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20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6658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20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20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20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20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20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20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最新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20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20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20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最新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20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

辽师大附中2018年10月模块考试高三历史(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

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

C、发展商品经济D、强化社会控制

2、《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大唐六典》卷30)关于州士曹司士参军职掌条有云:

“凡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

若铸得铜及白,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

”此史料反映出唐朝时

A、政府在官矿优先的前提下允许公私兼营

B、民营矿业可私自铸币以补充市场需求

C、市场上铸币金属的增多导致税制紊乱

D、私营矿业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3、河北邯郸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元代窑枕,上有“地因流水知高下,人为财交见浅深”的民谚。

这则民谚反映了宋元时期

A、商业经济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冲击B、人们以财产来衡量人身份的高低

C、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为轻便的货币D、理学思想已成为人们处世的指针

4、《明实录》记载:

明成祖即位时即发布诏令,“沿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

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

”永乐二年(1404年)又“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

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这两处记载可以证明

A、海禁政策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松懈B、当时沿海对外贸易由此获得发展

C、政府开始允许民间对外贸易D、明成祖延续了明初的海禁政策

5、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

阅读下图(单位:

吨)并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1570

1670

1780

甲国

232000

568000

450000

乙国

51000

260000

1000000

 

A、英国、西班牙B、荷兰、葡萄牙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

6、1848年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第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建立。

从此,“国家就以一套杂乱无章的条例对疾病展开了毫无组织的战争”。

卫生法散见于地方条例、工厂条例、埋葬条例以及关于种痘、煤烟、防止食品掺假等条例之中。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的环境问题

B、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带来新问题

C、新航路开辟带来航运中心的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改善了英国的形象

7、《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

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

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8、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这一现象造成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9、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

“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

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轮船招商局C、安庆内军械所D、天津机器制造局

10、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

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企业类型

资本总额

备注

1862-1894年

军用工业

5000万余两白银

出现企业19家

民用企业

2964万银元

出现企业27家

1899-1911年

私人资本

9350万银元

新增厂矿企业410家

A、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与诱导B、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C、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

11、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另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

吨)

年份

生产量

输出量

输出占生产百分比

生产量

输出量

输出占生产百分比

1933

11290

11170

98.9

8492

9611

113.2

1934

13833

13450

97.2

8132

6442

79.2

1935

15185

14186

93.4

11018

9180

83.3

1936

14338

13168

91.8

12954

11260

86.9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近代矿业几乎为官僚资本所垄断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C、锑、锡的输出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的落后

D、中国近代矿业生产被外国列强全面垄断

12、据台湾学者张玉法的《中国现代史》统计:

1862-1910年,清朝中央政府主持开办了许多工业企业,主要的类型为兵工厂、纺织厂、铸钱厂、造船厂等。

以上各类企业对应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42、7、5、2B、7、42、5、2C、5、7、42、2D、2、5、7、42

13、1956年1月2日,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市长宣布:

“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

这一伟大胜利是我国人民的胜利。

”“伟大胜利”的原因是

A、工业化的实施B、统购统销政策实施

C、上海工商业改造完成D、土地改革完成

14、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时自豪地说:

“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跃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

C、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们有不同的态度

D、毛泽东认为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是不对的

15、我国在经济建设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圈地运动”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那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这道路是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实施生态农业战略

C、稳定农村劳动力市场D、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16、1990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上海宣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这一决定,体现了党和国家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构想B、拉开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序幕

C、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尽快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决心

17、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融合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18、自来水在近代上海引进时,出现“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诫不用”的现象,这反映出

A、中外矛盾尖锐对立B、城市设施普遍完善

C、生活用水受到污染D、工业文明受到抵制

19、长期在上海生活的郑观应,在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撰写的一篇文章中,一口气列举了西方输入的食物、用物、玩好等57种,指出这些洋货“皆畅行各口,销入内地,人置家备,弃旧翻新”。

这突出反映的社会生活现象是

A、奢侈享乐已日渐成风B、传统伦理道德已荡然无存

C、洋货流行已日渐成风D、传统生活方式已荡然无存

20、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

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A、摇滚乐、爵士乐盛行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社会经济盲目发展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21、《全球通史》中写道: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22、1933年6月,美国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生产规模,规定了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愿意接受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徽章,他们把徽章悬挂在营业地点和印在产品上作为合格的标志。

一时间,“做守法公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志的地方购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政府为企业做广告,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B、国家扶持企业,但不能不损害其部分利益

C、罗斯福总统实际上站在了人民的立场上

D、凯恩斯主义正确与否在美国得到了检验

23、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

后者出现的原因是

A、经营者革命的推动B、福利国家的出现

C、国有化的推动D、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24、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经济大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5、《全球通史》中说: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导致了苏俄经济的凋敝D、是苏俄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26、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

1932年,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中工作。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

B、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D、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27、下表是苏联1933年农业方面的有关数据。

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集体农庄

私人土地

占耕地面积的比例

95%-97%

3%-5%

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

70%-75%

25%-30%

A、农村公有制比重逐渐减少B、公有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经营的积极性

C、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D、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8、某教授曾撰文写道:

“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A、适应时代需要,获得成功B、能够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4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

29、(4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阅读材料一,说明黄宗羲与商鞅思想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比例(%)

数量(万担)

比例(%)

内销

165.29

76.78

171.48

44.32

外销

50

23.22

215.44

55.68

产量

215.29

100

386.92

100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12分)

材料三:

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一)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理由,(1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农民“组织起来”的得与失。

(8分)

 

辽师大附中2018年10月模块考试高三历史(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A

A

D

D

A

A

B

A

C

C

A

C

C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A

A

B

D

C

C

A

B

A

A

D

D

C

C

二、本大题共1小题。

(1)由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4分)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阶层壮大,经世致用思想兴起。

(4分,任意一点)

(2)现象:

产生扩大,外销增长,比例超过内销。

(4分)原因:

列强侵略,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

(4分)影响:

小农经济逐步瓦解(4分),有利于商业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4分)

(3)理由:

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4分)扩大工业品市场(4分)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4分)。

得:

1953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推动生产力发展。

(4分)失:

1958年在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