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5000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docx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docx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单位:

332000,九江市卫生学校

【摘要】 分析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预防及护理措施。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进步,静脉留置针作为新一代的科研成果,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早在20世纪60年代,静脉留置针就被欧美国家作为头皮针的替代物而普及使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

静脉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疼痛感,保持病人良好的心态;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适用于新生儿、儿童、成年人、长期输液及血管穿刺困难的病人[2],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

但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特别是长期置管病人可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现分析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探讨预防及护理措施。

  1穿刺部位感染

  原因分析

  ①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②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③留置时间过长等。

  处理措施

  洗手

  静脉输液本身是一种侵入性操作,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性。

19世纪中期发现洗手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传统的洗手方法是抗菌肥皂+清水冲洗,但由于临床工作繁忙等原因,工作人员的依从性较差。

无水洗手液则符合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的建议,适应临床的实际需求[4]。

但无水洗手液不含清洁剂,在双手被血液、排泄物、分泌物污染时仍需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因此在进行穿刺或留置针护理前还需使用肥皂水清洗双手[5]。

  无菌操作

  操作过程中正确使用无菌技术可以预防感染。

皮肤消毒范围大于敷贴面积,一般在8cm×8cm范围内严格仔细消毒,并且待干后穿刺或更换敷贴[6]。

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

  2皮下血肿

  原因分析

  ①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②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③静脉留置针穿刺比头皮针穿刺难度大。

  处理措施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静脉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粗直、有弹性、远离关节血流丰富、无静脉瓣、利于固定的血管为宜。

穿刺时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

输入化疗药物时,静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应避开关节,尽量避免选用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因该静脉对强刺激性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静脉炎。

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则在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并对相应肢体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缩短药物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有效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7]。

  采用2人配合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

  方法:

操作者选择血管,常规消毒,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下方3cm~5cm处皮肤,右手持针柄以15°~30°直刺静脉,见回血后不再进针,助手在穿刺前先固定穿刺点上方皮肤,穿刺成功后协助绷紧穿刺点下方皮肤,助手要保持和穿刺者一致的角度和力度。

操作者松开左手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助手松开穿刺点下方皮肤,打开调节器调速度,敷料固定。

  双止血带结扎法

  方法:

此方法能明显改善静脉血管充盈度及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病人取平卧位,在穿刺点20cm处扎止血带,15s后再在10cm处扎另一根止血带嘱病人握拳。

可看到静脉血管凸显于皮肤表面,其张力较大充盈饱满。

静脉血管充盈度受止血带结扎的距离、时间和张力等因素的影响,而良好的充盈度则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

因为双止血带结扎法能较大面积的阻断外周静脉的回流,同时能起到双重阻断静脉血流作用,使局部血管张力增高,静脉血管充盈度增加,从而明显改善血管充盈度,提高穿刺率。

  3液体渗漏

  原因分析

  ①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②病人躁动不安;③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

  处理措施

  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正确固定无菌贴膜,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4导管堵塞

  原因分析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8]。

  处理措施

  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封管方法:

封管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使其充满整个导管腔[9]。

有研究表明,生理盐水可以替代肝素盐水作为封管液。

因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且无需配液,方法简单,尤其适应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应用肝素的病人。

生理盐水用量为3mL~10mL,对于脑梗死或血液呈高凝状态者封管液则最好选用稀释的肝素盐水,剂量以2mL为宜。

  5静脉炎

  一般认为引起静脉炎的机制有化学性、机械性和细菌性,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原因分析

  ①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②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消毒不彻底;③未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由于下肢静脉瓣较多、液体和药物滞留下肢静脉的时间长,下肢静脉穿刺静脉炎发生率高;上肢静脉由于血管细,大多在手背、前臂,活动度大,易对血管壁造成机械损伤;这表明选择粗直及活动度小的血管使用留置针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④药物本身对血管有刺激性。

  处理措施

  ①在我国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按照静脉留置针产品说明书的建议,留置时间为3d~5d,最好不超过1周。

因为时间过长,血管通透性增加,就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从而引起导管堵塞或脱出而导致留置针失败。

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

碘酒、乙醇消毒范围要大,直径为6cm~8cm,干后进行穿刺,防止手污染针头或穿刺部位;再次输液时重新消毒。

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到血管内,防止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

保持留置针部位的皮肤干燥。

经常更换胶布的固定位置,防止刺激皮肤。

留置针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异常时及时处理。

③嘱病人在活动时注意保护留置针,以免脱针,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部位;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少留置针穿刺时来回移动,从而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④输入刺激性药物时输液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1]。

在输液过程中,可以用毛巾热敷穿刺点上方,每次15min~20min,2h进行1次。

同时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如在应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对需要药物持续维持血压的病人,应每隔4h将升压药液体与不含升压药液体交换1次,避免可能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10]。

  6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根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多3倍。

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位置进行静脉穿刺易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

为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在不影响输注速度的前提下,选用留置针以细、短为宜,因相对较小的静脉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11]。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使病人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并减少普遍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和医护人员都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虽然它存在着许多并发症,但只要正确的使用,做好日常观察及预防护理,就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