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afml牛苦头地质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5853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cafml牛苦头地质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fcafml牛苦头地质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fcafml牛苦头地质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fcafml牛苦头地质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fcafml牛苦头地质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fcafml牛苦头地质设计.docx

《fcafml牛苦头地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cafml牛苦头地质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fcafml牛苦头地质设计.docx

fcafml牛苦头地质设计

、|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第7章2009年度工作设计

7.1目标任务

1、大致查明M4磁异常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

2、大致查明M4磁异常区内铁多金属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和品位变化特征。

3、对区内已圈定的铁多金属矿体在走向上和倾向上追索控制,查明其资源远景。

4、按200×200m的网度对区内铁多金属矿体进行系统控制,提高储量级别。

5、力争提交333铜+铅+锌资源量30万吨,铁矿石量2300万吨。

7.2总体工作部署

7.2.1总体工作思路

2006-2008年在探矿权范围内进行了普查找矿工作,对区内地质矿产特征、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圈出的M1-M6六个磁异常针对性地运用多种勘探手段进行了检查。

经综合分析和远景评价,认为M2、M3、M5、M6四个磁异常区找矿前景不大,M1和M4磁异常区找矿前景较好,M1磁异常区2007-2008年度已完成了详查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成果,2009年不再在上述五个异常区开展工作,下一步只针对已取得较好成果的M4磁异常区开展工作。

2008年在M4磁异常区进行了初步的普查工作,对区内磁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用钻探工程对矿(化)体进行了大间距的追索控制,显示矿(化)体规模较大,估算出的铜+铅+锌金属量达到了中型规模,铁矿石量亦达中型规模,但目前控制程度还较低,2009年需进行较系统的普查工作,进一步布置加密勘探线和探边的钻孔,达到对矿体更高的控制程度和圈边控制,完成本年度的目标任务。

7.2.2勘查类型及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勘查类型的确定依据异常区内矿体规模、矿体形态、矿床构造影响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初步确定。

⑴在区内圈定的12条铁多金属矿体规模中等,一般长在300-800m之间,最长1700m,宽在200-500m之间,其类型系数可赋值为0.6;

⑵矿体形态一般为似层状,少数为透镜状,复杂程度属中等,其类型系数可赋值为0.4;

⑶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相对较小,其类型系数可赋值为0.3;

⑷对整个磁异常区而言,矿体厚度一般变化较大,其变化系数99%,其类型系数可赋值为0.4;

⑸矿体中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可根据矿体主元素品位变化系数来划分,据对控矿样品中主元素品位进行统计分析显示(详见表7-1),Fe、Cu、S、Pb、Zn五种元素品位变化系数均小于150%,其中主元素Pb的变化系数为117%,Zn的变化系数为99%,其类型系数可赋值为0.4。

矿体主元素品位变化系数一览表表7-1

序号

矿体主元素

控矿样品中品位的算术平均值

均方差

变化系数

1

TFe

39.03

13.5

0.35

2

Cu

0.48

0.27

0.56

3

S

15.49

13.18

0.85

4

Pb

2.17

2.54

1.17

5

Zn

4.93

4.87

0.99

综上述,区内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1,参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中有关规定,初步确定该区勘查类型可划属第II勘查类型(中等型)。

据国土资源部颁发的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和DZ/T0200—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中的有关规定,确定本次普查工作可确定基本网度为200m×200m(走向×倾向,沿倾向工程间距指实际控制矿体的斜距。

7.2.3工程布置原则

⑴钻布置24个钻探工程,均为直孔,勘探深度一般在400米左右,工作量大约9440米,由于机动工作量可能不用全部施工,可设计工作量9000米。

⑵各项工作布置充分体现合理性及有效性原则:

为顺利完成本次普查,工作布置是否合理、工程施工是否有效非常重要,一定要将有限的工程布置在最易发现和控制矿体的地段,要争取每一个施工的工程都达到地质目的,以最低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地质效果。

⑶综合研究原则:

在工作过程中,综合研究要贯彻工作始终,指导进一步工程布置。

综合研究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地质科学理论分析研究和对比所取得的所有地质资料,合理选择、综合使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找矿,对有用组分做出评价,以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7.3具体工作布置

7.3.1钻探

该项工作主要对M4磁异常区已发现的矿体进行较系统的控制,查明其形态、规模、产状及矿石质量和在倾向上的延伸、走向上的连续性等特征。

钻探工程施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施工M4-ZK2304、M4-ZK1504、M4-ZK3205、M4-ZK3101、M4-ZK3103、M4-ZK1507、M4-ZK2305、M4-ZK2303、M4-ZK0701、M4-ZK0801、M4-ZK2401和M4-ZK2403共12个钻孔,前7个是远景孔,有望进一步扩大资源储量,对已发现的矿体进行控制和圈边,后五个是在23、07、08和24勘探线上最有利的见矿部位施工的孔,给下步钻探施工做基础;第二步施工M4-ZK3102、M4-ZK4001、M4-ZK3207、M4-ZK0702、M4-ZK0703、M4-ZK0802、M4-ZK0803、M4-ZK2402和M4-ZK2405共9个孔,前3个是圈边孔,后6个是为在07、08和24勘探线倾向上进行控制的孔;第三步是在第二步施工工程对矿体未达到圈边的基础上按实际情况做进一步探边控制,作为机动孔,初步设计M4-ZK0707、M4-ZK0806和M4-ZK2409三个钻孔,根据野外施工的实际情况钻孔个数、位置均有可能做调整。

按上述共需布置24个钻探工程,均为直孔,勘探深度一般在400米左右,工作量大约9440米,由于机动工作量可能不用全部施工,可设计工作量9000米。

详细设计见下表7-2。

钻探工程设计一览表表7-2

施工

批次

序号

钻孔编号

位置

设计工作量(m)

备注

第一批

1

M4-ZK2304

23勘探线上M4-ZK2301孔南180m处

270

远景孔,探边孔,有望进一步增加资源储量。

2

M4-ZK1504

15勘探线上M4-ZK1502孔南90m处

290

3

M4-ZK3205

32勘探线上M4-ZK3203孔北90m处

610

4

M4-ZK3101

31勘探线与基线的交点处

300

5

M4-ZK3103

31勘探线上M4-ZK3101孔北270m处

350

6

M4-ZK1507

15勘探线上M4-ZK1503孔北150m处

350

7

M4-ZK2305

23勘探线上M4-ZK2302孔北90m处

370

8

M4-ZK2303

23勘探线上M4-ZK2301孔北150m处

330

9

M4-ZK0701

07勘探线与基线的交点南90m处

320

加密的勘探线上最有利的见矿部位施工的孔。

10

M4-ZK0801

08勘探线与基线的交点处

420

11

M4-ZK2401

24勘探线与基线的交点处

470

12

M4-ZK2403

24勘探线上M4-ZK2401孔北180m处

550

第二批

13

M4-ZK3102

31勘探线上M4-ZK3101孔南180m处

250

根据M4-ZK2304和M4-ZK3101两个钻孔成果结合磁异常特征施工于最有利于见矿的部位。

14

M4-ZK4001

40勘探线上M4-ZK3203孔正东200m处

400

根据M4-ZK3205孔成果有可能往北调整,施工于最有利于见矿的部位。

15

M4-ZK3207

32勘探线上M4-ZK3205孔北90m处

600

根据第一批工程取得成果确定如何施工,一般情况不需要调整。

16

M4-ZK0702

07勘探线上M4-ZK0701孔南180m处

300

17

M4-ZK0703

07勘探线上M4-ZK0701孔北180m处

350

18

M4-ZK0802

08勘探线上M4-ZK0801孔南180m处

380

19

M4-ZK0803

08勘探线上M4-ZK0801孔北180m处

450

20

M4-ZK2402

24勘探线上M4-ZK2401孔南180m处

400

21

M4-ZK2405

24勘探线上M4-ZK2403孔北180m处

540

第三批

22

M4-ZK0707

07勘探线上M4-ZK0703孔北90m处

380

机动工作量,根据第二批施工的相邻工程对矿体的控制情况确定是否施工,如何施工。

23

M4-ZK0806

08勘探线上M4-ZK0802孔南90m处

360

24

M4-ZK2409

24勘探线上M4-ZK2405孔北90m处

400

7.3.2工程测量

为提高工作精度,在钻探工程施工前必须做勘探线布设、工程定位,钻探工程施工后进行定测。

本次设计工程测量点24个。

7.3.3修路

设计的部分钻探工程位于山上,为了顺利完成钻探施工,必需先进行简易修路工作。

计共需修路工作量约5km。

7.4工作时间安排

1、2009年3月中旬出队开始野外施工,至5月中旬完成第一批钻孔施工;

2、2009年5月下旬—8月底完成第二批和第三批钻孔施工;

3、2009年9月初完成全部野外地质工作,转入室内进行资料综合整理和总结编写,2010年3月提交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设计。

7.5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7.5.1钻探

⑴钻探工程质量要求

钻孔质量要求严格执行《岩矿芯钻探规程》中的“六项指标”。

①岩矿芯采取率

要求取芯的岩层,全孔平均采取率不得低于65%。

矿化带、重要标志层以及矿层与顶板交界处以上和矿层与底板交界处以下各5m范围内的岩层,平均采取率不得低于80%;可采的薄矿层(厚度小于4-5m),每层平均采取率不得低于80%。

②弯曲度

设计钻孔要求每钻进50m测一次顶角和方位角,不同孔深的各测点实测顶角与设计开孔天顶角之差不得超过2°。

③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要求在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中,每班至少观测水位1-2回次,每观测回次中,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水位,间隔时间应大于5分钟。

钻进过程中遇到漏水、涌砂、掉块、坍塌、缩径、逸气、裂隙溶洞及钻具掉落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记录其深度。

④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

要求每钻进50m、经地质编录人员确认见重要构造、标志层、矿层以及处理重大孔内事故后和终孔时均要进行孔深校测。

孔深误差小于千分之一时,不修正报表。

在最后回次一次校正为校测深度;孔深误差大于千分之一时要修正报表,可在该校测间隔区段,按每回次校正±1cm,将最后回次校正为校测深度,向上配完为止;如误差过大,应由分队技术负责配合施工方面主要技术人员找出原因后处理。

⑤原始报表填写

要求施工班组必须指定专人在现场用钢笔或圆珠笔及时填写原始报表,要求做到真实、齐全、准确、整洁。

⑥钻孔的终孔、封孔及检验

钻孔的终孔要求:

如果按设计要求钻孔虽已达设计孔深,但其底部仍见有矿化层、或矿层、蚀变带、构造破碎带等重要地质现象时,不能终孔,应经项目负责、技术负责和编录组长研究确认有增加孔深的必要,则经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由编录员填写“钻孔任务变更通知书”,经项目负责或技术负责签字后,送至机台继续施工。

通知书中应说明加深的原因、加深的深度。

如果钻孔已达设计要求,经地质编录人员详细观察、编录后无上述地质现象,且已穿过矿层、矿化层5-10m,则可填发“钻孔终孔通知书”和“钻孔封孔要求说明书”送至机台,同时一并将钻孔实际柱状图送至机台。

终孔后应立即督促机台将存放机台的全部岩芯存入岩芯库房,经岩芯保管员检查验收无差错后填写岩矿芯清单一式两分,一份交机台管,一份保存归档。

编录人员应将原始资料中的各项数据填入“钻孔质量验收”表中,并上报队技术办进行验收。

验收时严格按“六项指标”要求评定钻孔质量等级。

钻孔的封孔要求:

终孔前应根据实际钻孔柱状图和封孔要求编写封孔设计,经项目负责或技术负责批准后交机台执行。

对矿层、矿化段或主要构造蚀变带(包括上述各层顶底板5m之内)要用325号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抗硫酸盐水泥封闭,对一般岩性的孔段用黄土封闭即可。

封孔后,孔口要用水泥柱立标记。

最后,根据需要经地质与钻探施工单位共同研究,对钻孔进行封孔质量检查,并要求写出封孔检查分队意见书。

⑵钻孔施工要求

①钻孔的安装定位由编录员填写“钻孔机械安装及定位通知书”,经项目负责、测量组长有关人员签字后,发至机台才可进行工作。

要求终孔孔径不小于75mm。

②开钻前三天,编录员必须作好钻孔地质设计书,经项目负责批准,技术负责、地质组长等签字后发至机台。

并在开孔前向地质、探矿人员、水文地质员及机台全体人员介绍钻孔施工目的、任务及地质情况、工程质量要求及有关事项和相应措施。

③开钻前由项目组领导为主体,组成质量验收小组,对机台上的组装、安全生产的各项设备进行全面的认真检查,以为齐全合乎要求后,由编录员填写开孔通知书,通知机台方可开钻。

④钻进过程中从岩芯管中取出岩(矿)芯必须严守操作规程。

在敲打岩芯管取芯时,岩芯管应斜放,且离地面不应超过20cm,落下的岩芯要立即按顺序摆放,防止岩(矿)芯次序混乱。

如发现岩芯倒置、应立即改正,并查明原因。

发现有岩粉、掉块、钢粒等应予以剔除。

如岩(矿)芯上沾有泥浆或其它杂物时,在未装岩芯箱前用水冲洗干净。

对于松软、粉状及易溶的岩(矿)芯,取芯时要仔细,保持其原有状态,对其所沾的岩粉、泥浆则不能用水洗,待泥质半干时将其剥掉。

对于碎块、粉状的矿芯,应用牛皮纸、塑料袋或布袋装好。

⑤取出的岩(矿)芯要求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放入岩芯箱中,各岩芯箱中必须有隔板。

每回次的岩芯,必须填写岩芯牌放在该回次岩芯的底部。

没有取上芯岩的回次,也要填写放置岩芯牌。

如专门捞取的岩芯,应再填一个岩芯牌,并在岩芯片背面加以说明(写上“捞芯”二字)。

⑥对长度>5cm的较完整的岩芯或虽小于5cm但较完整的岩矿芯,需用油漆进行编号。

大于5cm的岩芯在圆柱面上编号,小于5cm的岩芯,可在横切面上进行编号。

对较多碎块组成的岩矿芯,其回次编号可在首尾横切面上编号,并在圆柱面上画连接符号,使其首尾相连。

⑦当岩芯箱装满后,即在箱旁写上矿区名称、钻孔编号以及岩芯箱的顺序号码、箱内岩芯的起止孔深(或起止岩芯回次编号)。

机场上一般不得积压岩芯,在编录人员编录及采样后机台应指定专人护送,将岩芯立即运入岩芯库,终孔后的最后一箱岩芯,应在箱旁加“终孔”二字。

以上一整套工作,均由钻机各班组记录员承担。

但是地质人员在每次编录之前,必须对上述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修正。

确认准确无误的,方可进行地质编录。

并要求承担钻探施工的单位依据地质设计要求和《岩芯钻探规程》的要求标准编写《钻探施工技术说明书》。

⑶钻孔地质编录要求

①岩(矿)芯的编录

首先岩(矿)芯描述,要求在对岩(矿)芯进行系统观察的基础上,根据钻孔原始编录中所划分出的不同岩层、矿层(矿化层)进行分层记录和描述岩(矿)石名称、风化面、新鲜面颜色、结构、构造、组成成份、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接触关系、构造破碎性质及次生变化,测量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条带、接触界线)与岩芯轴线的夹角并选择有地质意义的岩(矿)芯作大比例尺素描或照相,以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

岩性描述要重点突出,文字精炼,针对性强。

对矿层(矿化层)及其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等重要地段的地质现象要详细描述。

当劈芯采样后,还应对重要矿化现象等做补充描述记录,力求编录收集的资料齐全、可靠。

其次,严格禁止人为拉长或缩短所采取岩(矿)心的长度,影响每回次采取率、分层采取率的确定。

要求每回次采取率、分层采取率计算的精度至百分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换层孔深精确度要求计算至小数点后三位,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关于回次采取率、分层采取率及换层孔深的计算方法参考岩芯钻探编录规范。

②钻孔柱状图的编制

钻孔的原始地质记录要在前后系统观测对比后,归并成矿区的统一分层;在检查、复核岩芯的基础上,在岩芯箱内放置分层标签;并整理成钻孔地质综合表和钻孔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比例尺为1:

100;无矿部分可用断开线缩短绘制,但断线上下不同岩性的柱状图不得少于2cm(总共4cm),比例尺可用1:

200或更小。

③钻孔原始编录最终提交的成果

钻孔原始编录最终提交的成果主要有:

钻孔柱状图,钻孔地质记录;钻孔结构、孔深校正、弯曲度测量登记表;钻孔采样登记表、钻孔质量验收报告、封孔设计、封孔记录表;钻孔地质小结、简易水文观测资料、岩(矿)芯移交清单;钻孔施工通知书、安装和定位通知书、变更任务通知书、补采岩矿芯通知书、工程终止通知书。

7.5.2测量

工程测量采用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和最新的国家高程基准。

测量精度要求和作业依据按ZBD10001—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和GBT18314—2001《国家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执行。

位于野马泉的国家三等点白石山和基南系青海省地质局测绘队1965年施测,成果为1954年6˚带北京坐标系,带号为16带,中央子午线为93˚,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标志保存完好,以上两点可作为本次测量的平面起算原点,其中基南为国家四等水准点,可作为本次测量的高程起算原点。

测网布设采用边连法,卫星截止高度角应大于15˚;PDOP小于6,同时观测卫星数大于四颗,D级GPS点观测时段长度均大于45分钟,Ⅰ级GPS点观测时段长度均大于20分钟;采样间隔小于10秒;观测时段数大于1.6;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大于15分。

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较差不大于3㎜,取其中数。

基线处理和平差采用随机软件,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2

;同步环闭合差应满足:

WX≤

,Wy≤

Wz≤

;基线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

WX≤3

δ,Wy≤3

δ,Wz≤3

δ,Ws≤3

δ。

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进行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下式:

V△X≤3δ,V△y≤3δ,V△Z≤3δ,无约束平差满足要求后进行GPS网的约束平差,其同一基线的改正数和无约束平差的相应基线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下式:

dV△X≤2δ,dV△y≤2δ,dV△Z≤2δ。

7.5.3样品的采集、加工及测试要求

⑴样品采集

①基本分析样

在钻探工程中按矿体不同矿石类型进行分段采取,并对可能含矿的岩石、矿化带及夹石连续取样,使所取样品能控制矿体、矿化带的顶底板界线。

取样长度一般要求≤1.5m。

取样方法使用岩心劈开机沿其长轴方向劈取一半。

基本分析样品重量一般要求不大于(或小于)理论重量的10%。

参考普查区工作成果,已证实区内主要有益组分为Fe、Cu、S、Pb、Zn,可确定基本分析项目为TFe、MFe、Cu、S、Pb、Zn。

预计共需采集基本分析样品约800件。

②岩石样

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钻探工程全孔采集岩石样,采样用刻线法或连续捡块法。

要求分层分段采取,样品长度一般要求3-5m。

岩石光谱分析项目为:

Cu、Pb、Zn、Co、Mo、Au、Ag、Bi、Se、Te、Sn、W等。

预计共需采集光谱分析样品约800件。

③矿石小体重样

矿石小体重样品在钻探工程中按矿石类型分别采样,在空间分布上应有代表性;样品规格一般要求3cm×6cm×9cm。

测试项目主要为矿石体重和主元素品位。

预计共需采集矿石小体重样品30件左右。

④物相分析样品

物相分析样品是为了解矿床自然分带。

采集样品时应自地表至原生带上部连续采取,可在基本分析副样中抽取或专门采集,采样与分析必须及时进行,以免样品氧化影响质量。

分析项目主要是各类型矿石的全含量、硫化态与氧化态含量。

预计需采集物相分析样品25件左右。

⑤组合分析样品

目的是了解矿体内具有综合回收利用价值的有益组分和影响矿石选、冶性能的有害组分的含量。

组合分析结果可用于伴生有益组分的储量计算,并对矿体中有害组分的分布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分析项目根据光谱全分析和化学全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地球化学元素共生组合规律确定。

在基本分析中做了的项目,不再列入组合分析。

组合分析样品是根据有益有害组分含量变化大小,由几个至十几个或更多的基本分析的副样组合而成。

要求参与同一个组合分析样品的各个基本分析样不得分布在不同储量计算块段,一般用同一工程或相邻工程构成的同一矿体同一块段、同一类型品级的基本分析副样组成。

组合原则是根据基本分析样品的长度按比例进行组合,送交化验分析的组合样重量一般为100—200g。

预计共需组合分析样品20件左右。

⑥光薄片鉴定样品

在探矿工程中分不同的岩(矿)石类型分别采取光薄片鉴定样品,样品规格以能反映实际情况和满足切制光片、薄片的需要为准。

预计需采取光、薄片样品各30件左右。

⑵样品加工

采用粗碎—中碎—细碎的工序。

粗碎后不进行缩分,中碎后样品粒度应达到0.42mm(40目)方可按乔切特公式进行缩分,乔切特公式中的K值根据每批次样品中岩石矿物种类、分布均匀程度、准确度的要求等因素由化验室具体确定。

细碎后样品的粒度应达到0.07mm(200目)方可进行化学分析。

⑶分析质量监控

基本分析、光谱全分析和组合分析及矿石小体重样品的测试全部由青海省柴综队化验室承担,该实验室已通过ISO9000-2000质量认证。

化学分析的结果应分批、分期做内部检查,了解偶然误差,内检样由副样中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10%抽取,编密码送交内检分析,要求内检合格率达95%以上;最后由化验室从原分析样品中再抽取样品总数的5%作为外检样送青海省中心实验室作外检分析,要求外检合格率达90%以上。

7.5.4资料综合整理及综合研究

⑴综合整理

①野外编录:

钻探原始编录要求在现场完成;编录时,编录人员要认真观察,详细记录,相应地段采集各类样品,测量层理、节理、裂隙、断层、褶皱等的位置、产状、形态,作出真实、客观、齐全的文字记录,绘制相应图件,并对各类矿化信息进行综合研究,指导下步工作开展;原始地质资料必须开展自检、互检、分队抽检“三检”工作,对提出问题进行补充、修改,针对各资料中涉及的原始数据应及时着墨。

②阶段整理:

在阶段性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各种测量成果、样品鉴定结果,对原始资料进行修正、补充、归纳,编制必要的图表,编写阶段性工作总结;对已取得的各种资料进行阶段性研究并合理调整工作布置;快速、有效地取得有价值的地质成果。

③野外综合整理:

在全面收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记录、图件进一步完善,并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编制合理的图件、表册及文字;综合整理必须突出反映工作区某一方面的特征或综合特征,反映同一地质体的文字和图件应相互吻合。

④室内整理:

野外工作完全结束后转入室内整理阶段时,应将野外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室内编绘整理,编制普查报告及相应图件。

⑵综合研究

在资料综合整理的基础上进行该项工作,先对整理出的原始资料进行质量检查,保证综合研究使用的原始资料真实、齐全、准确。

综合研究以研究普查区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条件、找矿标志和矿床规模、矿石质量为主,并进一步对区内地质勘查研究程度、矿体稳定程度、工程控制程度、地球物理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指导进一步工作。

 

第8章计划工作量及费用预算

8.1计/划工作量

钻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