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阶段与模块十二密卷第04卷 中国史综合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4719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4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阶段与模块十二密卷第04卷 中国史综合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阶段与模块十二密卷第04卷 中国史综合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阶段与模块十二密卷第04卷 中国史综合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阶段与模块十二密卷第04卷 中国史综合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阶段与模块十二密卷第04卷 中国史综合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阶段与模块十二密卷第04卷 中国史综合卷解析版.docx

《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阶段与模块十二密卷第04卷 中国史综合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阶段与模块十二密卷第04卷 中国史综合卷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阶段与模块十二密卷第04卷 中国史综合卷解析版.docx

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阶段与模块十二密卷第04卷中国史综合卷解析版

高考历史

第四卷中国史综合卷

(时间:

50分钟满分:

100分)

【考题分布速查】

题号

对应考点

高考考频

掌握情况

24

先秦时期

4年4考

25

秦汉魏晋时期

4年4考

26

隋唐宋元时期

4年4考

27

明清时期

4年4考

28

中国古代史综合

29

近代中国的政治

4年2考

30

近代中国的经济

4年2考

3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4年2考

32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

4年1考

33

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4年1考

34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4年1考

35

现代中国的思想理论与科技文艺

4年1考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1、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24.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

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

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

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B.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

C.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D.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

【答案】B

【解析】​B.根据题干“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

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

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可以看出,战国时期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故B正确。

A.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

C.题干体现的是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并未体现社会转型特征,故排除C。

D.题干并未体现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故排除D。

25.下表为中国古代史籍中有关郡县制的记载。

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具之。

十一年,初县杜、郑”。

“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

伐陈……因县陈”

晋“遂灭祁、羊舌氏……分祁氏之田为七县。

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

秦孝公十二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

A.春秋时期县制已取代分封制B.县制产生的过程形式多样

C.秦朝是最先推行县制的国家D.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县制

【答案】D

【解析】A.题干的大意是:

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征伐西北,在甘肃设立县。

公元前514年,晋国吞并祁氏和羊舌氏,在祁氏的土地上设置七个县,在羊舌氏的土地上设置三个县。

据此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出现郡县制。

题干中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郡县制,但只在少数地区推行,不能得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结论,故不选A。

B.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主要是由于在分封制下,各诸侯国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争夺土地和人民而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故不选B。

C.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但在秦朝时才被彻底废除,C项中说法不符合史实,故不选C。

D.由题干中秦国、晋国在新兼并地区设县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县制,故D正确。

26.南宋长江沿岸的鄂州城外有一草市,“沿江数万家,廛闸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

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

”这表明

A.繁荣的商业区已从城中转至城外B.专业性草市饮食服务设施完备

C.草市开始演变成地方商业中心D.交通便利之处的草市十分繁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商业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反映是南宋时期在长江沿岸兴起的草市,不是商业区的转移,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是专业性的草市,故B项错误;草市仅仅是城乡结合处的商业中心,材料中并未说明其演变成地方商业中心,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长江沿岸的草市的繁荣场景,故D项正确。

故选D。

27.李贽有一部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

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

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

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

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

A.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B.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

C.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D.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

【答案】A

【解析A.根据题干“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

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可知,李贽的史学著述力图突破传统思想,主张独立思考,故A正确。

B.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史书编纂体例,故B错误。

C.题干并没有提及所谓的“等级观念”,故C错误。

D.仅仅根据题干内容,我们也不能推断出李贽的史学著述是站在实事求是的立场之上,故D错误。

28.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版本颇多,明朝末期的《警世通言》第28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一版本叙述,当时官宦小姐白素贞主动向药铺伙计许仙求婚,结婚后许仙得知白娘子为蛇妖,便从法海处借得钵盂,与法海一起收治了她。

这种叙述

A.显露出新旧思想冲突的特征B.崇尚道德,强调人性的自我约束

C.冲破了传统儒学的伦理范畴D.体现因循守旧、重男轻女的等级观念

【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可知,明末,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才会出现材料中“当时官宦小姐白素贞主动向药铺伙计许仙求婚,结婚后许仙得知白娘子为蛇妖,便从法海处借得钵盂,与法海一起收治了她”的现象,这正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新旧思想出现了冲突,故A正确。

B材料反映了白素贞是主动向许仙求婚,说明突破了传统观念,不是强调人性自我约束,故B错误。

C白素贞的行为冲破了传统儒学的束缚,但是许仙却又受制于传统儒家思想,故C错误。

D材料中白素贞的行为没有因循守旧,而是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故D错误。

29.如图是冯玉祥创作的漫画《播种图》,并配有“打油”诗:

“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多产粮米,把倭打走。

”其创作背景是(  )

A.全民抗战尚未形成B.太原会战正在进行

C.抗战处于相持阶段D.百团大战取得胜利

【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材料“…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把倭打走”的信息,可判断当时正处于抗战期间,并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故A项错误.

由“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可知,当时出现了“前方流血后方流汗,团结一致报过仇”的局面,但在抗战初期是以正面战场抗战为主,敌后根据地尚未开辟,故B不符合题意.

再结合漫画落款处的时间“二八五三十”即“民国二十八年五月三十日(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正确.

D项为八路军在华北的对日作战,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30.下表是直隶开平煤矿1890-1894年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

由此可知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B.清政府财政困难得到了有效缓解

C.开平煤矿起了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D.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

【答案】C

【解析】A.开平煤矿属于洋务企业,排除A。

B.B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

C.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开平煤矿的煤一部分用于清政府,更多的用于民用,达到了“分洋利”的效果,起了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故C正确。

D.D项说法片面,排除D。

31.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

前者说:

“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

”后者说: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钦?

”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

C.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D.“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答案】D

【解析】A.仅凭题干信息并不能说明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故不选A。

B.题干未涉及对西学探索的哲理化,故不选B。

C.题干也没有体现对洋务派的“广泛”批判,故不选C。

D.据题干“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部分官员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反思,说明其观念发生嬗变,故D正确。

32.毛泽东说:

“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

”毛泽东这一论述的背景是()

A.解放后共同筹建新中国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文化大革命中制度破坏

【答案】C

【解析】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时,起到了代行人大的职权。

当第一届人大召开后,新政协就不再起这一作用了,材料“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

”正是这一职责变化的体现,故C正确。

ABD.时间不符,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

33.在浙江省温州市,1985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3万,家庭作坊遍布全市。

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

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

【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中的信息:

在浙江省温州市,1985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3万,家庭作坊遍布全市。

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

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故A正确。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主要是在农村,故B错误。

C.本项所述材料无体现,故C错误。

D.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是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表现,故D错误。

34.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

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

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答案】D

【解析】A.从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侧重是强调中国70年代在外交上的表现,材料中反映的是要遏制和对付苏联,而不是摆脱苏联的威胁,故排除A。

B.如果是搞意识形态外交,那就应该和社会主义国家搞好关系,不会与美国改善外交关系,故排除B。

C.拯救美国的衰落,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错误认识,故排除C。

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实行一种务实的外交,奉行国家利益至上,破除了意识形态和国家性质的束缚,故D正确。

35.1954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走什么样的路?

——再评俞平伯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的错误观点》,文章指出“新红学”的实质就在于它是士大夫阶级意识和买办思想的混血儿,是反动的实验主义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这主要揭示了建国初期()

A.文学领域出现了一股反动逆流B.“百家争鸣”方针得以全面贯彻

C.人民对新文化的追求欲望强烈D.文学按照社会主义方向进行改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创作状况,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1954年10月14日”,此时期即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再根据“实质就在于它是士大夫阶级意识和买办思想的混血儿”、“是反动的实验主义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表现”,透过现象看本质,体现出建国初期文学创作遵循了社会主义改造大方向(由私有制到公有制),D项符合史实和材料主旨;A项明显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百家争鸣”,即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41题25分,42题12分,45题15分,共52分)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了英国以外,在16到18世纪的尼德兰地区(荷兰),法国西北部,德国等地的乡村手工业都有发展。

这种乡村工业的主要部门是乡村纺织业,后来为冶铁业、制革、制皂等行业。

在英国的维尔特郡,当本地羊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至少17世纪起,呢绒商就向北至林肯、东至肯特的那些郡收购原料,有时还到北爱尔兰收购,而产品都是运往本国乃至

欧洲各地。

在1640年,英格兰乡村劳动力参与工副业的平均比例大约60%。

由于乡村人口广泛参与工业活动,致使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得以改观,西欧的由家庭从事的手工业生产逐渐被商人资本所支配,手工业者逐步变成工人,使传统的农民家庭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家内制工业”。

西欧的传统乡村工业,为产业革命和经济起飞准备了重要条件,被称为“工业前的工业化”(原始工业化)。

材料二 中国传统乡村工业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家庭手工业。

特别是手工纺织业。

但这种传统乡村工业发展的原因却是地主对佃农的残酷剥削和紧张的人地矛盾。

作为副业的乡村手工业自始至终就是传统农业

的天然和必要的补充,成为传统社会的乡村调节人地矛盾、维持生活的一条基本途径。

中国的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到明代中后期达到一个顶峰,但中国却并未因此而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叶春辉《中国传统工业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传统乡村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对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欧传统工业发展相比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手工业没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经济因素。

(13分)

【答案】

(1)特点:

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乡村劳动力广泛参与;乡村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革。

影响:

初步改造了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瓦解了乡村自然经济;促进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与商业资本相结合为产业革命准备了重要条件。

(2)不同之处:

始终没有独立,是传统农业的附庸;家庭手工业是主要形式,没能发展成新的生产方式。

原因:

传统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地主对佃农的残酷剥削和控制;只是封建统治者解决人地矛盾的重要手段,传统农本思想的影响。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西欧传统乡村工业发展的特点以及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对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由于乡村人口广泛参与工业活动,致使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得以改观,西欧的由家庭从事的手工业生产逐渐被商人资本所支配,手工业者逐步变成工人,使传统的农民家庭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家内制工业”。

西欧的传统乡村工业,为产业革命和经济起飞准备了重要条件”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乡村劳动力广泛参与,乡村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革。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初步改造了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瓦解了乡村自然经济,促进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与商业资本相结合为产业革命准备了重要条件。

(2)本题主要考查与西欧传统工业发展相比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的不同之处以及中国传统手工业没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经济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解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作为副业的乡村手工业自始至终就是传统农业的天然和必要的补充,成为传统社会的乡村调节人地矛盾、维持生活的一条基本途径。

中国的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到明代中后期达到一个顶峰,但中国却并未因此而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始终没有独立,是传统农业的附庸,家庭手工业是主要形式,没能发展成新的生产方式。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地主对佃农的残酷剥削和控制;只是封建统治者解决人地矛盾的重要手段,传统农本思想的影响。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发勋章、奖章等军事证章,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战争时期颁发勋章主要表彰指战员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功绩。

建国后1955年人民解放军大授衔,授予朱德、彭德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2003年11月7日,为纪念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2019年在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其中8人获得“共和国勋章”。

以下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名单:

于敏,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为氢弹突破做出卓越贡献。

申纪兰,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孙家栋,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等做出卓越贡献。

李延年,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多次荣立战功。

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

黄旭华,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屠呦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阅读材料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观点:

勋章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的发展。

论述:

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颁发的勋章主要是奖励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功绩的指战员,这是因为当时军事斗争是党的工作重心,奖励军功是为了调动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激发官兵的荣誉感,鼓舞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

改革开放后,勋章奖励的成员日益多元化,2003年我国向杨利伟颁发了“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庆祝建国70周年大授勋,获奖人员有科学家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革命英雄有李延年、孙富清,维护妇女劳动权利推动老区经济建设有申纪兰,可以看出国家奖励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我国实行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军战略,必然重视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2019年授勋正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也将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前进。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发勋章、奖章相关的知识,要求具备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述的能力。

首先,紧扣材料提取出观点,根据材料发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发勋章、奖章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指战员到建国后的元帅,再到21世纪的“航天英雄”再到获国家荣誉称号的人员,颁发对象的不同反应了勋章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联系勋章背后反映的时代特征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和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教育等相关知识分析作答。

​其他观点如“科学家为祖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新时期我国重视经济和科技发展”或阐述勋章获得者的成就,论述合理者也可得分。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4年4月,清廷急授以刘铭传巡抚督办台湾军务赴台抗法。

刘铭传领导的10个月抗法保台战斗,取得最后胜利。

   1885年10月,台湾建省。

刘铭传任台湾巡抚。

他任巡抚后特别注意开发台湾资源,进行经济建设。

修筑公路、铁路,方便了陆上交通。

设立“轮船招商局”,疏浚了安平等港,方便了海上交通;先后设立电报局、邮政局,方便台湾内部及其与大陆的联系。

   为了开发台湾资源,他设立煤务局,整顿基隆旧矿,投银40万两,购买新式机器开采,并拟筹资另开新的矿井;在苗栗、后垅等地发现石油后,马上设立煤电局进行开采。

蔗糖和茶叶是台湾大宗出口商品,过去一向为英商垄断,刘铭传积极组织本国商社与之对抗,夺取中国应有的商贸权利。

   1890年10月,刘铭传草签协议,将基隆煤矿交中国商人承办,议定“由商经营、官不过问”。

此举受到清廷处分后称病辞职,于1891年5月,返回安徽肥西故乡。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日本。

刘铭传悲愤至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日病逝。

—据《台湾巡抚刘铭传》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身上折射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哪些可贵的品质?

 (6分)

【答案】

(1)措施:

领导台湾取得抗法战争的胜利;改善台湾水陆交通;发展电报邮政事业;开发台湾矿产资源;组织台湾商人保护商贸权利;兴办民营工矿业。

意义:

加快了台湾当地的经济发展;保护了台湾商贸权利;推动了台湾的近代化。

(2)品质:

捍卫国家主权的民族独立精神;追赶世界先进潮流的进步意识;奋发有为的改革进取意识,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清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旨在考查学生解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主要措施”一问,根据材料“修筑公路、铁路,方便了陆上交通。

设立‘轮船招商局’,疏浚了安平等港,方便了海上交通”概括:

改善台湾水陆交通;根据材料“先后设立电报局、邮政局”概括:

发展电报邮政事业;根据材料“为了开发台湾资源,他设立煤务局,整顿基隆旧矿,投银40万两,购买新式机器开采,并拟筹资另开新的矿井;在苗栗、后垅等地发现石油后,马上设立煤电局进行开采”概括:

开发台湾矿产资源;根据材料“刘铭传积极组织本国商社与之对抗,夺取中国应有的商贸权利”概括:

组织台湾商人保护商贸权利;根据材料“刘铭传草签协议,将基隆煤矿交中国商人承办,议定‘由商经营、官不过问’”概括:

兴办民间工矿业。

“意义”一问,可从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回答:

加快了台湾当地的经济发展;保护了台湾商贸权利;推动了台湾的近代化;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

(2)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概括能力。

此题可从刘铭传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感情,对清朝原有的体制,对时代潮流的认识等方面分析、概括,所组织的答案符合材料的描述,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