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之形式创新技巧.docx
《满分作文之形式创新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分作文之形式创新技巧.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满分作文之形式创新技巧
满分作文之形式创新技巧
写作过程中,如果你能找到与众不同的材料,对生活持有新颖独到的认识,你就能实现内容创新;如果你从服务内容需要出发,找到别具一格的非常规文体,你就能实现形式创新。
所谓“形式创新”,要求区别于中规中矩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中学生作文中的常见文体和“标题加上一口气的陈述到底”的结构形式。
远离常式,启用变式,能让我们的文章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分外惹眼,别致脱俗。
形式创新方法多样,不一而足:
当你围绕话题选取一件矛盾冲突激烈的事,你完全可以撇开记叙文体,启用小剧本的形式;当你觉得从人的角度叙述太平淡,不妨从物的角度叙述,启用童话的形式;当你觉得直接发表议论揭示某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写法太一般时,你可以考虑运用病历的写法;当你觉得文章材料时间跨度太大而不好把握,你就可以运用小标题支撑文章的结构;当你觉得一般的陈述方式并不能达到强化当面交流的现场感时,你完全可以考虑运用书信式、自问自答式、演讲式;还有小小说、寓言、日记式、会议记录、倡议书、广告启事、成果报告等等。
作文将我们带到了创新的天空里,你为什么不摘出手来,去摘取一颗创新的星星呢?
需要说明的是,创新,首先源自作者的主体意识和积极的创新思维。
写作本来就是一种独创性的劳动,当你觉得固守惯常思维、遵循陈规旧习是写作之大忌,应该尽力寻找属于我的“这一个”的时候,你就会驾着创新之马疾驰而出。
围绕文章内容,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形式,你的文章就会以创新之光照亮读者的眼睛。
更要特别提醒的是,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写作之前先要在选材、立意上多下功夫、下真功夫,然后尽可能地寻找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形式,这才是本末“顺”置。
否则,舍本求末,容易步入追求形式怪异的误区。
一定的形式总会有自己的某些独特要求,这一点,我们已在上面作了说明。
我们发现,一些同学不顾及自己是否具有驾驭新形式的能力,盲目选用新形式写作,结果出现不伦不类的局面。
比如,某考生以“桥”为话题写作,拟出“心灵之桥”的题目,并标明自己写的是“小剧本”。
美其名曰“剧本”,但作者对剧本的写法显然非常生疏:
全文是父亲与母亲、爷爷与奶奶的交心谈心,没有矛盾冲突;缺少时间、地点、布景等交代;人物对白过程中插入景物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等。
这样,作者满以为通过文体创新出奇制胜,实际上被判作”四不像”文章。
事实告诉我们,选用非常规形式写作当然可以,但我们一定先要学习这些新形式的写法。
平时没练熟,考场上就不要头脑发热而擅用不熟悉的文体写作。
第一式:
镶嵌标题,组接片断
在文章(多为散文和记叙文)中间夹杂几个小标题,能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本文写了什么内容,眉目很清楚。
从写作者的角度看,运用小标题可以为你打破时空界限,提供选材方面的便利,可以让你省却很多过渡性的话语。
如果小标题拟得好,还可以一展作者的文采。
一般而言,拟出3、4个小标题较为常见。
这是因为,小标题如果太少,说明本文涉及的片段和场景并不复杂,只用廖廖数语的过渡句就能解决问题,不能表明有选用小标题的必要性;小标题如果太多,由于全文篇幅一般只在650字左右,则每部分字数会太少,不容易把有关内容交代清楚。
拟定小标题,应该简明、准确地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小标题之间要有必要的关联:
或者结构形式一致,或者内容上属于并举,或者情节上有前后勾联。
但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各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必须锁定在指定话题之内。
否则,就容易出现偏离题旨的问题。
[例文评析]
打造蓝天(考题:
以友善为话题)
(备注:
开头省略)
起风了
春天还没有过去,不知怎么了,天气忽地变冷了,风赶走了太阳,吹散了花香,吹谢了百花,又回到冬天了吗?
风肆虐地狂刮。
“你做错了事,为什么不去道歉?
”“我没有错,你不要乱讲!
”“你错了……”“我没有……”风吹乱了我的头发……
下雨了
咋夜难眠!
冰凉而硕大的雨滴砸在马路上、玻璃上、房顶上,升起一阵雨雾,“吧嗒吧嗒”作响,透骨的寒气在雨中游荡,侵袭着慌忙奔走的人们。
那天我和他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不欢而散,各自回到寝室。
不知道现在他怎么样了,碰上这样的天气,瘦弱的他会不会感冒?
有没有人陪他去医务室?
他总喜欢在病中逞能,不知道这次怎么样?
想着以前的形影不离、不分彼此,吃饭,两只碗总是并排在一起,现在已经两顿饭不在一起吃了,搞得我自己吃的是什么自己也不清楚;想着以前在一起嬉闹,从没有红过脸,而这次却成了这种局面,可是明明是他做错了事啊!
唉,我应该对他耐心点,为什么非要吵呢?
悔意慢慢的沉重起来,我真害怕看到友谊的破裂后,狼狈的我们再次相遇的情景……
云散了
雨停了,云慢慢散开,太阳撒下一片温暖,整个世界又都恢复了生机,树叶花蕾上的雨水在晶莹发光,风变得柔和了,空气是那么清新。
这才是春天!
我揉着红红的眼睛,去他班找他,他不在,病了?
我便急忙跑去医务室,却和他撞了个满怀,他两手拎着一些礼物,呆在那里。
我们的脸都红了,我握住了他的手,对他微笑,“我不该和你吵。
”我说。
“不,是我的错。
”他也笑了。
他终于承认自己错了,让我陪他去道歉,我转过身,按住表,要留住这最快乐的时刻,我悄悄试去眼泪。
此时的阳光多么温暖!
友善,一个多么普通的词,却能拨开乌云,打造蓝天!
友善,友谊的保护伞!
……
简评:
这篇文章的小标题十分抢眼:
“起风了”、“下雨了”、“云散了”,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昭示着天气变化的一系列过程,但你进入文章就会发现,它既是自然界的天气变化的写照,更是“我”心理变化的形象表述。
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设置小标题,使文章一气贯通:
“起风了”一节,表现了朋友之间刚闹矛盾后内心的斗争,这时气未消;“下雨了”一节,表现了分手后对朋友的惦念和冷静反思;“云散了”一节,表现了与友人和解的喜悦。
每个部分里,作者都注意环境描写,使之与人物心理活动相照应。
心理描写细腻、传神,环境描写生动、形象,文笔生动,布局精巧,层次分明,是一篇十分优秀的美文。
结尾处两提“友善”,是作者从自身经历中感受到的人生哲理,也是本文写作目的的外化,相信对读者会有一定的启示的。
第二式:
连缀日记,强化真情
日记是一种常见的私务应用文文种,把自己在一天所见、所感中最有意义的部分记录下来,就是日记。
近年来,一些考生尝试着用几篇日记组成一篇文章,也是形式创新的具体体魂。
就其中的单篇日记而言,必须遵循日记的格式,即:
第一行空两格写记日记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下面另一起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必须运用第一人称写法,“我”不仅是日记的作者,也是日记里的主人翁;必须抒发真情实感。
就连缀成文的多篇日记而言,材料涉及的时空跨度可以不受限制,每则日记的表达人和表达方式可以不必一致,但要注意内容的关联性:
一般是在第一日记里设上疑问、制造矛盾,随后逐步释疑和平息冲突。
要善于将若干典型细节点缀在日记中,以增添文章的生动性。
同时,各则日记的篇幅最好大体相当,以保持文章形式的匀称美。
[例文评析]
体验“女朋友”(考题:
以“体验”为话题)
2003年3月16日星期二阴
真是奇了怪了,我居然和一位女生成了同桌,唉!
班主任也真够费心思,男同学治不了我,却让一个女生出来治我,我想这也不行吧。
看那女生弱不禁风、文静的样儿,还想治我?
恐怕在我手里,她有“好”果子吃了!
我瞥了她一眼,暗暗自喜,我有点轻视她。
2003年3月23日星期二晴
一星期下来,我俩一句话也没说,若是她想问我话,我总是无言以对;若是她惹了我,我就拍桌子大吼。
因此,一星期下来,她几乎不敢出声,我俩之间也静得出奇,男同胞们看了我这种气概,都竖大拇指直夸。
2003年3月29日星期一晴
“不好!
英语老师发卷子来了。
”有人喊道。
我也吸了一口冷气,上周的英语测试我是一点儿也摸不着边。
果然,一个醒目的“80分”印在我的试卷上,没有及格,我暗自叫苦。
然而更让我难堪的是,同桌的英语居然有120分,比我高40分,真是把我气炸了。
不过,在接下来的数学课上,总算让我消了气,发下来的数学卷子我考了135分,全班第一,而她却只有90分,刚刚及格,我不禁暗自得意,不可一世。
2003年4月8日星期三晴
日子这样过着,我俩之间依然很静。
早自习时,我在看笔记本时不经意发现上面写着一句话:
“愿我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这是同桌的她写的。
我的心不禁一震,对呀!
她文科成绩样样都好,我理科成绩也名列前茅,班主任不是想让我们共同促进吗?
还有两个多月就要中考了,如果我还是这个跛腿成绩,肯定是进不了重点高中的。
我对她的态度有所改变,不再瞧不起她了。
2003年6月15日星期三晴
“真是破天荒了,我的总分竟有595分。
”我高兴极了。
而同桌的她也居然有590.5分,我俩上的台阶可有几层啊,的确,我们在这次模拟考试中确实进步很多。
同学们都佩服我们,我们尝到了相互帮助的甜头。
一星期,我们互相学习,互相讨论,在她的帮助下,我的作文和英语进步不少,而她的数理化也样样都达到优秀了,我们很高兴,成了好朋友。
自古以来,都认为男女有别,经过这次体验我才知道异性朋友的吸引力更大,我为当初我的选择感到高兴,如果我还是我行我素,那么,这样的好成绩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事实证明,男女生交友,好处多多。
简评:
这篇文章的标题因其大胆(初中生竟然敢说体验“女朋友”)能起到吸引眼球、激发好奇心的作用,可以说它为文章获取高分立下第一功。
全文别出心裁地以日记的形式表现自己与女生交往的一段经历,写得真切、生动。
比如,“看那女生弱不禁风、文静的样儿,还想治我?
恐怕在我手里,她有‘好’果子吃了”,多么富有个性的语言!
正因为是写日记,作者可以敞开胸怀,实话实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见证他的独特体验。
每则日记着力写好一个小镜头、小场景,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展示清楚,显得曲折有致。
从这一点上说,运用日记形式写作,为文章获取高分立下第二大功。
在写作手法上,通过相互隔绝时的成绩与友好相处时的成绩对比,强化文旨的表达,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第三式:
交流对话,问答俱全
把人物之间就某一话题提出的问题和表达的看法记录下来,也是作文形式创新的一种。
这种写法,因交流对象宽泛(可今人可古人、可伟人可平民、可人物可动物),能够解答不同层面的疑问而得到一些人的青睐。
在写作上,一种方法是启示采访式。
这时需要作者围绕指定话题设计出几个问题,答题人说话时入题要快,围绕话题表述有理有据,全文最好总结出观点和中心来(特别是沙龙式谈话记录的文章,这一点必须具备)。
第二种方法是电话或网上交谈式。
这里要力求展示交流双方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心理活动。
第三种方法是自问自答式。
就是通过自我设问、自己作答的方式,在娓娓叙述中表达对指定话题的看法。
从追求布局匀称的角度看,最好让几个问题等距离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这类文章必须以答为主,问作纲目。
同时,对话是口语交际的形式,其语言特点应该口语化、性格化。
[例文评析]
留 下
2003年2月10日晚上22点
“叮—铃——”“你好,我是晓惠,我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
”“嘟—”
“喂,晓惠呀!
我是妈妈,现在都八点了,你怎么还没回家呢?
晚饭又没在家里吃吧?
你这孩子,一个人呆在外地,怎么这么不注意呀。
你……”“老婆子,有完没完,说正事呀!
来,我说。
晓惠,我是爸爸,听说你们广州现在正流行什么‘非典型性肺炎’,板蓝根和白醋都涨到上百元了,你现在怎么样了。
也不来个电话报个平安,爸妈都很着急呀!
回来后,打个电话到家里,听见了吗?
”“——老头子让我来说说嘛!
孩子,你要注意,千万别感冒了,多穿点衣服,别在外边吃东西,知道吗?
好,就这样吧!
记住回电话!
”
“咔—”
2003年2月11日凌晨6点
“叮—铃—”“你好,我是晓惠,我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
”“嘟—”
“晓惠,我是郑军。
想我吗?
哎,作你男朋友真苦呀,别说见你一面了,连听到你的声音都那么难!
喂,你不是出事了吧?
听说你们广州正流行什么‘非典型性肺炎’,都死了几个了。
你要注意点呀!
板蓝根和白醋涨价了吧,别小气,不管涨到几百块,多买点,我为你报销。
打电话给你其实也没啥事,就是想你了,想听听你说话。
就这样了,Iloveyou!
”
2003年2月11日晚上22点
“叮—铃—”“你好,我是晓惠,我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
”“嘟—”
“晓惠,我宋依呀!
你这没良心的,十几年老朋友了,也不常打电话来聊一聊,每次都是我主动,还找不到人。
喂,我今天打电话来,是专门慰问你的。
你没被‘非典型性肺炎’迫害吧!
你从小抵抗力不太好,我放心不下,特意找了一些抗病秘方,这有一个很可靠的,听清楚啰:
用碗装一包板蓝根,再用白醋泡好,放进高压锅蒸几十分钟,拿出来马上喝,每天坚持喝两碗,包你百病不侵。
记住回来后回个电话,OK!
拜拜了!
”
“咔—”
简评:
这是一篇作文吗?
似乎不是,仿佛只是电话录音的记录。
但阅卷教师给予它满分的事实又说明,这不仅是一篇作文,而且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文——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些“另类”。
故事发生在非典肆虐的时候,一个女孩由于处在形势严峻的广州,她的父母、她的男朋友、她的老友都很牵挂她。
一股浓浓的爱意让人分外感动。
作者选取的是打电话这个特殊角度,故意让女孩外出而只记录下电话中的话语,可谓匠心独具:
省去了直接的人物动作、外貌、心理活动描写,集中笔力写好人物的语言。
由于语言描写的形象化,让我们看得见说话的人,感受得到他们的心。
这样的设计,使得本文具有深厚的蕴藉,让人回味无穷。
例文2
一棵老槐树的自述(校服、老槐树、一张旧报纸)
你问我是谁呀?
我姓槐,今年108岁,祖籍大连。
我出生在一所学校的大院里,哦,忘了说明了,看我老糊涂了,我年轻那会儿,叫大院,现在呀,改叫操场了。
我可是这所学校的“六朝元老”了。
不是跟你吹,这所学校发生的点点滴滴我都看在眼里。
正好我今天心情好,我就跟你说道说道。
想当年这所学校刚建成那会儿,学校校服就是青一色的深蓝色中山装,女生也只能穿裤子,没有裙子穿。
那时的桌椅都是老师自己做的,用不了几天就摇摇晃晃了。
那些学生有的也来欺负我,那时候学校里没有游乐设施,学生们就把我当单杠、滑梯,成天在我身上爬来爬去,幸好当时年轻力壮,不然非得被他们折腾死。
什么,你问我为什么现在身体倍儿棒?
别急,听我慢慢跟你说。
在我80岁那年,大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旧教学楼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所崭新的大楼,大理石地面,铝合金门窗,美丽的花坛,还有完备的游乐设施,现代化的教室。
设计美丽的校服,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青春活力。
还有,就是学生们的素质也提高了,就说昨天吧,不知哪刮来一张旧报纸,贴在我的腰上,把我给难受的呀,这时候过来一群学生,其中一个赶忙跑过来,帮我解了围,把旧报纸扔进了垃圾箱。
同学们还经常给我喝水,剪头发,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我现在啊,别提有多幸福了,你说说这新时代的大连是不是让人欣慰?
你问我活到多少岁?
我想活个200岁不成问题,到时候,你再来找我,我老槐树再把新变化、新社会的趣闻讲给你听。
简评:
这是一篇自问自答式的优秀作文。
为了增强现场感,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作者心目中有一个未出场、但又在与“我”交谈的”你”。
或许是为了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确保行文的顺畅,作者有意将“你”的提问转换成“我”的问题。
这完全符合一个老者(即文中的老槐树)与人交谈时的习惯,同时又让作者依照主题需要,自如地筛选出恰当的问题。
这真是作者走出的一着妙棋。
借助校内老槐树的口说出了校服、桌椅、教学设施等的巨大变化,道出了学生们的思想素质的变化,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表现了大连的发展和变化。
这就不只是简单地符合题干要求,还赋予作文以一定的思想内涵,真是不易。
第四式:
回环反复,强化文旨
选用一个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句子或一小段话,在文章的若干处地方不断重复,并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写法叫作回环反复法。
由于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特定语言,并且注意文章内容和思想深度、广度的逐步拓展,因此能以紧密的结构、强烈的表达而得到好评。
回环反复式结构一般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在段首或段尾运用相似的句型或短语,形成段首排比或段尾排比的修辞效果;一种是同一中心句散见于不同的段落。
至于放在段首、段中或段尾,比较随意;一种是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单独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中,以展现事物的层次性和文章的条理性,抒发强烈的感情。
[例文评析]
做一片云,真好(以真好为话题)
做一片云,那感觉真好!
做一片云的我,来时,无声无息,走时,无牵无挂。
没有根的寄托,没有分离的痛苦,没有相守的缠绵,没有远行的犹豫。
我不苛求别人的欣赏,只是在你无意间飘然而过,而在你回首痴望的那瞬间,我微笑着悄然掠过,继续自己的旅行。
做一片云,真好!
我宁静而高远,犹如雪白的花朵,一尘不染,绽放在这远离世俗的天庭,风挨着我的肩,我挨着风的肩,如神似仙,一味品尝着这有生以来的平静淡泊。
人,有功名利禄的诱惑,于是崇拜权势,很卑鄙,虚伪谄媚;很自傲,胸襟狭窄。
很自卑时成了奴才,愚昧畏缩;很自傲时成了主人,冷酷残忍。
有欲望,有野心,这世界便来了纷争,多了烦恼,有了喧闹。
做一片云的我,以自己特有的灵气去接近自然,一如既往地飘过山峦,飘过海洋,一直飘向神奇的远方。
天广任我行!
做一片云,真好!
我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
阴云初起,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劲风扑面,这是我与风雨在天空中狂舞。
然而,风停雨住,春回大地,我又飘荡于绚丽的高空,在这刚洗过的世界里,一切清新、自然;欣赏这优美的景色,一切是那样的宁静淡泊。
做一片云,真好!
有人说,我漂泊不定,然而,只有飘动,生命才会永恒……
任思绪的情愫飞升,品味有生以来的平静与淡泊,体验那种种神奇的万象。
一切默默的开始,默默的结束,这就是云。
做一片云,真好!
简评:
读罢本文,我们不能不为小作者的才气击节叫好!
“做一片云,真好”,这个抒情味很浓的句子均匀地分布在各部分的表述之后,并单列成段,这发自内心的感叹,是由各部分内容自然引出的小结。
以此构架文章的主体结构,把各部分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美化了文章结构,增强了行文的气势,形成一种回环复沓、反复吟诵的美感。
在“做一片云,真好”的统摄下,文章或直言它“没有根的寄托,没有分离的痛苦,没有相守的缠绵,没有远行的犹豫”,或直陈它“宁静而高远,犹如雪白的花朵,一尘不染,绽放在这远离世俗的天庭”,或明示它在“风停雨住,春回大地”的时候,“又飘荡于绚丽的高空”等等,对“真好”的理由作出了形象、生动、立体、直观化的诠释。
或许正是有了这种回环反复式的独特构思,使得作者能够尽情抒写对做一片云的独特感悟,为他尽展才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
读罢本文,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说一声:
做一片云,真是好!
第五式:
展示矛盾,编撰剧本
通过六七百字的小剧本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看法,这样的表现形式是很有创意的。
剧本是用来演出的,因此它要求作者一定要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交代清楚,从方便演出的角度看,时间、地点、人物相对集中更为适宜。
要注意以对话(或唱词)为主,对人物行为、动作、表情等的交代点到为止。
“言为心声”,在进行对话描写时,要体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戏剧是讲究矛盾冲突的,最好是通过紧凑而集中的矛盾冲突表现生活,即围绕一件事展开情节。
也可以选取几个镜头分述出来,使矛盾冲突的层次更清晰一些。
动笔写剧本之前,你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剧本文体知识,否则,当心写出不伦不类的文章来。
[例文评析]
用友善把心注满
第一幕
场景设计:
环境优美的青山,清晨,清风轻轻地吹着,林中各种鸟儿快乐地鸣叫着。
出场人物:
父亲和儿子
儿子:
(不解地望着父亲忙碌的身影)爸爸,您这是在干吗啊?
父亲(微笑着说):
傻孩子,暴雨把河边的独木桥冲走了,我要再造一座更结实的。
儿子:
可是我们家在山上,不经常走到山下来,您干吗要费力再造一个呢?
父亲:
我们是不经常过,可是其他人是要过的,如果没有桥的话,别人趟着水过多凉啊!
儿子:
对,这里的水可凉呐,爸爸您真好!
父亲:
儿子,记住人要为别人着想,那么别人也会对你好的。
儿子(闪着大眼睛,用力地点点头):
我记住了!
[画外音]友善意味着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自己。
第二幕
场景设计:
现代化的城市,中午太阳高高地照着柏油路,路上各种车辆呼啸而过。
出场人物:
父亲和儿子
儿子(有点不想离去的样子):
爸爸,车快开了。
您快回去吧!
父亲(还是不放心):
我给你说的话都记住了吗?
儿子:
都记住了,您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别人的东西,还有……
父亲: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看见小偷偷别人的钱包时不要做声,装作没看见。
儿子:
爸爸我不明白……
父亲:
你还小,还不懂得这里面的人情世故,慢慢就会明白的。
儿子(困惑地闪着眼睛,点点头):
我知道了!
[画外音] 当你给孩子心灵中撒下一颗自私的种子,友善将从此离你而去,生命的天空还会是一片晴朗吗?
第三幕
场景设计:
远离城市的郊外,夕阳点点洒满平静的湖面,显得十分安谧。
出场人物:
爷爷和孙子
孙子(十分焦急地叫着):
爷爷,您快过来。
爷爷:
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孙子(声音已有些哽咽):
我和小刚一起把玻璃球埋在了大石头底下,可现在不见了。
爷爷:
你把玻璃球埋在那里干什么?
孙子:
我看着他的球好看,所以就……
爷爷:
你再找找看……
孙子(惊奇地说):
啊!
球没有丢!
球没有丢!
爷爷(叹了一口气说):
做人一定要诚实,只有你相信别人,不欺骗别人,别人才会相信你,帮助你,知道吗?
孙子(若有所思,后又点点头):
我明白了。
[画外音]随着时间的流逝,是否发现你的心灵已粘满尘埃,那么用友善把心注满,用爱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你会发现世界依然美丽如昔!
简评:
是把友善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还是让自私的污泥浊水荡涤孩子们的心灵?
本文作者选取三幕剧的形式,通过两正一反事例的对比,强化了对孩子们进行友善教育的呼吁,引发我们的多角度思考。
在剧本写作中,本文有三大特点值得注意:
一是人物语言符合自身年龄特征,具有个性化特色。
孩子的天真,老人的世故,各得其妙;二是画外景的出现恰到好处,分别指出了各部分的写作意图;三是“微笑着说”“闪着大眼睛,用力地点点头”等舞台说明准确得当。
这表明作者在剧本写作上具有较为扎实的功底。
第六式:
电视直播式。
“交流”栏目的一次直播
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交流”栏目,我是主持人爱莎。
今天请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畅快先生。
主持人:
今天我们谈的是有关教育的话题。
十年前,在某校某班发生这样一件事:
临近期末,时间紧,同学甲和同学乙自习课时在教室吃饭,老师表扬了同学甲,说他把吃饭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而同学乙却遭到了老师的批评,责怪他不按时吃饭,在教室里吃饭,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上课,认为他是一位严重违纪的学生,罚他扫教室一周。
老师截然不同的态度似乎都有道理,但却使两位同学的人生迥异。
为此,本台记者分别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请看大屏幕。
镜头一
(在豪华的办公室)
记者:
张先生(同学甲),您已是全国著名的企业家了,成就非凡。
请问十年前老师表扬您自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