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工程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6341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工程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事故工程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事故工程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事故工程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事故工程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故工程考试.docx

《事故工程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工程考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故工程考试.docx

事故工程考试

历史上第一次交通事故

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交通事故是1899年9月的一天,在美国纽约一辆汽车将一位正在行走名叫克丽丝的妇女撞死。

当时的车速只有40km/h。

交通事故的严重性

我国平均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亿元以上。

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只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2%左右,但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世界的16%左右,居世界第一位。

交通事故:

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导致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车辆:

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道路:

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主要研究内容:

1、事故统计分析:

事故统计分析:

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特征,掌握事故规律,提供改善措施及其决策依据。

事故统计分析研究涉及诸多内容,例如:

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研究,时间序列分析,空间序列分析,道路环境及景观与事故相关性研究,驾驶行为及生理、心理特性与事故相关性研究等。

(宏观)

2、事故再现分析:

再现事故过程,提供事故处理和车辆安全性设计依据。

事故案例鉴定分析涉及人、车、路和环境四个方面内容。

(微观)

交通事故鉴定:

是指具有特定知识的人,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指派或聘请,或鉴定机构的指派,或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对交通事故处理中涉及到学要用特定专业知识或特殊技能加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判断、认定的活动。

交通事故鉴定的注意事项

始终坚持中立性

必须通俗易懂

绝对避免滥用黑匣子理论

避免使用夸大其词的逻辑推理

必须尽最大努力从多方向予以论证

鉴定结论必须充分考虑采样数据的误差,并加以修正

必须着眼于关键证据

第二章车辆动力学基础

车辆动力性能

驱动力、行驶阻力、驱动与附着条件、车辆动力性评价指标

行驶阻力

滚动阻力、坡道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

驱动与附着条件

驱动条件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条件是动力

大于等于阻力。

如果车辆从静止启动,并且保持运动状态,则车辆的

加速度必须大于等于零

附着条件

行驶的动力来自地面和轮胎间的摩擦力,所以驱动力

必须小于等于驱动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车辆的驱动附着条件为

车辆动力性能评价指标

爬坡能力、加速能力、最大车速

爬坡能力

车辆在最大坡道上行驶的条件?

保证匀速行驶,加速度为零!

加速能力

车辆获得最大加速度的条件?

车辆只有在水平路面上才能获得最大的加速度!

最大车速

车辆获得最大车速的条件?

在水平路面上且当车辆加速度为零时,车辆才能获得最大车速!

车辆动力性能评价指标

制动减速度、制动时间、制动距离、台式制动力

车辆横向稳定性分析

车辆转向特性

车辆横向稳定性

滑移率

根据侧滑轨迹估算制动初速度

车辆横向稳定性

侧翻的临界速度

侧滑的临界速度

 

根据侧滑轨迹估计制动初速度

第三章事故的发生、过程及后果评价

汽车事故过程

碰撞的三个过程1、碰撞前过程:

从驾驶员察觉危险开始到两车刚接触,称为碰撞前过程。

2、直接碰撞过程:

从两车刚接触到两车刚分离,称为直接碰撞过程

3、碰撞后过程:

从两车刚分离到完全停止,称为碰撞后过程。

直接碰撞过程:

从两车刚接触开始,便在接触面上产生碰撞压力和压缩变形,压力由大到小。

使两车速度逐渐接近直至两车出现相同的速度,压缩变形达到最大。

接着由于弹性变形逐渐恢复,两车压紧的程度逐渐放松,两车的速度出现相反的差别,直至辆车分离。

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变形阶段和恢复阶段。

有时,塑性变形很大,弹性变形很小而忽略不计。

这时就只有变形阶段,没有恢复阶段。

此时,两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就是碰撞后过程的开始

碰撞的两个特点:

1、时间短:

包括变形阶段和恢复阶段的时间,一般只有0.1秒左右。

而且物体的刚度越大,这个时间越短。

2、碰撞力大:

碰撞力通常很大,可以达到物体重量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碰撞的两点假设:

1、直接碰撞过程在一点完成。

由于直接碰撞过程的时间很短,因此直接碰撞过程产生的车体位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认为直接碰撞过程在一点完成

2、由于碰撞力很大,通常是其他常见力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可以忽略其他常见力的影响,仅考虑碰撞力的作用。

而碰撞力又是两车系统的内力,所以直接碰撞过程遵守动量守恒定律。

事故形态

事故形态描述导致事故的冲突状态或形态。

它主要涉及事故第一(主要)责任者。

中国将交通事故形态分为碰撞、刮擦、碾压、翻车、坠车、失火、爆炸。

事故后果

事故后果包括直接后果和间接后果。

直接与事故有关联的损失称为事故直接后果,事故直接后果由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组成。

事故间接后果通过环境和社会条件对事故的直接后果产生影响。

环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事故现场(如地点、时间、天气及交通量),而且也有救护事业、

人以及材料的复原、修理和互换可能性等诸方面。

AIS标准

AIS1轻微受伤;死亡率=0.6%

AIS2轻度受伤;死亡率=3.2%

AIS3重伤,但没有生命危险;死亡率=9.3%

AIS4重伤,有生命危险,但有存活的可能性;死亡率=28.3%

AIS5重伤,已无法肯定是否能够存活;死亡率=78.4%

AIS6最大受伤,无法医治,死亡;死亡率=100%

第四章车辆事故力学基础

车辆事故力学基础

刚体运动学

刚体的平行移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坐标变换

碰撞的基本定理

弹性恢复系数

刚体运动学

刚体:

是指不变形体。

实际上物体在受力后会发生一些变形,但是有时候变形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也可以视为刚体。

刚体在在空间的各种运动中,有两种简单而基本的运动:

一种是平行移动;另一种是定轴转动。

刚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大多是这两种运动的联合。

刚体的定轴转动

坐标变换

碰撞的基本定理

冲量定理、动量守恒、动能定理、冲量矩定理

弹性恢复系数

恢复系数(Restitutionfactor)也称作碰撞数,用来描述弹性碰撞的一种标量。

它等于碰撞后和碰撞前的相对速度的比值。

第五章单方机动车事故

汽车碰撞固定墙壁汽车碰撞固定墙壁:

1、弹性恢复系数法:

交通事故中弹性恢复系数k一般为0.1-0.3,塑性变形越大,k越小,甚至k→0。

当k很小时,计算结果很不稳定。

由于被撞物体——墙,事故前后的移动速度均为零,故

可得碰撞前速度

2、有效碰撞速度法有效碰撞速度是指:

车辆压缩变形阶段速度的变化量。

碰撞固定壁时的有效碰撞速度ve就等于碰撞前速度v0,因为碰撞固定壁时的公共速度vc=0,所以,

碰撞后车辆留下的塑性变形量与有效碰撞速度一定存在某种关系。

由多种轿车碰撞固定壁实验结果归纳出塑性变形量与有效碰撞速度的线性关系分以下两种情况:

重量较轻(m<1800kg)

但布置较紧凑的轿车为:

重量较重(m>1800kg)但布置较宽敞的轿车为:

汽车碰撞柱状物

汽车碰撞路侧护栏

汽车侧滑

第六章机动车一维碰撞事故:

正面碰撞追尾碰撞

汽车正面碰撞的等效模型

在碰撞的某一时刻,参与碰撞的两车具有共同速度

有效碰撞速度是指车辆压缩变形阶段速度的变化量

结论:

汽车正面碰撞可等效为两车分别向以移动速度为Vc的固定壁冲撞

弹性恢复系数法:

根据前述,汽车碰撞过程遵守动量守恒定律

再根据弹性恢复系数的定义式:

有效碰撞速度法

追尾碰撞的特点

1、被撞车认知的时间很晚,很少有回避举动。

因此,追尾碰撞中斜碰撞较少,碰撞现象与正面碰撞相比比较单纯。

2、恢复系数比正面碰撞少得多。

因为汽车前部发动机刚度高,而车身后部的刚度低。

追尾碰撞变形主要是被撞车的后部,其恢复系数比正面碰撞小得多。

由于追尾碰撞的被撞车尾部刚度很低,所以正面碰撞的有效碰撞速度不再适用,应采用下式计算

由于参与碰撞的两车质量不同,需要进行质量转换

第七章二维碰撞事故

一、二维碰撞分类:

对心碰撞、一般的二维点碰撞

二、对心碰撞:

当两车之间的碰撞冲力通过各自的质心时,称为对心碰撞,如何判断是不是对心碰撞呢?

主要根据碰撞后车体是否转动,如果车体只平动不转动就是对心碰撞。

有时虽有一些转动,但转动不大,不予考虑,也就可以按对心碰撞处理。

对心碰撞速度推算

根据动量守恒

分别投影在X、Y轴上得到

三、一般的二维点碰撞

汽车-行人碰撞事故

一、行人交通特性:

儿童的交通特性:

儿童天真、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动作迅速,但是缺少安全意识,不易控制自己而又缺乏生活经验,不懂交通规则。

因此,儿童经常在公路上玩耍、追逐、打闹、嬉戏,对危险的应变意识差。

突然跳出,驾驶员来不及避让,刹车也为时过迟,以致冲撞或碾压,这类事故被称作“跳出事故”。

老年人的交通特性:

老年人视力不足,耳朵不灵,行动迟缓。

根据统计分析,60岁左右的老人在人行道上等待的时间平均为29秒,50岁的老年人横穿马路时,每秒钟只能行走1.02米。

老年人对自己和汽车的速度不能准确的估计,常常错过最有利的横穿时机,而且常常突然折回,令驾驶员感到意外而措手不及。

男性青壮年的交通特性:

男性有较强的好胜心,不甘示弱,有时故意违反交通规则,在马路上并排行走,漠视车辆的接近,有的甚至强行横穿马路,酿成事故。

另外,青壮年正是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最大的时候,男性青壮年尤为突出,在路上行走有时会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

女性青壮年的交通特性:

女性则比较小心,但行动比较迟缓,反应没有男性快。

但是女性通常出行时三五成群,行走时嬉笑言谈,妨碍了对汽车的感知。

发现来车时,有的快速向对面穿越,有的则退回避让,也有穿越时发现同伴未跟进而突然折回。

行走速度

汽车与行人的碰撞形态

1、正面碰撞:

汽车正面与行人碰撞,首先是碰撞阶段,行人

被加速到汽车的速度,身体会接触到保险杠,发动机前罩或者风挡玻璃。

其次是飞离阶段,如果汽车采取了制动措施,那么人体就会飞离车辆,如果汽车没有减速,可能落地后被碾压。

最后是滑移或滚动阶段,行人摔到地面上以后,人体滑移或滚动到其停止位置。

2、刮擦:

汽车侧面与行人刮擦:

这种碰撞汽车对行人造成的直接伤害较小,主要是刮伤。

而行人在倒地时,头部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容易造成摔伤,但危险的是可能被汽车碾压,造成致命的伤害。

三、汽车碰撞速度推算1、拖印法:

若在碰撞行人的前后,汽车采取了紧急制动措

施,路面上留下了明显的制动拖印,则汽车行驶速度v为

力学方法:

从碰撞位置到停止位置,人体的抛距x为

车辆的碰撞速度为

经验公式法:

几十年来,国外的研究者已经做了大量的汽车撞假人的试验,总结出了十几种经验公式,不过,它们都大同小异。

在内容上也非常近似。

在这里我们仅介绍很具代表性的集约曲线方程为

第十章机动车与两轮车事故

汽车碰撞自行车:

1、自行车交通的特点:

自行车交通优点:

灵活方便,操作技术要求不高,适合众多的人需要,无污染,节约能源。

自行车交通的缺点:

舒适性差,稳定性,干扰性大。

2、自行车事故类型:

自行车左转、自行车横过或进入主干道、直行自行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自行车猛拐、自行车驶入快车道、机动车进入慢车道

3、自行车与汽车碰撞的运动过程

4、汽车车速推算:

一、拖印法:

首先,自行车没有车速限制,不需要计算自行车速度,只需要计算汽车速度v10。

其次,自行车重量不过二、三十公斤,与汽车相比微乎其微,即使连同骑车人与汽车碰撞时,对汽车动量的影响也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认为碰撞前后车速没有变化:

v10=v1。

不管在碰撞前开始制动,还是碰撞后才开始制动,只要知道制动拖印总的长度,直接计算汽车的行驶速度。

二、抛距法

摩托车正面撞击汽车侧面

1、碰撞形态

2、碰撞速度与摩托车轴距缩短量的关系:

当摩托车正面与汽车侧面碰撞时,摩托车的前轮首先与轿车侧面接触,使摩托车前叉向后移位。

当前叉向后移至车架时,由于摩托车的发动机刚度较大,前轮开始产生变形。

根据本田牌摩托车正面与普利茅斯牌轿车侧面碰撞试验,发现摩托车的碰撞速度与摩托车的轴距缩短量存在线形关系。

3、车速推算:

一、汽车速度:

由于轿车车体的摩擦系数较小,所以碰撞后摩托车通常倒在碰撞点附近,而轿车向前滑行,两者分离。

轿车的碰撞速度就等于其碰撞后速度在X轴方向上的分量,也就是说与摩托车的碰撞对其动量的影响很小,因此,轿车的行驶速度也可以直接根据其制动距离计算

二、摩托车速度:

根据国外的碰撞试验可知,摩托车的碰撞速度与其轴距缩短量存在着如下线性关系:

但是,实际参与碰撞的摩托车和轿车与试验用车不同,需要进行转换,即

汽车正面撞击摩托车侧面

1、碰撞形态

2、车速计算:

碰撞后人的速度

碰撞后摩托车的速度

碰撞后汽车的速度

假定摩托车行驶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垂直(正交),那么将方程分别投影到x轴和y轴上得到:

摩托车的碰撞速度

第十一章交通事故现场调查与处理

交通事故现场

交通事故现场的概念:

交通事故现场是指交通事故所发生的空间场所,即发生事故的人员、车辆、牲畜、物体以及与事故有关的痕迹、物证所在的地点。

事故现场的作用:

推断事故发生过程、不轻信口供

交通事故现场的分类:

1、原始现场:

原始现场是指仍然保持交通事故发生后现场的原始状态,现场上的车辆、人员、有关散落物、痕迹等均没有改变或遭受破坏的现场。

变动现场:

变动现场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部分或全部改变了现场原始状态的现场。

2、恢复现场:

恢复现场是指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需要,根据事故现场图、现场勘查笔录和现场照片,重新布置的事故现场

交通事故现场保护

一、交通事故现场保护的意义

1、交通事故发生以后,事故现场往往有大量的围观者,给现场勘查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可能使现场遭到破坏,痕迹被践踏而模糊不清,且容易发生连锁事故的偷盗、哄抢现场物品的治安事故。

2、保护好现场,并尽可能地使现场保持原始状态,可以保证现场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现场勘查的质量,缩短现场勘查的事件。

3、保护好现场可以使现场保持良好的秩序,使其他机动车顺利地通过,防止交通阻塞。

二、交通事故现场保护的方法

设置警戒区

移动车辆、伤员和物品时,标记位置

遮盖尸体、痕迹和物品

监护肇事人

维护现场秩序,疏导交通

设施损坏及时通报

第二章交通事故现场勘查

交通事故现场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

1、现场勘查的概念:

现场勘查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现场勘查人员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实地勘验、检查和调查,并将结果完整地、准确地记录下来,将有关证据提取、固定下来的整个工作过程。

2、现场勘查的任务:

查清事实,认定案件性质

查清交通事故损害后果

发现和提取现场痕迹、物证

再现事故发生过程,查明事故原因

案件性质

过失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故

与交通工具有关的刑事犯罪案件

意外事故

骗赔案件

伪装交通事故

查清事故损害后果

损害后果是交通事故事实的一部分。

通过现场勘查,查清人员伤害是死亡、重伤或轻伤,查清车辆和货物的损坏程度,确定经济损失。

发现和提取现场痕迹、物证

事故现场的痕迹包括地面轮胎痕迹、鞋底痕迹、挫划痕迹、沟槽痕迹、车体痕迹、衣着痕迹、体表损伤痕迹及其他痕迹

现场物证主要有漆片、毛发、皮肉、血迹、玻璃碎片、车辆零部件、泥土

再现事故发生过程、查明事故原因

通过现场勘查,弄清在事故发生前、事故中和事故发生后,车辆、行人的运行方向、路线、速度和位置,事故当事人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及道路、交通环境对事故的客观影响,可以帮助再现事故发生过程,查明事故原因,为正确地认定事故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提供依据。

3、现场勘查的内容:

抢救伤员

确定事故发生时间

确定事故发生地点

勘查道路和交通环境

车辆勘验

认定事故当事人,查实身份,监护肇事人

勘验现场痕迹

发现和提取物证

勘验道路、车辆、痕迹、物品、尸体等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位置关系

寻找证人,现场调查访问

判断事故发生过程

尸体勘验、墒情检验,确定人员伤亡后果

清点现场遗留物品

现场勘查的要求:

1)及时迅速:

现场勘查的程序减少现场变动,保持现场的原始状态

有利于寻找见证人

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交通阻塞

降低交通事故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

2)全面细致

交通事故处理中常有初看后果不大,情况不复杂的事故,后因伤者伤情恶化导致死亡而使事故变得复杂的情况,当时不认真、仔细勘查现场,会失去有价值的证据,使事故处理工作陷入困境

3)客观真实

交通事故现场是事故的客观反映,现场勘查要从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勘查的方法要适应现场的具体条件,在勘查过程中,要按照事故本身存在进行分析判断,切忌主观臆断

4)依法勘查

在现场勘查中要严格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有关法律进行,只有依法勘查现场,才能保证现场勘查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收集的痕迹、物证等证据有效,满足事故处理的要求

5、现场勘查的程序

实地勘验

实地勘验是以查明事故过程,发现和收集痕迹、物证为主要目的,勘查人员运用自身感官和科学技术方法,对与事故有关的场所、车辆、物品、痕迹、尸体等进行的实地观察、研究、勘测、检查、照相、制图和记录。

6、现场实验

实验的目的:

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在认定痕迹或事故事实时,人事上存在分歧,甚至在关键问题上几种意见无法统一,或者对某些事故现场解释不清,就需要进行现场实验。

通过现场实验,炎症对事故现场的推断,以便统一认识,正确地判定事故过程,分析事故原因。

实验的内容:

根据轮胎痕迹,进行车辆运动状态实验,确认肇事时车辆的运动轨迹。

用模拟实验,观察、研究各种痕迹形成的过程和原因

实验测定肇事车辆的技术性能

实验测定驾驶室内驾驶员视线盲区及其他条件对驾驶操作的影响

根据现场的轮胎痕迹,通过实验,推求肇事瞬时速度

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

实验现场应封闭,禁止无关车辆、人进入现场。

现场实验时,请事故当事人、单位领导、证人、有关技术人员参加。

在实验记录中写清楚实验条件、方法、步骤、数据和结论

第三章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

概述:

1)痕迹物证:

物证是指能够具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具体物品和痕迹,以它的位置、尺寸、形状、质量、成分、颜色等化学、物理特性来证明事故事实。

2)物证分类: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主要分为附着物、散落物和各种痕迹

附着物是指在交通事故中形成,沾附在事故车辆、人体、路面及其他物体表面能证明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的物质

散落物是指遗留在交通事故现场,能够证明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的物品或物质

交通事故痕迹是指与交通事故有关的,在客体上形成的据其形态学特征、能供同一认定的物质变化形态

3)痕迹的形成与分类:

根据痕迹的本质和特征,将痕迹分为三类:

外表结构痕迹、整体分离痕迹和动作习惯痕迹

外表结构痕迹是指一个有形客体的外表结构在另一有形客体上的反映形象

整体分离痕迹是指一个完整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被分离为若干部分,在断端所形成的分离线或分离面的凹凸形象

动作习惯痕迹是指人的动作器官的活动在客体上留下的反应动作习惯特点的动态形象

4)痕迹鉴定:

同一认定是指运用认识论的原理,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做出判断,以确定某一嫌疑客体与形成现场特定痕迹的待定客体是否同一的过程。

5)痕迹物证勘验原则:

勘验工作应及时、客观、全面、缜密

勘验工作应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工作规定进行

勘验工作应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先进技术

地面痕迹勘验:

1)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轮胎痕迹:

滑移:

拖印是指车辆轮胎受制动力作用,沿行进方向相对于地面作滑移运动时,留在地面上的印迹;侧滑:

汽车行驶时,当侧向作用力大于轮胎与路面间的横向附着力时,将产生侧滑现象。

侧滑包括前轮侧滑和后轮侧滑;滚动和滑移的复合运动:

压印是指车辆轮胎受制动力作用,沿行进方向相对于地面作滚动、滑移符合运动时,留在地面上的印迹。

2)不同气压、负荷时轮胎的地面痕迹:

轮胎是有弹性的,在一定负荷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同时,轮胎的形状也取决于轮胎的负荷

地面轮胎痕迹的发现和丈量:

1、认定肇事车的轮胎痕迹

根据轮胎痕迹的新旧程度

根据轴距、轮距、胎面宽度和花纹

2、确定痕迹的起点

在离开拖印一小段距离的一个低角度上,与拖印站成一条线来观察

路面上的小砂粒被拖滑的轮胎推碾,形成明显的刮痕

当前后轮的拖印重叠时,重叠处痕迹的颜色深

3、确定痕迹的终点

如果车辆保持事故后的停止位置,车轴中心的地面投影点就是痕迹的终点

车辆停止时,会将花纹沟内的灰泥震落在地面

清晰的拖印终点

4、地面轮胎痕迹的测量

滚印、压印、拖印、侧滑印及痕迹突变点应分别测量;

各轮留下的痕迹应分别测量;

测量痕迹的宽度、间距;

测量滚印、压印、拖印、侧滑印相对路面边缘的垂直距离、痕迹与道路中心线的夹角,痕迹的滑移、旋转方向及旋转度数。

地面痕迹的利用:

判断接触点

判断肇事车车速

判断车辆的行驶轨迹

车体痕迹勘验:

车体痕迹是指车辆在交通事故中与其他车辆、人体、物体接触,造成车辆变形和破损而遗留在车体上的印迹,以及车体上的灰尘或其他附着物等缺失留下的印迹。

车体痕迹的利用

通过车体痕迹的比对,判断事故双方是否发生过接触

利用车体痕迹形成的特点,判断事故双方接触时的形态

利用车辆的破损程度判断车辆的碰撞速度

利用车体痕迹判断事故过程,分析事故原因

利用车体痕迹追缉交通肇事逃逸者

人体痕迹和其他痕迹勘验

微量物证勘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