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4603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语文模拟试题.docx

《广东省语文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语文模拟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语文模拟试题.docx

广东省语文模拟试题

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1分)

(2),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1分)

(3)开轩面场圃,。

待到重阳日,。

(孟浩然《过故人

庄》)(2分)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

声的名句是:

,。

(2分)

(5)默写杜牧的《赤壁》。

(4分)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与他们相pìměi()。

(2)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ɡānɡà()的笑。

(3)而闻一多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kānɡkǎilínlí()。

(4)如不能辨义,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chuīmáoqiúcī()之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B.智慧的人能够在失败中及时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免重蹈覆辙而悔之

莫及。

C.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

增添情趣。

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

“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

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镇上的人都上堤去抢险,我的叔叔已经快有半个多月没有回过家。

(删去“已经”或

“快”)

 B.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孔繁森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把“各式各样的”移至

“使用过的”后面)

C.当条件不具备,或有机会未相遇时,能否有所舍弃,是能向“得”转化的关键。

(去

掉“否”)

D.我市中小学在“普法”教育活动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守法、

学法、知法的习惯。

(把“培养”改为“养成”)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4分)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二、阅读(46分) 

(一)鱼,我所欲也(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蹴尔而与之(    )

(3)是亦不可以已乎(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

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

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二)原宪甘贫(9分)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①,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

子贡乘大马,中绀②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

原宪华冠蹝履③,杖藜而应门。

子贡曰:

“嘻!

先生何病?

”原宪应之曰:

“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谓之病。

今宪,贫也,非病也。

”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原宪笑曰:

“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④,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 

【注释】①不完:

不完整,简陋残缺。

 ②中绀(gàn):

内穿红色衣服。

③华冠蹝履:

戴着桦树皮做的帽子,拖着没有后跟的鞋。

华,通“桦”。

④慝(tè):

邪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原宪居鲁/不可久居  B.环堵之室/环滁皆山也 

C.宪不忍为也/动心忍性  D.中绀而表素/临表涕零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 

夫 希 世 而 行 比 周 而 友 学 以 为 人 教 以 为 己

11.原宪所说的“病”指的是什么?

本文可以看出原宪具有怎样的人生信念?

(3分) 

(三)万事皆“蓝瘦”,青春岂能“香菇”(10分)

杨丽

①作为“新晋网红”,“蓝瘦香菇”近日大受追捧。

网络新兴词语层出不穷,管中窥豹不难发现,这些流行语恰是社会现实和心态的一面镜子。

②南宁小哥失恋后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反复强调的“蓝瘦香菇”,是爱情遭遇不顺后的情感宣泄,而网络青年们更是由此引申出花样的版本:

“压上积蓄买房,蓝瘦,香菇!

”“上了那么多天班今天居然还是礼拜二,蓝瘦,香菇!

”“论文还没开始写,学校又急着让我交,估计又要熬夜了,蓝瘦,香菇!

”“没有时间找对象,妈妈也催,蓝瘦,香菇!

”这看似调侃的背后,也都或多或少透露着青年难以突破的社会现实。

③残酷且倍感压力的各类现实真实地存在着。

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在就业压力本就很大的情况下,一个工作岗位里饱含着许多人的竞争、欢喜和失落;而高房价给青年带来的伤害或许更加直接,持续攀升的价钱,不仅让一部分青年消磨了斗志,更让很多年轻有为的青年逃离了大城市,这背后也不免有放弃梦想的无限失落;基于现实压力和情感疏离,大龄单身青年群体正越来越庞大,建立美好家庭的愿望在很多青年看来变得遥不可及,心情急躁、精神不振也成为不少青年的常态。

这些亲身体验的社会现实,不免让年轻人难受。

④但正处于奋斗时期的青年,应当明白,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容易的。

工作需要投入精力,住房需要打拼奋斗,爱情婚姻也需要用心经营。

哪怕是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今日这般万众瞩目,也忽略不了背后他几十年的坚守和辛勤耕耘;而演绎一段传世的美好爱情,必少不了背后两人相濡以沫的相知相扶、宽容大度。

凡灿烂的果实,显然取得的不会那么轻松自在。

⑤令人难过的事情何其多,深陷“蓝瘦”情绪的控制之下,自我就会显得被动。

与其遇到挫折时反复叨念什么“蓝瘦香菇”的负面情绪,倒不如多花点时间从精神上到技能上全方位提升自己,去寻求更好的未来。

一个温暖的房子,虽然让很多人在房价之下望而却步,但多努力一下即便不能在这座城市如愿以偿,却也一定会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生活不就是解决一个个困难,然后不停地取得进步和突破吗?

⑥“万事皆难,诸事皆行”。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借用当下最流行的说法,“万事皆‘蓝瘦’,青春岂能‘香菇’?

”不畏惧困难,不抛弃放弃,不停滞不前,身体力行,才是青年人该有的姿态。

1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小节把流行语比作一面镜子,生动了表现了当下好多人以流行语作为自己

行为准则正确与否的参照。

B.第②小节中“看似调侃的背后,也都或多或少透露着青年难以突破的社会现实。

”可

以看出作者对于当下一些年轻人的遭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同情。

C.第③小节作者其实是倡导年轻人如果在大城市感觉压力比较大其实可以选择一些压

力相对较有利于发展的小地方。

D.第④小节中“灿烂的果实”比喻“工作”“住房”“爱情婚姻”“获得诺贝尔奖”。

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全文来看,文章前两段的作用是:

用社会上流行的网络新词和青年人的各种调侃开

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强调青年人面临着难以突破的现实压力;引出“青年人该

如何面对现实压力”这一议论的话题。

B.第④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把奋斗的收获比作果实,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成功的获得不是

轻松的。

C.第④段运用了作比较论证,把鲍勃·迪伦和正处于奋斗时期的青年进行比较,说明工

作上需要投入精力,才能有所收获。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在压力面前,青年人要不畏惧困难,打拼奋斗,才能取得进步和

突破。

14.请写出第③—⑥段的论证思路。

(4分)

(四)(17分)

垂钓(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

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

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

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

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

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

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

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

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

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

“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

”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

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

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

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

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

“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

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

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

“说得好。

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

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

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

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

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

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15.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4分)

内容概括

①初见海参崴

情感变化

②纳闷震惊

16.作者初见海参崴,对海鸥、猎犬和兵舰做了细致的描绘,其用意是什么?

(4分)

17.纵观全文,胖老人和瘦老人各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18.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目“垂钓”的理解。

(5分)

三、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话有时真的很重要,它能给人振奋、启人心智,让人心里暖意融融;它也能让人沮丧、懊悔不已,甚至心灰意冷……结合你的经历及感悟,请以“一句      的话”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文体自选; 内容健康,感情真挚;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不少于500字。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第1-3题。

明天就要把书稿寄到列宁格勒,请州委文化宣传部审阅。

如果他们同意给这部小说开“出生证”,就会把它送交出版社,那么一来……想到这里,他的心不安地跳动起来。

那么一来……新的生活就要开始,这是多年紧张而顽强的劳动换来的啊。

书的命运决定着保尔的命运。

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他的日子就到头了。

如果失败是局部的,通过进一步加工还可挽救,他一定会发起新的进攻。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了邮局。

紧张的等待开始了。

保尔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待过来信。

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列宁格勒一直没有回音。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

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

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

“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的回答都是:

“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

“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

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

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1.文段中随着书稿的寄出,保尔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3分)

()▬▬()▬▬()

2.画线句子“铁环”“新的武器”各指什么?

这句话说明什么?

(3分)

3.有人认为:

到了全书的结尾还写英雄竟然有“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他的日子就到头了。

”的消极悲观想法,这有损英雄的高大形象。

你的看法如何?

(4分)

 

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二)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1分)

(2),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1分)

(3)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只吹的水尽

鹅飞罢!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2分)

(4)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  ,。

”(2分)

(5)把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默写完整。

(4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看见满院lánɡ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落下眼泪。

(2)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juébié()。

(3)现在,日月光华,zhōudàorúdǐ,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

(4)我陪他chánɡxūduǎntàn,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李白时常放浪形骸于权贵之间,一方面是他狂放不羁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

仕途失意带给他的愤懑。

B.中秋晚会——“芜湖月•中华情”将在芜湖阳光半岛盛装呈现。

目前,各项准备工作

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

C.原籍河南的已故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的骨灰在郑州市河南福寿园陵园安葬,实现了

柏杨先生的遗愿:

叶落归根。

D.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必将自

食其果。

4.下列对病句的判断与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一面对两面,去除“质量”前的“高”) 

B.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

眠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主谓搭配失当,将“感觉”改成“症

状”) 

C.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

露,那么将不堪设想。

(主语成分缺失,在“那么”前加上“后果”) 

D.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

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句式杂糅,去除句末的“所组成”)

5.仿照画线的句子,补写两句话,要求内容相关,句式整齐。

(4分)

初中三年,光阴荏苒。

忆同学少年,良多趣味。

我们曾谈曹操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

雄;我们曾诵李白举头望明月,细诉思乡情怀;,

;,;如今,这些却如片片枫叶,珍藏在你我青春的诗集。

二、(46分)

(一)曹刿论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3分)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肉食者鄙()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

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话告诉我们:

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

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

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

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二)(9分)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

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

“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

”军中不解其故。

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

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

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

人问其故,年曰:

“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

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

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 

【注释】①年羹尧:

人名,清朝名将。

②塌子沟:

淤泥深坑。

③番:

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

④漏:

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去西南十里/乃记之而去 B.比次日 /其两膝相比者

C.军中不解其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一霎而绝/哀转久绝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年 急 呼 某 参 将 领 飞 骑 三 百 往 西 南 密 林 中 搜 贼 果 尽 歼 焉。

11.联系选文,分析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分)

(三)健忘的正面效果(10分)

①健忘——记忆随时光流失而忘却——也有其正面的效果。

想不起事情会令人沮丧,但忘掉一些不再需要的信息记忆,比如旧的电话号码或昨天我们将车停在哪儿了之类,通常对人是有益的,甚至是必要的。

正如心理学家罗伯特和伊丽莎白·比约克所指出的,不重要的或不再需要的事情,可能会不被想起或不被复述,因此它们就失去了对事后回忆的强化性影响,经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将之慢慢忘掉了。

②约翰·安德逊和他的同伴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更深入。

他们认为经过一段时间而忘记一些事情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最佳适应状态。

安德逊实验了各种情况,包括回忆往事以及怎样利用过去的一些特殊印象来预测它现在的作用。

他观察到与人类健忘情形相似的规律性,即一条使用过的独特信息,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需求。

例如,安德逊的研究小组注意到,在图书管理中,近来或过去经常被整理的图书,要比那些最近较少整理的或过去不经常整理的图书,更容易催还。

安德逊和他的同伴们检查了《纽约时报》1986至1987年这两年730天的大字标题,他们记录下一个特殊的词语在每一份报纸出现的次数,于是,他们见到了类似的现象,即一个特殊的词语在上一份报纸上出现过之后,它在下一份报纸上出现的机率就会降低。

安德逊的研究小组在别的情况下也见到了类似的现象,包括与孩子谈话时使用的词语,或收到一封电子邮件之后再次收到电子邮件的可能性这样的情况。

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记忆系统放弃一些不太需要的信息,因而提高了它的工作效率。

因为信息在大脑中闲置的时间越长,那么将来使用它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总的看来,记忆系统将那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放置一旁是较为明智的。

安德逊说遗忘的一般形式已经被大量的实验所证实——遗忘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会减慢——这反映了人们叙述过去的和现在的信息的相似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