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12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4884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12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12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12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12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12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12导学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12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12导学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12导学案.docx

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12导学案

课题:

认识负数

课型:

新授课主编人:

王红礼审核人:

马庚发编号: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三、学习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学习方法: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五、预习材料:

1、说出意思相反的话。

①向前走200米()

②电梯上升15层()

③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

六、自主学习:

1、自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①“。

”表示度,“C”表示摄氏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和水混合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②零上和零下是一对反义词,零上温度用“+”表示,“+”是正号,读作“正”。

零下温度用“—”表示,“—”是负号,读作负。

③教室内的温度零上16℃,比0摄氏度的温度还要(),记作(),读作()。

雪地里的温度是零下16℃,比0摄氏度的温度还要(),记作(),读作()。

+16℃与—16℃表示两种()意义的量。

比较+16℃与()16℃(填、或=)

2、自学例2:

观察图中的银行存折。

(1)存入的钱用()表示,支出钱数前用()表示。

存入和支出是一组反义词,是两种()的量。

(2)图中“2000”表示(),读作()。

“—500”表示(),读作()。

3、认识负数。

(1)像—16、—500、—

、—0.4、、、这样的数叫做();像16、2000、500、

、6.3这样的数叫做()。

(2)—

读作(),—0.4读作(),+

读作()。

4、正数前面的“+”号()省略(填能或不能),负数前面的“—”号()省略(填能或不能)。

七、组内探究: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讨论:

0是正数吗?

是负数吗?

3、说说生活中的负数。

4、任意写出几个负数。

八、交流展示: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九、当堂检测:

1、填空。

(1)在—1,2.5,—3.6,0,6,+

,—

中,()是正数,()是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如果60m表示向南走60m,那么—40m表示()。

(3)如果+15分表示比平均分高15分,那么比平均分低8分应记作()。

(4)写出四个连续的正整数和四个连续的负整数。

正整数:

()、()、()、()。

负整数:

()、()、()、()。

2、选择。

(1)按照“神州”五号飞船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指标,“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的温度为21℃4±℃,则返回舱的最高温度为()。

A、25℃B、21℃C、17、℃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向东行驶2km,记作+2km,则向西行驶5km记作5km。

B、买100kg大米记作+100kg,则—20kg表示卖出20kg大米。

C、收入500元记作+500元,则支出200元记作—200元。

3、在数轴上大于—2小于2的整数有()个,分别是:

4、判断

⑴0摄氏度表示没有温度。

(    )

⑵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    )

5、效仿12:

30测量的气温是2℃,20:

30他再次测量,发现气温下降了4℃。

20:

30气温是多少?

*6、一只蜗牛如果按照每天白天前进4米、晚上滑落2米的速度,爬上12米的井(或杆子)需要几天?

 

十、自我评价:

课题: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课型:

新授课主编人:

王红礼审核人:

马庚发编号: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四、学习方法: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5-7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五、预习材料:

1、说说什么是负数?

2、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

+

0—82

正数:

()

负数:

()

3、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4、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六、自主学习:

1、自学例3。

(1)观察图,画直线表示4名同学的运动情况。

①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如下图:

②直线上0右边的数是()数,左边的数是()数,像这样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的直线,我们把它叫做()。

③在数轴上表示出—1.5。

如果想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

在图中表示出来。

如果从—2处到2处,应如何运动?

在图中表示出来。

2、自学例4。

(1)把这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填在表中。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最低

气温

(2)把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到()的顺序。

(3)比较大小。

2和0—3和01和—1—8和—6

七、组内探究: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讨论:

怎样比较负数的大小?

3、把例4中这一周每天最低气温从小到大排列出来。

()<()<()<()<()<()<()

4、得出结论: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也就是负数都比0(),而正数都比0(),负数都比正数()。

5、知识拓展:

(1)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水结冰的温度是0℃。

(2)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3)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4)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八、交流展示: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九、当堂检测

1、写出A、B、C、D、E、F点表示的数。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各组数的大小。

-7○-51.5○

0○-1.5-3.5○3.5

3、.计算温差:

(1)0℃分别与5℃和-5℃温差分别是几?

一样吗?

(2)12℃与8℃温差是多少?

-2℃-6℃?

-11℃与9℃?

4、与北京时间相比,悉尼时间早2小时,记作+2时;而美国纽约时间晚13个小时,记作—13时.如果现在北京时间是3月5日7时,你知道悉尼和纽约的时间吗?

*5、一个点从数轴上某点出发,先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长度单位,这时这个点表示的数为1,则起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十、自我评价

第一单元检测题(周周清)

一、填空。

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    )米;如果+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

2、二月份,妈妈在银行存入500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

三月一日妈妈又取出1000元,存折上应记作(      )元。

3、+8.7读作(       ),-2/5读作(                   )。

4、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           ),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

5、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        ),-18分表示(               ),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

6、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   )边。

7、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

8、比较大小。

-7○-5     1.5○5/2      0○-2.4     -3.1○3.1

二、判断对错。

1、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   )

2、0是正数。

(   )

3、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   )

4、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

(   )

5、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低于正常水位0.16米记为-0.16,高于正常水位0.02米记作(    )。

 A、+0.02    B、-0.02    C、+0.18    D、-0.14

2、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

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米。

A、30        B、-30     C、60        D、0

3、数轴上,-1/2在-1/8的(   )边。

A、左        B、右       C、北        D、无法确定

4、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8吨记为-8吨            B、15吨记为+5吨

 C、6吨记为-4吨            D、+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5、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

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   )克。

A、155        B、150       C、145        D、160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里。

36、-9、0.7、+20.4、-5/6、100、-13、-261、+4.8、10/9        

正数                               负数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1.5   -1/2   -3    4/3    5    -5

 

五、解决问题。

1、某地12月10日的最低气温是-3℃,最高气温是9℃,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多少?

 

 

2、试车员在一条路上检测新车,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

自A地出发到结束时所走的路程(单位:

千米)为:

+10  -3  +4   +2   -8   +13   -2   +12    +5

结束时试车员距A地多远?

 

 

 

课题:

圆柱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主编人:

王红礼审核人:

马庚发编号: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二、学习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形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的组成及其特点。

三、学习难点:

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四、学习方法: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10-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五、预习材料: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

.

2、观察书中第10页上的物体,这类物体的名称叫().

3、举例:

生活中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六、自主学习:

1、自学例1。

(1)拿出准备好的圆柱形实物,摸一摸,圆柱是由()、()、()组成。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周围的面叫做(),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2)在圆柱形实物上找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3)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4)认识圆柱的特征。

①圆柱的底面都是(),并且大小(),圆柱的侧面是()。

②圆柱有()条高,这些高的长度()。

2、实际操作:

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转出来是一个()。

七、组内探究: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合作交流完成例2。

(1)组内操作:

在圆柱形罐头盒侧面的商标纸上画一条高,沿着这条高把商标纸剪开后展开,是()形。

(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宽等于圆柱的()。

*3、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剪开的圆柱侧面展开后是()形。

八、交流展示: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九、当堂检测:

1、选择。

(1)下面物体的形状,不是圆柱体的是()

①日光灯管②汽油桶③粉笔

(2)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不能得到()

①长方形②正方形③平行四边形 ④梯形

2、填空。

(1)把一个底面半径是2cm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cm.

(2)圆柱有()条高。

3、下面图形中是圆柱的在括号里打“√”,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4、一个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12.56cm,宽6.28cm的长方形,求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

 

十、自我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课型:

新授课主编人:

王红礼审核人:

马庚发编号: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二、学习重点:

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难点:

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五、预习材料:

1、写出相关的公式:

圆的周长公式:

c=

长方形的面积:

s=

圆的面积:

s=

2、圆柱的侧面展开是()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六、自主学习:

1、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1)圆柱的侧面积=()的面积

=()x()

=()x()

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s=

2、圆柱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2.5dm,高0.6dm,侧面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8cm,高12cm,侧面积是多少?

(3)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dm,侧面积是多少?

3、思考:

要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七、组内探究: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小组内拿出做好的圆柱,标出每个面,把它展开,观察,圆柱的表面由()、()组成。

(2)讨论:

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2、求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一个圆柱的高是10cm,底面半径是3c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1侧面积:

 

2底面积:

3表面积:

 

八、交流展示: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九、当堂检测:

1.用一张长4.5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它的侧面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cm,高是5c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十、自我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

运用圆柱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课型:

新授课主编人:

王红礼审核人:

马庚发编号: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二、学习重点:

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难点:

正确解决与圆柱侧面积、表面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五、预习材料:

1、  圆柱的表面积=

2、一个圆柱高20厘米,底面直径是12厘米,求圆柱的表面积。

六、自主学习:

1、自学例4。

(1)求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实际上就是求圆柱形帽子的()。

(2)这个帽子的表面积算的是那几个面?

()为什么?

(3)计算:

①帽子的侧面积:

②帽顶的面积:

③需要用的面料:

温馨提示:

最后的结果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应该用“进一法”,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材料都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七、组内探究: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一种圆柱形流水管,每节长度为1.2cm,横截面直径为0.5cm,制作20节这样的流水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得数保留整数)

(1)求所需要的铁皮面积,实际上就是求流水管的()面积。

(2)计算:

3、讨论:

求下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时应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

(1)通风管,水管,粉刷圆柱,装饰花柱等。

()

(2)无盖水桶,灯笼,博士帽,圆柱形水池等。

()

(3)油桶,有盖的水桶、实物罐等。

()

八、交流展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

九、当堂检测:

1、一个圆柱形蓄水池,直径是10米,深2米。

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在水池的底面和内壁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2.用一张长2.5米,宽2米的铁皮做一个圆柱形通风管,这个通风管的侧面积是多少?

(接口处忽略不计)

  

(附加题)4、一根圆柱形木头长4m,底面半径是10cm,把它截成3段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十、自我评价:

 

课题:

圆柱的体积

课型:

新授课主编人:

王红礼审核人:

马庚发编号:

第四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二、学习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三、学习难点: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四、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五、预习材料: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

2、长方体的体积=v=

正方体的体积=v=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v=

3、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六、自主学习:

1、自学例5.

(1)操作:

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按照等分线并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然后拼成学过的立体图形,如下图所示:

(2)把圆柱16等分,能拼成一个近似的()。

(3)观察比较上面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图形形状不同,但()相等

圆柱的高=长方体的高

圆柱的()=长方体的长

圆柱的()=长方体的宽

(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

=()x高

所以圆柱的体积=()x高

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

v=或v=

七、组内探究: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探讨:

圆柱的各部分与拼成的长方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8cm。

它的体积是多少?

 

八、交流展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

 

九、当堂检测:

1、判断。

(1)圆柱的体积比表面积大。

()

(2)侧面积相等得两个圆柱,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

(3)等底等高的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相等。

()

(4)圆柱的高不变,底面直径扩大到原来的4倍,体积也扩大到原来的4倍。

()

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80dm,高15dm,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3、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已知圆柱的高是12.56dm,求圆柱的体积。

 

十、自我评价:

 

课题:

圆柱的体积(容积)公式的应用

课型:

新授课主编人:

王红礼审核人:

马庚发编号:

第五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应用能力。

二、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三、学习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算圆柱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四、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五、预习材料:

1、体积单位有:

容积单位有:

2、填空。

0.125升=()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8000ml=()立方厘米

3、圆柱的体积公式:

4、求下面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40平方米,高是2m。

(2)底面半径是2cm,高是1dm。

 

六、自主学习:

1、学懂书中的例6,然后完成下面的题。

一个杯子,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6cm,高是8cm。

现在有一袋牛奶重220ml,问:

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

(1)理解题意:

要解决问题,先要计算出杯子的容积。

容积就是容器内部空间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2)列式解答:

①杯子的底面积:

②杯子的容积:

 

比较:

()>(),这个杯子()(填能或不能)装下这袋牛奶。

答:

七、组内探究: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说说体积和容积的关系。

3、一个圆柱形油桶,从里面量得桶底半径是2dm,深5dm。

如果每升油重0.78kg,这个油桶可装多少千克油?

(得数保留整数)

 

想一想:

最后的结果能用“四舍五入”法吗?

为什么?

八、交流展示: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九、当堂检测:

1、一个圆柱形的体积是90平方米,底面积是15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m?

 

2、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得它的底面周长是6.28m,高是2m。

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00kg,那么这个粮囤能装小麦多少千克?

 

*3、一个圆柱形水杯,底面内直径是10cm,高是16cm,倒入的饮料占容积的80%,倒入饮料多少ml?

 

十、自我评价:

 

课题:

圆锥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主编人:

王红礼审核人:

马庚发编号:

第六课时

一、学习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