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464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五.docx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五.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五.docx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高考大题冲关五

高考大题冲关(五)——生物与环境

【典例剖析】请指出题目中的错误答案。

【审答指导】

审题思维——理思路

(1)冻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需要分解者,土壤有机物质积累,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2)生态系统有三大功能,分别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食物链长短与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能量流动有关,根据能量流动的相关特点进行答题。

规范答题——赢满分

将错误答案的题号填入下表中,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并分析错因。

自主纠错

失分探因

错答序号

正确答案

(1)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误将“物种”和“种群”的概念混淆

(2)

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审题不清,答非所问,误将“为什么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当作“为什么分解者分解作用弱”

(3)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审题不清,误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表现在“一般不超过3~4个营养级”当作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的“原因”

【冲关必备】

寻根究源——挖深度

(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丰富度的大小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提示: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问题;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降水越多,群落的丰富度越大。

(2)能量流动的源头、传递的形式及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提示:

能量流动的源头:

太阳光能;传递的形式:

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输入的总值: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总值。

单向流动的原因:

第一,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第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逐级递减的原因:

第一,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一部分能量(ATP、热能);第二,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或生物的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递给分解者。

思维发散——拓宽度

(1)丰富度与种群密度有何区别?

(从种群与群落的角度思考)

提示:

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的基本特征,是物种种类的多少;种群密度是种群特征,是单位空间某种物种的数目。

(2)分解者分解作用的生理过程是什么?

细胞代谢与酶有何关系?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

(从细胞代谢的角度思考)

提示:

分解者分解作用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细胞代谢主要指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温度、pH等影响酶的活性。

冲关集训

1.(2016·广东佛山二模)回答下列与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相关的

问题:

(1)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为渔业捕捞提供依据,捕鱼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    。

 

(2)将单位时间内该鱼塘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发现并不能得到一个金字塔图形,这是因为 。

 

(3)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饵料,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    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    (填“降低”或“升高”),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解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捕鱼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个体小的鱼被保留,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2)人工养殖的鱼塘,鱼的能量来源有两个:

①鱼塘中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②人工投放的饵料。

而池塘中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主要来自饵料,所以将单位时间内该鱼塘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并不能得到一个金字塔图形。

(3)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降低,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

限的。

答案:

(1)种群密度 增长型

(2)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主要来自饵料

(3)分解 降低 自我调节能力

2.(2016·四川卷,9)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

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

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

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

 

解析:

(1)豌豆蚜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窄,其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

由实验数据可知,施用疏果剂后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增加,但由于利马豆的数量有限,且存在天敌蝉大眼蝽的制约作用,故豌豆蚜的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应呈S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取食利马豆和两类害虫,因此其属于第二、三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的能量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流入分解者,另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也可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因此两者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4)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的密度减少,说明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

答案:

(1)样方 S 

(2)二、三 分解者

(3)含氮的养料 互利共生

(4)利马豆 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

3.(2016·山东济宁二模)科研人员深入调查了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

如图:

(1)你认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科研人员通过建立    模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2)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           。

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  

         。

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

 

(3)天敌从蝗虫体内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    固定的能量。

草原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

 

解析:

(1)由分析可知,实验的因变量是牧草产量;该图是根据实验结果建立的数学模型中的曲线模型。

(2)由题图曲线可知,牧草产量随亚洲小车蝗种群密度增大而减小的幅度最大,因此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亚洲小车蝗;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其原因由“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可知,在该密度条件下,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的取食量;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

(3)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均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故天敌从蝗虫体内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答案:

(1)牧草产量 数学

(2)亚洲小车蝗 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的取食量 一定的自我调节

能力

(3)生产者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4.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小球藻种群数量的变化,以下是该实验的记录表(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天)

起始

1

2

3

4

5

6

7

培养液中

小球藻数量

(106个/mL)

0.90

1.00

3.21

3.92

5.40

3.78

4.31

5.26

实验期

间室温

(℃)

9~13

8~18

8~18

3~15

3~14

4~16

10~17

(1)对小球藻进行计数,常用的方法是 。

 

(2)可否用数学式Nt=N0λt表示该实验中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情况?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3)前4天,培养瓶的颜色变化是 。

 

第5~6天,小球藻的种群数量发生明显波动,请指出一项可能原因

 。

 

(4)请完成图解,以表示小球藻培养瓶中主要的能量流动情况。

解析:

(1)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

对小球藻进行计数,常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或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显微计数法)。

(2)该实验中小球藻种群不呈“J”型增长,故不能用数学式Nt=N0λt表示该实验中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情况。

(3)前4天,培养瓶中小球藻数量越来越多,颜色变化是绿色逐渐加深,第5~6天,实验室温度较低,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小球藻的种群数量发生明显波动。

(4)培养瓶中小球藻的能量来源于光能,能量的主要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

答案:

(1)抽样检测法(或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显微计数法)

(2)不能 该实验中小球藻种群不呈“J”型增长(或该实验中小球藻种群增长倍数不固定)

(3)绿色逐渐加深 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

(4)①光能 ②能量散失(或细胞呼吸)

5.(2016·河南洛阳模拟)某生态学家分别对一片玉米田、一片荒地和一个湖泊在单位时间内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行测定,测出的数据如下表(单位:

kJ)。

请回答下列问题:

玉米田

荒地

湖泊

入射太阳能

2001.0

497.0

111572.0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25.3

4.95

111.3

生产者的呼吸量

8.4

0.99

37.0

(1)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

 

(2)假如以上两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固定了等量的太阳能,哪一个具有较多的能量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

 

(3)玉米田生态系统中,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能量用于 

 。

 

(4)耕葵粉蚧是生活在玉米等禾本科植物根部的一种害虫,人们引入天敌甲控制耕葵粉蚧的危害,却发生了天敌泛滥的现象,原因是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天敌甲种群呈    型增长。

专家改进了防治措施,建议:

①及时中耕松土,清除禾本科杂草,以降低      ;②可与大豆间作,以增加玉米田中物种丰富度,提高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防止虫害爆发。

 

解析:

(1)玉米田中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与入射太阳能的比值最高,所以玉米田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

(2)由于荒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呼吸消耗有机物占制造有机物总量少,所以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多,即生产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固定的太阳能)高。

(3)玉米田生态系统中,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即为其同化能,去路包括细胞呼吸散失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4)为防治耕葵粉蚧,引入天敌甲后,其泛滥成灾,原因是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天敌甲种群呈“J”型增长;专家改进了防治措施,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