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三周 角的度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7123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第三周 角的度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第三周 角的度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第三周 角的度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第三周 角的度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第三周 角的度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第三周 角的度量.docx

《四年级第三周 角的度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第三周 角的度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第三周 角的度量.docx

四年级第三周角的度量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学习重点:

1.认识直线和射线,认识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单元学习难点:

1.区分射线、直线和线段,建立角的大小观念。

2.会用量角器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

学习目标:

1.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掌握其表示方法,理解并能运用相关性质、公理.

2.在感受美妙多变的图形世界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比较、探究等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组间竞争等形式,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增强进取意识,激发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习重难点:

1.掌握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的方法,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画出你学过的图形。

2.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⑴经过两点画一条直线;⑵过两点分别画一条直线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特点?

2.会画这三种类型的线

3.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4.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一、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

1.出示一条线段:

问:

a.这是什么?

(板书:

线段)

 b.为什么说它是线段?

(即线段的特点?

  c.你能画一条3cm长的线段吗?

2.画一画:

你能画出一条与线段不同的线吗?

3.反馈汇报。

(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直线或射线的教学)

(1)投影展示"直线"

 a.问:

你画的这条线和线段有什么不同?

(即直线的特点)

 b.师:

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线叫直线。

(板书:

直线)

 c.你会画直线吗?

(对照定义,说明"无限延长"表现在"没有端点")

(2)投影展示"射线"

 a.这条线与线段有什么不同之处?

 b.说明"射线"的概念。

(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c.你会画"射线"吗?

(自由画,一生板演)

(3)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线吗?

(自由说一说)

(4)小结:

大家说的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射线。

(5)演示一些射线,如手电筒光、多媒体演示太阳光等。

4.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比较

a.出示一条直线,中间取一点。

问:

这条直线上有射线吗?

(学生讨论)

b.其中一段射线下移。

(说明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c.直线中间取两点。

问:

这条直线上有线段吗?

(说明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d.师问:

比较一下,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异同点?

四、学法指导

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让学生画出线段、射线、直线,再议一议它们之间的区别并填表。

 

端点数

延伸性

能否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过点A、点B画直线AB

A..B

(2)过点C、点D画线段CD(也叫连结CD)

C..D

(3)以E为端点过点F画射线EF.

E.F.

(4)三条直线都经过点M.

M

.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条线段只有两个端点;B、射线有两个端点

C、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D、直线AB与直线BA表示同一条直线

一条直线长5厘米。

                             (   )   

黑板的边是一条射线。

                           (   )   

手电筒发出的光是直线。

                         (   )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线段、射线、直线

(2)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以及操作活动,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2.能用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学习重点难点:

1.由探究得出直线(线段)的性质

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你能说出道理吗?

2.

(1)过一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

3.讨论

(1)木工师傅锯木版时,怎样用墨盒弹墨线?

(2)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如何拉参照线?

分别根据了什么原理?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以前从北京到台湾的高雄,需要绕道香港才能到达,总行程大约为2654km,2005年春节北京和台湾的高雄开通直航班机,行程大约为2098km,台湾与大陆开通直航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什么?

(2)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来刻画北京与高雄两地的距离更为合理?

由以上过程得出: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四、学法指导

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如图AB=6cm,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CB的中点,则AD=____cm

2.如图,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

 A、AC=CB          B、AB=2AC      C、AC+CB=AB   D、2CB=AB

3.如图,AD=AB—____=AC+_____

4.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4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

5.有A、B、C三城市,已知A、B两市的距离为50千米,B、C两市的距离是30千米,那么A、C两市间的距离是(      )

(A)80千米  (B)20千米(C)40千米 (D)处于20千米~80千米之间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平移与平行

学习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学习重点难点: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说出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理解平移的意义。

2.什么是平行?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一、平移

平移铅笔:

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

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题:

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题:

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

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

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

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三、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法、观察法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画一画。

你会画一组平行线吗?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启发:

怎样画平行线更准确、美观呢?

我们要用三角尺或直尺画平行线。

2.思维训练

1)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

2)过B点画直线A的平行线。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

相交与垂直

(一)

学习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判断下面每组直线,哪组是互相垂直的?

在()里面画“√”。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常见的2条线相交后形成什么样的角?

当2条线相交形成直角时,我们说这两条线互相垂直。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一、量一量

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

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二、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

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

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一、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二、练一练

1.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练习:

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

问:

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画一画

1.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

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个点。

四、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四、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法、观察法

⒈填一填。

(1)长方形的对边互相(),邻边互相()。

(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作()条。

(3)如右图,在AB、AC、AD这三条线段中,最短的是()。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在不重合的情况下:

不是()就是()

⒉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⑴数学书封面的两条邻边是互相垂直的。

(    )

⑵两条相交的直线一定是互相垂直的。

(    )

⑶两条直线相交,其中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    )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⑷过直线上一点可以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 )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

相交与垂直

(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互相垂直的含义和认识垂直。

2.熟练用三角板画垂线。

学习重点: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建立相交于垂直的概念,用三角板画垂线。

学习过程:

一、预习先行

(1)当两条直线相交成()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线,点与线之间()线段最短。

二.点拨自学

1.钟面上3点的时候,时针与分针的关系是互相()的

2.折一折: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3.说一说:

教室里或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4.画一画:

(1)先画一条直线,

(2)再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沿着直角边画一条直线,(3)标明直角

三.交流解惑

1.怎样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怎样画一条垂线?

3.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22练一练

2.完成P23练一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