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6845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讲义.docx

微观经济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导论

一、经济学的产生

二、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四、经济学发展简史

重点

什么是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稀缺性、选择的含义

生产可能性边界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难点

稀缺性和经济学的关系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选择的含义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一、经济学的产生

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由此产生所得选择的需要。

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经济物品:

指人们必须要付出经济代价才能使用的物品,其原因在于此类物品是有限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自由取用的物品。

选择(资源配置)

选择:

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的满足人类的需求。

包括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

生产多少?

怎样生产?

如何分配?

机会成本:

当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

例如:

若某人拥有一块土地,投入一定量的人工和资金可以生产谷物1000公斤,价值600美元,他用同量的投入可以生产棉花200公斤,价值500美元,或生产蔬菜500公斤,价值400美元,问

(1)他生产谷物时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2)他生产棉花时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3)他生产蔬菜时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既定的资源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它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书例)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选择即资源配置(微观)——生产大炮还是黄油

(二)资源利用(宏观)——如何用既定的资源生产更多的大炮和黄油

经济学的定义

研究在一定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科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制度

基本的经济制度是:

市场经济制度和计划经济制度(二者的根本区别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

混合经济制度

三、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

经济个体(厂商和居民户)

决定的数值:

单项数值(如:

价格、需求量、供给量等)

解决的问题:

资源配置

假设条件:

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

(二)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

国民经济整体

决定的数值:

总量数值(如,GDP、总供给、总需求等)

解决的问题:

资源利用

假设条件:

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调控经济

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价值判断:

对某一经济事物好坏的判断。

实证:

避开价值判断,只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规律性。

回答“是什么”,其结论可以检验。

规范:

有价值判断子在其中。

回答“应该是什么”,其结论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

(二)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三)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

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马歇尔均衡价格论。

一般均衡分析:

在分析某种商品价格决定时,是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

(4)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它完全酬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法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

动态分析:

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

五、经济学发展简史

(一)重商主义:

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二)古典经济学:

经济学的形成时期(17世纪中—19世纪中)

(三)新古典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19世纪中—20世纪30年代)

(四)当代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需求理论

一、需求的定义及需求函数

1、需求的定义:

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愿意---购买欲望”“能够---支付能力”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2、需求函数:

指需求量与决定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a商品本身的价格

b相关商品的价格

▲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

▲替代商品----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

c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

d消费者嗜好e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f政府的消费政策

g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需求函数,即需求的数学表达式:

D=f(a,b,c,d,…n)

a,b,c,d,…n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

简化为:

D=f(p)

二、需求的表示方式

(一)需求表

(二)需求曲线

三、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

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P↑,Q↓;P↓,Q↑

两种特例:

吉芬商品P↓,Q↓;

炫耀商品P↑,Q↑。

四、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

(一)需求量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二)需求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供给理论

一、供给的定义及供给函数

1、定义:

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愿意---供给欲望”“能够---供给能力”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

2、供给函数: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

汽车X与汽油YPy涨价,Qy需求减少,QX需求减少,Px降价,QX供给减少。

▲替代商品----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

牛肉X与羊肉YPy涨价,Qy需求减少,QX需求增加,Px涨价,QX供给增加。

3)生产技术的变动

4)生产要素的价格

5)政府的政策

6)厂商对未来的预期等。

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即供给的数学表达式:

S=f(a,b,c,d,…n)

a,b,c,d,…n代表上述影响供给的因素

简化为:

S=f(p)

二、供给的表示方式

(一)供给表

(二)供给曲线

三、供给定理

供给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P↑­,Q↑­;P¯↓,Q¯↓。

第三节价格的决定

一、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就是需求与相等时的价格。

需求量与供给量、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同时相等,两者缺一不可。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必须是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自发形成的。

三、供求定理

均衡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所以供给和需求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影响均衡状态。

第四节弹性理论

弹性(elasticity),物理学名词,指一物体对外部力量的反应程度。

分为:

需求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

供给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定义: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表示弹性的大小,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1)点弹性的计算

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为:

3、需求弹性的分类

1)需求完全无弹性Ed=0

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2)需求有无限弹性Ed=∞¥

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

3)单位需求弹性Ed=1

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4)需求缺乏弹性Ed<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5)需求富有弹性Ed>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4、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需求程度2)可替代程度3)本身用途的广泛性4)使用时间的长短

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供给弹性

1、需求的收入弹性

1)含义与计算方法:

需求的收入弹性:

又称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2)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正值,该商品即称为正常品。

正常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可等于1,大于1(奢侈品),或小于1(必需品),它们也分别称为收入单位弹性、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负值,该商品即称为劣等品。

3)恩格尔系数与恩格尔定理

随着收入的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小,即恩格尔系数是递减的。

恩格尔系数是用于食物的支出与全部支出之比。

2、需求的交叉弹性

1)含义与计算

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供给弹性

含义与计算

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2)供给弹性分类

供给完全无弹性Es=0供给有无限弹性=∞单位供给弹性Es=1

供给富有弹性Es>1供给缺乏弹性Es<1

3)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时间

生产周期及生产的难易程度

生产所采用的技术类型(资本密集型的弹性大)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效用的含义

消费者需求某种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幸福(效用)。

效用U---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衡量的两种不同观点

1、基数效用论效用有单位可以计量,并能加总求和。

2、序数效用论效用没有单位,无法度量,但可排列顺序。

两种分析方法:

1、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2、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指人们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U)---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量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函数式

TUx=f(x)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也在下降。

对需求曲线进一步分析:

商品本身的价格之所以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随着消费数量增加,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递减。

3、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Px*Qx+Py*Qy=M

二、序数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无差异曲线(I)----

用来表示X,Y两种商品不同组合,却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线上任何一点X与Y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相同。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a)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c)无数条平行的无差异曲线,其中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效用越大。

d)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平行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MRSX,Y=-△Y/△X

无差异曲线的MRS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

2、消费可能线(家庭预算线)

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X、Y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或者指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X、Y两种商品的组合不同,但是所支出的钱是相等的。

消费可能线的移动:

收入变动

商品价格变动

3、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收入—消费线(收入变动的情况)

价格—消费线(价格变动的情况)

第四章生产理论

探求生产者(厂商)的行为。

厂商的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

涉及到以下三个问题:

1、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投入的关系(第四章)

2、收益P*Q—成本C的关系(第五章)

3、市场上的竞争与垄断问题(第六章)

把第四章概括为四大内容:

一、生产要素L、K、N、E的投入与产量Q的关系---生产函数

二、一种生产要素L的合理投入---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三、两种生产要素L、K的最适组合---生产者均衡

四、两种生产要素L、K的同比例增加投入---适度规模

第一节生产函数

一、生产及生产要素

1、生产——投入产出的过程。

2、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包括:

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二、生产函数

Q=f(L,K,N,E)——生产函数

Q=f(L,K)——简化后的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公式:

Q=ALaK1-a(1.01L0.75K0.25)

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三、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

“短期”、“长期”,不是指具体的时间跨度,而是指能否使厂商来得及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所需要的时间长度。

短期生产函数:

Q=f(L)

长期生产函数:

Q=f(L、K)

第二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

总产量TP:

投入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TP=AP*L

平均产量AP:

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AP=TP/L

边际产量MP:

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MP=êTP/êL

二、边际报酬(收益)递减规律:

---表明在技术水平不变,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种生产要素,该生产要素所形成的总产出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增长趋缓®最大不变®绝对下降的过程。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增,

因为生产的规模效益正在表

现出来;(一个和尚挑水吃)

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减,

总产出增长的速度放慢;

二个和尚抬水吃)

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负,

总产出绝对下降。

(三个和没水吃,需减员增效)

第三节两种生产要素

一、边际产量分析法:

(1)将所有的投资都用在的生产要素上;

(2)并使每一块钱用在不同的生产要素上

的边际产出相等。

其数学公式为:

PK*QK+PL*QL=M

(1)

二、等产量分析法

1、等产量线Q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线上任何一点,L、K组合不同,

但产量却相同。

等产量线的特征:

a)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b)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c)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d)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平行的等产量线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因为高位的等产量线的生产要素组合量大。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是指保持产量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对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替代比率。

MRTSL,K=-△K/△L

因为:

△L*MPL=△K*MPK

所以:

△K/△L=MPL/MPK

即,MRTSL,K=MPL/MPK

2、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K,L)的最大组合的线。

3、生产者均衡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

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注:

与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比较。

生产扩张线

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

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合点,将这些点

连接在一起,就得出生产扩张线。

第4节两种生产要素

一、规模报酬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

起初产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产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地减少。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规模收益递增----生产要素扩大规模小于产出扩大规模。

b.规模收益不变----生产要素扩大规模等于产出扩大规模。

c.规模收益递减----生产要素扩大规模大于产出扩大规模。

二、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三、适度规模

----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确定适度规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本行业的技术特点;

(2)市场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