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弹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4860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弹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二节弹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二节弹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二节弹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二节弹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弹力.docx

《第二节弹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弹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弹力.docx

第二节弹力

第七章力

第二节弹力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建立弹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通过制作,探究学习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

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学准备】

教具:

橡皮泥、弹簧测力计、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气球、支架、课件等

学具:

钢尺、弹簧、硬纸板、钩码若干、头发、橡皮泥、乒乓球、气球等。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

儿童蹦蹦床和弹弓打鸟

这些游戏中利用了什么物理学知识呢?

引入:

第2节弹力

观看感悟

重温儿时游戏,激发学习热情。

 

提出疑问,进一步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新课讲授

 

探究活动一

探究弹力的

产生

 

1.弹性

 

2.塑性

一、弹性与塑性

【做一做】

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

橡皮筋、弹簧、直尺、橡皮泥、气球、纸、面团、铁丝等,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要求设计尽量多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想一想】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否将上述物体进行分类?

并说出这样分类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分类,进行总结。

结论:

1.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

2.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

【议一议】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把气球弄破了,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动手实验

 

设计意图:

从生活入手体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生分类

橡皮筋、弹簧、直尺、气球;

橡皮泥、纸、面团、铁丝。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思考、讨论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敏锐的思维能力

 

3.弹力

 

树枝太细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

二、弹力

【比一比】

拉力器就是利用弹性来工作的一种器械。

谁能拉开这个拉力器?

请同学们注意这位同学拉开拉力器时的表情。

【思考】

弹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小结:

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思维拓展】

用手捏一个厚玻璃瓶,它会发生弹性形变吗?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

演示玻璃瓶的形变,如图所示,找一只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大号墨水瓶,在瓶口所加的橡皮塞中穿入一根两头开口的细玻璃管(半径1~2mm,长约30cm)。

向瓶内灌满有颜色的水,使水柱在管中有适中的高度,再在管的背面衬以带刻度的白纸板。

【回归生活】

弹力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指出:

在生活中常见的压力、拉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

 

 

我们在使用有弹性物体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超过量程。

 

学生拉拉力器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从生活走向物理,认识弹力的效果,了解弹力的产生,也能极为自然的引出弹力的概念。

 

思考:

如何放大形变的效果呢?

观察实验

 

掌握用“转化法”研究物体问题

 

学生列举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广泛的实例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思

维能力。

 

探究活动二:

物体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试一试】

用不同的力拉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形变程度,分析橡皮筋的形变与拉力的关系;

小结:

外力越大,物体形变的程度就越大

【拓展延伸】

用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它们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律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教师演示】

将弹簧挂在黑板上,此时弹簧不受外力,此时,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原长为L0当弹簧受到拉力时,它的长度是现长为L,伸长为△L

(△L=L-L0),

原长L0

现长L

【提出问题】当弹簧受到拉力增大时,它伸长的长度和拉力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设计并进行实验】

步骤

①将弹簧悬挂在支架上,测量出弹簧原长记入表格;

②在弹簧上挂1个1N的钩码,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将拉力、弹簧的长度及伸长的长度填表;

③在弹簧上每次逐渐增加1个1N的钩码,重复以上步骤。

 

会计算弹簧的原长、现长、

伸长的长度

 

记录表格据如下

拉力F/N

1

2

3

长度l/cm

3.00

3.50

4.00

伸长

△l/cm

0.50

1.00

1.50

 

拉力F/N

9

10

11

长度l/cm

8.00

8.50

9.10

伸长

△l/cm

4.00

4.50

6.10

 

 

【分析论证】分析表格里的实验数据,得出弹簧的伸长和受到拉力之间的数量关系。

结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使学生探究了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大小关系。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分析实验数据

总结实验结论

 

探究活动三:

观察并使用弹簧测力计

1.作用:

测量力的大小

 

2.结构:

 

3.原理:

过渡:

根据实验的结论,若知道弹簧的伸长的长度,就可知道力的大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

【提出问题】

关于弹簧测力计,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弹簧测力计作用】

阅读课本P6回答

【弹簧测力计结构】

观察桌面的弹簧测力计,指出有哪些部分构成?

【弹簧测力计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学生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吊环、弹簧、秤钩、指针、刻度盘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4.使用

 

【探究弹簧测力计使用】

课件师展示:

弹簧测力计不正确的使用方法

总结:

弹簧测力计正确的使用方法

(1)看清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量程);

(2)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

(3)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5)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可简记为:

1.看量程、看分度、要校零;

2.一顺拉、不摩擦、不猛拉;

3.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

【反馈训练】见附件1:

【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种类的弹簧测力计?

课本图片

 

你能否找出图中的错误?

 

总结弹簧测力计正确的使用方法

 

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学会调零

 

利用课件练习读数

 

完成反馈练习中的题目,及时检测,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了解生活中各类弹簧测力计

 

 

【课外延伸】1.如何自制一个测力计?

你知道这位同学平均分格的理论根据吗?

下图为某同学自制的簧测力计.他发现弹簧测力计下不挂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A处,当弹簧测力计下挂2N重的钩码时,其指针指在B处,根据以上内容,请你给他的弹簧测力计刻上刻度。

要求:

(1)每一大格表示1N且标上数值;

(2)每一小格(即分度值)表示0.2N;

(3)标明该弹簧测力计的单位.

2、轻按桌面能使它发生弹性形变吗?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

 

分组讨论,完成给弹簧测力计刻上刻度。

 

设计意图:

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四、课堂检测

老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

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见附件3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2节弹力

1.弹性和塑性:

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

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

2.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原理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本节课我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实验探究,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教学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归纳概括、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例如:

本节课采用拉皮筋拉弹簧、压气球和捏橡皮泥,亲身感受这些物体受理后的形变,而撤去外力,有的物体恢复原状,有的物体不能回复原状,通过比较、思考感知什么叫弹性,什么叫塑性,得出不同的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就越大,物体的形变也越大的结论为后来学习弹簧秤的原理做了铺垫,通过观察和使用弹簧测力计,让学生们知道其构造和使用注意事项,总之,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探究和测量活动,使学生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效果较好。

2、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主动探究学习中,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自主完成了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实验探究、自学课文、交流讨论、练习、检测。

为学生以后独立学习、自主探究、自我获取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关于弹簧、弹簧测力计,学生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认识,但一时很难理解透。

提醒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会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对压力的形成原因和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制作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附件1:

1、如图所示,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分度值为,此时的测力计的示数为。

2、小明在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重时不小心将物体挂在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0N,则该物体重是()

A.一定为10.0NB.一定小于10.0N

C.一定大于10.0N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0NB.2NC.4ND.8N

 

附件2:

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是因为(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所以感到费力

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力

D.弹簧的伸长越长,所需拉力越大

2.测一个约6N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的规格是(   )

A.量程10N,分度值0.2N          B.量程5N,分度值0.1N

C.量程30N,分度值3N           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

3.某学生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下图所示器材并记录了相应数据,如下表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

(2)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小华作出了如图乙中的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4、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发现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0.2N的位置,为了使测量准确,这个同学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把指针扳动到“0”刻度线B.测出拉力后,再减去0.2N

C.因为实验总有误差,直接读出数值就可以D.以上方法都可以

5、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一个人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弹簧伸长4cm,现两个人分别用10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弹簧的伸长量是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

6、弹簧测力计在端点附近断裂,小明把断裂的那一部小段取下,将剩余部分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点,用这个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为测量值M,弹簧没有断裂前测量相同的力的测量值为N,比较两次测量值的大小则()

A.M比N大B.M比N小C.M等于ND.不确定

解析与答案

1.解析: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答案:

B

2.解析:

由于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而且分度值应选小一点好。

答案:

B

3.解析: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答案: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弹簧测力计。

(2)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3)小华作出了如图乙中的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B(填序号)

4、解析答案B

5、解析: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实现相互的

答案:

4cm;10N

6.解析:

由于弹簧取下一小部分再挂上相同的重物时,弹簧伸长的就短了,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小了。

答案B

附件3:

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

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如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

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一般用符号ΔL表示,它等于挂上钩码后皮筋的长度L与皮筋没有挂钩码时的长度L0之差,即ΔL=L-L0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ΔL/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

应对(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答: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

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