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与配置》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5684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与配置》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与配置》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与配置》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与配置》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与配置》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与配置》实验指导书.docx

《《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与配置》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与配置》实验指导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与配置》实验指导书.docx

《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与配置》实验指导书

 

《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与配置》

实验指导

 

信息技术系:

刘晓瑞

2012-1-29

目录

目录2

实验一RedHatLinux9.0的安装与配置3

实验二Linux常用命令4

实验三Shell和Vi编辑器7

实验四Linux下用户和组的管理9

实验五Linux软件包管理与基本网络配置11

实验六Linux中的分区与文件系统、文件权限的管理14

实验七NFS文件系统的安装与配置16

实验一RedHatLinux9.0的安装与配置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和掌握RedHatLinux9.0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2.掌握Linux的基本命令使用和功能。

二.实验内容:

1.利用PC虚拟机来安装与配置RedHatLinux9;

2.完成安装配置后掌握一些界面及必要的Linux命令使用和功能。

三. 思考题:

1.Linux有几种安装方法?

2.什么是主分区?

什么是扩展分区?

什么是逻辑分区?

3.怎样使用DiskDruid工具建立磁盘分区?

4.如何理解“主引导记录”(MBR)的概念?

实验二Linux常用命令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Linux各类命令的使用方法;

2. 熟悉Linux操作环境。

二.实验内容:

练习使用Linux常用命令。

三. 实验环境:

1. 一台已经安装好Linux操作系统的主机,并且已经配置好基本的TCP/IP参数,能够通过网络连接局域网中或远程的主机。

2.一台Linux服务器,能够提供FTP、Telnet和SSH连接。

四.实验练习:

1)文件和目录类命令:

●启动计算机,利用root用户登录到系统,进入字符提示界面。

●用pwd命令查看当前所在的目录。

●用ls命令列出此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

●用-a选项列出此目录下包括隐藏文件在内的所有文件和目录,其命令为___。

●用man命令查看ls命令的使用手册,其命令为_____。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测试目录test,其命令为______。

●利用ls命令列出文件和目录,确认test目录创建成功______。

●进入test目录,查看当前目录的命令为(),其结果为______。

●利用touch命令,在当前目录创建一个新的空文件newfile,其命令为_____。

●利用cp命令复制系统文件/etc/profile到当前目录下,其命令为______。

●复制文件profile到一个新文件profile.bak,作为备份,其命令为_____。

●用长格形式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注意比较每个文件的长度和创建时间的不同。

●用less命令分屏查看文件profile的内容,注意练习less命令的各个子命令,例如b、p、q等并对then关键字查找。

●用grep命令在profile文件中对关键字then进行查询,其命令为____,并与上面的结果比较。

●给文件profile创建一个软链接lnsprofile和一个硬链接lnhprofile,其命令分别为____和_____。

●用长格形式显示文件profile、lnsprofile和lnhprofile的详细信息。

●删除文件profile,用长格形式显示文件lnsprofile和lnhprofile的详细信息,比较文件lnhprofile的链接数的变化。

●用Less命令查看文件lnsprofile的内容,看看有什么结果。

●用Less命令查看文件lnhprofile的内容,看看有什么结果。

●删除文件lnsprofile,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列表,回到上层目录。

●用tar命令把目录test打包,其命令为______。

●用gzip命令把打好的包进行压缩,其命令为_______。

●把文件test.tar.gz改名为backup.tar.gz,其命令为______。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列表,确认重命名成功。

●把文件backup.tar.gz移动到test目录下其命令为_____。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列表,确认移动成功。

●进入test目录,显示目录中的文件列表。

●把文件test.tar.gz解包,其命令为_____。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列表,复制test目录为testbak目录作为备份。

●查找root用户自己的主目录下的所有名为newfile的文件,其命令为_____。

●删除test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其命令为______。

●利用rmdir命令删除空子目录test,其命令为_____。

●回到上层目录,利用rm命令删除目录test和其下所有文件其命令为______。

2)系统信息类命令:

●利用date命令显示系统当前时间,并修改系统的当前时间。

●显示当前登录到系统的用户状态。

●利用free命令显示内存的使用情况。

●利用df命令显示系统的硬盘分区及使用状况。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各级子目录的硬盘占用情况。

3)通信网络类命令:

●用telnet命令连接远程服务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

服务器由任课老师指定。

●查看登录到远程系统上的用户的状态,在远程系统上练习执行一些基本的Linux命令,完成之后退出远程系统。

●用ssh命令连接远程服务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

服务器由任课老师指定。

●在远程系统上练习执行一些基本的Linux命令,完成之后退出远程系统。

●用ftp命令连接远程服务器,显示远程系统中的当前目录,显示本地系统的当前目录。

实验三Shell和Vi编辑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hell的各项功能;

2.掌握Linux系统终端方式使用的编辑器vi;

3.学习vi的启动、存盘、文本输入、现有文件的打开、光标移动、复制/剪贴、查找/替换等命令。

二.实验内容:

1.练习使用shell的各项功能;

2.熟练掌握vi编辑器的使用。

三.实验练习:

1.熟悉Shell环境,使用Shell的各种功能

1)命令补齐功能

●用date命令查看系统当前时间,在输入da后,按tab键,让shell自动补齐命令的后半部分。

●用mkdir命令创建新的目录。

首先输入第一个字母m,然后按tab键,由于以m开头的命令太多,shell会提示是否显示全部的可能命令,输入n。

●再多输入一个字母k,按tab键,让shell列出以mk开头的所有命令的列表。

●在列表中查找mkdir命令,看看还需要多输入几个字母才能确定mkdir这个命令,然后输入需要的字母,再按tab键,让shell补齐剩下的命令。

●最后输入要创建的目录名,按回车键执行命令。

●多试几个命令利用tab键补齐。

2)命令别名功能

●输入alias命令,显示目前已经设置好的命令的别名。

●设置别名ls为ls–l,以长格形式显示文件列表:

#aliasls=‘ls-l’。

●显示别名ls代表的命令,确认设置生效:

#aliasls。

●使用别名ls显示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列表。

●在使定义的别名不失效的情况下,使用系统的ls命令显示当前目录中的命令列表:

#\ls。

●删除别名ls:

#unaliasls。

●显示别名ls,确认删除别名已经生效:

#aliasls。

●最后再用命令ls显示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列表。

3)输入、输出重定向和管道

(1)输出重定向

●用ls命令显示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列表:

#ls–l。

●使用输出重定向,把ls命令在终端上显示的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列表重定向到文件list中:

#ls–l>list。

●查看文件list中的内容,注意在列表中会多出一个文件list,其长度为0。

这说明shell是首先创建了一个空文件,然后再运行ls命令:

#catlist。

●再次使用输出重定向,把ls命令在终端上显示的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列表重定向到文件list中。

这次使用管道符号>>进行重定向:

#ls–l>>list。

●查看文件list的内容,可以看到用>>进行重定向是把新的输出内容附加在文件的末尾,注意其中两行list文件的信息中文件大小的区别:

catlist。

(2)输入重定向

●使用输入重定向,把上面生成的文件list用mail命令发送给自己:

#mailroot

●查看新邮件,看看收到的新邮件中其内容是否为list文件中的内容。

2.Vi编辑器

1)运行编辑器vi。

2)学习vi常用命令:

四.思考题:

1.输出重定向>和>>的区别是什么?

2.通常命令中的-r和-f参数分别表示什么?

3.bash比sh有哪些方便用户使用的功能?

实验四Linux下用户和组的管理

实验目的:

1.掌握在Linux系统下利用命令方式实现用户和组的管理;

2.掌握利用Linux-conf进行用户和组的管理;

一.实验内容:

1.用户和组的管理;

2.磁盘限额。

二.实验步骤:

1.用户的管理

●创建一个新用户user01,设置其主目录为/home/user01:

#useradd–d/home/user01-muser01

●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记录的。

●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记录的。

●给用户user01设置密码:

#passwduser01。

●再次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使用user01用户登录系统,看能否登录成功。

●锁定用户user01:

#passwd-luser01。

●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再次使用user01用户登录系统,看能否登录成功。

●解除对用户user01的锁定:

#passwd-uuser01

●更改用户user01的帐户名为user02:

#usermod–luser02user01。

●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删除用户user02。

2.组的管理

●创建一个新组,stuff:

#groupaddstuff。

●查看/etc/group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设置的。

●创建一个新帐户user02,并把他的起始组和附属组都设为stuff:

#useradd–gstuff–Gstuffuser02。

●查看/etc/group文件中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给组stuff设置组密码:

#gpasswdstuff。

●在组stuff中删除用户user02:

#gpasswd–duser02stuff。

●再次查看/etc/group文件中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删除组stuff。

3.用Linux-conf创建用户和组

●进入X-Window图形界面。

●在终端中输入userconf命令,启动Linux-conf的用户管理子程序,在打开的界面中练习用户、组的设置。

实验五Linux软件包管理与基本网络配置

一.实验目的:

1.学会find命令的使用方法;

2.学习利用rpm和tar命令实现软件包的管理;

3.掌握如何在Linux下的TCP/IP网络的设置;

4.学会使用命令检测网络配置;

5.学会启用和禁用系统服务。

二.实验内容:

1.利用find命令查找满足条件的文件;

2.利用rpm和tar命令管理软件包;

3.使用ifconfig命令配置网络接口;

4.使用route命令加默认网关;

5.使用hostname命令设置主机名;

6.修改/etc/hosts实现Linux的静态地址解析;

7.修改/etc/resolv.conf配置Linux的DNS客户端;

8.使用ping、netstat命令检测配置;

9.设置系统启动时自动配置网络参数;

10.用service命令和ntsysv命令控制守护进程。

三.实验练习:

任务一rpm软件包的管理

本部分实验内容按照课本P171-P178页的各个小的实验内容进行练习。

任务二find命令的使用

1.在/var/lib目录下查找所有文件其所有者是games用户的文件。

$find/var/lib–usergames2>/dev/null

2.在/var目录下查找所有文件其所有者是root用户的文件。

$find/var–userroot–groupmail2>/dev/mull

3.查找所有文件其所有者不是root,bin和student用户并用长格式显示(如ls–l的显示结果)。

$find/-not–userroot–not–userbin–not–userstudent–ls2>/dev/null

or

$find/!

–userroot!

–userbin!

–userstudent–execls–ld{}\;2>/dev/null

4.查找/usr/bin目录下所有大小超过一百万byte的文件并用长格式显示(如ls–l的显示结果)。

$find/usr/bin–size+1000000c–ls2>/dev/null

任务四配置和检测TCP/IP网络

实验要求:

在一台已经安装好Linux系统但还没有配置TCP/IP网络参数的主机上,设置好各项TCP/IP参数,连通网络。

实验内容:

设置IP地址及子网掩码;设置网关和主机名;设置域名解析;设置系统启动时的自动配置;检测各项设置。

实验步骤:

1.设置IP地址及子网掩码

●用dmesg命令查看系统启动信息中的关于网卡的信息:

#dmesg|grepeth0。

●查看系统加载的与网卡匹配的内核模块:

●查看系统模块加载配置文件中关于网卡的信息:

#Cat/etc/modules.conf|grepeth。

●查看网络接口eth0的配置信息:

#ifconfigeth0。

●为此网络接口设置IP地址(最后一个点分十进制数为你所在的座号)、广播地址、子网掩码、并启动此网络接口:

ifconfigeth0IP地址broadcast广播地址netmask子网掩码。

●利用ifconfig命令查看系统中已经启动的网络接口:

#ifconfig。

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现象,记录启动的网络接口。

2.设置网关和主机名

●显示系统的路由设置:

#route。

●设置默认路由,也就是网关:

#routeadddefaultgw网关IP地址。

●再次显示系统的路由设置,确认设置成功:

#route。

●显示当前的主机名设置:

#hostname;并以自己姓名缩写重新设置主机名:

#hostname主机名称。

●再次显示当前的主机名设置,确认修改成功:

#hostname。

3.检测设置

●ping网关的IP地址,检测网络是否连通。

●用netstat命令显示系统核心路由表:

#netstat-nr。

●用netstat命令查看系统开启的TCP端口:

#netstat–at。

4.设置域名解析

●编辑/etc/hosts文件,加入要进行静态域名解析的主机的IP地址和域名,例如可以把网关的地址加上,设置名称为gateway。

●用ping命令加上上面设置好的网关的域名,测试静态域名解析是否成功。

●编辑/etc/resolv.conf文件,加入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设置动态域名解析,在该文件中添加如下的行:

nameserver192.168.0.5。

●编辑/etc/host.conf文件,设置域名解析顺序为:

hosts,bind。

●用nslookup命令查询一个网址对应的IP地址,测试域名解析的设置。

实验六Linux中的分区与文件系统、文件权限的管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磁盘分区的方法;

2.掌握文件系统的建立、挂装、解挂和检查方法;

3.理解自动挂装;

4.理解文件权限。

二.实验内容:

1.使用fdisk命令进行磁盘分区;

2.使用mkfs命令创建文件系统;

3.使用fsck命令检查文件系统;

4.使用mount和umount命令实施挂载和卸载文件系统的操作;

5.学会使用软盘和光盘;

6.在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装文件系统;

7.使用chmod命令更改文件权限,使用chown命令更改文件属主;

实验要求:

(因为机房系统要求,这次实验的部分分区内容自己在个人电脑上完成。

1.设置文件权限:

●在用户主目录下创建目录test,进入test目录创建空文件file1。

●以长格形式显示文件信息,注意文件的权限和所属用户和组。

●对文件file1设置权限,使其他用户可以对此文件进行写操作:

#chmodo+wfile1。

●查看设置结果。

●取消同组用户对此文件的读取权限:

#chmodg-rfile1。

查看设置结果。

●用数字形式来为文件file1设置权限,所有者可读、可写、可执行;其他用户和所属组用户只有读和执行的权限:

#chmod755file1。

设置完成后查看设置结果。

●用数字形式更改文件file1的权限,使所有者只能读取此文件,其他任何用户都没有权限:

#chmod400file1。

查看设置结果。

●为其他用户添加写权限:

chmodo+wfile1。

查看设置结果。

●回到上层目录,查看test的权限。

●为其他用户添加对此目录的写权限。

2.改变所有者

●查看目录test及其中文件的所属用户和组。

●把目录test及其下的所有文件的所有者改成bin,所属组改成daemon:

#chown-Rbin:

daemontest/。

查看设置结果。

●删除目录test及其下的文件。

三.实验思考题:

1.在Linux下能创建Windows的分区吗?

在Linux下能创建Windows的文件系统吗?

2.系统挂装表的文件名?

系统挂装表的作用是什么?

其文件格式使什么?

3.利用mount命令挂装一个文件系统和将其写入/etc/fstab文件的区别是什么?

4.如何修复受损的文件系统?

5.文件backup.tar.gz的权限如下:

-rw-r—r--1rootroot19274Jul1411:

00backup.tar.gz

写出实现下述功能的命令:

●为文件backup.tar.gz的所有者添加执行权限。

●赋予所有用户读和写backup.tar.gz文件的权限。

●除用户所有者之外,任何人不能修改文件file。

●修改文件backup.tar.gz的用户组为adm。

●修改文件backup.tar.gz的所有者为helen。

实验七NFS文件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inux系统之间资源共享和互访方法;

2.掌握NFS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安装与配置。

二.实验内容:

1.利用rpm命令安装软件包的方法;

2.安装、配置NFS服务器并启动;

3.Linux系统之间资源共享。

三.实验练习:

任务一

两个同学一组,单号同学的作为nfs服务器,本例中给出的IP地址为192.168.212.1,双号同学作为nfs客户端,本例中给出的IP地址为192.168.212.2。

配置一个NFS服务器,使得双号同学的客户机可以浏览NFS服务器中/home/ftp目录下的内容,但不可以修改。

1.NFS服务器的配置

●检测nfs所需的软件包是否安装:

#rpm–qlnfs-utils和#rpm–qlportmap,如果没有安装利用rpm–ivh命令进行安装。

●修改配置文件/etc/exports:

#vi/etc/exports,添加如下的行

●/home/ftp192.168.212.2(ro)

●修改后,存盘退出。

●启动NFS服务:

#serviceportmapstart和#servicenfsstart(二者的顺序最好不要颠倒!

)。

●利用serviceportmapstatus和#servicenfsstatus命令检查nfs服务器的状态看是否正常启动。

2.NFS客户端的配置

●将NFS服务器(192.168.212.1)上的/home/ftp目录安装到本地机192.168.212.2的/home/test目录下,使用mount命令:

●#mount192.168.212.1:

/home/ftp/home/test

●利用showmount命令显示nfs服务器上输出到客户端的共享目录。

●挂载成功后可以利用ls等命令操作/home/test目录,实际操作的为192.168.212.1服务器上/home/ftp目录下的内容。

●卸载共享目录。

利用#umount/home/test命令可以卸载。

实验八DNS服务器的配置

1.实验内容:

(1)主域名服务器

(2)辅助域名服务器

(3)缓冲域名服务器

2.实验环境:

已安装Linux操作系统或Linux虚拟机的PC机一台,机器已连局域网。

3.实验步骤:

本实验要求两人一组,实验报告分开写

实验前,先配置和虚拟机的一个网卡,IP地址为你的windows的ip地址加上100,另一个网卡禁用。

测试网络是否通。

(1)关防火墙iptables-F

(2)设IP地址例:

ifconfigeth0192.168.15.201netmask255.255.255.0up

(3)拷贝/usr/share/doc/bind-9.3.3/sample/etc下的所有文件到/var/named/chroot/etc/下;

(4)将/var/named/sample/var/named/下所有文件拷到/var/named/chroot/var/named

(5)修改/var/named/chroot/etc/named.conf,去掉key一节,改为

Include“/etc/rndc.key”;

(6)练习DNS服务器的启动、停止和重启操作

(7)主域名服务器配置

a找到配置文件/var/named/chroot/etc/named.rfc1912.zones,在其中配置两个域和,以及和它们对应的的反向域

b添加相应的数据文件数据库文件,要求在每个数据文件中最少有一个域名记录,一个Email记录和两个主机记录

c启动DNS服务器并在windows中用nslookup测试

d为www服务器配置负载均衡,并在windows中用nslookup测试

e配置直接域名,并在windows中用nslookup测试

f配置泛域名解释,并在windows中用nslookup测试

(8)在同组另一台机器配置辅助域名服务器,并在windows中用nslookup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