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5652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docx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docx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摘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

而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处于不足状态,这与利率等因素有关,同时消费与投资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互相影响和促进。

一、中国消费需求的现状

消费需求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且增长缓慢,因此扩张消费,把经济增さ闹饕У愦由煊蜃频较研枨罅煊蚴且院罄梅⒄沟墓丶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而我国1996年~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

3.体制性障碍导致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明显反差。

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

因此,增加储蓄就成为居民的选择。

4.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

有资料表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1995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导致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

对扩张消费的建议:

(1)提高居民收入。

(2)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3)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二、利率对消费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利率下调对于降低企业的利息负担,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增加投资需求,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刺激居民的消费热情,减少储蓄。

反之,利率上升则会抵制需求的增长。

降低利率能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扩大内需,把经济带入“扩大消费需求——带动投资回升——促进经济增长——消费需求继续扩大”的良性循环,增添启动经济新的拉力。

不能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利率调整在改变城乡居民的储蓄—消费决策方面的作用却很有限,我们不能寄厚望于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

但是利率调节作用,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其作用方式、作用力度和传导机制是迥然不同的。

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往往较低,中央银行通过较大幅度提高存款名义利率,对于提高居民储蓄倾向、保持储蓄稳定增长、抑制消费膨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在调节通货紧缩时,调低利率只能是劝导性的,人们储蓄收益减少,并不足以产生强制的作用,还得看其他因素。

我国前六次利率大幅度下调,从效果来看,并未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预期的刺激作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居民消费增长幅度加速下滑的势头,减轻了国有企业的利息负担。

相反,降息却可能使人们进一步对前景看淡,越发要把钱存入银行来买一个安全。

由此可见,利率杠杆是有缺陷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

  三、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互动关系,是以消费引导投资为前提,以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为基础,通过投资和消费的互动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首先,消费需求增长受到投资需求增长的制约,要以投资需求的相应增长为保证。

其次,投资需求的增长受到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只能在消费需求所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得到实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需求的增长最终仍然需要依靠消费需求的增长来实现,其自身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

没有消费需求增长的支持,投资需求增长形成的新增生产能力将会大量闲置,不论是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还是投资需求增长本身,都不可能持续。

  当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就是其中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

一是投资增长过快,消费增长较慢。

2000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

二是投资率在较高水平上继续升高,而消费率则在较低水平上徘徊。

1998年以来我国消费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上,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投资与消费之间关系失衡,会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

实践与经验表明,实现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协调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有效途径与努力方向。

  四、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因而是最终消费,是引导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方向。

主要表现在:

(1)消费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生产对象并创造生产动力,从而把新的生产需求生产了出来。

较高的消费需求可以刺激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消费需求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水平、规模和速度。

(3)消费需求的结构决定经济增长的结构,合理的消费需求结构为全面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创造了条件,也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市场经济条件下促使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均衡消费需求问题,消费需求决定着供给,消费需求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点,消费需求的层次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越大,经济增长方式在消费需求的影响下得以向前发展。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

?

转贴:

【编者按】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在政府各部门和企业界的支持下,依托国家统计局丰富的信息资源,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主要消费品市场调查的相关信息,并举办全国主导品牌企业高级论坛,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期刊登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任兴洲女士在论坛上的精彩演讲。

【摘要题】行业透视·权威观察

【正文】

一、总体小康下面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分析

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1090美元),表明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总体小康的阶段。

建国后,我国长时期内处在低收入国家的水平。

到1996年人均gdp达到650美元,到2003年,用了6年左右的时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

如果按世界银行的口径推算,以1990年美元价格来计算的购买力平价指数来衡量,中国的人均gdp在2000年已经超过了2719美元的水平,就是说,我们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实际上人均gdp高于按照当年的汇率计算的1090美元的水平。

在我国,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人均gdp也表现出明显差异。

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个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区域里面,人均gdp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些地区人口覆盖大约在2亿以上。

当然,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情况下,我国仍然有些地区的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仍然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口。

但总体上看,在我国进入总体小康的水平下,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它可能实现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从国际上各个国家的发展经验上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阶段对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整个的居民收入和消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消费结构开始明显升级。

从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变化看,它反映居民家庭食品消费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消费水平进而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欠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是比较高的,有的国家达到了60%;而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一般比较低,有的降到了25%—30%左右。

建国以后,我国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长时期处于50%多,有的年份接近于60%。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到2003年,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下降为37.1%,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也下降到45.6%。

这种变化表明,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食品的比重越来越少,有更多的支出用于人的发展和享受型的消费。

在总体进入小康和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我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汽车、住房消费成为热点和新经济增长点

汽车和住房是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标志性的商品,实际上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在其他国家也一样,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汽车和住房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产品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阶段。

从汽车消费看,从各个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10000美元的时候将进入汽车消费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人均gdp已经接近或超过3000美元,因此,汽车消费出现较快增长。

2002—2003年出现了“井喷式”的消费现象。

开始热销地区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比较高和消费观念比较新的广州、北京、深圳等地区,近两年来开始向省会城市和其他大中城市蔓延。

汽车消费量也开始快速增长。

去年5月份以后全国的汽车消费开始出现冷的情况,实际有很多原因,这个现象和入世、关税下调和汽车大幅度降价以及居民的购买心理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总体来看,城市居民的汽车消费已经进入逐步加快的时期。

再看住房,从住房需求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有能力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

200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达到了32247万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了近10倍,增长是非常快的。

当然,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只是中国,很多国家居民住房问题的政策性都是非常强的。

我国目前也在集中研究房地产的投资、消费、房地产的金融和税收等问题。

从未来的发展看,城市化和人均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房屋的自然折旧还将带来对住房的巨大市场需求。

中国确实已经进入到住房的需求大幅度增长的时期。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住房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

1998—2003年,我国城市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到2003年已达到40.5%。

在“十一五”期间,专家预计城市化率仍将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

毫无疑问,城市化率的发展直接带动的是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大量的人口要进入到城市,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也要改善,还有大量的房屋自然折旧。

从这些情况考虑,未来住房的需求潜力是非常大的。

房地产业也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汽车、住房在许多国家都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因为这些行业具有明显特点:

一是有可持续的市场需求。

无论是汽车还是住房增长的速度都非常快,因为有持续的需求在支撑着它们的发展。

二是产业链条长,因此产业的带动性很强。

以汽车产业为例,仅从汽车服务环节来看,有加油、美容、洗车、保养、汽车金融等一系列的服务项目。

围绕着汽车进入家庭,相关服务行业仍将持续发展。

从生产零部件、整车生产到售后服务一直到居民长期消费过程中伴随的终身服务,等等。

所以,产业链条是非常长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性也是很强的。

三是这些产业都与新材料、新技术和技术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这些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必然的。

四是这些产业能够带动大量的社会就业,仅仅为汽车消费提供服务的,就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就业群体。

五是这些产业发展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些特点决定了汽车、住房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

2.通信、信息消费进一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从“九五”后期开始,通信、信息消费成为我国居民新的消费热点,产销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根据预测,国内的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总规模到2005年将达到20000亿元的水平。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

截止到2004年的2月底,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达到了2.8亿户。

今后五年,中国信息产业还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消费的热点。

3.旅游消费将持续成为消费的热点。

“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中国都将是一个旅游的消费大国。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的时候,旅游消费就进入到快速增长时期。

我国显然已经进入到了这样的时期,当然,它也要求有制度性的安排来与其配合。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假日消费后,旅游消费大幅度增长,开始是“周休两日制”促进了旅游消费,现在又有了“七天黄金周”,大大地带动了国内旅游消费的增长。

据统计,2004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9.3亿人,将近10亿人,国内旅游收入达到了4万亿元的水平。

旅游业将是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

4.保健和健康方面的消费兴起。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人们更加重视保健和健康型商品的消费,特别是绿色商品备受欢迎。

追求保健和健康变的越来越重要了。

目前我国一些食品的安全标准制度建设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今后与健康保健有关系的产品销量会大幅度增长。

5.高档消费品和品牌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

高档消费在我国也进入到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

珠宝首饰、高档钟表、高档服装以及家庭用品在这几年有很明显的消费增长趋势。

另外,根据有关部门2002年对近70种商品品牌销售统计监测信息显示,居民消费的品牌意识日益增强,品牌商品在百姓心目中的认知度、信任度和忠诚度越来越高。

品牌消费在“十五”期间及“十一五”期间将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消费热点。

6.节能环保型产品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

能源的制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近两年表现的更为突出。

我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每年8%、9%的经济增长速度,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

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

环境的改善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因此,今后节能环保型产品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

据统计,现在节能冰箱销量很好,节能产品将来会越来越受欢迎。

生产销售企业也应该更加关注这样的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制造和销售。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整个消费结构还将不断变化,消费升级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三、关注不同消费阶层消费特征的变化

现阶段,我国在现有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下,消费阶层也发生了变化。

大体上来看,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以后居民消费的阶层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城市中。

1.一般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居民仍然占大多数。

对消费阶层的分析是对市场需求发展的一种判断,因为现在是市场导向着生产和销售。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分析,我国目前年人均收入大体上在8000—30000元的家庭占到城镇家庭的总数的60.98%,收入占到居民收入总数的58%,是我国消费的主体部分。

一般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居民在我国仍是个非常大的群体。

这个群体的消费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总体上仍维持在一般的消费水平上,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仍将如此。

居民收入水平会有所提高,但对多数居民而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会出现大幅度的跳跃性增长。

所以我们需要关注这个消费群体的消费,生产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都必须关注这个消费群体,想他们之所想、生产他们之所需。

2.中等收入和消费的阶层正逐步成为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除了要关注一般的消费群体之外,在“十一五”期间,还需要关注中等收入和消费的阶层的形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一些研究成果,有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有比较新的消费观念的消费群体属于中等消费阶层。

当然,现在如何判断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还没有确切的定义,概念也比较模糊,但是可以肯定,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中等收入和消费的阶层在逐步形成。

中等消费阶层扩大将带动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并提高消费对整个国民经济贡献的作用。

中等消费阶层是拉动消费的一个主要力量,我们在分析市场时,应关注这个群体。

3.关注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的消费。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央提出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关注一般消费群体,要关注中产消费阶层的形成,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广大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的收入和消费。

关注这个阶层的消费对于品牌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决策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在关注农民和城市中低收入的消费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企业和商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这一领域目前还是消费市场的一个薄弱环节,还应下大气力改善。

我国消费需求现状及建议

?

?

?

?

?

?

?

提要 消费需求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

我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且增长缓慢,因此扩张消费,把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需求领域是以后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

?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个开放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更为持久和相对稳定。

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扩大消费比增加投资和刺激出口对经济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

?

党的十六大报告具体提出了要“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这一新的决策,是针对以往消费比重低所做出的重大调整。

扩张消费,把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需求领域,是以后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这既是过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

?

?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比例失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更高达80%以上。

而在我国,1996—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尽管我国自1998年以来一直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宏观经济政策,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这种效果主要是靠投资拉动。

相对而言,消费“启而未动”,消费和投资的不协调非常突出。

消费需求的不足,也使得投资的高增长缺乏持续的基础,成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消费不足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消费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失衡,部分产品的相对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

?

?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

1992—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0.0%,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25.4%。

而自1997年起,城乡收入增速下降,差距也逐年拉大。

城镇居民在1997—2002年5年间的年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下降为7.8%,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为3.1%。

2003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7元,同比增长9.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44元,同比增长7.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02元,比上年同期仅增80元,消费支出1115元,仅增84元。

占人口主体的农村居民收入偏低且增长乏力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

?

?

3、体制性障碍导致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明显反差。

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具有跨期的特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居民的消费行为日趋理性化,从攀比消费和集中消费向追求多样化和跨期效用最大化转变。

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最重要因素是未来支出预期,从而导致即期消费紧缩的局面。

与此同时,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相继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与费用。

因此,增加储蓄就成为大多数居民的必然选择。

?

?

4、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

居民消费倾向(指居民消费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仍然偏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

有资料表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1995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导致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

因此,如何通过增加消费来带动自主投资的增长,进一步扩大内需,逐步降低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依赖,成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

?

二、对扩张消费的建议

?

?

1、提高居民收入。

收入是决定扩张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实现扩张消费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要提高居民收入,一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以支持居民收入的增加。

二是重点扩大中低收入者比重,使之成为扩张消费的中坚力量。

中低收入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比较高,增加收入后转换成即期消费的份额也会比较高。

第三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

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减轻农民负担、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

?

2、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同时调节过高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特别是要抑制非法和不合理收入所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

高收入群体的恩格尔系数低,新增的收入是“闲钱”,对其消费的刺激作用不明显,有的相反还扭曲了消费行为。

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国民收入分配进行结构性调整,以利于消费的正常发展。

其主要措施是完善个人所得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高收入者要实行高额累进式税率。

可考虑对私人购车、购房实施税收抵扣政策。

从全社会看,从高收入群体中多征一些税,用来补助低收入者,是“抽肥补瘦”,有利于调节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社会平均消费倾向,进一步扩张消费,繁荣经济。

?

?

3、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发展消费信贷,使购买高价值商品有提前实现的可能,能够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消费断层问题,使有稳定收入、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居民可以通过分期付款提前实现消费愿望。

信用消费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将激活相关产业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发展信用消费,一是应总结前一阶段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住房信贷规模,增加品种和形式。

二是抓紧研究制定有关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使信用消费规范、健康地发展。

三是拓宽消费信贷领域,创新消费信贷的金融工具,确定合理的消费信贷利率。

四是建立健全担保机制。

?

?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对未来住房、医疗、退休保险以及子女入学等支出增长快于未来收入增长忧虑增大;二是当前就业及再就业问题的急速加重,增加了人们对未来就业和收入不稳定的恐惧。

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使得居民当期收入不能当期消费,积极储蓄和积累消费。

就农村而言,看医、劳保、就业和子女上学等方面面临更多问题和不确定性。

所以在增加居民消费的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居民消费顾虑,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

一、反刍家畜对粗饲料的需求

  反刍家畜中的牛、羊、骆驼,由于具有瘤胃、蜂窝胃、皱胃和重辨胃四个功能不同的胃,对粗饲料消化利用率高。

在放牧条件下,天然草地或人工草地就可基本满足其营养需要。

在舍饲条件下,粗饲料占日粮的70%-80%,反刍家畜对秸秆饲料有良好的利用效果,玉米秸铡碎饲喂,育肥杂种公牛的日食量9-10千克,配合3千克精饲料,日增重达500克以上。

玉米秸消化率40%-45%,氨化玉米秸的消化率在60%左右。

粗饲料纤维素含量均在30%以上,在消化道中起填充作用,并有促进胃肠蠕动和提高消化的功能。

所以在反刍家畜日粮中,必须有足量的粗饲料,才能充分发挥其他饲料的作用。

  二、非反刍家畜对粗饲料的需求

  非反刍家畜是指草食动物中的马、骡、驴和杂食动物中的猪。

这类家畜中因马、骡、驴具有较发达的盲肠,也能大量利用粗饲料,但在一般情况下,对粗饲料要求经过加工调制或混拌适量的精饲料,才能达到较好的饲养效果。

猪对粗饲料消化吸收能力较弱,需将粗饲料加工成粉状,用量一般不超过10%。

优质草粉可稍多些,秸秆粉一般为5%-6%即可,过多会产生负效果。

  三、家禽类对粗饲料的需要

  家禽中鹅、鸭喜欢采食鲜嫩的青草野菜,日粮中粗饲料比例为5%左右,肉鸡或蛋鸡粗饲料在日粮中仅占2%-3%。

家禽对粗饵料消化利用较低,而且要求优质草粉,如苜蓿、三叶草等草粉。

粗饲料在家禽饲养中主要起促进肠胃食物蠕动作用,主要营养物质由精饲料供给。

?

七大热门行业人才需求特点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2006年猎头报告,报告显示,地产、汽车、IT继续保持对人才的旺盛需求,制造业、消费品人才需求保持稳定,广告传媒、金融保险对中高端人才需求旺盛。

  ●地产、汽车、IT各有特点

  智联招聘总结2006年地产行业人才特点,主要体现在景观人才成为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人才之一,商业、工业类外资地产公司对于人才的需求量猛增,商业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