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模块期末综合训练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6517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模块期末综合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模块期末综合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模块期末综合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模块期末综合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模块期末综合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模块期末综合训练题.docx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模块期末综合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模块期末综合训练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模块期末综合训练题.docx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模块期末综合训练题

高一地理必修1模块期末综合训练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沉积岩具有的特点有(  )

A.存在化石的岩石为沉积岩

B.岩浆喷出后堆积下来形成沉积岩

C.形成在地表的沉积岩一般都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D.沉积岩都坚硬致密,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岗岩是典型的变质岩

B.煤炭、石灰岩是典型的沉积岩

C.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凝固后坚硬致密

D.岩浆侵入地壳,受挤压作用,岩石坚硬致密,因而大理石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中M点海拔为241米,N点海拔为480米。

读甲、乙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5.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海陆风    B.焚风    C.山谷风    D.季风

6.下列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发生在白天,乙图发生在夜晚    B.甲图发生在夜晚,乙图发生在白天

C.甲图发生在冬季,乙图发生在夏季    D.甲图发生在夏季,乙图发生在冬季

 

下图是“陆地与海上风速随高度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相同高度的风塔其发电能力(  )

A.海上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上

C.海上陆上相同    D.无法判定

8.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  )

A.陆地向上增速快

B.海洋向上增速快

C.40米高度以内海上增速快

D.40米高度以上海上增速快

 

9.下列四幅图表示极地东风,正确的画法应是(  )

A.B.C.D.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P地的气候特点是(  )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

11.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d是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 

②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 

③由b系统示意图可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 

④北极星与c是同一恒星系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关于b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天体是地球

B.哈雷彗星处在b系统

C.狮子座流星雨现象不会在b系统出现

D.b系统中除c星球外还有存在生命的行星

14.下列同时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和级别最低的分别是(  )

A.a和b    B.d和b    C.b和c    D.(d-a)和b

 

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59′

15.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关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6.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  )

A.光、热资源    B.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原动力

C.生产能源    D.生活能源

18.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B.C.D.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9.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C.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D.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20.太阳黑子和耀斑(  )

A.都发生在①层    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都发生在②层    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读“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回答下列问题。

2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22.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南亚印度半岛(  )

A.德干高原一年中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最为干旱的季节

C.正值雨季,洪涝灾害多发

D.受强烈的东北季风影响,气温比我国大部分地区低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3.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

A.①环节    B.④环节    C.⑤环节    D.⑦环节

24.“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一段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  )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5.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大气降水    B.沙漠凝结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26.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一般特征有(  )

①流量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 

②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 

③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 

④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列四幅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7.属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的是(  )

A.a    B.B    C.C    D.d

28.属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的是(  )

A.a    B.B    C.C    D.d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9.在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C.①②均向北流动

D.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30.如果②洋流在大西洋中,有可能是(  )

A.巴西暖流    B.本格拉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加那利寒流

 

二、综合题

3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和___。

(2)上图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岸,原因是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4)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为什么?

32.读“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压带看,A是____带,B是____带。

(2)从近地面风带看,D是____带,E是____带。

(3)气压带和风带是随___变化而移动的,图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约在____季节。

(4)图中A、C、F三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_,最少的是______。

(5)北半球夏季在B气压带控制下亚欧大陆东岸受_____季风影响,降水较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B   

【解析】

1.据图可知,根据高度①圈层在12-50千米左右,是大气圈中的平流层,A错误;根据深度②在大洋部分较薄在大陆部分深度约为33千米,据此可判断②为地壳,B错误;③层在地下80-400千米处,为软流层,C正确;④层在地下2900-5000千米处为地核中的外核,D错误。

故选C。

2.据上题分析可知,①圈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A错误;②圈层为地壳,厚度陆地较海洋大,B正确;③圈层为软流层,横波能穿过,C错误;④圈层为外核,横波不能通过,说明物质状态不是固体,D错误。

故选B。

 

3.   A   

4.   B   

【解析】

3.沉积岩的两大突出特征是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A正确;岩浆喷出后堆积下来形成岩浆岩,B错误;形成在地表的岩浆岩一般都有明显的气孔构造,C错误;并不是所有沉积岩都坚硬致密,是良好的建筑材料,D错误。

故选A。

4.花岗岩是典型的侵入型岩浆岩,A错误;煤炭、石灰岩是典型的沉积岩,B正确;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凝固后多气孔构造,C错误;大理石属于变质岩而不是岩浆岩,D错误。

故选B。

 

5.   C   

6.   A   

【解析】

5.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可知,白天山顶增温快,山谷增温慢,因此山谷气温比山顶低,气压比山顶高,吹谷风。

夜晚山谷降温慢,山顶降温快,因此山谷气温比山顶高,气压比山顶低,吹山风。

所以据图可知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山谷风。

故选C。

6据上题的分析可知,甲图风从谷底谷吹向山顶,为谷风,应发生在白天;乙图风从山顶吹向谷底,为山风,应发生在夜晚。

故选A。

 

7.   A   

8.   C   

【解析】

7.据图可知,图中显示相同高度,海上的风速大于陆上,即相同高度风塔的发电能力海上高于陆地,故选A。

8.由图可知,40米以下海洋曲线的斜率大于陆地曲线的斜率,因此40米以下海洋上随高度的增加,风速升高的快。

40米以上时,陆上随高度的增加风速增加的快,故选C。

9.D

【解析】

据图可知,极地俯视图中极地东风北半球呈是顺时针运动,南半球呈逆时针运动,AB错误;侧视图中北半球风向是东北风,南半球风向是东南风,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   D   

11.   A   

【解析】

10.据图可知,P地地处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故选D。

11.据图可知,Q地地处60°N附近,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暖湿的盛行西风爬升冷却形成降水。

故选A。

12.   C   

13.   B   

14.   B   

【解析】

12.天体系统有四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同级别。

据图的包含关系可知,d为总星系,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①正确;a为银河系,b为太阳系,d为地月系。

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②错误;由b系统示意图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行轨道近似圆形,且在同一平面,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③正确;北极星属于恒星,与b是同一恒星系统, ④错误。

故选C。

13.据上题分析可知,b为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A错误;哈雷彗星处于太阳系中,B正确;狮子座流星雨现象会在b系统出现,C错误;太阳系中除地球外目前还没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目前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D错误。

故选B。

14.天体系统有四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同级别。

据上题分析可知,d为总星系,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 a为银河系,b为太阳系,d为地月系。

同时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即d,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即b。

故选B。

 

15.   A   

16.   C   

【解析】

15.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昼夜更替周期较适中,气温变化幅度不太大,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产生适宜的气温,气温适宜和温差小利于液态水的存在,①④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是地球存在适宜大气的原因,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之一,与液态水的存在无关,②③错误。

故选A。

16.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是温度、大气和液态水。

地表温度适宜是因为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有液态水是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据表格数据可知,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③④正确;地球和月球体积、质量差异较大,因此大气层厚度差异较大,①错误;地球和月球公转周期差异较大,因此火星上和地球上四季变化长度不一样,②错误。

故选C。

17.A

【解析】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太阳辐射提供光和热,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同时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四个选项都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但题干农谚体现了太阳辐射给万物提供光和热。

故选A。

18.D

【解析】

地热发电站是地球内部自身释放的能量,而赛车用的石油、煤炭等是由于地质作用太阳能转化成矿物能,太阳能电池直接利用太阳能。

故选D。

 

19.   A   

20.   B   

【解析】

19.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呈三层。

据图可知,①为光球层,②为色球层,③为日冕层。

故选A。

20.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黑子和耀斑。

其中黑子发生在光球层中,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中。

据上题分析可知,①为光球层,②为色球层。

故选B。

21.   D   

22.   A   

【解析】

21.据图可知,该季节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太平洋上形成低压中心,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

该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受强冷空气影响,D正确;梅雨天气出现在6月份;伏旱天气出现在7、8月份,夏秋受热带气旋的影响,ABC均错误。

故选D。

22.据上题分析可知,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

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正值旱季,这时候气温较低,降水也少,是一年中较凉爽的时候,A正确C错误; B、印度半岛是热带气候,一年四季都种植庄稼,B错误;纬度较我国低,因此冬季气温比我国大部分地区高,D错误。

故选A。

 

23.   B   

24.   D   

【解析】

23.据图可知,水循环环节 ①⑦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⑥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⑤为地下径流。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水流的方向,属于对地表径流的改造。

故选B。

24.据题干叙述中“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判断涉及到水圈;“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判断涉及到大气圈;“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判断涉及到岩石圈;“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可判断涉及到生物圈。

故选D。

25.   C   

26.   B   

【解析】

25.据图中塔里木河可知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该区域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故选C。

26.据上题分析可知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流季节变化大,主要受气温影响,汛期出现在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有断流,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故选B。

 

27.   A   

28.   C   

【解析】

27.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圈呈顺时针流动,c错误;且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赤道附近为暖流,a正确,b大洋东岸洋流流向错误,中低纬度环流是以30°为轴线形成,d错误。

故选A。

28.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圈以60°为轴线呈逆时针流动。

故选C。

 

29.   B   

30.   B   

【解析】

29.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则①②均向北流动,C正确;据图可知,①洋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可判断是暖流,且水温南高北低,为北半球,A正确;②洋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可判断是寒流,水温南低北高,为南半球,B错误;据气温值可判断应位于中低纬度环流中,①为暖流,应位于大陆东岸,②为寒流,应位于大陆西岸,D正确。

故选B。

30.据上题分析可知②为寒流,AC排除;且位于南半球,则如果②洋流在大西洋中,有可能是本格拉寒流,B正确;加那利寒流位于北半球,D错误。

故选B。

31.

(1)乙 溯源侵蚀 下蚀  

(2)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C 

(4)与左岸相连。

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侧相连。

【解析】

(1)据图可知,A河段为河流上游地区,河流的上游靠近发源地,该处因落差大、水流急,故侵蚀作用为溯源侵蚀、下蚀。

而下游河段因落差小、水流缓,故侵蚀作用为侧蚀。

(2)据图可知,图示D位于河流凸岸,水流较缓慢,故可能出现泥沙淤积而形成浅滩;而E处为河流凹岸,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故河岸较陡。

(3)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地区,下切侵蚀严重,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右图所示,说明表层为较软岩层,易被侵蚀,形成瀑布。

故选C。

(4)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向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而左岸泥沙沉积,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侧相连。

32.副极地低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    东南信风    中纬西风    季节    春秋    C    F    东南    多    

【解析】

(1)据图可知,A气压带附近形成极锋,可判断为60°N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B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与30°N附近,可判断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2)据图可知,D风带形成与0°赤道低气压带和30°S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可判断为东南信风带,E是极锋处上升的气流,可判断为盛行西风带。

(3)气压带和风带是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即有季节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据图可知,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基本关于赤道对称,可判断为太阳直射赤道时,即为春秋季节。

(4)据图中降水量的多少分析可知,图中A、C、F三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C,最少的是F。

(5)据图可知,B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欧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北半球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从海洋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