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科学技术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4658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docx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川市科学技术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docx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银科字[2008]1号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二OO七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总结

市目标责任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市目标责任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银川市2007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通知”精神,我局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共性目标任务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我局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关于部门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具体任务:

1、围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需求和突出技术问题,组织实施一大批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项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科技项目100—120项。

鉴定验收各类项目60项,登记成果50项。

工作完成情况:

2007年围绕“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所确定的重点任务、重大专项、优先主题和重点项目,其中全年安排实施各类市级科技项目83项,资金820万元。

全年实施工业科技项目27项,投入资金336万元,占年度资金的40.98%;农业科技项目31项,投入资金324万元,占年度资金的39.52%;社会发展项目14项,投入资金46万元,占年度资金的5.61%;软科学项目9项,投入资金34万元,占年度资金4.14%。

立足我市的优势特色产业,整合科技资源,积极主动与国家、自治区的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对接,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项目和资金。

今年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类计划项目103项,资金2759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37项,资金2440万元,自治区级项目66项,资金319万元。

通过鉴定(验收)的项目60项,登记市级科技成果50项。

按照“十一五”科技规划的要求,围绕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首次对工业科技项目、农业科技项目、软科学项目的11个项目进行了招标,引进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初步改变了传统立项方式,为改革科技立项进行了有益探索。

主要措施:

1、按照《银川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积极争取国家及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突出做好我市重大科技专项、抓好重点科技项目,培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市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撑。

2007年银川市工业科技共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80项,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081万元,自治区扶持资金118万元。

在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方面,共争取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9项,其中:

争取国家级项目3项,科技项目资金492万元,自治区级科技项目36项,争取扶持资金179万元。

2、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促进高新技术及其特色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精密高效数控珩磨机床的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专项。

为银川市装备制造业,掌握、突破一批制约我市机械装备及主要部件技术提升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为我市该项产业技术向高端迁移提供支撑;增强我市机械装备及主要部件某一方向上的市场竞争力,为我市该项产业产品向高端迁移提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为解决目前生物发酵企业能耗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废渣废水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等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开展《抗生素生产废水废渣综合治理研究开发》重大示范工程,促进了银川市生物发酵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总量下降,污染物的完全达标排放,企业向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全面促进生物发酵行业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实现工艺过程中物质的“闭环流动”,特别是水的循环使用,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方式居全国同行业中先进水平;实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延长产业链条,开发新产品,实现生产中废弃物的回收、转化和利用意义重大;

通过两个重大专项的实施,培养一批我市重点特色产业的技术队伍;依照“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技术合作,吸引一批国内外本行业技术人才、技术队伍来我市开展技术合作。

为增强我市重点特色行业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工作效果:

工业科技围绕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等产业为重点,选择实施一批科技专项,发展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造就一批颇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

在先进机械装备制造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机械工业部“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展基础装备等七大装备制造和加强基础工艺及共性技术研究的要求,选择实施了“CKU7840型双刀架中间驱动数控车床的研发”、“重载汽车配套轴承工艺技术研究”、“特大型轴承淬火机床研制”、“1.0兆瓦风力发电机偏航专用减速器研发”、“GZT型智能总线式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研制”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研发,进行关键加工设备更新改造,制造工艺技术研究,以填补国内急需的、专门化、配套开发的用于替代进口的产品,填补产品国内的空白。

在生物医药业,根据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的能源利用和污染减排目标,为解决生物发酵生产工艺中,提取分离纯化步骤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成本高、用水量大等问题,新上了“L-赖氨酸硫酸盐的研发进行赖氨酸硫酸盐生产工艺技术的研发”、“泰乐菌素生产废水治理关键技术研究”、“新型兽药氟苯尼考新工艺研究”等项目,将实现企业的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占领兽药市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新材料及羊绒产业,以发挥科技综合资源优势、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

宁夏中宏氮化制品有限公司根据市场动态,将拥有的自有技术,研制市场需求十分迫切,降低炼钢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特种钢产品质量的氮化硅锰新产品,气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国家的高性能硅钢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保持灵武羊绒的产业优势,围绕羊绒产业链的延伸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绒毛分梳下脚料生产毛衬用纱的技术研发”、“山羊绒微悬浮体染色及有色山羊绒脱色新技术的研发”关键技术攻关。

充分发掘资源优势,加速高新技术在羊绒精深加工技术在优势产业领域的运用,加快推进银川特色产业的发展。

2、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建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4家;重点建设公共服务平台3个;积极建设永宁、灵武2个特色产业基地;巩固建设19个区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工作完成情况: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建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6家,建设公共服务平台5个,完成了向国家科技部申报了羊绒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两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围绕“两强多优”特色农业产业,继续加强了3个自治区现代农业园区和16个银川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现了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集成配套,转化农业科技成果111个,园区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6%;培育发展了现代农业样板,共建设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21个。

对全市16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全面验收。

工作措施:

1、围绕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进一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全市资源有优势、产业有基础、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在能源化工、机械装备制造、发酵及生物制药、新材料、羊绒加工、奶业、蔬菜、红枣、葡萄及设施水果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突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提升了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在工业科技领域实施的“CKU7840型双刀架中间驱动数控车床的研发”、“重载汽车配套轴承工艺技术研究”、“特大型轴承淬火机床研制”、“L-赖氨酸硫酸盐生产工艺技术的研发”、“绒毛分梳下脚料生产毛衬用纱的技术研发”、“山羊绒微悬浮体染色及有色山羊绒脱色新技术的研发”、“高产奶牛产奶高峰期精料补充料生产应用研究”、“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综合技术应用的适应性研究”;在农业科技领域实施的应用性控冻精快繁高产奶牛技术研究与示范、奶牛良种繁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半冷式温棚鲜食葡萄延后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优质无籽西瓜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花卉新品种引进、花卉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灵武长枣品种选育改良及优系苗木繁育、灵武长枣常温贮藏保鲜技术等;在社会发展领域重点推广应用了人口与健康、城镇建设、资源与生态环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60多项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为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和公共科技平台建设创造了条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创新能力。

2、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具有银川特色的创新体系建设。

在农业科技领域,围绕“两强多优”特色农业产业,继续加强了3个自治区现代农业园区和16个银川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现了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集成配套,转化农业科技成果111项,园区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6%;培育发展了现代农业样板,共建设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21个。

在工业科技领域,围绕区域资源特色,依据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结合一强五优,突出重点领域和优选主题,继续加强企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资源布局。

一是加强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孵化创业园、灵武羊绒工业园区绒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兴庆科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技术创新基地建设,申报了灵武羊绒和永宁发酵及生物制药国家特色产业基地。

2007年组织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宁夏伊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及宁夏银川大河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申报认定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已通过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二是加强开放式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全市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2家,其中国家级6家;各类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达37家,其中国家级4家。

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在我市科技创新中进一步发挥了核心和引领作用。

工作效果:

通过国家、自治区、市级三级财政科技项目资金的投入,带动企业科技投入的资金逐年增长。

围绕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生产工艺的创新,加快新产品研发,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增长支撑作用日趋明显。

通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重点企业研发中心的认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的实施,一批新的企业成为我市技术创新的示范企业,进一步整合优化了科技资源,营造了有利于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通过对全市16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全面验收的结果表明,三年来,园区共投资10272.9万元,其中科技投入674万元,各级政府投入692.2万元,企业、科技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户投入共8902.7万元,园区建设面积达到了25897亩,无公害产地认证21827亩,产品认证27个,园区产品均达到质量安全标准;园区年总产值达14433.4万元,纯利润2668万元。

园区与区内外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实施各类科研项目46项,引进集成应用示范种养殖名优特色新品种及配套新技术111项,发挥了新品种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性能;自主研发的新技术12项,园区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6%;园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举办各类培训班398期,培训人员63180人,发放培训资料48295份,带动农民29798户;园区内农户收入平均比园区外农户收入增收10-20%。

园区建设创新了我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培育了一批产供销一体化的农村科技经济组织,培育入园企业29个,农村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11个;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示范辐射引带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园区科技服务体系,大大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

3、组织各县(市)区调整充实科技特派员队伍,科技特派员达到200人;围绕我市“两强多优”特色农业,实施20个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示范点,培育一批科技特派员创业的农业龙头企业,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普及。

工作完成情况: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创新了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凝聚了大批科技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今年继续调整充实科技特派员队伍,动态调整了一批科技特派员。

2007,我市科技特派员达到了376名,比上年新增161名。

预期项目完成后,可建立创业示范点51个;特派员技术经济实体可实现产值9643万元,新增产值3655万元,实现纯利润4322万元;带动农户7535户。

工作措施:

为推进全市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发展,实施区市两级创业项目49项,其中,争取自治区科特办项目33项,争取资助金额达109万元。

我市安排特派员创业项目16个,安排项目资金50万元,项目带动投资5726万元。

金融服务加快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发展,全市有48名特派员贷款3082.1万元,有效解决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发展的瓶颈问题。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自治区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项目,为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增添新的动力。

今年,我市组织申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示范县、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村(试点)项目、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行动项目共计19个。

目前,我市兴庆区、灵武市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示范县,争取项目资金433万元。

项目实施充分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我市科技创新,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和“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持。

工作效果:

科技特派员通过创办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部(中心)等经济实体,促进了“两强多优”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市科技特派员创办的企业有38家,企业注册资金达5000多万元,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9个,技术服务部(中心)18家,经济实体的建立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

4、围绕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鼓励企业与中国农科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及兰州、西安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对外科技合作交流。

引进一批高级农业科技人才,实施一批科技合作项目,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工作完成情况:

积极开拓科技合作领域,构建科技经济合作平台,集成周边科技资源为我所用。

今年,我市的科技对外合作交流,主要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针对重大项目中的技术瓶颈开展联合攻关,合作领域涉及机械制造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设施园艺、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与中国农科院、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北京机械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实施科技合作项目19个。

引进了14名科技人才,建立了10个产学研示范基地。

工作效果:

与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开展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精密高效数控珩磨机床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与湖南大学合作研究的“KU7840型双刀架中间驱动数控车床的研究”、与天津恶臭研究所合作开展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抗生素生产废水废渣综合治理研究开发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

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合作,引进了花卉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建立2个花卉产业化种植示范点,有效带动了我市花卉产业的发展;与宁夏大学的科技合作,进行蔬菜滴灌专用全营养水溶肥开发、宁夏半冷式温棚及鲜食葡萄延后栽培等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

与宁夏农科技院等院校的科技合作,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进行优质小麦垄作节水高产栽培研究、牛心朴子复方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等。

进一步拓宽了我市对外科技合作领域和对象,合作方式渐趋灵活,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科技发展。

5、深入落实新一轮银川市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的目标任务。

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重点支持技术含量高和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发明专利的知识产权保护,资助发明专利,扶持专利产业化,组织知识产权培训。

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全年专利申请量比上年有所增长。

工作完成情况:

认真完成了新一轮银川市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目标任务;根据《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银川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银川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并安排了3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发明专利申请资助、专利实施资助及对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的奖励。

其中,国内发明专利职务发明每件补助2500元,非职务发明申请费及前三年的专利维护费全额资助,专利实施资助金额10万元以内。

截止年底,为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共资助经费13万元。

该《办法》的出台促进了我市技术创新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7年全市专利申请已突破450件,比去年360件增长25%,远远超过《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银川的实施意见》中规定的年增长15%的目标。

工作措施:

一是召开了我市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工作座谈会,了解了目前企业知识产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是针对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各企业进行调研,为企业进行现场指导,使企业管理人员懂得了怎样利用专利制度保护技术创新成果,并掌握了一些专利保护实践中的技巧。

三是开展了知识产权试点企业考核工作。

今年3月29日我市邀请我国医药生物知识产权领域著名专家、国家知识产权局医药生物审查部部长张清奎作了《医药生物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趋势及对策》专题报告,全市医药生物领域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相关政府部门有关领导、工作人员近500人参加了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优势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有更大发展,保护该领域取得的多项研发成果,我局2007年投入6万元资金对全市企事业单位、个人提出的清真食品、回族服饰、回族茶艺、回族地毯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给予了资助。

及时地为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申请了“护身符”。

此项活动为我市新增专利申请298件。

工作效果:

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试点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增强了,推动了企业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步伐,专利开发能力、专利申请都有了较大提高,企业专利产品销售额占企业当年总销售额比例有了明显提升。

2007年知识产权知识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科技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加强专利管理工作的紧迫感,更好地促进了银川市的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

二、共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深入开展机关自身建设,促进全局各项工作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的目标,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部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我局党组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先后制订了《2007年银川市科技局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安排意见、《银川市科技局关于200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安排意见》、关于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市科技局公务员实绩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坚持周二、周五理论学习不动摇,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同时,在机关开展了学党章守纪律树形象活动、“读书月”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争创“平安单位”、“文明科室”和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公务员队伍等活动。

组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观看了《冯志远》、《李双成》等教育片,学习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了干部职工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思想意识。

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

结合科技部门工作实际,制订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局党组在抓建章立制的同时,坚持工作联系点和领导接待日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科室工作汇报,研究问题,安排工作。

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调研,加大指导、督促和检查力度,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积极开展行风评议。

按照“六个必须”、“八个严格”和“八个不准”的要求,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改进行业作风。

强化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在全市科技系统大力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活动,通过下发征求意见表,召开班子成员、科级干部和干部职工座谈会、谈心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对科技部门党的建设、工作作风、勤政廉洁、依法行政、综合改革、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大力整改,从而在行风评议中获得了群众较高的满意度。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调动了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局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合心”,行动上“合拍”,工作上“合力”,牢固树立了爱岗敬业,勤政为民,依法行政的新时期科技管理人员的良好形象,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深入开展优化政务发展环境的具体要求,局党组在加强机关形象建设、政务公开、领导接待来信来访、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科技项目立项、科技成果评审、鉴定、验收等方面,针对每个科室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细则。

并将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实施“政务公开细则”做为年终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今年以来,全局没有上访、投诉事件发生。

今年凡涉及到市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督办的事项都在限定时间内办完并给予了明确的答复。

通过优化政务发展环境活动的不断深入,机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落实,通过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强化了政务公开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使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有力的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和办事效率的提高。

通过今年的工作实践,我局在优化政务发展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宏观环境建设、科技项目实施、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大力推进科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知识产权和专利管理工作,创新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务实和有成效的工作,为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银川进行了新的探索。

2、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认真加强党的建设。

我局党组按照市委和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的要求,认真抓好机关党建工作。

根据政治理论学习不同阶段的安排,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来宁夏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和自治区第十届党代会精神、市委第十二届党代会的学习贯彻都做了精心的计划和安排。

在认真组织在职干部坚持每周二、五学习的同时,局党组及时将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会议、重要讲话和重要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干部党员中,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局党组中心学习小组每月坚持半天集中学习,并能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专题辅导、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

局机关党总支、各支部都能较好地坚持党员、干部学习制度,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开展,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党章》、《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内容。

通过学习,全体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政治理论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思想有了明显进步。

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按时参加组织生活。

在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思想建设的同时,总支、机关支部根据党组的总体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组织部、机关工委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组织建设制度,严格学习纪律和党员组织生活制度。

一年来,局机关全体党员都能够按时按要求参加组织生活会和利用组织生活时间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活动。

局党组精心组织了建党八十六周年纪念活动,回顾了党的历史,表彰奖励了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进一步激发和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局机关支部把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作为对党员进行教育和加强监督的重要措施和发扬党内民主作风,克服消级因素,妥善处理不合格党员的有效方法,把党员民主评议同公务员考核结合起来,严格评议程序,防止形式主义,取得明显成效。

局机关支部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精神,学习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使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每个党员对照党员标准、廉政规定、工作目标任务等,对一年来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全面总结,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肯定成绩的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