历举例.docx

《皮肤科病历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科病历举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皮肤科病历举例.docx

皮肤科病历举例

皮肤科病历举例

入院记录

  仇天柱。

男性32岁,汉族,上海市人,上海羊毛衫五厂职工,现住上海市共和路7弄12号,于1991年5月19日因全身出现痒性红色皮疹10天、发热3天,入院诊断。

  患者于今年4月11日因肺结核用链霉素、利福平治疗近一个月,5月9日躯干、四肢出现粟粒至绿豆大红色斑丘疹。

胸背部皮诊互相融合成片,呈鲜红色,压之退色,双下肢较密集粟粒大小暗红色丘疹,压之不退色。

自觉微痒。

曾用扑尔敏及外用药(药名不详)疗效不明显。

5月10日因受凉后出现咳嗽,用青霉素、SMZ治疗。

5月15日面部出现红肿,不痛,微痒,同时伴有发热,39℃左右。

发热持续,未用退热药物,且面部红肿逐渐加重,于5月19日来我院门诊拟诊药物入院治疗。

发病以来大小便正常,发病前后未进食鱼、虾、蟹等,未接触柏油及生漆等。

  幼年无麻诊、水痘、猩红热、流腮等急性传染病史。

否认伤寒、菌痢、肝炎病史。

1977年患肺结核至今未愈,否认咯血、气喘史。

患足癣、甲癣5年余至今未愈。

生于上海市,未到过外地。

无烟酒啫好。

23岁结婚,生一女,妻、女身体健康。

父母健在。

  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尚好,体温38.2℃,脉搏100/min,血压17.3/11.2kPa(130/84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检查合作。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头颅无畸形,眼球运动良好,巩膜无黄染,耳鼻检查无异常发现,乳突部及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暗紫色,牙齿无缺失,咽部不充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

颈软,两侧对称,无静脉恕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无结节及杂音。

无桶状胸,无胸壁静脉曲张。

两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右上肺可闻及管型呼吸音,心率100/min,律齐,各瓣音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A2>P2。

腹壁无静脉曲张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肝下缘在肋缘下0.5cm质软,无压痛。

脾未触及。

肠鸣音存在。

肝门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

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关节无红肿。

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

  皮肤检查面颈部明显潮红、肿胀,以双侧上,下眼睑为重,以至眼裂缩小呈线状,局部皮肤温度增高,躯干、四肢可见密集、粟粒至绿豆大红色斑丘疹,呈麻疹样红斑表现,躯干部皮诊互相融合成片,压之退色。

双侧前臂伸侧至手背及双小腿伸侧至足背,可见无数密集针头至粟粒大紫癜性皮诊。

双足4~5趾间浸渍,1~3趾间脱屑,右1、2、3趾甲及左2趾甲灰黄、增厚,甲缘粗糙缺损。

  检验 红细胞计数4×1012/L,血红蛋白120g/L。

白细胞计数5.7×109/L,中性57%,嗜酸10%,嗜碱2%,淋巴30%,单核1%。

尿常规阴性,粪常规蛔虫卵++。

趾间鳞屑及甲屑直接镜检可见大量真菌菌丝。

最后诊断(1991-6-7)初步诊断

1.药物疹,利福平引起1.药物疹、利福平、链霉素引起

2.足癣,混合型2.足癣,混合型

3.甲癣,右1、2、3及左2趾甲3.甲癣,右1、2、3及左2趾甲

4.间质性肺炎,右上4.浸润型肺结核,右上

5.肠蛔虫症5.肠蛔虫症

  入院病历

姓名仇天柱工作单位职别上海羊毛衫五厂工人

性别男住址上海市共和路7弄12号

年龄32岁入院日期1991-5-19

婚否已病史采取日期1991-5-19

籍贯上海市病史记录日期1991-5-19

民族汉病情陈述者本人

  主诉全身出现痒性红色皮诊10天,发热3天。

  现病史因发现肺结核,于今年4月11日起用链霉素、利福平治疗,至5月9日躯干及四肢出现红色皮诊,小似粟粒,大似绿豆,胸背部皮诊融合成片,呈鲜红色。

两下肢皮诊较密集,自觉微痒。

曾在外院就诊,经口服扑尔敏及外用药膏(药名不详)疗效不显著,5月10日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而接受青霉素及SMZ治疗。

5月15日出现面部红肿、不痛、微痒,同时伴发热,体温在39℃左右,呈持续性,未用退热药。

因面部红肿逐日加重,而于5月19日来我院门诊,拟为药诊收治。

患者发病以来,大小便正常。

发病前后均未接触过柏油及生漆等物,亦未进食鱼、虾、蟹等食物以往未用过SMZ,但曾用过链霉素及利福平。

  过去史幼年无麻诊、水痘、百日咳、猩红热、流腮等急性传染病史,1989年患肺结核至今未愈,否认伤寒、菌痢、肝炎及其他传染病史。

幼年预防接种史均已记不清。

患足癣、甲癣5年余,至今未愈。

  系统回顾

  五官系:

无眼痛和长期鼻塞、咽痛、耳鸣及外耳道流脓史,十年前因牙痛先后拔牙5颗。

近年双耳听力减退。

  呼吸系:

否认长期咳嗽史。

无呼吸困难、咯血及胸痛史。

  循环系:

无胸闷、气急、发绀、浮肿及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史。

  消化系:

无慢性腹痛、腹泻、黑便及呕血史。

无黄疸史。

  血液系:

无乏力、面色苍白、出血及紫癜史。

  泌尿生殖系:

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困难史。

  神经精神系:

无经常头痛、眩晕、昏倒、抽搐、精神错乱及昏迷史。

  运动系:

无运动障碍、游走性关节痛、脱位及骨折史。

  外伤及手术史:

  中毒及药物过敏史:

无。

  个人史生于上海市,高中毕业后,分配在上海任工厂会计,以后未到过外地。

无烟酒嗜好。

26岁结婚;育一女。

  家族史 父亲1943年因肺结核病故,母亲1940年病故,病因不详。

兄、妹各一,均健康。

妻、女均健。

  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 体温38.2℃脉搏100/min,呼吸20/min,血压17.3/11.2kpa,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神志清楚,语言流利。

应答切题。

检查合作。

  皮肤详细皮肤检查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局部皮肤无红热、瘘管及疤痕。

  头部

  头颅:

头颅大小适中,外观无畸形,头发黑,分布均匀,无疤痕及肿块。

  眼部:

两侧眼球运动良好,结膜轻度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两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5mm。

对光反应正常。

粗测视力无明显异常。

  耳部:

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部无压痛,听力正常

  鼻部:

外观无畸形,通气好,无分泌物,鼻中隔无偏曲,嗅觉灵敏。

鼻窦区无压痛。

  口腔:

呼气无特殊气味,口唇淡红色,无疱疹及微血管搏动,口角无皲裂。

牙齿无缺失,牙龈无溢血、溢脓及色素沉着,口腔粘膜无糜烂、溃疡、假膜及色素沉着,扁桃体不肿大,无分泌物,咽不充血,咽反射存在,软腭运动良好,悬雍垂居中。

  颈部:

颈软,两侧对称,无压痛及异常搏动,颈静脉无恕张,无肿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无压痛,震颤及杂音。

  胸部胸廓,两侧对称,肋间平坦,运动如常,胸壁无肿块,无静脉曲线,双乳对称。

  肺脏:

视诊:

呈胸腹式呼吸,节律深浅正常,呼吸运动两侧对称。

  触诊:

语颤两侧对称,无摩擦感。

  叩诊:

呈清音,两侧对比无增强及减弱现象,肺下界在右肩下角线第10肋间,呼吸移动度4cm。

  听诊:

呼吸音及语音传导两侧对称,无增强及减弱现象,无摩擦音及干、湿性罗音。

右上肺可闻及管型呼吸音。

  心脏视诊:

未见心尖搏动,心前区无膨隆。

  触诊:

心尖搏动在左侧第5有间锁骨中线内1cm处,不弥散,无抬举性搏动,无细震颤及心包摩擦感。

  叩诊:

左右心界不扩大,见右表。

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10cm。

右(cm)肋间左(cm)

2.0Ⅱ2.0

3.0Ⅲ4.0

3.0Ⅳ6.5

Ⅴ8.0

  听诊: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率100/min,律齐,A2>P2。

无摩擦音。

  腹部视诊:

腹部平坦,两侧对称。

无静脉曲张,无蠕动波,脐孔正常下陷。

  触诊:

腹壁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无异常搏动,肝于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0.5cm触及,质偏中,轻度压痛。

胆囊未触及,莫菲征阴性,脾未触及,两侧肾脏未触及。

  叩诊:

肝浊音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脾区均无叩击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

  听诊:

肠鸣音正常,胃区无振水声、肝、脾区无摩擦音,无血管杂音。

  外阴及肛门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无包茎。

尿道口无分泌物。

睾丸位于阴囊内,大小及硬度正常,无压痛,附睾无结节及肿痛。

精索无增粗、压痛、结节及静脉曲张。

阴囊无脱屑,皱裂及肿胀。

肛门无外痔、肛裂、肛瘘及赘生物。

  脊柱及四肢 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及叩击痛,肋脊角无压痛及叩击痛。

四肢无畸形,无柞状指、趾、两下肢无静脉曲张。

肌张力及肌力正常。

关节无畸形,运动自如。

甲床无血管搏动,股动脉及肱动脉无枪击音。

桡动脉血管壁硬度无异常。

  神经系 肢体运动及感觉良好,肱二头肌腱反射,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正常,两侧对称;腹壁反射、提睾以射可引出,巴彬斯奇征、克尼格征均阴性。

  皮肤检查

  面、颈部呈明显潮红、肿胀,且以双眼上、下睑为重,以至眼裂缩小呈线状,局部皮肤温度增高,压之红色可退,无压痛,为非凹陷性水肿。

  躯干、四肢可见无数密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红色的色斑丘疹,呈麻诊样红斑表现,在躯干部皮诊互相融合成片,压之红色可退,但无压痛。

双前臂伸侧至手背及双小腿下1/2伸侧至足背,可见无数密集的针尖至粟粒大紫癜损害。

  双足第4~5趾间浸渍,第1~3趾间脱屑,右第1、2、3趾甲及左第2趾甲灰黄、增厚,甲缘粗造缺损。

  检验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4×1012/L,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计数5.7×109/L,中性57%,淋巴30%,单核1%,嗜酸10%,嗜碱2%。

  尿常规:

阴性。

  粪常规:

黄、软、蛔虫受精卵虫。

  趾部鳞屑及甲屑直接镜检,可见大量真菌菌丝。

  小结

  患者男性,32岁,已婚,汉族,上海市人,上海羊毛衫五厂职工,于1984年5月19日因全身出现痒性斑丘疹10天,伴发热3天入院诊治。

患者入院前40天用过链霉素,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用药1个月后出现全身性皮诊。

9天前又因“感冒”接受青霉素、SMZ治疗,用药第五天面部出现红肿,伴发热。

体检:

体温38.2℃脉搏100/min,血压17.3/11.2kPa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心率100/min,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左上肺可闻及管型呼吸音,无干、湿性罗音。

腹软,肝下缘在肋下0.5cm,质偏中,轻度压痛。

皮肤检查:

面颈部明显水肿,以双眼睑为重,躯干、四肢可见密集粟粒至绿豆大红色斑丘疹,呈麻疹样红斑表现,在躯干部皮诊互相融合成片,压之颜色可退。

四肢伸侧可见紫癜性皮诊,足趾间可见浸渍及脱屑,右侧第1、3、5趾甲及左侧第2趾甲灰黄、增厚,甲缘粗糙缺损,鳞屑及甲屑镜检真菌菌丝阳性。

最后诊断(1991-6-7)初步诊断

1.药物疹,利福平引起1.药物疹、利福平、链霉素引起

2.足癣,混合型2.足癣,混合型

3.甲癣,右1、2、3及左2趾甲3.甲癣,右1、2、3及左2趾甲

4.间质性肺炎,右上4.浸润型肺结核,右上

5.肠蛔虫症5.肠蛔虫症

  病程记录

  1991-5-1911:

30

  患者病史主要特点:

发病急骤,病期10天,发病前有用药物史(链霉素、PAS),皮诊表现为麻诊样红斑,面颈部水肿、四肢皮肤有紫癜,伴发热,白细胞5.7×109/L,中性57%。

足趾间可见浸渍及脱屑,右侧1、2、3趾甲及左侧2趾甲灰黄、增厚,甲缘粗糙、缺损。

鳞屑及甲屑直接镜检真菌菌丝阳性。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①药物诊;②足癣;③甲癣;④肺结核病。

处理:

①抗过敏治疗,应以激素为主。

拟用地塞米松每日5mg加于葡萄糖液中静滴,泼尼松每日15mg分次口服,同时加用息斯敏及维生素C等药。

②抗结核治疗准备采用乙胺丁醇及异烟肼,因单用激素易使结核菌扩散所以抗结核要继续。

③进一步检查,明日除做三大常规则外,还准备安排肝功、肾功、心电图、肝脏超声检查、胸部摄片、痰找耐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

江川海

  1991-5-21

  患者体温正常,精神及饮食情况均好,两眼睑肿胀基本消退,眼裂大小恢复正常,面部水肿样红斑亦相应减轻,有细薄鳞屑附着。

躯干部麻疹样及四肢伸侧紫癜样皮诊尚无明显变化。

入院后未见皮诊增多加重,咳嗽基本消失,肺部听诊未闻及明显罗音,右上肺管型呼吸音仍存在。

血沉30mm/h,肝,肾功能检测正常,三大常规正常,今日胸片提示右上肺炎症。

痰找耐酸杆菌2次阴性。

江川海

  1991-5-28

  患者皮诊瘙痒减轻,已无其他不适。

张副主任巡诊分析病情如下:

根据病人用药史及皮诊特征,药物诊的诊断成立。

在入院前病人用过4种药物,即链霉素、利福平、青霉素和SMZ,而病史提示病人在全身发诊前只用过链霉素和利福平,但链霉素引起出血性皮诊不多见。

利福平在临床上引起皮诊虽不多见,但该药引起的皮诊可以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紫癜样皮诊。

病人的皮诊是以红斑及紫癜样皮疹为主。

因此该病人的皮诊以利副平引起的可能较大。

青霉素和SMZ是发疹后用的,因些可能与此发疹无关。

病人胸片提示为右上肺炎症,痰找耐酸杆菌2次阴性,结核菌素1:

1万试验阴性。

因些肺结核的诊断不能成立。

可停用抗痨治疗。

加用头孢菌素及鱼腥草治疗。

足癣、甲癣可用50%酚甘油及复方酮康唑霜治疗。

江川海/陈大兆

  1991-5-28

  患者面部已完全消退,表面有一层细的鳞屑。

躯干和四肢的紫癜样皮诊已部分消退。

患者服用丙苯咪唑(史克肠虫清),次日在大便内发现4条蛔虫。

张副主任巡诊指示激素可始减量,先减泼尼松5mg.观察几天,如无特殊变化,在一周内停药。

江川海

  1991-6-3

  患者胸腹部、四肢皮诊已全部消退,四肢伸侧紫癜性皮诊消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其上可见细薄脱屑。

张副主任巡诊时指示停用激素,并认为在药疹病人用激素治疗时要注意:

①要早期应用,而且用量要足;②一量症状及皮诊控制,减量要快;③减量后不必担心皮诊复发。

江川海/陈大兆

  1991-6-7 出院记录

  患者男性,32岁,退休职工。

因全身出现麻疹样红斑10天,发热3天。

拟诊药诊,于1991年5月19日入院。

发疹前有用药史(链霉素、利福平)。

检查:

面部呈水肿性红斑,两眼裂明显缩小,躯干部呈麻疹样红斑表现,四肢伸侧呈紫癜样皮疹。

体温38.2℃。

根据病史及体检,诊断为药疹,并应用激素治疗,开始每天地塞米松5mg,泼尼松15mg,用药后皮损明显好转,现全身皮疹已经完全消退,留有色素沉着斑、激素已停。

肺部情况两次摄片均提示为炎症,用头孢菌素、鱼腥草治疗有效。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痰内找耐酸杆菌三次均为阴性,肺结核可除外。

肠道蛔虫已驱除。

现病人体温正常,不咳嗽,食欲好,肝脏已能触及。

根据目前情况,可出院后继续巩固治疗。

患者于今日出院,共住院18天。

  出院诊断 ①药物疹,利福平引起;②混合型足癣;③足癣,右及左趾甲;④慢性支气管炎;⑤右上肺间质性肺炎;⑥肠蛔虫症。

  出院医嘱1.避免应用PAS;

  2.继续服息斯敏、维生素C一周;

  3.继续用头孢菌素及鱼腥草,1月后复查肺部情况;

  4.全休两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