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2702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docx

《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docx

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

●第九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和衡量

1.C+I=C+S=Y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S代表储存,Y代表国民收入

2.加入政府部门之后变成:

C+I+G=C+S+TG表示政府购买;T表示税收。

3.国内生产总值:

GDP:

在某一个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最终市场价值。

(GDP体现一国综合国力。

政府税收多)

4.国民生产总值:

GNP: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常驻居民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比如说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所创造的市场假期也计入GNP,但是在中国工作的美国人却不计入)

5.GNP体现国民的购买力。

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VS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实际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国内生产总值

潜在GDP/潜在产出/潜在的国民收入:

一个经济社会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

(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下所实现的产出。

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真实GDP

CPI:

反映价格水平变动对居民生活费用的实际影响

7.GDP的核算方法

支出法:

GDP/AD=C+I+G+NX消费支出+投资+政府需求+净出口额

收入法:

国内总收入(GrossDomesticIncome,GDI)

=A: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要素收入)

+B:

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

+C:

折旧(B、C同样构成产品市场价值中的生产成本)

●第十章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产出:

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消费函数和储存函数

消费函数:

可以把消费看做是收入的函数:

C=F(y)即C=C0+cY

解释等式:

C0为自发消费或自主性消费,c是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收入所引致的消费变动量,称为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大于零小于一的参数,

MPC=c=△C/△Y,△C为消费增加量,△Y为收入增加量)

平均消费倾向(APC)就是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国民收入

储蓄函数:

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假定储蓄仅受收入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记为:

S=g(Y)

S=Y-C=Y-(C0+cY)=-C0+(1-c)Y

MPS=△S/△YAPS=S/Y

均衡产出:

一个经济体总收入恰好与总支出相等时的总产出。

投资乘数:

变动一单位的投资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

△Y=mi*△I(即国民收入增加量=投资乘数*投资增加量)且:

Mi=1/1-c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或边际储蓄倾向越高,那么乘数就越小,相反,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或边际消费储蓄越低,乘数就越大,换言之,花钱越多,乘数越大)

政府购买乘数:

变动一单位的政府购买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

Mg=1/1-c

△Y=mg*△G

税收乘数:

变动一单位的税收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

Mt=-c/1-c 

△Y=mt*△T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变动一单位的政府转移支出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

Mtr=c/1-c △Y=mtr*△T

平衡预算乘数:

政府购买和税收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倍数。

Mb=1 

税收随收入变动条件下的乘数:

mtr=c/1-c(1-t)t表示税率

加速原理:

国民收入或产出变化如何引起投资变化的原理。

资本产出比:

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导致资本量的增加量,即资本增加量与产量增加量之比。

 

加速数:

也就是国民收入的变动所引致的投资变动的倍数。

 (机理:

当厂商增加投资后,会带动就业,收入以及消费的增加,而消费的增加会带动消费品部门,劳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就业,收入消费增加,最终整个国家国民收入将会成倍

●第十一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投资函数:

把非利率因素对投资的影响视为常数,并假定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得投资函数:

I=Io-bi,(b为投资的利率弹性,利率每变动一个百分比引起的投资变动的数量)

IS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所有组合点的集合。

①投资对利率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d]

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d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坦

②乘数[K]的大小

乘数[K]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越平坦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K]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

边际税率[t]越大,乘数[K]越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反之则越小。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意味着当期的产出未能满足需求,产品市场供小于求。

 

货币需求:

也称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出于某些动机所愿意持有货币数量。

L=kY-hi 

L=L1(Y)+L2(i)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性需求之和用L1来表示,由于他们都是收入Y的函数,因此记作L1(Y),货币的投机性需求用L2来表示,由于它是利率的函数,故记作

L2(i)。

如果L代表货币需求,那么有L=L1(Y)+L2(i)

交易性需求:

个人和企业出于交易动机所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

 

预防性需求:

人们为预防经济生活中可能的意外所持有货币数量。

 

投机性需求:

人们出于投机动机所持有货币数量。

 货币需求函数 

流动性陷阱:

在利率极低的时候,货币需求会趋向无穷大。

 

货币乘数:

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导致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货币供给函数:

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通货以及货币当局不能直接控制的个人和厂商在商业银行的存款。

(垂直于横轴)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律规定的金融机构必须存入中央银行里的准备金占银行所有存款的比率

M为货币供给,L为货币需求。

(复习课本289-294)

LM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动轨迹。

LM曲线的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货币需求1对国民收入变化的反应越敏感[即k越大],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反之则越小。

②货币需求2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即h越大],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第十二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国际收支: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全部货币收支状况。

途径:

①金融②贸易

国际收支平衡表:

①经常项目②资本项目(重要)③官方储备项目④误差与遗漏

①经常性项目:

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主要记录当期商品和服务在外国的销售收入以及从外国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经常项目:

1.货物(输出、输入、贸易差额)2.服务(输出、输入、货物与服务贸易差额)3.转移支付

②资本项目:

主要记录资本在国家之间的流动即国际资本流动。

(一般的资金的国际流动是不可逆转的单边资金转移,因此反映在经常项目里,资本项目只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不影响国民收入。

国际收支平衡的表达式:

经常项目+资本项目=0

官方储备账户的作用

1.弥补一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2.抵消由于国际收支变化所形成的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3.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4.官方储备资产也是一国金融实力的标志,并可以作为向外国借款的信用保证

名义汇率:

未考虑两国价格因素,用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实际汇率:

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内价格水平和国外价格水平的比率。

购买力平价:

由两种货币在两个国家的购买力之比或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所决定的汇率。

绝对购买力平价:

在某一个点上,两国货币的汇率决定于两国国币的购买力的比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

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两国物价指数相对变化的比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反映了A国与B国的通货膨胀的因素。

单一价格定律:

同一种物品在不同国家都应当按照同一价格出售。

固定汇率制度:

货币汇率基本固定,只限于一定幅度内变动并且由货币当局确定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

汇率直接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制度。

汇率的变动对国际收支以及对一国的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表现在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两个方面的影响。

 

A.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若汇率下跌,本币贬值,有利于增加本国产品的出口,不利于外国产品的进口,出现外贸顺差,经常项目出现盈余,减少外贸逆差和经常项目的赤字,反之,若汇率上升,本币升值,外贸逆差,经常项目可能赤字。

 

B.对资本项目的影响:

对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流动影响不大,对短期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影响,如果预期某国汇率下跌,会出现资本抽逃的现象,大量短期资本外流,反之,若预期改过汇率上升,短期资本会大量流入该国。

J曲线效应:

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结果是不仅不能导致出口贸易额的增加,相反,还会导致对外贸易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从而使对外贸易出现逆差,使经常项目出现赤字。

第二节引入对外贸易后的宏观经济运行

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

一是国民收入,二是实际汇率

进口M与国民收入Y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66

M=M0+m’Y

M’代表边际进口倾向,

一般而言,进口与实际汇率也是正相关的关系。

M=F(R)

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

①外国的国民收入②实际汇率

BP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条件下各种利率与产出组合点的轨迹。

P317页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①经济实现均衡增长②充分就业③稳定价格水平④平衡国际收支

财政政策:

指政府通过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

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并通过变动货币供给带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总需求,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会下降,从而可以更多发放贷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是扩张性货币政策。

再贴现率:

如果政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就要提高了再贴现率。

(通俗理解,你拿着1000万的欠条去银行,如果他给你960,那么这40万就是再贴现,如果给你970,30万就是贴现率,比起40万,40万的再贴现率肯定高,但是银行只给了960元,所以有利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劵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当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时候,就要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反之,就要卖出有价证券(因为需要回笼货币)

第二节经济中的内在稳定器

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

指财政制度中存在能够自动减轻需求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经济波动的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政府的税收制度,2)政府转移支付制度,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货币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

指货币制度中存在能够自动减轻需求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经济波动的机制,主要包括两个个方面:

1)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2)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庇古效应)

挤出效应:

由于利率水平升高从而挤出一部分私人投资而产生的效应。

财政政策乘数:

指在保持实际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化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

 

货币政策乘数:

指在产品市场均衡或IS曲线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变动所引起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

内在时滞:

指从经济冲击发生到政府对经济冲击做出反应并制定出稳定经济的政策所需要的时间啊。

外在时滞:

指的是政府从实施稳定经济的政策到政策对经济运行产生实际影响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则利率水平上升;反之成立。

(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了收入,提高了货币需求,但是货币供给不变,需求供给的均衡过程,必须提高利率降低货币需求。

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