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7103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docx

《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教案.docx

数学教案

长铝公司技工学校

课时计划

 

(第1本)

 

科目数学

教师

 

二00八年1月19日

 

任课教师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1.1数(式)的运算

目的要求:

1.掌握数的基本知识

2.掌握整式的运算

 

重点、难点及措施:

1.乘法公式

2.固式分解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1.1数(式)的运算

回顾:

1.数的基本知识

1.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

2.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3.数轴:

原点,E方向和单位长度。

4.倒数:

乘积是1。

5.相反数:

符号不同

6.绝对值: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代数定义:

1.正数是本身

2.负数是相反数

3.零是零

|a|=aa>0

|a|=0a=0

|a|=-aa<0

 

回顾2.:

整式的运算

幂的运算法则(a、b≠0,mn是整数)

(a×b)

没打

 

本文小结:

1.数的基本知识。

2.整式的运算。

作业与练习:

P1、一、二、三、(1、2)

改进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1.1分式的运算

目的要求:

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数的乘方和开方运算

重点、难点及措施:

1.立方根的定义

2.n次方根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分式的运算

1.分式:

A/B

2.风蚀的基本性质:

 

3.分式的运算

⑴加减运算使用通分

⑵乘除运算使用约分

数的乘方和开方的运算

1.正整数指数幂:

(n正整数)

2.零指数幂:

(a≠0)

3.负整指数幂(a≠0,n是正整数)

4.平方根若

5.方根若

6.n次方根若

当n为偶数时,

而对-a,没有意义。

当n为奇数时,

当a>0,

当a<0,

n次根式:

n—根指数,a—被开方数。

正的n次方根称为a的n次算术根

(n>1,n是正整数)

 

本课小结:

1.分式的运算。

3.数的乘方和开放

作业与练习:

P3一、二、三(1、2)

改进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1.2解方程(组)

目的要求:

1.会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分解二元二次方程组

重点、难点及措施:

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1.2解方程(组)

一、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a≠0)

2.求根公式

3.判别式

当△>0时,两个不等的实根

当△=0时,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没有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

3.公式法4.固式分解

根的系数的关系

如果:

则:

且:

二、解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二次方程

3.二元二次方程组

4.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例:

 

本课小结:

1.解一元二次方程

2.解二元二次方程组

作业与练习:

P4一、二、三(1、3)

改进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1.3指数与对数的运算

目的要求:

1.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2.掌握负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重点、难点及措施: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1.3指数与对数的运算

一、指数的运算

1.有理指数幂

把整数指数幂推广到有理数幂。

 

又因:

则:

规定:

nm都是正整数

当n为偶数时,a≥0

当n为奇数时,a为任意实数。

规定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设a≠0,nm都是正整数

且n>1,当有意义时

 

有理数指数幂

对于任意有理数pq有

法则1.:

法则2.:

法则3.:

例:

 

本课小结:

1.有理指数幂的运算

2.负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作业与练习:

P6、一、二、三(1、2)

改进措施: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1.3指数与对数的运算

目的要求:

1.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

2.掌握换底公式

重点、难点及措施:

1.对数的互等式

2.换底公式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1.3指数与对数的运算

二、对数的运算

对于a有a、b、N三量bbbbb

1.已知a、b求N,乘方运算aa

2.已知b、N求a,开方运算

3.已知a、N求b,对数运算

例:

求X对数

定义:

在式(a<0,a≠1)中,称b为以a为底N的对数

a---底数,N----真数b----对数

指数:

对数:

a>0,?

总是正数,即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a=0,,1的对数等于零。

即底的对数等于1

对数互等式:

对数的运算法则:

设a>0,a≠1,M、N都是正实数

法则一:

法则二:

法则三:

常用对数:

自然对数:

换底公式:

本课小结:

1.对数的运算

2.换底公式

作业与练习:

P8一、二、三

改进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2.1集合

目的要求:

1.掌握集合的表示法

2.掌握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重点、难点及措施: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2.1集合

一、集合的概念

集合M,元素a,记作a∈M

不属于:

a¢M

数集:

由数字组成的集合

解集:

由方程或不等式的解组成的集合

自然数(即非负整数)的全体自然数集N

正整数的全体正整数集N+

整数的全体整数集Z

有理数的全体有理数集Q

实数的全体实数集R

正实数的全体正实数集R+

负实数的全体负实数集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

2.描述法:

B→{X|X}{X|X>5}

三、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集合A包括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A?

B(B?

A)

A是B的子集

相等关系:

{X|?

-1=0}={-1,1}A=B

{2468}={4268}

四、区间的概念

1.闭区间:

{X|a≤X≤b}[a、b]

2.开区间:

{X|a<X<b}(a、b)

3.半开半闭:

{X|a≤X<b}[a、b)

4.半开半闭:

{X|a<X≤b}(a、b]

本课小结:

1.集合表示

2.集合间的关系

3.区间的表示

作业与练习:

P111.2.3.

改进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2.2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目的要求:

1.理解函数的定义

2.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解

重点、难点及措施:

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解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2.2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例如:

V=15hs=?

可写成:

y=15X,X∈[0,10]

y=?

X∈[4,7]

设X,Y是两个变量,当X在某个数集D(即X的取值范围)内取任意一个确定的值,按f的关系,Y都有唯一的值与X对应,X为自变量,Y是函数数集D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记作:

Y=f(X),X∈D

定义域:

X的取值范围

值域:

Y的取值范围

Y=15X,X∈[0,10]0≤Y≤150

Y=?

X∈[4,7]16?

≤Y49?

例:

Y=?

的定义域、除0以外的实数

Y=?

的定义域、是负非实数集

二、函数的表示方法

1.解析法:

Y=?

Y=2X

2.列表法

3.图象法

例:

设f(X)=X?

-2X+3

解:

f(0)=0?

-2×0+3=3

f(3)=3?

-2×3+3=6

例:

求f(X)=?

的定义域

解:

X+2≥0X≥-2

定义域:

[-2,+∞]

本课小结:

1.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作业与练习:

P14一、二、三(1、3)

改进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2.2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目的要求:

1.掌握函数的单调性

2.会求单调区间

重点、难点及措施:

1.增函数的条件及特征

2.减函数的条件及特征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2.2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三、函数的单调性

Y=X?

 

1.在(-∞,0]上,X与Y成反比

在[0,+∞)上,X与Y成正比

若:

X2>X1,f(X2)>f(X1)是增函数

X2>X1f(X2)<f(X1)是减函数

F(X)具有单调性,单调区间

类型:

增函数减函数

条件:

当X2>X1有f(X2)>f(X1)当X2>X1时有f(X2)<f(X1)

特征:

上升下降

 

例:

Y=f(X)如图,定义域[-1010]

单调区间:

[-10,-4][-4,-1][-1,2)[2,8)[8,10]

其中减函数:

[-10,4)[-1,2)[8,10]

增函数:

[-4,-1)[2,8)

本课小结:

1.函数的单调性

2.函数的单调区间

作业与练习:

P16、一、二、三(23)

改进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2.3反函数

目的要求:

1.求解反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2.理解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

重点、难点及措施:

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及定义域、值域的求解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2.3反函数

如上题:

V=15h得:

h=?

(V∈[0,150])

S=?

得:

(s∈[16?

49?

]

函数关系自变量定义域值域

V=15hh[0,10][0,150]

H=?

v[0,150][0,10]

S=?

r[4,7][16?

49?

]

Y=?

s[16?

49?

][4,7]

函数Y=f(x)→反函数X=?

→Y=?

Y=f(X)与Y=?

互为反函数

结论:

函数Y=f(X)的定义域是它的反函数Y=?

的值域;f(x)=y的值域是反函数的y=?

的定义域

例: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解:

1)y=2X-1(X∈R)

X=?

→y=?

(X∈R)

2)y=?

-1(X≥0)

X=?

反函数:

y=?

(X≥-1)

3)y=?

(X≠1)

X=?

反函数:

y=?

(X≠2)

结论:

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对于r=?

由于r>0,所以取?

的算术平方根。

对于X=?

中,y是自变量。

本课小结:

1.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

2.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作业与练习:

P18一、二、三.

改进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2.4指数函数

目的要求:

1.指数函数的定义

2.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重点、难点及措施:

求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2.4指数函数

关于细胞分裂

1次分裂总数2?

=2

2次分裂总数2?

=4

3次分裂总数2?

=8

X次分裂总数2?

细胞总数与分裂数

y=2?

→y=a?

(a>0,a≠1)的函数叫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y=a?

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对于y=a?

(a>0,a≠1)

0<a<1和a>1对于y=?

和y=?

的图。

 

1)值域是R+

2)都过(0,1)点

3)y=?

在(﹣∞,+∞)

是增函数

y=?

在(-∞,+∞)

是减函数

 

y=?

(a>0,a≠1)的图象性质X∈R

a>10<a<1

 

1)定义域是R,值域是正实数集R+

2)当X=0时,y=1

3)在(-∞,+∞)内是增函数在(-∞,+∞)内是减函数

本课小结:

1.指数函数的性质

2.指数函数的图象

作业及练习:

P19一、二、三

改进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2.5对数函数

目的要求:

1.对数函数的定义

2.对数函数的性质

重点、难点及措施:

求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2.5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y=?

的反函数

对数函数y=㏒?

y=?

的定义域(0,+∞)

y=?

的值域是R

函数y=?

(a>0,a≠1)叫对数函数

以y=?

和y=?

为例

a∈(0,10)和(1,+∞)

y=a?

与y=?

互为反函数,关于y=X对称

 

y=?

特征y=?

的特征

1.过(1,0)点1.过(1,0)点

2.图在y右侧2.图在y右侧

3.在(0,+∞)增函数3.在(0,+∞)是减函数

Y=?

(a>0,a≠1)的性质

a>10<a<1

 

1)定义域是R+,值域是R

2)当X=1时,y=0

3)在(0,+∞)内是增函数3)在(0,+∞)内是减函数

本课小结:

1.对数函数的性质

2.对数函数的图象

作业与练习:

P21一、二、三(2,3)

改进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3.1角的概念推广

目的要求:

1.理解角的定义

2.掌握象限角与终边角

重点、难点及措施:

终边角的求角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3.1角的概念推广

一、角的概念

角∝?

r顶点

始边终边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正角:

逆时针方向转

角负:

顺时针方向转

零角:

不转

转一圈:

360°

转一圈半:

360°+180°=540°

转390°

二、象限角与终边相同角

在0°~360°内,各象限角

∝0°<∝<90°90°<∝<180°180°<∝<270°270°<∝<360°

象限一二三四

0°90°180°270°

X正半轴Y正半轴X负半轴Y负半轴

例:

3°,390°,750°,-330°,-690°

都是与30°终边相同的角

=30°+K×360°,K∈Z

X正半轴?

=K×360°(K∈Z)

X负半轴?

=180°+K×360°

X轴?

=K×180°

Y正半轴?

=90°+K×360°

Y负半轴?

=270°+K×360°

Y轴?

=90°+K×180°

本课小结:

1.角的概念推广

2.象限角与终边相同的角

作业与练习:

P25一二

P26一二

改进及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3.1角的概念推广

目的要求:

1.掌握度与弧度的关系

2.由度求弧长

重点难点及措施:

由度求弧长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3.1角的概念推广

二、弧度

弧度:

长度等于半径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

单位:

rad

已知:

半径为r,圆弧为L,角∝=?

|∝|=?

∝=?

=?

=360°

360°=2?

rad→180°=?

rad→①1°=∏rad②1rad=?

例:

用弧度表示下列各角的大小

60°=?

×60°=?

120°=?

×120°=?

-270°=-(?

×270°)=?

例:

用角度表示下列各角

解:

2.5=?

×2.5=?

=?

=30°

=?

=90°

=?

=150°

例:

求图中公路弯道弧AB的长度L

解:

r=48∝=60°=?

∵|∝|=?

∴L=|∝|×r=?

×48=50m

度数0°30°45°60°90°120°135°150°180°270°360°

弧度0

与∝角终边相同的角

β=∝+2K∏,K∈Z

本课小结:

1.度与弧度的关系

2.由度求弧长

作业与练习:

改进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3.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目的要求:

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掌握三角函数定义域

重点、难点及措施:

任意角三角函数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3.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锐角三角函数

Sin∝=?

cos∝=tan∝=

2.坐标系内三角函数

Sin∝=cos∝=tan∝=

3.任意角三角函数的

r=

sin∝=?

正弦函数

cos∝=?

余弦函数∝→∝+2K∏(K∈Z)

tan∝=?

正切函数

4.单位圆:

以原点为圆心,半径长为1个单位的圆。

Sin∝=

Cos∝=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r>0,∴?

和?

都存在

Sin∝与cos∝定义域是R

∵tan∝=?

中,X不能为零

∴∝的终边不能在Y轴上

定义域:

{∝|∝≠?

+K∏,K∈Z}

本课小结:

1.三角函数的定义

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作业与练习:

改进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3.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目的要求:

1.掌握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3.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二、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三角函数

Sin=

+

+

-

-

Cos=

+

-

-

+

Tan=

+

-

+

-

在各象限中取E值的函数

 

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键MODE:

键DRG:

Tan471°CE471tan=-2.6050

Sin(-513°)CE513+/-sin=-0.45399

Sin?

CE5×2ndFE×P÷8=DRGsin

Cos(?

)CE11×2ndFE×P÷7=+/-DRGcos

Sin(-2)CE2+/-DRGsin=-0.90929

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只要∝≠?

+K∏(K∈Z)

又∵?

∴?

得:

 

本课小结:

1.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作业与练习:

改进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3.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目的要求:

1.求解y=sinX的定义域和值域

2.理解正弦函数的性质

重点、难点及措施:

正弦函数的性质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3.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和性质

Y=sin(X+2K∏)=sinX,K∈ZX∈R

1.用五点法画y=sinX(X∈[0,2∏])图象

(0,0)(?

,1)(∏,0)(?

,-1)(2∏,0)

 

例:

用五点法画函数y=sinX+1在[0,2∏]上的简图

X

0

?

?

2∏

sinX

0

1

0

-1

0

sinX+1

1

2

1

0

-1

 

Y=sinX的性质

1)定义域:

R

2)值域:

|sinX|≤1[-1,1]

3)同期性:

T=2∏,2K∏(K∈Z且K≠0)

4)对称性:

关于原点对称

5)单调性:

在[?

,?

]上是增函数

在[?

,?

]上是减函数

当X=?

+2K∏(K∈Z)时,最大值为1

X=?

+2K∏(K∈Z)时,最小值为-1

本课小结:

1.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和单调性

作业与练习:

改进措施: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二、余弦函数y=cosXy=tanX的图象和性质

目的要求:

1.掌握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

2.会求定义域和值域

重点、难点及措施:

余弦函数的性质

教具: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

教务科复查签名:

二、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和性质

 

终边相同角:

cos(X+2K∏)=cosX,K∈Z

余弦函数y=cosX的性质

1.定义域:

R

2.值域:

|cosX|≤1

[-1,1]

当X=2K∏(K∈Z)时,得最大值为1

当X=(2K+1)∏(K∈Z)时,得最小值为-1

3.周期性: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