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3套含参考答案全国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765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30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3套含参考答案全国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3套含参考答案全国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3套含参考答案全国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3套含参考答案全国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3套含参考答案全国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3套含参考答案全国卷.docx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3套含参考答案全国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3套含参考答案全国卷.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3套含参考答案全国卷.docx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共3套含参考答案全国卷

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与之相悖的是(  )

A.洗涤衣物时尽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以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

B.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C.对煤进行气化或液化以获得洁净的燃料

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建立环境友好型化工体系

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3.N2+3H2⇌2NH3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限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2、H2不再化合

B.N2、H2、NH3的质量相等

C.N2、H2、NH3浓度不再变化

D.改变条件,N2、H2、NH3的浓度也不再变化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放在冰箱中会减慢食物变质的速率

B.钾的金属性强,所以钾与水的反应比钠的反应剧烈

C.2molSO2与1molO2混合反应后一定能生成2molSO3

D.面粉厂严禁烟火的原因是面粉粉尘表面积大,与空气接触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

5.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有机物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C2H5OHB.CH4C.C2H4OD.C3H8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米饭在咀嚼时产生甜味的原因是淀粉的水解

C.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D.工业上常利用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来制取肥皂

7.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B.C6H14C.CH3CH2OHD.

8.下列微粒:

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减小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

10.对于反应A2+3B2

2AB3以下表示的反应速率中,速率最大的是(  )

A.vA2=0.4mol•L﹣1min﹣1B.vB2=0.8mol•L﹣1min﹣1

C.vAB3=0.6mol•L﹣1min﹣1D.vA2=0.01mol•L﹣1•S﹣1

11.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

A.CaCl2B.KOHC.HClD.NH4NO3

1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

B.乙烷在空气中燃烧

C.乙烯使氯水褪色

D.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正确的(  )

A.17g氨气中所含质子数为10NA

B.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电子数为0.1NA

C.在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

D.在25℃、压强为1.01×105Pa时,28g氮气所含的分子数为NA

15.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错误的是(  )

A.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氟化钠的电子式:

C.CaCl2的电子式:

D.次氯酸的结构式:

H﹣Cl﹣O

16.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相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HXO4>H2YO4>H3ZO4,则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阴离子的还原性:

Z>Y>XB.单质的非金属性:

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Y<ZD.原子原子半径:

X>Y>Z

17.根据CH2=CH﹣CH2COOH的结构,它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

B.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

D.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三、填空题

18.用纯净的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气体,请回答:

(1)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分析判断      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段收集的氢气最多.

(2)将锌粒投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刚开始时产生H2的速率逐渐加快,其影响因素是      ,一定时间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其原因是      .

(3)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      

A.蒸馏水B.氯化钠固体C.氯化钠溶液D.浓盐酸E.降低温度

(4)EF段产生H2的反应速率为      mL•min﹣1.

19.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海水(含氯化钠)处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下:

(1)上图中从海水最终得到“NaCl(产品)”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图中反应①、③、④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3)①中的反应物是氯化钠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已知:

①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A的产量通常用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②2CH3CHO+O2

2CH3COOH.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式      .

(2)A、B、C、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      、      、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

①      ,②      ,④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④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与之相悖的是(  )

A.洗涤衣物时尽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以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

B.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C.对煤进行气化或液化以获得洁净的燃料

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建立环境友好型化工体系

【考点】绿色化学.

【分析】A.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磷,导致水华、赤潮等污染;

B.减少超薄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C.对煤进气化或液化可使煤充分燃烧;

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答】解:

A.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磷,导致水华、赤潮等污染,引起水质恶化,应减少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故A错误;

B.超薄塑料购物袋使用周期较短,易导致白色污染,减少超薄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故B正确;

C.对煤进气化或液化可使煤充分燃烧,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故C正确;

D.采用“绿色化学”工艺,提高物质的转化率,减少副产品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正确.

故选A.

 

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A、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B、一般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但应考虑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来分析;

C、利用原电池来分析加快反应速率;

D、利用增大接触面积来分析加快反应速率.

【解答】解:

A、因加热时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则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能;

B、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不生成氢气,故B不能;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铁置换出Cu,构成Fe、Cu原电池,从而加快了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故C能;

D、改用铁粉,增大了铁与硫酸反应的接触面积,则反应速率加快,故D能;

故选B.

 

3.N2+3H2⇌2NH3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限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2、H2不再化合

B.N2、H2、NH3的质量相等

C.N2、H2、NH3浓度不再变化

D.改变条件,N2、H2、NH3的浓度也不再变化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是反应达最大限度的状态,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A、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故A错误;

B、化学平衡时,N2、H2、NH3的质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B错误;

C、N2、H2、NH3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改变条件,平衡发生移动,N2、H2、NH3的浓度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放在冰箱中会减慢食物变质的速率

B.钾的金属性强,所以钾与水的反应比钠的反应剧烈

C.2molSO2与1molO2混合反应后一定能生成2molSO3

D.面粉厂严禁烟火的原因是面粉粉尘表面积大,与空气接触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

【考点】碱金属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A、根据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根据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C、根据可逆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

D、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粉,空间有限,遇明火容易引起爆炸.

【解答】解:

A、温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所以食物放在冰箱中会减慢食物变质的速率,故A正确;

B、因钾的活泼性强于钠,所以钾与水的反应比钠的反应剧烈,故B正确;

C、因SO2与O2反应生成SO3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存在一定的限度,故C错误;

D、因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粉,空间有限,遇明火容易引起爆炸,故D正确;

故选:

C.

 

5.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有机物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C2H5OHB.CH4C.C2H4OD.C3H8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耗氧量,物质的量相同的烃CxHy的耗氧量取决于x+

,物质的量相同的含烃氧衍生物CxHyOz耗氧量取决于x+

,据此判断物质的量相同各物质的耗氧量.

【解答】解:

A、C2H5OH,其x+

=2+

=3,即1molC2H5OH消耗3mol氧气;

B、CH4,其x+

=1+1=2,即1molCH4消耗2mol氧气;

C、C2H4O,其x+

=2+1﹣

=2.5,即1molC2H4O消耗2.5mol氧气;

D、C3H8,其x+

=3+2=5,即1molC3H8消耗5mol氧气;

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各物质C3H8耗氧量最大.

故选:

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米饭在咀嚼时产生甜味的原因是淀粉的水解

C.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D.工业上常利用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来制取肥皂

【考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分析】A.蛋白质是氨基酸缩聚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淀粉在唾液中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

C.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为: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

【解答】解:

A.蛋白质是氨基酸缩聚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故A正确;

B.米饭和馒头中主要含淀粉,淀粉无甜味,但是它能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故B正确;

C.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故C正确;

D.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工业上制取肥皂和甘油,故D错误;

故选D.

 

7.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B.C6H14C.CH3CH2OHD.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有机物含碳碳双键、三键、﹣CHO或酚﹣OH等,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A.苯与溴水、高锰酸钾均不反应,故A不选;

B.C6H14为饱和烃,与溴水、高锰酸钾均不反应,故B不选;

C.CH3CH2OH与溴水不反应,故C不选;

D.苯乙烯中含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故D选;

故选D.

 

8.下列微粒:

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结构示意图中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含有的电子数,核外电子数等于各层电子数之和,据此分析.

【解答】解:

①13Al3+,质子数是13,原子的电子数是13,由原子失去3个电子变成阳离子,所以该阳离子有10个电子;

②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

知,核外电子数为2+8=10;

③根据电子式

知,该离子最外层8个电子,氯原子为17号元素,内层有10个电子,所以该离子共有17+1=18个电子;

④F﹣是由F原子得1个电子生成的,F原子有9个电子,所以F﹣有10个电子;

故选:

C.

 

9.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减小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总反应式为:

Zn+H2SO4=ZnSO4+H2↑.乙装置中只是锌片与稀硫酸间发生了置换反应:

Zn+H2SO4=ZnSO4+H2↑,以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

A.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所以甲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乙中不构成原电池,铜片不是电极,故B错误;

C.甲中铜片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乙中锌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两烧杯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均减小,溶液的pH值都增大,故C错误;

D.甲能形成原电池,乙不能构成原电池,所以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故D正确;

故选D.

 

10.对于反应A2+3B2

2AB3以下表示的反应速率中,速率最大的是(  )

A.vA2=0.4mol•L﹣1min﹣1B.vB2=0.8mol•L﹣1min﹣1

C.vAB3=0.6mol•L﹣1min﹣1D.vA2=0.01mol•L﹣1•S﹣1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反应速率的单位要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

【解答】解:

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

A、

=0.4mol•L﹣1min﹣1;

B、

=0.27mol•L﹣1min﹣1;

C、

=0.3mol•L﹣1min﹣1;

D、vA2=0.01mol•L﹣1•S﹣1=0.6mol•L﹣1min﹣1;

反应快慢的顺序为:

D>A>C>B,所以D最快.

故选D.

 

11.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

A.CaCl2B.KOHC.HClD.NH4NO3

【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分析】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A.氯化钙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不含共价键,故A正确;

B.KOH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B错误;

C.HCl分子中H﹣Cl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故C错误;

D.硝酸铵中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铵根离子中N﹣H原子之间和硝酸根离子中N﹣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A.

 

1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

B.乙烷在空气中燃烧

C.乙烯使氯水褪色

D.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分析】根据取代反应的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进行判断.

【解答】解:

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A错误;

B、乙烷在空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B错误;

C、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乙烯和溴水中的溴单质发生了加成反应的结果,故C错误;

D、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颜色变浅的原因是乙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取代生成氯代烃,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分析】A.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断裂吸收能量,形成释放能量;

B.物理变化中也有能量变化;

C、根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根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

【解答】解:

A.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断裂吸收能量,形成释放能量,则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正确;

B.物理变化中也有能量变化,如浓硫酸稀释,物质三态变化等,不发生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因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不是放热,就是吸热,故C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故D错误;

故选AC.

 

1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正确的(  )

A.17g氨气中所含质子数为10NA

B.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电子数为0.1NA

C.在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

D.在25℃、压强为1.01×105Pa时,28g氮气所含的分子数为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氨气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根据n=

计算出氨气的物质的量;

B.镁为+2价金属,根据n=

计算出镁的物质的量;

C.氧气分子为双原子分子,1mol氧气含有2mol氧原子;

D.根据n=

计算出氮气的物质的量.

【解答】解:

A.17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1mol氨气分子中含有10mol质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故A正确;

B.2.4g金属镁的物质的量为:

=0.1mol,0.1molMg变成镁离子时失去0.2mol电子,失去电子数为0.2N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氧气分子中含有2mol氧原子,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故C错误;

D.28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1mol氮气中所含的分子数为NA,故D正确;

故选AD.

 

15.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错误的是(  )

A.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氟化钠的电子式:

C.CaCl2的电子式:

D.次氯酸的结构式:

H﹣Cl﹣O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分析】A.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氟化钠为离子化合物,钠离子需要标出所带电荷,氟离子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及最外层电子;

C.氯化钙的电子式中,两个氯离子不能合并;

D.次氯酸的中心原子为氧原子,分子中不存在H﹣Cl键.

【解答】解:

A.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A正确;

B.氟化钠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其电子式为

,故B正确;

C.氯化钙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出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氯化钙的电子式为

,故C错误;

D.次氯酸中含有1个H﹣O键和1个O﹣Cl键,其正确的结构式为:

H﹣O﹣Cl,故D错误;

故选CD.

 

16.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相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HXO4>H2YO4>H3ZO4,则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阴离子的还原性:

Z>Y>XB.单质的非金属性:

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Y<ZD.原子原子半径:

X>Y>Z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相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HXO4>H2YO4>H3ZO4,则原子序数:

X>Y>Z,非金属性:

X>Y>Z,原子半径:

X<Y<Z,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

【解答】解:

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相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HXO4>H2YO4>H3ZO4,则原子序数:

X>Y>Z,非金属性:

X>Y>Z,

A.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

X>Y>Z,则阴离子的还原性:

Z>Y>X,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单质的非金属性:

X>Y>Z,故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

X>Y>Z,则氢化物的稳定性:

X>Y>Z,故C错误;

D.同一周期的元素中,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

X<Y<Z,故D错误;

故选AB.

 

17.根据CH2=CH﹣CH2COOH的结构,它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

B.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

D.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由结构可知分子中含碳碳双键、﹣COOH,结合烯烃、羧酸的性质来解答.

【解答】解:

A.不含﹣CHO,不发生银镜反应,故A错误;

B.含碳碳双键,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正确;

C.含﹣COOH,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故C正确;

D.含﹣COOH,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为中和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三、填空题

18.用纯净的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气体,请回答:

(1)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分析判断 EF 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EF 段收集的氢气最多.

(2)将锌粒投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刚开始时产生H2的速率逐渐加快,其影响因素是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一定时间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其原因是 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

(3)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 ACE 

A.蒸馏水B.氯化钠固体C.氯化钠溶液D.浓盐酸E.降低温度

(4)EF段产生H2的反应速率为 7.0 mL•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