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实用教案部编版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6232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玲玲的画》实用教案部编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玲玲的画》实用教案部编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玲玲的画》实用教案部编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玲玲的画》实用教案部编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玲玲的画》实用教案部编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玲玲的画》实用教案部编版3.docx

《《玲玲的画》实用教案部编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玲玲的画》实用教案部编版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玲玲的画》实用教案部编版3.docx

《玲玲的画》实用教案部编版3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5.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到故事中的“坏事”和“好事”,读懂爸爸的话。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体会爸爸说的富含哲理的话,要通过体会玲玲的心情变化,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将富含哲理的话转变为容易理解的语言,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这篇课文没有插图,找到故事中的“坏事”和“好事”,在理解“肯动脑筋”的好处上,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教学方法

1.图文对照,帮助学生找到“坏事”和“好事”,理解“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2.联系生活实际和拓展延伸,进一步体会爸爸说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老师知道大家特别聪明,我想考考大家,大家想不想接受老师的挑战?

我们一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课文里有一只鸟,它口渴了,后来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非常聪明,它是什么鸟呢?

(乌鸦)

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水缸里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你知道他是谁吗?

(司马光)

2.这节课,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也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认识她吗?

(课件出示一个女孩子的头像)请看,她叫玲玲,和她打个招呼吧!

大家一起喊出玲玲的名字。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由读,或同桌互读,或小组互读课文。

想一想: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2)、课文里的“坏事”和“好事”分别指什么?

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呢?

4.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说一说:

玲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找出相关词语画上“”。

5.课件出示:

①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1)指名试读,学生评议、正音。

(2)相机理解“端详”:

“端详”是什么意思?

生模拟“端详”(认真、仔细地看)的动作来体会,再说说“端详”的意思。

(3)朗读指导:

书名读慢一点,强调画的名称。

停顿建议: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4)玲玲的心情怎么样?

(得意)

(5)指名挑战金话筒:

读出玲玲“得意”的心情。

②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

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1)理解“啪”:

“啪”是表示声音的的,“啪的一声”该怎么读?

(对,要读得响而短)。

(2)指名读句子。

(朗读指导:

读出事情发生得突然的语气。

(3)此时,玲玲的心情如何?

(伤心)

③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玲玲满意地笑了。

(1)指名朗读句子。

(2)再读句子,读通顺。

这时候玲玲的心情怎么样了?

(满意地笑了)

6.走近玲玲,深入体会玲玲的心理变化。

(1)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指名读相关语句并回答问题。

(师板书:

得意伤心满意)

(2)玲玲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

玲玲得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她对自己的画很满意)

玲玲伤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她的画被弄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玲玲很满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7.走近爸爸,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1)、爸爸是怎么启发玲玲想办法补救那幅画的?

找出爸爸启发玲玲的话,出示句子。

读一读。

课件出示:

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①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②假如是别的爸爸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说?

比如劝慰、安抚:

没事儿,脏就脏一点呗,反正得不得奖也没有关系啦!

我们知道玲玲画画是最棒的啦!

下次我们再参加,机会多着呢!

比如批评、责备:

哎呀,玲玲,你怎么搞的?

怎么这么不小心呢?

天天提醒你,做事要小心,做事要小心,你就是听不进去!

看,今天知道大人说的话有多重要了吧?

比如漠视、忽略:

行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快去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呢!

一幅画,值得你哭得这么伤心吗?

③玲玲听了爸爸的话是怎么做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玲玲的爸爸是个怎样的爸爸?

(这是一个和蔼、有智慧、会教育孩子、给孩子自主权的爸爸)

(2)、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爸爸说的话。

课件出示: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①指名读句子,理解“糟”的意思。

(坏)

②课文里的“坏事”和“好事”分别指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爸爸说的这句话的意思。

在生活当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老师这里有两个事例,你能像玲玲一样动脑筋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吗?

(1)小红的衣服破了一个小洞……(妈妈在破了的地方绣了一朵花,衣服变得更漂亮了)

(2)爸爸买给我的鞋子小了,穿不了……(送给妹妹正好合适)

小结

是啊!

你们也是一群肯动脑筋的孩子!

同学们,在生活当中,会遇到很多事情,有好事情,也有坏事情,当遇到一些不如意的坏事情时,我们要去想它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情景中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玲玲”,指导朗读

2、教师板书,学生举起手跟老师书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

2、认读词语

(1)第一组

端详 一幅画 评奖 弄脏 脑筋  叭的一声

(2)重点检查易读错的字音:

端详 弄脏 叭的一声 

(3)利用识字方法重点识字

 一幅画   评奖

(4)句中识字、理解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

”爸爸又在催她了。

谁催谁干什么?

(理解催的意思)

3、交流读书收获、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玲玲在画这幅画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变化?

相机画出玲玲三个表情的简笔画,理清课文思路

三、学习课文

1、体会满意部分

(1)一开始玲玲为什么这么高兴、这么满意呀?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通过表演体会“端详”的意思,并进一步体会“满意地端详”

(3)朗读体会玲玲此时的心情:

期待、满意、得意

2、体会难过部分

(1)在玲玲高兴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从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2)认识象声词

a、在这句话中,有两个表示声音的词,你找到了么?

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像这样的词,我们叫它象声词。

b、你还知道哪些象声词?

教师适当提醒:

小猫、汽车、小雨、大雨……

c、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句话,把这些声音形象的读出来。

(3)体会玲玲焦急心情

体会出玲玲怎样的心情并相机朗读?

(难过 伤心 着急)

3、体会喜悦部分

(1)面对这件糟糕的事情,是怎么解决的?

拿起笔在文中找出答案。

(2)交流体会爸爸的做法以及所说的话

(3)读一读玲玲的做法

(4)对比两幅图,交流:

喜欢哪一幅图及原因。

4、体会爸爸富有哲理的一段话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体会坏事、好事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2)坏事如何转化为好事?

(3)朗读父亲的话,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四、口语交际

在第二天的学校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在庆祝会上,校长让玲玲作为获奖代表谈谈自己的获奖感受。

如果你就是玲玲,你想上来说些什么?

1、       同位两个互相交流

2、       同学推荐一名同学谈获奖感受

 

五、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了《玲玲的画》一课,最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老师想把爸爸这句富有哲理的话送给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

“看到了吧,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后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难题动脑筋想办法(出示句子)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掉的!

课后习题

《玲玲的画》测试题    姓名:

 

一、我会连。

    弄脏                   nǎojīn  

评奖                   nònɡzānɡ

脑筋                   pínɡjiǎnɡ

二、我会选。

给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字音,并打“√”。

   玲玲  (línɡ   lín )

    叭的一下(bā   pā )

爸爸催(chuīcuī)玲玲睡觉。

三、我会写。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反义词。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多——(  )               好——(  )    

 

板书

5   玲玲的画

端详     满意

不小心   弄脏       只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动脑筋   画狗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声字认识“玲、详、幅、评、催、脏、糟”等7个生字,会写“画、幅、评、候、报”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图片、关键词初步理清故事脉络,了解玲玲心情的变化。

教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清故事脉络,体会玲玲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用3个心情词语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胖乎乎的小手》图片,请同学们引导学生抓住“勤劳”一词,复述课文内容,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同学们和她打个招呼吧!

师生齐读课题,走进新课。

二、字词教学

1.玲玲和她的画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有趣的故事呢?

我们快去课文里看看吧。

(出示要求,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段落序号

(3)想一想玲玲的画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

同学们的坐姿告诉老师你们已经读完了,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1.出示生字“玲、幅、详、叭、评、催、脏、糟”

(1)自由拼读,思考: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指生反馈

①都是左右结构

②都是形声字

(3)分男女生读、齐读

(4)随机指名读、齐读

2.出示词语,同桌互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端详评奖催促弄脏报纸

另外及时并且糟糕肯定

一幅画懒洋洋

三、初读感知

1、(出示三幅图)师:

这三幅画就是我们文章中的,你们可以根据文章意思帮他们排排队吗?

2、师:

你们排队排的真整齐,这三幅画还和文章段落相对应呢?

请你们快速读一读文章,并在对应的段落前标注出来吧。

3、交流反馈,师相机进行分段。

三幅图分别对应第一、四、八自然段。

1——3画弄脏前

4——7画弄脏后

8——9画又变漂亮了

1.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你注意到玲玲心情的变化了吗?

(1)分组分别朗读三个自然段

(2)指生找出表示玲玲心情的词语,师相机板书

2.你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三个自然段,感受玲玲的情绪变化吧。

预设:

得意——伤心——满意

课文就学到这里,生字宝宝也来找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他们一下吧!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画、幅、评、候、报”,学生拼读

(1)指导书写“画”

请同学来介绍一下这个生字(从字的结构、笔画、部首等方面介绍),师从旁补充。

(2)指导书写“幅、评、报”

共同点:

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

交流识记方法,师生共同学习。

(3)指导书写“候”

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点。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练笔

课件出示形近字、同音字考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课下和你的家人朋友分享这个小故事,不要忘记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三个词语哦!

2.请同学们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形声字、形近字,比比看谁是最厉害的小小收藏家吧!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

得意——伤心——满意

田字格:

画、评、幅、报、候

5 玲玲的画

课文讲述了一个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

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

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

课文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重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更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本文记叙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但结果可能不尽相同。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1.抓住课文对话较多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要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这一特点,将课文讲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卡片、课件,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多读多思,理解课文内容。

2.融入情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重点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

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师:

准备课件(文中插图、重点语句、重点指导的字等),生字、生词卡片。

学生:

预习生字新词。

2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写字。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画画的小能手——玲玲。

玲玲在家中的墙上贴满了自己的作品,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的一幅画有关。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要求会认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①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

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②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尝试用要求会认的字组词、说话。

①指名组词。

②指名说话。

4.全班交流,齐读生字。

(1)熟字加偏旁识字:

评、啪、脏、另、肯。

(2)换偏旁识字:

岭——玲、样——详、福——幅。

(3)联系生活经验识字:

从老师发给我的奖状上认识了“奖”。

三、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奖、候、及、拿”这几个字,要注意指导学生把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对照田字格临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议。

四、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

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事情的三要素:

起因、经过、结果。

教师相机板书。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重画。

(坏事)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

玲玲满意地笑了。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

玲玲的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着用“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3.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试着用“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2.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游戏激趣,复习导入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3.齐读课文。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

课文中的坏事是什么?

好事是什么?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①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

“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a.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

这个词可不可以去掉?

b.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c.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②玲玲想了想……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玲玲满意地笑了。

a.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b.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

而不是其他东西?

c.“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③爸爸看了,高兴地说:

“看到了吧,……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好事呢?

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相机板书:

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

谁读得好?

好在哪里?

还有什么不足?

5.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试着讲故事。

(1)默读课文第1~8自然段,把描写玲玲情感变化的词语做上记号,并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体会。

(3)全班交流。

(玲玲的情感变化:

得意→伤心→满意。

(4)体会“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的意思,并在课文中圈出这3个词语。

(5)小组合作探究,试着用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6)师示范,指名说。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课文中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

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

我想知道,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小结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

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

本节课还要让孩子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孩子们接受,我想还是先让孩子们读通课文,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一基础上,我先引导学生理解“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这3个词语,最后我通过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作引导,让学生试着讲故事。

另外,爸爸富有哲理的话是课文的主题,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