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及习题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7125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及习题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化学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及习题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化学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及习题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化学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及习题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化学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及习题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及习题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人教版化学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及习题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及习题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及习题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人教版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及习题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认识化学物质种类多样及其原因。

2.能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共同点对物质进行分类和辨别。

3.认识物质的微粒性,明确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联系、区别、共同特点。

能用微粒的观点认识、思考和解释常见的宏观现象和变化。

4.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和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关系。

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了解元素的定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通过元素周期表,认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6.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三、全面突破

知识专题

(一):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一)物质的存在三态及其转化(以水为例)

在自然界中,水的存在状态有三种:

水蒸气、水、冰,这三种状态的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明确:

微粒能量的变化,导致微粒运动速率的变化以及微粒之间间隔的变化,最终导致物质状态的变化。

(二)物质的分类

要求:

明确分类依据

分类标准不同,物质的类别也不同,对物质分类可依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种类、组成元素的种类等不同标准进行。

(三)物质的多样性

元素种类不同、分子构成不同、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是形成物质种类多样的原因。

【典型例题】

例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解析: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故A正确;我们能够闻到气味,也是由于分子运动的关系,故B正确;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的分子空隙最大,将气体进行压缩,就是使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减小,故D正确;水沸腾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分子本身大小并没改变,故C错误。

答案:

C

例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解析:

以微观粒子图示法来考查物质的组成及分类,是中考常见题型。

答案:

B

例3.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

(每一类各写两例)

(1)单质_____________

(2)酸_____________(3)碱_____________

(4)盐_____________(5)氧化物_________(6)有机物_____________

解析:

上述六种元素的两种或几种元素可形成多种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单质,书写时要正确把握各类物质的特征和概念,正确写出化学式。

答案:

⑴O2、Cu;⑵H2SO4、H2CO3;⑶NaOH、Cu(OH)2;⑷Na2CO3、CuSO4;⑸H2O、Na2O;⑹CH4、C2H5OH

知识专题

(二):

微粒构成物质

(一)物质的微粒性

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二)原子

1.原子的结构

原子中:

核电荷数=数=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阳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三)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离子

区[来源:

]

[来源:

学§科§网Z§X§X§K]

 

概念

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来源:

ZXXK]

是化学变化中的微粒

带电的或[来源:

学§科§网]

化学变

化中是

否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子离子一般不可分,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可能分割成其他离子、原子或分子。

是否独

立存在

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构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阴阳离子共同构成物质。

构成

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且纯净物中仅含有一种分子。

一般由、和核外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得到电子带电荷成为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电荷,成为离子。

所显电

性情况

电性

电性

阴离子:

带电荷

阳离子:

带电荷

表示

方法

用(分子式)表示

用或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分别以阴、阳离子符号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在化学

反应中

的表现

分子

原子

离子

表达

方法

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讲种类。

基本

属性

体积,质量,都是在不断的,微粒之间有。

同种微粒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典型例题】

例4.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

解析:

铜属于金属,由原子构成;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由分子构成;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由原子构成。

答案:

C

例5.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

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解析:

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体积小但质量相对较大。

该实验说明,原子是有一定的内部结构的,不是一个实心的球体,故D错。

答案:

D

知识专题(三):

认识化学元素

(一)元素

1.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有些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如氢原子有氕、氘、氚三种,另外,H与H+都属于氢元素。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

氧O、硅Si、铝Al、铁Fe

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为:

氧O、碳C、氢H、氮N

3.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为:

碳(C);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元素为:

铁(Fe)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识记常见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三)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个纵行叫一个族,8、9、10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

2.元素的分类以及区分

说明:

还可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特点来分

3、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金属元素在左下角,非金属元素在右上角,稀有气体元素分布在元素周期表的最右侧。

4.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原子序数。

5.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氮元素的示意图。

要明确:

“7”、“N”、“氮”、“14.01”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典型例题】

例6.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H

2He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

llNa

12Mg

13A1

14Si

15P

16S

17C1

18Ar

19K

20Ca

……

认真分析信息,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

多的金属元素的符号是;

(2)

表示的是(填名称);

(3)由1、8、12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4)上表中每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是。

解析: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元素符号为Al。

(2)分析该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为17,但核外电子数是18,故为氯离子。

(3)1、8、12号元素分别为H、O、Mg,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H)2。

(4)每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向右依次递增1。

答案:

(1)Al

(2)氯离子(3)Mg(OH)2(4)从左向右依次递增1。

例7.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B.元素名称C.元素符号D.中子数

解析:

观察硫元素的信息图,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元素名称为“硫”,元素符号为“S”,32.066是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

D

知识专题(四):

物质组成的表示

(一)化合价

1.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要求: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②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里可显不同的化合价,例:

③在同一物质里,同一元素也可显不同的化合价,例:

④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⑤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2.化合价的应用

(二)化学式

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

定性: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定量: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8

水中氢元素质量

分数为11.1%

(三)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常见题型)

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4.计算一定量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里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5.求化学式

6.计算不纯

物质中某元素(或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杂质的组成中不含待求元素)

【典型例题】

例8.据报道,

用于清洗龙虾的“洗虾粉”中含有柠檬酸钠、亚硫酸钠(Na2SO3)等物质,可能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

Na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

A.+6B.+4C.+2D.-2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解析:

在Na2SO3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设S的化合价为x,则有:

(+1)×2+x+(-2)×3=0,解得x=+4。

答案:

B

例9.2019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有一类物质也好似鸟巢,如化学式是B5H9的五硼烷(见下图)。

下列有关五硼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硼烷属于化合物

B.五硼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

C.五硼烷中硼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

9

D.1个五

硼烷分子由5个硼原子和9个氢原子构成

解析:

五硼烷属于化合物,A是正确的;五硼烷的相对分子质量=11×5+1×9=64,B是正确的;五硼烷中硼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1×5:

1×9=55:

9,C是不正确的;根据五硼烷的化学式B5H9知,D是正确的。

答案:

C

例10.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

8,求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析:

设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依题意可得

化学式为Fe3O4

答案:

Fe3O4

例11.人体中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含磷和钙比例适中,是理想的健骨食品。

下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包装标签上注明“脂肪≥3.3g”,是指100mL牛奶中脂肪的质量至少为3.3g。

一盒牛奶含钙至少g(精确到0.01g)

(2)求羟基磷酸钙晶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若人体中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一天至少应喝_____________盒这样的牛奶。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能否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的有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1)0.11g×(250mL/盒÷100mL)=0.28g

(2)(40×10)÷1004×100%=39.8%

(3)(0.6g×90%)÷0.28g/盒≈2盒

答案:

(1)0.28

(2)39.8%(3)2

四、考场清单

本专题知识在中考中的考查主要表现有以下特点:

借助考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学习经验,考查分子、原子的性质;结合微观粒子模型、卡通图、漫画等形式考查基本粒

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离子、原子结构与符号的书写和辨析;以开放题、探究题的形式,结合粒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结构、元素的分类知识考查元素周期表;物质的分类仍是考查的热点;对于元素,仍将以食品、医药、保健品等用品为背景,考查物质与元素的关系及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

近几年的中考中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内容涵盖面增大,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联系。

基本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及计算题等

基本考点:

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①物质的存在形态及物质的多样性②物质的分类

2.微粒构成物质

①物质的微粒性②原子

3.认识化学元素

4.物质组成的表示

①化合价与化学式②化学式的有关计算③物质成分及其含量(标签问题)

五、本讲小结

知识结构: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45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Si28P31S32Cl35.5K39Fe56

一、选择题

1.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

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2.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

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

它一定是放射了()

A.电子B.质子C.中子D.该原子的原子核

3.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4.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

A.原子序

数是13B.它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相对原子质量是13

5.据报道,科学家发现了新的氢微粒。

这种氢微粒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微粒不显电性

B.该微粒比一个普通H2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多3

C.该微粒的组成可用H3表示

D.该微粒比一个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6.目前,科学家打算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

球形分子,方法是把足球型的C60分子融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

下列与这种物质有关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D.Si60分子的体积比C60分子大

7.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推测下列元素的单质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8.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其计算机模拟图。

对此过程有以下描述:

①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②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③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④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9.有MgSO4、Fe2(SO4)3、K2SO4三种的混合物,测得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00-a)/3%B.(100-3a)/3%

C.2(100-a)/3%D.(100-3a)%

*10.超导材料为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x,假设在研磨烧结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则x的值为()

A.12B.13C.15D.26

二、填空题

11.在化学晚会上,小林同学表演了一个化学小魔术“空瓶生烟”(如下图所示),A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B瓶中充满氨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充满浓浓的白烟。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氮原子,用“

”表示氯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为: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氨氯化氢氯化铵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以上微观模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3)生成物氯化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它属于化肥中的________肥(填“氮”、“磷”、“钾”),此化肥不能与混合使用。

12.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的有(填元素符号);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几年前,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6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5)仅由l、6、7、8号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为。

13.

(1)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能代表水分子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

(2)利用

(1)的结论,通过观察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框内代表的物质是;

②框内NaCl质量分数为;

③请描述框内离子与分

子结合时的特点。

*14.在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已知氢、碳、氧、钠、氯五种元素的荷电荷数分别为1,6,8,11,17。

试按下列要求写出微观粒子的化学符号,以及由这种粒子构成的或含有这种粒子的一种物质的名称(微观粒子和物质所涉及的元素限定在上述5种元素内)。

需满足的条件

粒子的化学符号

对应物质的名称

(1)质子数为11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2)质子数均为10的两种不同的分子

(3)质子数为1的阳离子和质子数为9的阴离子

三、实验探究题

15.探究蔗糖的组成元素。

(1)提出问题:

蔗糖是我们常接触的一种食品,你是否想过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2)猜想:

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变成色,因此,猜想蔗糖中含有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

(3)收集资料:

①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一般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蔗糖是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容易分解,这都属于有机化合物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②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填“变多”、“不变”或“变少”)。

*(4)设计实验:

我们设计了这样两个方案:

①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单独点燃蔗糖,不易燃烧,但在蔗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蔗糖很容易被点燃,可见,烟灰可能在此起作用。

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②将蔗糖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5)实验现象:

分别观察到①的现象为。

②中的现象为。

(6)实验结论:

蔗糖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填元素符号)。

(7)讨论:

实验①和②哪个更严谨,为什么?

16.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等领域。

铝亦有其特殊的性质,试根据以下信息填空或简答。

(1)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铝比锌。

但是将铝片和锌粒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却比锌粒少而慢。

为了探究铝与酸反应的规律,小强将已被砂纸打磨过的相同大小的6枚铝片,分别放入下表所示溶液中进行实验。

溶液

现象

溶液

现象

溶液

现象

①稀硫酸

③稀硫酸(加入少量Na2SO4固体)

⑤盐酸

(1:

4)

+

②稀硫酸

(加热)

+

④稀硫酸(加入少量NaCl固体)

+

⑥盐酸

(37%)

++

注:

“-”表示铝表面产生气泡很小且慢;“+”表示铝表面产生气泡较大且快。

“1:

4”表示用1体积的37%浓盐酸与4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

根据上述表格内容,你认为铝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除了跟酸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