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古代文学名解及大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7282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9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古代文学名解及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宋代古代文学名解及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宋代古代文学名解及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宋代古代文学名解及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宋代古代文学名解及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代古代文学名解及大题.docx

《宋代古代文学名解及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古代文学名解及大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代古代文学名解及大题.docx

宋代古代文学名解及大题

1、白体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诗风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白体诗人中,王禹偁成就最高。

2、西昆体

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宋初馆阁文臣的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而臻于极盛,大中祥符元年(1008),杨亿将包括他在内的17位馆阁文士平日相互唱和的诗作编成一集,因唱酬活动主要是在皇家图书馆——秘阁中进行,所以杨亿据《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关于昆仑之西有群玉之山,是为帝王藏书之府的传说,将这本诗集题作《西昆酬唱集》,言下不无标榜之意。

其中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其中这三人成就最高。

西昆集中的诗大多诗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西昆体多具有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西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时人竞相仿效,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

3、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这一群诗人的作风稍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内容也稍为充实一些。

4、江西诗派

黄庭坚及其诗作在当时具有多方面的典范作用,受到了众多诗人的拥戴追随,于是,一个以黄、陈为核心的诗歌流派就逐渐形成。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江西”即宋代的江南西路,黄庭坚及诗派中的二谢等11人是江西人。

所谓“宗派”,原是禅宗的名词,吕本中借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诗派。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

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

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5、一祖三宗

到了宋末的方回,因为江西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他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6、中兴四大诗人

指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4位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

其中尤袤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各有特色。

杨诗通俗、活泼而自然,被人誉为“诚斋体”;范诗以写田园著名,不但有美好的风光,也有的反映了民生疾苦。

陆游存诗最多,内容也最为丰富,是四人中成就最高的,特别是其爱国诗,成就极高。

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7、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理趣,他早年学诗是从江西诗派入手,后来改学王安石和晚唐诗人的绝句,最后终于领悟到应该摆脱前人的藩篱而自成一家,并形成了独具面目的诚斋体。

“诚斋体”的特点之一,是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也寓感愤和讽刺于诙谐嘲笑之中;第二,是丰富新颖的想象。

第三,是自然活泼的语言。

8、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是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

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要求文学反映现实。

代表人物主要有,早期的柳开、王禹偁等;之后的范仲淹、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等,使诗文革新运动达到高潮;诗文革新运动完成期的代表则是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以及黄庭坚、秦观等人。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巨大。

此后,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被奉为正宗。

但北宋诗的散文化和以议论为诗的概念化倾向,则表现了该运动的一定的局限性。

9、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一些未能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

当时杭州有一个名叫陈起的书商,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其中有低级官员、隐逸之士,也有许多江湖谒客。

从宋理宗庆元年开始,陈起为上述诗人刻印诗集,总称为《江湖集》,而这些人则被称为江湖诗派。

其实江湖诗人身份各异,并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是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

大体上,可以把这些诗人分为两派:

一派是以刘克庄、戴复古等为代表,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另一派则是以姜夔为代表,喜好反映个人情景。

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

10、永嘉四灵

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

永嘉四灵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4位诗人:

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

因他们同出永嘉学派叶适之门,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

他们的诗风承袭晚唐,选择了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道路,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

诗体的特点是:

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

在艺术上,又能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

甚至要求全诗字数不得超过40字。

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

他们的成就极有限,但在当时的诗坛却得到广泛的反应。

11、南宋四名臣

指的是李纲、李光、赵鼎、胡铨四人。

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直接或间接地投身过抗击金兵的战斗。

南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空前激烈的民族斗争,而朝廷内部的主要矛盾则是主战与主和派的政治斗争。

他们都是坚定的抗战派。

他们面向激烈变化的时代现实,以词作来表现他们的斗争精神,表现民族的苦难生活,抒发对国事的痛愤和英雄失路的苦闷,词风悲壮慷慨,代表了南渡词坛的主流和词史进程的新方向。

12、易安体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词上。

她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因其号为“易安居士”而得名“易安体”。

“易安体”以南渡为界,前期词作绰约轻盈,自然妩媚,体现了年轻女子的天真活泼和细腻的儿女柔情。

后期则更多了一份家国之思和身世之叹,词作中充斥着孤寂忧郁的感伤之情。

易安体以寻常语入词,以其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使传统的词风得到充实和改造。

在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并对两宋词的发展有其特殊贡献。

13、济南二安

指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和辛弃疾(字幼安),两人分别为宋代词坛“婉约派”与“豪放派”代表人物。

同为济南历下人。

这一并称源于清代神韵派大师王士禛,云: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为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14、花间派

西蜀词派,以韦庄为首。

最推崇晚唐诗人温庭筠。

花间词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花间词大多反映的是“花间尊前”的娱宾遣兴之作,在内容上转向闺阁情怀及内心世界,风格上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形成了缛彩轻艳的花间词风。

15、大晟词人

北宋中后期词坛有两大创作群体之一。

即以周邦彦为主帅,曾在大晟乐府供职的曹组、万俟咏、田为、徐伸、江汉等词人。

他们的特点是注重词的协律可歌,情感的抒发有所节制而力避豪迈,对词艺的追求重于对词境的开拓。

对其后的南宋词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16、南唐二主

李璟、李煜并称“南唐二主”,宋人刻有“南唐二主词”。

南唐词人比起花间派来,所写虽然同样有不少描写宫廷生活和女人、相思之类的作品,但不象花间派那样令人发腻,一部分作品清丽多彩,委婉传情。

成就最高的李煜,被虏开封后,词风变化较大,充满了深沉的亡国之痛,词章内容更加充实。

17、苏门四学士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虽然有这样一种称呼,但四人的造诣与风格都是不相同的。

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且不走苏轼的路子,作品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

18、话本

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今存《清平山堂话本》、《全相平话五种》等。

话本小说:

是经过文人编篡整理的小说话本。

所谓“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是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

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19、王荆公体

王安石晚期创作的一些作品,特别是写景抒情的绝句,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在当时诗坛享有盛誉,被人们称作“王荆公体”。

王安石因被封为荆国公,故有“王荆公”的称呼。

20、二晏

指北宋的晏殊、晏几道父子,因其词作相辉映于当时,世称“二晏”,或“大小晏”。

他们的词上承南唐遗风,但无俗艳轻薄,在词作的发展上各有自己的特色。

小晏虽有大晏词风,但大晏是以从容淡雅之笔写生平富贵之态,小晏则是以凄婉低徊的吟唱,抒写“古之伤心人”语。

21、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是指南宋词坛上,在杰出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影响下,与他同时或稍后的一些词人,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国思想,都以词发表政见,抒发感慨,较少婉约词派的雕琢习气,而带有安肆粗犷的词风。

这些词人中,有的是与辛弃疾唱和往来的朋友,如陈亮,韩元吉;有的是辛弃疾的门人,如刘过;有的是辛弃疾的仰慕者,如刘克庄,刘辰翁。

对这些词人,文学史称之为辛派词人,或爱国词派。

22、南宋四六

“四六”即骈体文,是受汉代词赋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魏晋时开始形成,南北朝时成了文章的正宗。

唐代一般叫“时文”,因通篇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从晚唐开始便又被称作“四六”或“四六文”,明代以前一直沿用这个名称,直到清代才叫作骈体文。

骈体文的语言特点是:

语句上的骈偶和四六,语音上的平仄相对,以及用典和藻饰。

南宋四六,由于北宋欧阳修、苏轼对四六改造的影响,同样有着运散入骈,多用长句等不同于唐代骈文的特点,使四六成为灵活多姿、便于议论的应用文体。

23、苏门四学士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虽然有这样一种称呼,但四人的造诣与风格都是不相同的。

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且不走苏轼的路子,作品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

24、二窗

指吴文英与周密。

吴文英号梦窗,周密号草窗,因为二人交往密切,周密的词风也多受吴文英的影响,所以将二者并成为“二窗”。

吴文英词风绵丽,运意深远,用笔幽邃,善炼字句;而周密却以词风清丽著称。

25、苏门六君子

也称“苏门六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26、宋末三大词人

指南宋词坛的周密、王沂孙和张炎三位词人。

他们以江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常以隐晦的笔法表现亡国之痛。

27、风雅词人

风雅词派也称“格律词派”,是南宋的一个严守格律的词派。

此派以姜夔为首,其它代表作家有史达祖、吴文英、高观国、王沂孙、周密、张炎等。

他们作此讲究格律,追求典雅、含蓄、柔婉和“清空”,是南宋后期同“辛派”相对的一个词派。

宋代文学

1、分析宋代文学的特点

1、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宋代的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宋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被视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始终是最重要的主题。

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宋代士大夫的国家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他们以国家天下为己任,密切关注国家的隐患,使宋代作家很少用文学来歌功颂德。

宋代诗文与唐代比,少了些张扬浪漫,多了些现实的忧患。

深沉的忧患意识,又造成宋代文学中爱国主题的高扬。

2、讲究理趣,议论成分的加强

宋代沿袭隋唐科举取士制度,但自仁宗以后,特别注重策论;宋代的士大夫热衷于讲道论学,往往怀有比较自觉的卫道意识,并积极地著书以弘扬己说,摒斥异己。

加上禅宗的怀疑精神,理学的释义述道,杜甫、韩愈以来的诗歌传统等影响,形成宋人诗、文、词都好发议论、好怀疑、好臧否人物、好翻新出奇的特征。

3、讲求才学

宋人重自身修养,尤其是知识学问。

他们好读书,并在诗文中展示出来。

他们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了,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增强了。

4、以俗为雅

宋代文人有很强的传统观念和集体意识,结盟结党的做法得到普遍的认同。

宋人认为个人的努力和贡献是整个传统或整个阶层中的一部分,应当受到理性和道德的制约。

与唐人相比,宋代文人的生命范式更加冷静、理性和脚踏实地,超越了青春的躁动,而臻于成熟之境,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

他们更重视日常生活,重视生活的品味,能从微小中看出真谛和美,从日常俗事中看出雅趣,以平实之笔写现实社会生活。

2、谈谈唐宋诗歌有哪些不同。

唐诗与宋诗,本是一脉相承的。

宋代诗人正是充分吸取了唐诗的营养,才创造出一代诗风。

但由于宋人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所以唐宋诗歌也是多有不同的。

宋诗在题材方面,更为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

唐诗中也有不少生活内容的表达,但宋诗的选材角度更趋向世俗化。

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如唐诗中的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

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但缺乏唐诗那种源于浪漫精神的奇情壮采。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生新的。

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的陌生化的结果。

宋诗追求的是“平淡”,即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而唐诗的美学风范,却是以风华情韵为特征的。

唐宋诗美学风格的差异,其实揭示了唐宋诗内在本质的差异。

宋诗中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内敛,不如唐诗那样热烈、外扬;宋诗的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那样色泽丰美;宋诗的长处,不在于情韵而在于思理。

它是宋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

3、简述北宋词发展演变的线索。

北宋初年,词的创作主要继承了五代那种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代表词人如晏殊、欧阳修。

尽管是继承了五代的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

如晏殊,也写男女恋情,却并不轻佻艳冶,而显得纯净雅致,情感上雍容和缓,语言上清理淡雅。

并且,晏词还“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如《浣溪沙》。

欧阳修对词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同时,范仲淹和张先,在词境的开拓上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宋词到柳永手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词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

同时,柳永首创或者首次使用了一百多个词调,形式丰富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并且,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趣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这种改革主要体现在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对词的功能的扩大与词境的开拓,以诗为词的手法,以及豪迈奔放的风格等方面。

北宋中后期,苏轼以后的词坛领袖是周邦彦。

周邦彦不同于苏轼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而是注重词的协律可歌,情感的抒发有所节制而力避豪迈,对词艺的追求重于对词境的开拓。

其后的南宋次,即接苏、周的这两种方向分别发展。

除了周邦彦,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还有秦观、晏几道、贺铸等,他们的词也都各有特色。

4、简述豪放词发展演变的线索。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

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

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

沈义父《乐府指迷》说:

“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

”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

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

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

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

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陆游

1、试论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陆游流传至今的诗有九千多首。

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以及日常生活的吟咏。

陆游爱国诗篇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陆游爱国诗篇的另一特点,就是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尖锐讽刺、揭露。

作为一个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还写了大量的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诗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严重的阶级矛盾。

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

具体说来:

(1)陆游在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之后成为又一位善于集前人之大成的诗人。

他不但能兼采古代优秀诗人的成就,而且善于向当代诗人学习。

举凡诗经之风雅,屈原之浪漫,陶渊明之淳朴,王维之静穆,岑参之恣肆,李白之壮浪,杜甫之沉郁,梅尧臣之古淡,苏轼之飘逸,黄庭坚之学力,曾几之规矩,吕本中之流转,都能在陆诗中找到痕迹。

所以人们常用“风致”、“敷腴”、“俊逸”、“浑厚”、“悲壮”、“天成”、“道劲”、“豪迈”、“沉郁”等词来形容他的多种风格。

在集大成的同时,陆游也善于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2)陆游的爱国诗具有高度的抒情性,这主要和在感情的酝酿与艺术的表现上成功地吸取了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浪漫分不开。

他善于把这两种风格融为一体,即以杜甫的深沉、雄厚、郁结为体,作为抒发爱国之情的基调;以李白富于激情、富于想象、富于自我色彩,善于夸张、跳跃,善于高度概括等艺术手法为用,作为抒情的表现手段;最终形成自己既沉郁悲壮、又踔厉风发的一家之风。

a、陆游的经历、抱负与杜甫都有相似之处,这使他学杜能“得其骨”、“得其心”(《宋诗钞》)。

如《书愤》。

b、陆游的性格与气质又与李白有相似之处,因而在表现手法上更多有李白浪漫奔放的特点。

如富于想象,特别是善于惜助梦境来抒发北伐复国的激情,变沉郁为高昂。

据《瓯北诗话》统计,全集中记梦者有99首之多。

c、很少拘限于某一细微之情,而是高度概括地抒发那些带有社会普遍性的情感,语言凝炼,感情跨度大,富于跳跃性。

篇幅也较短,如《关山月》。

d、语言宏丽恣肆,在语言修辞方面也类似李白,多豪壮语、感慨语、反问语、夸张语。

e、陆游将杜甫与李白的长处兼收并蓄,并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下融进了强烈的自我情感,因而“其声情气象自是放翁,正不必摹仿李杜”(李兆元《十二笔舫杂录》)。

(3)各体皆工,七言犹工,是陆游诗集大成的另一重要体现。

陆游的律诗善于属对,几乎每首都有一联佳对,既流利,又奇健;既出人意表,又绝无生涩造作之感。

陆游的绝句、尤其是七绝标志着宋代最高水平。

有的继承唐人之风致,如《剑门道中遇微雨》。

(4)讲究工力,注重锤炼,是陆游诗集大成的又一表现。

陆游诗不以数典为能事,但一旦使用则驱使如意、妥帖通畅。

陆游诗的语言能使题材内容和思想感情得到和谐地表现。

讴歌北伐多雄豪语,描写自然多平淡语,吟咏闲适多精美语。

2、分析陆游诗歌的内容

1、“言恢复者,十之六七。

”反映抗金爱国思想的。

民族矛盾始终是南宋社会最受人关注的问题。

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理所当然要把抗敌复国作为最重要的主题。

(1)抒发恢复中原的心志。

陆游一生,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统一祖国。

他几乎无事不言及恢复,他不但通过现实的日常行事、景物来抒发其恢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愿望,还常常借梦境的描写来表达这一愿望。

据清人赵翼统计,他有纪梦诗九十九首,大多是言恢复之事的。

(2)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

陆游和辛弃疾一样,有报国之心,而请缨无路,因此,一种沉郁悲愤之情,充溢字里行间。

陆游诗中反复用“书愤”、“书叹”、“悲愤”、“叹息”这样的诗题,这些诗歌都慷慨激昂,深寓不平之气。

(3)表示对投降派妥协误国的谴责。

英雄志士所以报国无门,就是因为投降派坚持金帛和戎的政策,因此,陆游还常常在自身悲愤的抒发中揭露朝中奸佞的投降卖国活动。

2、描写山水自然、农村风光,反映民生疾苦。

(1)反映沦陷区人民在异族统治下的痛苦与期盼。

他写出了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观长安城图》),“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反映南宋治下人民的农事之苦、被剥削之残酷。

陆游对于南宋统治下的人民疾苦了解尤多,在诗篇中反映得更为全面。

举凡农事之辛苦,天灾的侵害与官吏豪绅的巧取豪夺,在他的诗中都有深刻反映。

这些诗句形象地描写了官吏催租的残酷。

(3)描写农村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或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或表现心灵的落寞孤寂与压抑和痛苦。

陆游有不少表现其游宦情怀与写景、咏物诗,这些诗不似爱国诗篇的沉郁苍凉,而是清丽潇洒,笔调轻灵,表现委婉,别具风采。

如《剑道中遇微雨》、《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咏物诗以咏梅诗最多,集中有一百六十多首。

3、爱情诗

《沈园》二首、《十二月二日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在爱情主题已基本上从诗歌转移到词的宋代,陆游的爱情诗虽然数量很少,但却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3、试论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

1、高度的概括性。

陆游的诗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生活面貌,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称为一代“诗史”,但在反映现实的手法上,他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不重情节,不重故事,不重画面,以高度凝练的手法,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揭示事物本质,突出主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

陆诗善于以虚写实,如记梦、托物言志、幻想、夸张等,形成超现实的联想,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构成浓郁的浪漫情调。

他常常通过奇丽的梦境和幻想来表达爱国情思,极力突出诗人的自我形象,情感炽热,神采飞扬,被称为“小太白”,与李白的浪漫气息相当接近,但陆诗的想象和梦幻中的内容,都与抗金复国的理想有关,具有一种悲壮、崇高之美,比李白的诗具有更为坚实的现实基础、更为充实的社会内涵、更为强烈的战斗精神。

3、语言平易自然而富有深情。

陆游诗的语言不拘一格,爱国诗多雄壮豪放语,农村诗多平淡古朴语,闲适、田园诗多清新精致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