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案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744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莱雅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欧莱雅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欧莱雅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欧莱雅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欧莱雅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欧莱雅案例.docx

《欧莱雅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莱雅案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欧莱雅案例.docx

欧莱雅案例

欧莱雅让世界更美好!

 

信息学院

08级市场营销

林娟

摘要

 

法国欧莱雅集团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2003年初,欧莱雅荣登《财富》评选的2002年度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第23名,在入选的法国公司中名列榜首。

欧莱雅集团的事业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283家分公司及100多个代理商,5万多名员工、42家工厂和500多个优质品牌,产品包括护肤防晒、护发染发、彩妆、香水、卫浴、药房专销化妆品和皮肤科疾病辅疗护肤品等。

2008年,欧莱雅集团在中国拥有约3000名员工,业务范围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400多个城市。

欧莱雅集团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有雅芳(Avon)、雅诗兰黛(Este’eLander)等十余家。

2008年欧莱雅在中国大陆实现销售额达69.5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比增长27.7%。

根据资料及分析,2009年计划销售额若按30%增长计,计划销售额为90.38亿元人民币。

2009年欧莱雅公司在中国市场计划销售额为903800万元、计划成本按计划销售额的70%计算为632660万元、目标利润为271140万元。

 

目录

摘要————————————————————————

一、集团简介篇

1、集团概况

2、企业大事记

二、旗下品牌与产品

三、问题篇之欧莱雅VS宝洁

1、战略VS广告VS品牌

2、市场占有额相比较

3、收购羽西 

4、市场分析及竞争对手

1、市场环境分析

2、中国市场分析

3、在中国的销售情况

4、SWOT分析战略

5、战略选择及销售模式

1、竞争策略

2、营销组合策略

6、决策与实施

1、金字塔理论

2、公司理念

参考文献

一、欧莱雅集团简介

1、集团概况

法国欧莱雅集团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由发明世界上第一种合成染发剂的法国化学家欧仁.舒莱尔创立于1907年。

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努力,欧莱雅从一个小型家庭企业跃居为世界化妆品行业的领头羊。

2003年初,欧莱雅荣登《财富》评选的2002年度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第23名,在入选的法国公司中名列榜首。

欧莱雅集团的事业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283家分公司及100多个代理商,5万多名员工、42家工厂和500多个优质品牌,产品包括护肤防晒、护发染发、彩妆、香水、卫浴、药房专销化妆品和皮肤科疾病辅疗护肤品等。

1996年,欧莱雅正式进军中国市场;1997年2月,欧莱雅正式在上海设立中国总部。

目前,欧莱雅集团在中国拥有约3000名员工,业务范围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400多个城市。

2、企业大事记

1907年,年仅30岁的法国化学家欧仁·舒莱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无毒染发剂,并由此创立了欧莱雅1963年欧莱雅成为上市公司,这为公司开启了新的融资渠道。

1964年收购兰蔻,这是欧莱雅成为高档化妆品帝国的第一步。

1965年--1973年收购卡尼尔、碧欧泉、法国Synthélabo药物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彩妆品牌Gemey。

1983年成立日本研究中心。

1985年拉尔夫·劳伦Polo加盟欧莱雅,让欧莱雅在美国的高档化妆品市场和男士高档香水市场中都占据了一席之地。

1985年碧欧泉推出男士护肤产品。

1987年薇姿推出男士护肤产品。

1989年收购美国护肤品品牌—赫莲娜,随后又与乔治·阿玛尼(GiorgioArmani)签订了一个授权协议,使欧莱雅得以在时尚界推广这个卓越的品牌。

1989年收购高科技皮肤病产品品牌—理肤泉。

1993年收购Redken—个优质的纽约风格发型品牌。

1994年推出染发界的世界级领先产品“卓韵霜”。

1994年赢取印度市场,成为第一个在印度建立全资分公司的国际化妆品集团。

1996年收购美宝莲,确立了欧莱雅在美国无可争辩的霸主地位。

1996年与苏州医学院合作,成立了苏州欧莱雅美容产品公司。

同年,欧莱雅在苏州工业园的工厂也破土动工。

1996年GiorgioArmani为男士设计的寄情香水。

2000年收购美奇丝--美国专业护发产品的第一品牌。

2000年收购Dermablend,该品牌生产的化妆品主要用于遮盖面部瑕疵,后与薇姿结合在一起。

2001年收购美国品牌立得美,将其并入了皮肤科品牌理肤泉。

2002年收购中国品牌羽西。

2002年进入新领域—口服美容产品。

欧莱雅与雀巢共同推出了Innéov,进入了营养化妆品的市场。

2003年收购美国高端专业护肤品牌Skinceuticals。

2003年收购中国本土品牌小护士。

2004年在印度建立超现代化工厂。

2005年在上海浦东成立中国研发中心。

2006年收购SkinEthic、TheBodyShop和Sanoflore。

2007年收购生态美发品牌PureOlogy,该品牌最出名的产品是不含硫酸盐的洗发香波,且可增强发色。

二、旗下产品与品牌

1、顶级品牌

  HelenaRubinstein(HR赫莲娜)

2、一线品牌

  GiorgioArmani(阿玛尼)Lancome(兰蔻)ShuUemura(植村秀)

3、二线品牌

  Biotherm(碧欧泉)Kiehl‘s(契尔氏科颜氏)YueSai(羽西)

4、三线品牌

  L’OrealParis(巴黎欧莱雅)Maybelline(美宝莲)Garnier(卡尼尔)MiniNurse(小护士)

5、药妆品牌

  Vichy(薇姿)LaRoche-posay(理肤泉)SkinCeuticals(修丽克)

6、美发品牌

  L'Orealprofessionnel(巴黎欧莱雅)Kerastase(卡诗)Matrix(美奇丝)  MaybellineLANCOME

三、问题篇欧莱雅与宝洁

1、战略vs品牌vs广告

  欧莱雅和宝洁都是世界500强企业,它们的成功令很多公司惊羡不已。

这两个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企业的一举一动通常都是雷霆万钧,并且深刻影响着世界日化市场的走向。

于是就有了一场争论,一场有关欧莱雅和宝洁最终鹿死谁手的争论,一些衷爱欧莱雅品牌的热心人甚至给出了欧莱雅战胜宝洁的所谓绝招。

我们不敢臆测欧莱雅和宝洁的核心竞争力何在,但是目前从各种经营角度来看欧莱雅都明显的落后于宝洁,除非宝洁全球市场战略发生致命失误,否则欧莱雅是无法赶超宝洁丝毫的。

战略:

多元化VS专业化

  从战略的角度解析,欧莱雅的专业化路线与宝洁的多元化路线相比较有着明显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化将导致欧莱雅未来的战略发展空间有限。

随着类似宝洁的多数化妆品边缘行业的巨鳄的涌入,未来的化妆品行业竞争将加剧,欧莱雅如果将化妆品当成终身行业的趋势必受限而难以伸张。

目前宝洁公司的产品线涵盖日用化学品、食品、化妆品等,在全球的各个角落行销,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有飘柔洗发水、碧浪洗衣粉、品客薯片及玉兰油、SK-II、吉列剃须刀等,而欧莱雅仅仅是化妆品。

欧莱雅目前的组织形象和品牌形象都是专业的美容产品提供商,这也为它在将来进入日化领域与宝洁赤膊格斗添加了障碍,而宝洁差不多2/3的业绩又来源于洗衣粉和肥皂。

这就造成了欧莱雅这个所谓的化妆品行业的专业选手,很难在多元化经营上与甚至连食品都销售的宝洁一决雌雄。

  第二,专业化造成了欧莱雅的销售业绩难以大幅度增长。

跨国公司最喜欢采取的收购及并购策略。

而资本运作是需要掏出大量真金白银的,这就要求涉身资本运作的公司要么有良好商誉和完美财务报表所融通的融资渠道,要么就要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无疑,专业化的企业战略路线将会限制企业的经营面。

宝洁完全可以将卖食品、洗衣粉和洗发水所赚取的利润支持化妆品事业与欧莱雅一竞高低,而欧莱雅要想赶超宝洁则必须要加大对全球化妆品市场的逐步渗透。

对化妆品市场同样虎视眈眈的宝洁自然也不会轻易给欧莱雅这样的机会,虽然目前在中国市场欧莱雅对化妆品品牌的并购步伐要快宝洁一步,已抢先将小护士和羽西纳入囊中。

  第三,多元化未必就不专业。

通常我们会认为摊子拉大了就一定很难专业,其实这个认识本身就存在误区。

是否专业化取决于有否专业化人才经营专业化的产品或服务,而不是单纯从公司名称或者外在的组织形象来判断。

以品客薯片为例,因为品客本身很专业,所以品客可以成为所在细分市场的龙头品牌,品客的品牌属性并没有受到宝洁日化巨鳄的影响。

再回到宝洁的化妆品事业,2005年宝洁的美容产品业务超过195亿美元,占到销售总额的34%,这一数字已经接近专业美容业务供应商欧莱雅的全球营业额。

试问,如果宝洁做得不够专业顾客会买账吗?

顾客不买账宝洁又怎能卖出195个亿美金的美容产品?

  品牌:

大品牌VS多品牌

  欧莱雅的品牌金字塔战略一直备受关注和称道。

欧莱雅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购买本土品牌而使得品牌金字塔日臻完美,品牌涵盖奢侈品、高档、中高档、中档、中低档及低档五个层次。

在欧莱雅看来这完全是将顾客一网打尽的高招,殊不知这个“高招”暗藏了诸多风险。

  种种迹象表明欧莱雅是将自己定位成专业美容产品提供商的,因此它的产品线从高到低很完善,而多数顾客所能感受的则是巴黎欧莱雅形象——是一种时尚、高端的品牌形象。

  在这一点上,宝洁要明智的多,它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于欧莱雅的路子。

  在化妆品市场所看到的宝洁则是在竭尽全力塑造大品牌,2003年玉兰油一个单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雅芳在中国的销售总和一倍宝洁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初入化妆品行业缩短战线,通过塑造大品牌下的大业绩来迅速完成化妆品市场的品牌认知及品牌满意度。

  由此看来,多品牌的欧莱雅并不能在宝洁大品牌及随后的同一定位的差异化诉求品牌策略下占到便宜,并且欧莱雅如不过早重视并学习宝洁的品牌互竞法则,趁早“自我攻击”细分市场,则极有可能在将来陷入宝洁的四面战火中。

  广告:

理性VS感性

  业界普遍认为,宝洁的广告策略是理性和感性结合的,既有明星代言也有关于产品功效的数字素材体现在广告中。

这种促销广告策略的好处在于明星可以唤起像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和向往,而基于功效的数字则能够为感性沟通提供有力的佐证。

玉兰油或者SK-II的广告终都暗含这种策略。

 宝洁还擅长使用各种认证机构对品牌诉求进行背书,以打消消费者的疑虑。

这种策略甚至曾一度使中国的保健品行业营销者顶礼膜拜且乐此不疲。

  欧莱雅的广告同样铺天盖地,包括启用像克劳迪娅.希弗这样的世界级名模做品牌代言人。

这种策略无疑生成了组织及产品品牌的高端形象,而这种策略又无法与小护士这样的低端品牌共享。

在广告载体选择上,宝洁目前是偏电视而轻纸媒的。

这点欧莱雅恰好相反,以中青年白领为主要对象的时尚杂志,最好的版面往往是被欧莱雅、兰蔻、薇姿的广告所占据。

欧莱雅广告策略下的品牌价值是需要靠杂志阅读者的口碑来传递的,这种传播的准确度虽然高,可以阐述产品的功能利益和情感利益,但是在自我实现利益上却没有宝洁的电视广告那样直效。

一言以蔽之,电视广告教育了很多无关人群,使得目标人群在使用产品时会受到无关人群的关注甚至尊崇,这种自我实现利益的形成和传递是杂志等媒体很难实现的。

2、市场占有额相比较

a.欧莱雅与宝洁在中国护肤品市场占近一半的

市场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宝洁的销售业绩还包括了大日化产品和食品的销售,在化妆品领域,宝洁全球的业绩是122亿美元。

b.本国的如上海家化、北京三露相对份额较少

c.销售额、利润等显示宝洁远远强于欧莱雅

d.简析两者

 

 

 

 背景:

在全球市场,欧莱雅多年以来一直扮演着化妆品行业领导者的角色,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如今,这个角色正在受到来自宝洁的挑战。

自从2000年化妆品行业出身的雷富礼担任宝洁全球董事长兼CEO以来,宝洁正在悄悄地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心转向化妆品领域,其化妆品事业部的销售额增加非常快,迅速逼近欧莱雅。

  但中国市场,中国化妆品行业的销售冠军的“金腰带”更是多年来一直由宝洁带着。

欧莱雅虽然直到1996年底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增长迅速,近三年来的年增长速度更是超过60%。

2004年,欧莱雅在中国的化妆品领域的销售额由前一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与宝洁的距离迅速拉近。

   

3、收购羽西

  背景:

在对羽西的收购竞赛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宝洁、欧莱雅、雅芳这三个全球化妆品巨头的幕后同场角逐,此前业界盛传的是宝洁和雅芳正在竞争,但是2004年1月28日传来的意外消息却是欧莱雅收购成功。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具有极强象征意义的事件将是三巨头开始在中国同场竞技的一个里程碑。

  收购羽西的失败,无疑是欧莱雅对宝洁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一个最大打击。

羽西这个品牌的地位是宝洁的玉兰油和欧莱雅的巴黎欧莱雅两个品牌竞争中一个强有力的讨价还价的棋子,在雅芳的专柜渠道还没有成熟之前,羽西+巴黎欧莱雅+美宝莲的组合将有效地在现代零售渠道阻挡玉兰油的高速发展。

宝洁要么选择引进COVERGIRL以及别的宝洁全球品牌,要么选择收购别的品牌,否则,地位的撼动不是不可能的事。

而业界盛传的宝洁准备全球收购妮维雅的消息,也并非空穴来风,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妮维雅都是宝洁值得收购的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将使得宝洁在大众化妆品领域的实力变得更为强大,如果宝洁能收购成功。

4、市场分析及竞争对手

  1、市场环境分析

   目前欧莱雅集团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国际名牌化妆品,主要有雅芳(Avon)、雅诗兰黛(Este’eLander)、倩碧(Clinique)、P&G公司的玉兰油(Oil&Ulan)、Covergirl、SKII系列、露华侬(RevLon)、圣罗兰(YSL)、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Dior)、歌雯琪(Givenchy)、旁氏(Ponds)、凡士林(Vasekine)、克莱伦丝(Chrins)、妮维雅(Nivea)、威娜(Wella)、花牌(Fa)、资生堂(Shiaeibo)等。

这些品牌在国内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超群的市场表现。

除了世界品牌在国内的混战外,欧莱雅集团还面临着国内本土品牌的袭击和进攻。

国内的大宝、小护士、羽西(合资)、上海家化依然占有不少的护肤市场份额。

所以,目前国内的化妆品市场可以说是处于战国时代,群雄逐鹿,市场竞争极端的惨烈,不时有品牌从市场上消失或者被其他公司吞并。

为此,各化妆品公司无不如履薄冰,不敢大意。

2、中国的市场分析

2001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为400亿,2002年,销售增长速度为14~15%,实际销售总额大约为450~460亿。

2003年,化妆品行业发展速度保持稳定增长,增幅不低于15%,销售总额达到500亿元。

国内化妆品生产企业已达2500家,品种3万余种,市场总额居亚洲第二位,在全世界范围内而言已经成为一个美容大国。

3、欧莱雅在中国的销售情况

2007年,在中国大陆,全年销售总额达到54.45亿元人民币,增长30%。

这一最新数据的出台,正表明欧莱雅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正日益逼近宝洁。

2008年欧莱雅在中国大陆实现销售额达69.5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比增长27.7%。

这意味着该公司已连续第8年在同一地区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说,从今年年初的情况分析,企业在华发展态势稳健,无论是中低端产品,还是奢侈品牌,都呈现接近以往业绩的良好成长。

根据上述资料及分析,2009年计划销售额若按30%增长计,计划销售额为90.38亿元人民币。

2007-2009欧莱雅公司的实际与计划销售额

4、SWOT战略分析

优势(sthength):

品牌形象突出,产品质量良好。

弱势(weakness):

功能针对性不强,价格优势不明显。

机遇(opportunity):

欧莱雅公司开拓中低端市场,发展新农村战略。

威胁(threat):

兄弟品牌及外部品牌的激烈竞争。

 

采取SO战略:

抓住大众化妆品市场迅速增长的机遇,充分利用欧莱雅集团开拓中低端化妆品市场的战略支持,积极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

5、战略选择与销售模式

1、竞争策略

a.市场定位策略:

盖保罗金字塔理论,欧莱雅在中国的品牌框架包括了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部分。

b.细分市场策略:

从产品的使用对象进行细分;按照化妆产品的品种进行细分;照地区进行细分。

由于南北、东西地区气候、习俗、文化等的差异,人们对化妆品的偏好具有明显的差异。

其他细分。

如按照原材料;按照年龄细分等。

c、品牌策略:

多品牌策略;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引进了十个主要品牌,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市场细分和定位,使得的集团的竞争策略能够顺利地进行。

所以,精确的品牌布局是欧莱雅集团最为关键的策略了。

品牌的延展性、内涵性、兼容性作出了精确的定位和培养

2、欧莱雅营销组合策略

1.产品策略

(1)经营的产品

主要经营的产品有20个品牌:

赫莲娜、兰蔻、碧欧泉、巴黎欧莱雅、契尔氏、美爵士、欧莱雅SQ、卡尼尔、羽西、小护士、美体小铺植村秀、美宝莲、薇姿、理肤泉、雅诗莱丽、阿玛尼、拉尔夫劳伦、卡夏尔。

(2)产品策略

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策略主要有:

顶级品牌、二线品牌、三线或三线品牌以下、特殊需求产品、香水品牌。

2.价格策略

针对不同的品牌实施不同的价格策略:

顶级品牌价格在300元以上;二线品牌价格在100-300元;三线或三线品牌以下价格在100元以下;特殊需求产品价格在100元以下及100-300元;香水品牌价格在300元以上。

3.渠道策略

渠道主要选择一级零售渠道策略。

顶级品牌、二线品牌选择在高档百货商场销售;三线或三线品牌以下选择在高档超市销售;特殊需求产品选择在高档超市、药房经销;香水品牌选择在高档的百货商场销售。

4.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

顶级品牌、二线品牌主要采用在高档百货商场进行人员现场推销;三线或三线品牌以下、特殊需求产品、香水品牌主要采用Pop广告;电视广告

欧莱雅公司各品牌营销策略,如表2所示。

表2欧莱雅公司各品牌营销策略

类别

品牌名称

产品策略

价格策略

渠道策略

促销策略

顶级品牌

赫莲娜(HR)

旗舰产品、高品质

300元以上

高档百货商场

人员推销

(对象:

年龄较长者)

二线品牌

兰蔻;碧欧泉

高品质产品

100-300元

高档百货商场

人员推销

(对象:

年轻时尚消费者)

三线或三线以下品牌

巴黎欧莱雅;契尔氏;美爵士;欧莱雅SQ;卡尼尔;羽西;小护士;美体小铺。

大众类产品

100元以下

高档超市,如永辉、家乐福、沃尔玛等

Pop广告;电视广告

彩妆品牌

植村秀;美宝莲。

北方地区产品(特殊需求)

100元以下

北方地区(高档超市)

Pop广告;电视广告

药妆品牌

薇姿;理肤泉。

特殊需求产品

100元以下

药房经销

Pop广告;电视广告

专业品牌

雅诗莱丽

高品质产品

(特殊需求)

100-300元

专卖店

Pop广告;电视广告

香水品牌

阿玛尼;拉尔夫劳伦;卡夏尔。

高品质产品

300元以上

高档的百货商场

Pop广告;电视广告

六、决策与实施

1、金字塔理论

欧莱雅集团一共拥有500多个品牌,其中17个是国际知名的大品牌,占据着欧莱雅集团销售总额的94%。

目前已经有10个品牌引入到中国,加上刚刚收入囊中的小护士和羽西,欧莱雅在目前一共拥有12个品牌。

按照盖保罗所说的金字塔理论,欧莱雅在中国的品牌框架包括了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部分。

(1)塔尖部分高端第一品牌是赫莲娜,无论从产品品质和价位都是这12个品牌中最高的,面对的消费群体的年龄也相应偏高,并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第二品牌是兰蔻,它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端化妆品牌之一,消费者年龄比赫莲娜年轻一些,也具有相当的消费能力;第三品牌是碧欧泉,它面对的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时尚消费者。

欧莱雅集团希望把它塑造成大众消费者进入高端化妆品的敲门砖,价格也比赫莲娜和兰蔻低一些。

它们主要在高档的百货商场销售,兰蔻在22个城市有45个专柜,目前在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占有率第一,碧欧泉则是第四。

而赫莲娜2000年10月才进入中国,目前在全国最高档百货商店中只有6个销售点,柜台是最少的。

(2)塔中部分中端品牌分为两大块:

一块是美发产品,有卡诗和欧莱雅专业美发。

卡诗在染发领域属于高档品牌,比欧莱雅专业美发高一些,它们销售渠道都是发廊及专业美发店。

在欧莱雅看来,除了产品本身外,这种销售模式也使消费者有机会得到专业发型师的专业服务。

还有一块是活性健康化妆品,有薇姿和理肤泉两个品牌,它们通过药房经销。

欧莱雅,率先把这种药房销售化妆品的理念引入了中国。

(3)塔基部分中国市场不同于欧美及日本市场,就在于中国市场很大而且非常多元化,消费梯度很多,尤其是塔基部分上的比例大。

在大众市场,欧莱雅目前在中国一共有5个品牌。

其中,巴黎欧莱雅是属于最高端的,它有护肤、彩妆、染发等产品,在全国500多个百货商场设有专柜,还在家乐福、沃尔玛等高档超市有售。

欧莱雅的高档染发品已是目前中国高档染发品的第一品牌。

第二品牌是羽西,羽西秉承"专为亚洲人的皮肤设计"的理念,是一个主流品牌,在全国240多个城市的800家百货商场有售。

第三品牌是美宝莲——来自美国的大众彩妆品牌,它在全球很多国家彩妆领域排名第一,在中国也毫不例外,目前已经进入了600个城市,有1.2万个柜台。

第四品牌是卡尼尔,目前在中国主要是引进了染发产品,它相比欧莱雅更大众化一些,年轻时尚,在中国5000多个销售点有售。

第五品牌是小护士,它面对的是追求自然美的年轻消费者,市场认知度90%以上,目前在全国有28万个销售点,网点遍布了国内二、三级县市。

根据这个架构,欧莱雅以目标客户来选择销售渠道的策略,也就一目了然。

如:

针对高端客户生产的兰蔻等产品,只有在高档的商店才可以买到;而走大众路线的美宝莲,则在普通商场及超市就可以买到。

盖保罗的理想还不止于此,他希望有一天,大家买美宝莲就像买可乐一样方便。

因为欧莱雅给美宝莲的定位是“国际化的品牌,平民化的价格,要让中国的消费者买得起,且便于购买”。

2、公司理念

企业理念:

创新为本,服务为魂。

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有效管理,重服务,精细节;立方圆,强效益。

营销理念:

销售与推广,比翼齐飞;服务与科普,持之以恒;学习与培训,完美结合。

服务理念:

爱心、关心、诚心、细心、用心、恒心;想顾客所想,引顾客所需,关怀到永远

用人理念:

赛马不相马,为有源头活水来;公平竞争,尚德重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质量理念:

以质求存,精益求精;用心服务,品质卓越。

竞争理念:

竞争是生存之道,创新是发展之本;开拓创新,永争第一。

发展理念:

发展是硬道理,与时俱进,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欧莱雅集团进军中国市场.全能培训网.http:

//www.moe-2009-12-16

[2]佚名.2007年欧莱雅中国销售54.45亿元年增长30%.中国广告主协会网.2008-3-3

[3]佚名.欧莱雅2008年中国大陆销售额增长27.7%.新东风网. 

[4]吴健安.市场营销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