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5030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教案.docx

《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教案.docx

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

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

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

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

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

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

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40个生字、会认36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

3、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让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拍案叫绝;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

“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

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17 孔子拜师】课时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教学内容

17孔子拜师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型

讲读

教学

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

重难

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教学

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预习

设计

熟读课文 自学生字

教学过程

课时及内容

第一课时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师生互动)

整理与修改

【板块一】情景导入(5分钟)

 

【板块二】初读感知(20分钟)

【学习单1】初读课文

【学习单2】写生字

 

【学习单3】读课文 评价

 

【板块三】交流名言。

(10分钟)

 

【板块四】综合性学习(5分钟)

【板块一】情景导入

 1.谈话:

  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课题)

  (板书:

孔子,老子,并正音:

子读zǐ)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资料,阅读资料袋。

(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仲尼”并认记“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板块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认读生字和词语。

重点指导:

    尘:

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

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

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

右边是“竟”。

    授:

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4、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板块三】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你还知道那些名言?

【板块四】综合性学习

    布置任务。

板书设计

“书山有路勤为径”(大思想家)

“学海无涯苦作舟”

课时作业

☆☆

☆☆☆

课时及内容

第二课时

研读 感悟

【板块一】听写生字词并认读(5分钟)

 

【板块二】研读感悟(20分钟)

【学习单1】读印象深的句子

 

【学习单2】交流读后感受

 

【学习单3】读出佩服之情

 

【板块三】再读全文,再感受。

(10分钟)

 

【板块四】开展读书汇报会(5分钟)

【板块一】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板块二】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

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

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③孔子想: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谦虚礼貌)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

“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

为什么?

  (4)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

(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板块三】再读全文,再感受。

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感受读出来。

先让学生自由练读。

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再由老师引读。

然后分小组演,推荐优秀小组在班上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板块四】开展读书汇报会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板书

设计

 孔子拜师老子

谦虚好学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谦逊大度

学无止境

作业

设计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

☆☆☆

教学

反思

    

  

  

  

  

课时及内容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自选课时)

【板块一】第一阶段:

创设情境,任务驱动(10分钟)

【学习单1】导入活动

 

【学习单2】确定专题

 

【板块二】第二阶段:

确定方案,调查研究

(10分钟)

【学习单1】成立专题小组

 

【学习单2】撰写专题方案

【学习单3】分工研究

 

【板块三】第三阶段:

根据方案,调查研究。

(5分钟)

 

【板块四】第四阶段:

解决问题,汇报结果(5分钟)

【学习单1】小组汇报交流

 

【学习单2】整理归纳

 

【板块五】第五阶段:

继续延伸,后续活动(10分钟)

【学习单1】教师点拨

 

【学习单2】拓展探究

 

【学习单3】教师小结

本课教学内容的实施步骤如下。

【板块一】第一阶段:

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一)导入活动

1.同学们,通过学习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

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

(出示课件:

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二)确定专题

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

2.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

(想!

)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

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4.全班讨论填写下表:

活动主题: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

(1)民间工艺

(2)民族艺术

(3)古诗文赏析

(4)风俗风情

(5)神话传说

(6)饮食文化

(7)备注

(备注说明:

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它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阶段设计意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两个环节。

【板块二】第二阶段:

确定方案,调查研究

(一)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咸专题小组

(2)讨论、撰写专题实施方案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制定实施方案”的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下表。

附:

小组专题调查研究实施方案

研究课题:

组长:

小组成员及分工:

研究时间:

获取资料的途径:

[阶段设计意图:

教师结合方案表在“合

作分工”和“获取方式”上做重点指导,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板块三】第三阶段:

根据方案,调查研究。

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阶段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为最后的成果展示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块四】第四阶段:

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一)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研究的专题。

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专题。

2.全班交流。

下面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哪个小组首当其冲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

(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

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问工艺组的制作展示:

现场剪纸,制作布艺及泥塑,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

现场演唱一段曲目,现场画一幅图画,现场表演一段评书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

配乐诗朗诵,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

“祖国河山一日游”和“趣谈传统节日”。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

我来演,你来猜!

中华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

报菜名、现场赠送中华小吃等。

(教师鼓励学生别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3.同学们,听了这个专家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

能不能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

4.教师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未研究到的“点”。

师:

我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还专门制作了主题网页,同学们可以登陆我校的同站查询,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链接到网站上,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继续交流,欢迎你们发布最新信息。

(尝试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主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

如:

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

(二)整理归纳

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

(教师帮助整理,帮助链接。

)二

2.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请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的感受。

[阶段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题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和展示,并通过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板块五】第五阶段:

继续延伸,后续活动

(一)教师点拨

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六个专题,比如,你可以去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你可以欣赏到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

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课件:

在已打开的两扇门之间有一幅画卷伸向远方,镜头从古代文明一步步演变到现代文明,直观地再现各种传统文化,再次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

(二)拓展探究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不愿意继续探宝呢?

那么,除了今天我们研究的专题,你还打算继续探究哪些内容呢。

(学生自由发言,充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三)教师小结

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阶段设计意图:

通过后续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说明:

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了调查表。

(表附后)

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调查表

姓名:

___________

你是否愿意参加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

你和小组的小伙伴合作愉快吗?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学会收集资料的哪些方法?

你喜欢祖国的传统文化吗?

你喜欢你们小组的展示汇报形式吗?

你愿意继续探究祖国的传统文化并将她发扬光大吗?

你能为我们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下一步的开展提点什么建议?

 

教学

反思

    

  

  

  

  

 

课时及内容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自选课时)

【板块一】教师激情导入。

(5分钟)

 

【板块二】(20分钟)

【学习单1】自读内容分

【学习单2】汇报

【学习单3】扩展

 

【板块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0分钟)

 

【板块四】教师小结(5分钟)

【板块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

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

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板块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

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师:

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民间工艺: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

【板块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

【板块四】教师小结

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探索,愉快地遨游!

说明:

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了调查表。

(表附后)

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调查表

姓名:

___________

你是否愿意参加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

你和小组的小伙伴合作愉快吗?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学会收集资料的哪些方法?

你喜欢祖国的传统文化吗?

你喜欢你们小组的展示汇报形式吗?

你愿意继续探究祖国的传统文化并将她发扬光大吗?

你能为我们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下一步的开展提点什么建议?

教学

反思

    

  

  

  

  

 

【18盘古开天地】课时教学计划

【教材简说】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内容

18盘古开天地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型

讲读

教学

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暗等14个字;

2、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

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难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

资源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神话故事

预习

设计

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学过程

课时及内容

第一课时

读课文 写字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师生互动)

整理与修改

【板块一】故事导入(5分钟)

 

【板块二】读文(20分钟)

【学习单1】初读感知

 

【学习单2】研读交流

 

【板块三】写字教学(10分钟)

 

【板块四】课堂巩固(5分钟)

【板块一】故事导入

1.关于神话故事。

2.“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3.揭题:

18盘古开天地。

【板块二】读文

(一)初读感知

1.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文意: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研读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2.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3.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板块三】写字教学

1.“肢、肌、肤”

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学会把结构相似的、想近的,结合起来学习。

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写一写。

2.“丈”

注意与大字区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丿”要在田字格中间位置

其余几字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

注意提醒学生组词和字音。

3.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板块四】课堂巩固 

复习生字词。

练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课时作业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

☆☆☆

课时及内容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

【板块一】复习巩固(5分钟)

 

【板块二】读课文、悟精神(20分钟)

【学习单1】快速读课文,回顾。

 

【学习单2】质疑问难

 

【学习单3】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板块三】(10分钟)

 

【板块四】课堂小结(5分钟)

【板块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生词。

2、有感情朗读全文,谈感受。

【板块二】读课文、悟精神

(一)快速读课文,回顾。

1.提名读课文,相机正音,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4.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

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于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去解决;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解答。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

”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查字典,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解释。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

”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按学生找到的顺序,依次教学相关的段落。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①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②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