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发展新模式合村并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5104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发展新模式合村并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农村发展新模式合村并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农村发展新模式合村并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农村发展新模式合村并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农村发展新模式合村并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发展新模式合村并镇.docx

《我国农村发展新模式合村并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发展新模式合村并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农村发展新模式合村并镇.docx

我国农村发展新模式合村并镇

 

暑期实践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新模式

——合村并镇

 

农村发展新模式——合村并镇

——以河南荥阳市汜水镇为例

提要:

通过对荥阳市汜水镇“合村并镇”的实地调查,结合“合村并镇”政策的实施背景,讨论此项政策实施的意义及影响,预计可能产生的作用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结合全国示范点的建设,提出对“合村并镇”前景的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

合村并镇城镇化被城市化土地矛盾民生新农村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合村并镇”政策应运而生。

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展示着她的风采,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是迫在眉睫,而“合村并镇”就是给农村的一个起跳的平台。

随着该项这政策的提出,中原大地上,一场持久艰难的战争由此开始…………..

毋容置疑,这是一项明智的决策,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然而这项伟大的"合村并镇"政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在我国农村顺利实施这项政策的可行性有多强,是否是对于任何地方的农村都是适合的?

农民长久以来的思想与该政策又会有哪些冲突与矛盾?

在农村推广"合村并镇"政策会有哪些问题以及会遇到哪些困难?

全国示范性地点的发展情况如何?

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作为21世纪青春热情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深入实践,广泛调查研究。

虽然我们的知识有限,但我们也会利用这有限的知识和无限的求知欲望去完善的解决困扰我们的问题,尽可能的会提出我们自己的意见,积极身入到国家的政策中去,争取能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在2012年8月3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赴荥阳汜水镇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正式以我们的名义生效,也从此开始了我们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研究汜水镇“合村并镇”政策的实施,充分了解国家关于农村建设及发展方向的规划;第二,深入思考发现,了解民生关注热点问题,并通过自身努力寻求解决方案;第三,总结经验,作出自己的思考判断,锻炼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的社会实践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展开:

一、合村并镇的背景

合村并镇,亦称“合村并点”,有的地方称之为合村并居或合村并城。

它是我国一些地区,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改革落后农村结构和管理体制,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好的集约土地发展经济,进行的将几个临近自然村整合起来,建立农村社区的综合改革和探索。

显而易见,合村并镇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思路,同时它更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新举措。

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进程缓慢,并且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已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因而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成为当前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城镇化是城市化的第一个阶段,合村并点就是实现城镇化途径之一。

新农村建设倡导已久,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

在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加强城乡联系已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合村并镇政策正式被提了出来。

长期以来存在的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带来的“三高两难”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不改变传统农村治理结构,就很难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三高是什么?

一是村级组织运转成本高,基层负担重。

二是空心村比例高,土地浪费严重。

全市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达257平方米,高出国家标准107平方米,空心村比例达80%,有的村庄房屋空置率高达50%。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水平低。

医院、学校、超市等基础设施,因村庄过于分散而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家的扶持资金分散到各村,就像撒胡椒面,收效甚微。

 两难又是什么?

一是村级管理水平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难。

许多村选不出党支部书记,有的村就是“矬子里拔将军”。

二是民主管理难。

大家族在村中的人口比例多,家庭宗派治村的痼疾难以割除。

“三高两难”已成为制约汜水镇农村发展的瓶颈,不改变传统农村治理结构,就很难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合村并镇的意义及重大影响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加快城镇步伐,缩小城乡差别。

只要改变了城乡差别,存在的“三农”突出矛盾就能得到化解,社会深层次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造成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原因即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近代重视不够因素;即有客观事实存在,也有主观人为关系。

把形成农村落后恶果的罪责都归咎于某个时期,某个朝代,某一个人都是不客观,不公平的。

从现代角度分析,农村现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社会进步及现代化建设,对粮食安全形成威胁,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虽说近几年是农村变化最快的时期,取得巨大成就。

不过还是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所以,加快“合村并镇”速度,实行(香港大公报文章提出的)“大村庄制”,是新农村建设的理想选者。

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现在农村村庄布局缺乏理性,没有规模,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

推行村镇合并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好途径。

首先,由于现在汜水镇村庄分散,结构不合理。

给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很大成本,浪费很多宝贵资源。

却因利用率低而得不赏失,成效不突出;实行“合村并镇”就能克服遍撒胡椒面的弊端,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起到缩小城乡差别的更好作用。

其次,在现在的经济时代,规模经济非常突出。

常言说的好:

一分利撑死,十分利饿死。

因为绝大部分村庄人口少,消费水平有限,再加上运输成本,造成村内商品价格比城市还高,而经营者盈利却低的现象。

所以,要想经济突飞发展,只有走“合村并镇”之路,形成十几万的人口规模,才有可能改变这种现象。

集中建设的公共设施,学校、医院及政府机关的功能等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规模经济就能充分得到体现。

再次,我们不难发现,大城市能够辐射周边30里左右,小城镇也能涵盖15华里。

范围内的农民比较富裕,生活水平甚至超过城市居民。

明摆着的理,这些农民地里的野菜,带到城里就能换成钞票,不要说种植的产品了。

闲暇时又能进城找个零活,挣钱非常容易。

而偏远地带的农民,苦心种植的雪白菜花却要烂在地里换不成钱,进城打工也比不上郊区农民便利,往返需要路费,吃住需要开销。

地利的反差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可见一斑。

所以推行“合村并镇”建设,加强农村城市化步伐,既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能解决农民远走他乡离别亲人之痛。

充分发挥城镇的带动辐射作用是改变农村现状,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支撑。

(二)可以扩大内需。

农村市场巨大,增加新农村建设投入,推行“合村并镇”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保证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亮点。

(三)可以扩大就业范围,减轻城市就业压力,转移就业方向。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城乡二元化结构的长期存在,造成农村人口始终生活在条件差,生活艰苦的环境里,看不到终点在什么地方。

迫使农民千方百计往城市钻,宁可呆在城市中领取三五百元的低工资,也不愿在农村拿七八百元的高工资工作,对城市就业产生巨大压力。

推行“合村并镇”建设就能创造很多就业机会,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并吸纳城市精英返农创业,引领农村快速发展。

是扭转严峻就业局面的最好出路。

(四)可以节约土地。

农村院落散乱,荒废的空村旧宅,少者几十亩,多者上千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无序膨胀浪费了很多良田。

通过“合村并镇”建设,一栋楼房就能容纳上百户农民,可以说全国无数的村庄就能减少很多,腾出许多良田。

有效返解农田减少带来的粮食安全危机。

(五)可以缓解城市房价过快增长。

农村落后面貌现象的长期存在,迫使农民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命运,千方百计留住城市,形成农村干部尽可能往乡镇迁移,城镇干部想方设法去县城安家,县里干部努力到市里发展,这就造成大中城市住房紧张的现象,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通过“合村并镇”建设,缩小城乡差别,阻断农村涌入城市的洪流,也能起到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作用,降低民众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六)能够促进计划生育工作顺利进行。

自从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增长得到明显遏制,取得很大成效,达到了控制人口的目的。

只因农村多子多福思想根深蒂固,养儿育女防弊老的方式没有打破,给计生工作带来想象不到的阻力,农民抵制情绪非常严重,在推行过程中干群关系明显紧张,造成党和政府的形象打了折扣,威信下降。

施行“合村并镇”建设,有利于改变农民的生育观念,提升人生价值。

有利于建立农民自觉履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观念,改变现行的被动推行模式。

(七)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

不要说过去,就是现在,仍有部分生活在深山老林或者偏僻地区的农民从来没有坐过汽车,一生见不到火车。

在此情况下,要让他们富裕起来,确实不容易。

实行“合村并镇”使他们尽早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更新旧观念,走向新环境,提高其素质。

是摆脱贫穷生活的好途径。

(八)有效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

现在农村处境最惨要数老人。

以前的养老模式受到巨大冲击。

很多老年农民干了一辈子农业,到头来却一无所有,生活没有保障,居住没有着落,处境比较悲凉。

通过新农村建设,村镇合并改造。

建起完备的养老机构,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良好社会氛围。

(九)可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农村学校的现状大家很清楚,学生多者百十人,少者几十人,老师教着没劲,学生学着没力,很多面临垮台危险。

承救办法不外乎集中办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通过合村并镇建设达到此目的,改变农村落后的教育面貌。

(十)可以加快农村耕地的合理配置,加快土地资源流转速度。

真正达到愿意种地的农民有充足的地源,收入的增加。

不愿种地的农民,放心大胆的甩掉土地包裹,转向自己愿意从事的职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十一)对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有益处。

(十二)合村并镇的推行是农村建设节约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及行政管理成本效果最佳的措施。

(十三)可以争强抗击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

(十四)能促进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在8亿农民当中,体育健将文艺精英要说没有,肯定是错误的。

由于农村教育事业落后,缺少专业老师指导培养,大量这方面的好苗子因缺少适合成长的土壤,被扼杀在启蒙阶段。

通过合村并镇建设,完善学习环境。

体育文艺方面的人才的就能就能得到施展,很好的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和文艺事业发展。

(十五)能够促进农村民主事业发展。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宗族势力、家族关系成为农村民主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即使是通过合法选举得出的结果,仍然避免不了带有裙带关系的烙印,通过村镇合并建设,打破现有居住格局,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的民主政治。

(十六)能够有力冲击光祖耀宗思想,建立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根本上阻止人的拜金思想蔓延,起到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效果。

对遏制社会腐败现象有一定积极作用。

推行村镇合并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精髓所在。

“三农”如同人的躯体,上面已经出现脓包,光靠吃止疼片,擦紫蓝水只能掩盖表面现象,解决一时的疼痛,反解疾病爆发的时间,而不能解除病因。

要想彻底根治“三农”存在的病根,推行村庄合并也许是一剂无可取代的灵丹妙药,

三﹑目前合村并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任何一种政策都具有两面性,合村并镇这项政策也不例外,对此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1.当今中国的现状是不是适合大面积的合村并镇?

合村并镇,虽然说是为了加快城市化的步伐,让农民都住上楼,但就当前中国的现状显然不适合大规模的搞合村并镇。

虽说当前的合村并镇主要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进行,但沿海地区也不一定全部适合合村并镇,合村并镇必须能够解决当地居民合村并镇之后的工作,生活,和未来的长期发展,否则即使按照规划进行了合村并镇,也会产生各种不良的后果。

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是一种粗放新的发展,往往只比较在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出于国家长期的一种健康的发展,合村并镇的实施还是应该比较谨慎的考虑实施的地区。

对于贴近市区的地区,就像即墨市环秀办事处这样的地区由于其基础设施较好,补贴的标准较高,拆迁后影响较小,可能会比较容易实现,而在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这样的纯农业地区,土地是他们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盲目实施合村并镇,不顾及到农民以后的出路,不但不能加快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反而会导致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2.中央的政策和地方的政策实施脱节。

从国家政策实施合村并镇之策的初衷来看,是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农民能够住上楼房,改善其生活水平,也更好的进行社区管理,加快我国城市化的步伐。

但当政策传达到地方之后,往往会有悖于国家政策的初衷,由于现在房地产事业的火爆,出售土地,是当地政府的组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当地官员获得政绩的最见效的手段。

当前的合村并镇活动之所以被基层政府急不可耐地贯彻执行,让农民住楼、改善居住环境的背后,凸显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使然。

这就导致了拆迁居民对于国家政策的误解,出现对国家各种政策的一种抵触情绪。

所以说现在,中央的政策在下达到地方过程中的失真是现在来说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

如何确保合村并镇真正的落实下去而没有变了质,为了利益而冲昏了头脑,对于农民来说是关系自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也是各级政府首要任务所在。

3.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实施合村并镇的过程中已经在农民心中产生了很对不好的印象。

通过对村里的农民的调查,汜水镇各行政村大部分村民在初级阶段处于被动消极甚至抵制状态。

大部分认为在现在的情况下进行合村并镇不符合农村生活的现实,是对农民财产和经济利益的一种严重侵犯与剥夺,根本不考虑农民以后的生活,令人难以容忍。

另外,相当多的基层政府为了政绩和经济利益,在舆论宣传方面弄虚作假,在操作上则是强迫农民就范,在农民心目中留下了很差的印象。

4.有人担心置换出的土地并不能马上还原成农田。

“合村并镇”是为了使农民集中居住,空余出大量土地扩大耕地面积,很多人对此产生质疑。

质疑的原因不说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单说置换出的土地,在原来住宅的地上必定有石头砖块等垃圾待清理,几年内能够恢复成为适合耕种的土地遭到很多人的质疑。

现在的技术水平日益发展,希望政府或者开发商能够善始善终,处理完美。

5.房屋及产权问题

以前农民住的地方是分宅基地,而通过合村并镇之后集中居住,可能要住在多层的楼房中。

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房屋的产权问题。

居住的房屋是否存在产权,如果无产权,是否相当于变相剥夺农民的宅基地。

通过土地的置换农民能够得到怎样的好处,房屋质量能否保证,后续的工作是否能够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平改楼”后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村民的收入水平是否能够跟上,保证提高的生活水平维持下去。

楼房的增值服务,例如统一整洁方便,社区卫生等等的服务在落实上的问题。

6.土地性质是否改变。

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合村并点政策出台最本质的背景原因是城镇建设用地严重紧缺,招商引资等企业发展缺乏土地。

政策本身良好的出发点其实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特别好的体现,在农村经济急需发展的情况下,拆除的农舍基本不会被扩充作为农业用地,而只是在名义上扩大了耕地面积,在保证不触碰十八亿亩红线的基础之上,恰恰成为了政府招商引资中置换土地进行建设的筹码。

(1)农民打破界限较难。

农民一般的日常生活很少会超出“自然村”的范围,“自然村”是在农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而合村并点打破了“自然村”的界限,使农民一时难以适应;

(2)干部配置较难,换届选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合村后新村委会将发挥什么作用还无法预见,合村后繁重的村务,对于新任村干部是较为严峻的考验;

(3)在合村并点过程中存在政府要求过急、强制拆迁、强制征地的现象,同时部分地区补偿金过低,农民意见很大;

(4)在“后合村阶段”,要警惕村改居后可能产生的大量“三无”(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农民。

对于这些农民,政府必须尽早提出详尽可行的解决方案,以防止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5)在“后合村阶段”,极有可能出现村民间交流成本提高的问题。

原本生活在同一个自然村落中的村民们在村庄合并之后,往往难以适应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村民之间的相互认同感会被大幅度削弱,村民之间的交往成本也就会随之增加。

正如实践中一位村支书说,“农民新村只有在县城边上搞才合适。

”如果不加区别地全盘实施合村并点,对纯农业区也实行强制城镇化,其实并不能从根源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之计。

四、对合村并镇政策前景的思考和建议

中国的问题只要与农民相关都是大问题,农业是国家之本,农民是国家的基石。

政府在经过多方论证后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其动机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尤其在目前针对“三农”问题的出发点上看。

如果说合村并镇政策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得“农民变市民”的话,其出台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主观臆想;如果正如我们调查的那样,政府出于解决发展瓶颈(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考虑的话,这一政策的确可以在短期内创造极大地效益,但如果不能保障农民的应得权益,不能为农民找到新的出路,甚至是对农民群众的需求不闻不问,那么,这项政策的前景不容乐观。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前半段作为制度上是可以由政府全权把握的,但后半段往往靠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来主导一切,政府很多时候就无能为力了。

因此,在有限的可作为的阶段内,政府只有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眼光放长远,不做政绩文章,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办成办好这件关乎民生的大事。

当然,任何一个政策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合村并镇如果要深入走下去,必须扬长避短,与时俱进。

在这里,对于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尝试提出一些建议。

(1)以人为本。

这项政策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提出来的,其最终目的必须是加快发展、富民强村。

因此,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符合群众意愿,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群众利益,并且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

在今后实施过程中,要切实保障好干部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2)因地制宜。

分析各地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原居住水平普遍很高的村不要进行不必要的搬迁,对纯农业区的农民不要进行强值搬迁。

建议在初期只对城郊的村镇试行合村并点,成熟之后再向其他地区推广。

(3)要保证原有政策的稳定性,减少各方面的矛盾冲突。

保证合并后农户的税改负担卡标准不变,农户责任田经营权和原村组签订的各项经济合同不变,原已锁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合村后不再任职的村干部当年的工资待遇不变等等。

(4)严守各项法律法规,按章办事,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严格按照国家土地补偿标准对农民失地进行补偿,保障失地农民的一切应有的权益;严防少数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占地卖地,获取非法收益;对招商引资的项目进行必要的审查,不能因为暂时的经济利益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危害可持续发展。

(5)重视思想工作。

合村并镇是一项大的改革措施,关系到村组干部的进退去留,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上下左右的思想搞通很关键。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干部群众在合村并镇上存在以下几点忧虑:

一是乡镇怕“出乱子”,担心影响稳定;二是村里担心债务均摊、收入平调;三是村组干部担心丢掉了个人的政治前途和经济利益;四是群众担心政策没有延续性,自身利益受到损失。

为了统一思想,打消顾虑,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争取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做好宣传,保证干部群众对政策的知悉度,保证群众知情权。

(6)合村并镇之前要做好各项前提基础工作。

许多农民之所以对于合村并镇有所抵触,主要是并居之后无法保证就业,未来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保障,只有做好配套的工作,在并居的同时在社区周围开办一些能够吸纳剩余劳动力的第二第三产业。

照农民说的原话:

“只要合村并镇之后能有地方干活挣钱就行”。

只有做到了这样,农民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实现合村并镇的真实意义。

四、国内示范地点的情况

山东省的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列。

早在201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规范“小城镇建设”的第47号文件里就对“合村并点”进行了说明。

近几年,山东省的合村并点工作开始正式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由于各个地区开展时间不同,各地处于建设的不同阶段,总结出了不同的经验,面临着不同类型的问题。

1、临朐县——体制层面的合村已结束

临朐县地处鲁中山区北部,有10个镇(街办),937个行政村,8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74万,土地总面积1834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占87.3%,平原占12.7%。

全县耕地73.8亩。

粮、油、瓜菜、黄烟、蚕茧、中药材、养殖、林果、农副产品加工、劳务输出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该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46元,是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的县市之一。

临朐的整体情况是:

仅完成行政区划的重新划分,确定了社区名称和社区里的中心村,村两委换届选举刚刚结束。

在此基础上,并点的外围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但由于还没有涉及征地、拆迁等问题,故过渡较为平缓,矛盾未集中凸显。

在这次合村并点工作中,李家庄村作为中心村,与河崖、尹家桥等三个村合并成为李家庄社区,人口规模从1500人扩大到了3000人。

其中,有两个村是所谓的“空壳村”,有许多外债。

这是典型的“强弱联合型”。

2、昌乐县——实体阶段的并点进行中

昌乐县原有888个行政村,其中500人以下的村有407个,200人以下的村61个。

村庄规模小,普遍存在着选人难、投入难、服务难、发展难的问题。

自2007年开始,昌乐县以城郊村和镇区村为重点,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展开了合村并点工作,除山区村、库区村外,调整后原则上不再保留1000人以下的行政村。

到目前为止,昌乐县已建成“大村庄”74个,减少行政村514个。

昌乐县的整体情况是:

在结束合村的基础上已开展并居工作,多数村民迁往新居,部分新建行政村开始运行,昌乐县的改革已经开始触及改革的最核心问题(土地问题),涉及各阶层切身利益,因此政府与农民的矛盾较突出。

以下为三合社区

合村后环境

三和社区是由砚家河、高家河、西店、申明亭、田老、小王家庄、郝家崖等7个自然村于2007年底合并组成的,共1082户,3393人。

“三和”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

但这7个村村情不同,有的村宗族派性严重,有的村3年选不出当家人,有一个村甚至18年没有召开过村民大会。

三和社区在合村的过程中,首先合并了党的基层组织,成立了三和社区党委,下设7个党支部。

2009年11月,三和社区举行“两委”选举。

2377名选民中有2095人到会投票,占选民总数的88.1%;9名新当选的“两委”成员得票率均在90%以上,其中3人全票当选。

目前新村规划占地400亩,原来的旧村址占地2000亩,社区整体建成后可节约1600亩土地。

目前该社区正处在实体建设阶段。

建设分三期进行:

一、二期共建设居民单体住宅楼275座,目前已入住约100户(即目前总入住家庭占总数的不到1/10),三期在社区北侧建设10万平方米的高层住宅楼,建成后七个村的居民共同搬入。

与此同时,配套设施也在同期建设中,包括已完工的行政服务大厅、幼儿园、警务室、卫生室、超市、图书室和正在建设的老年公寓等。

从目前来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