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方证标准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4512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方方证标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经方方证标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经方方证标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经方方证标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经方方证标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方方证标准资料.docx

《经方方证标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方方证标准资料.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方方证标准资料.docx

经方方证标准资料

1、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①、特征症状:

发热,汗出

②、主要症状(太阳证):

恶寒或者恶风、头痛,鼻鸣,鼻塞流清涕

③、可伴随(津液不足)症状:

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

④、根据体质差异次要症状:

肌肉或者关节酸痛,或者肌肤麻木不仁;恶心呕吐(或者干呕),或者胃脘不适;无汗而困倦乏力。

⑤、舌苔脉象:

舌苔薄白,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以上的诸多症状中,不管如何,都应该排除热证(不管虚热还是实火)。

桂枝汤主要用于:

(1)太阳中风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关键在于“汗出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

换句话说,太阳证见到“汗出与脉浮(浮缓,或者浮弱)”,特别是这里的“出汗”要注意,其包括了患者本身出汗情况,也包括用药之后已被发汗的情况,都可以使用桂枝汤;还有的病人,表现出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津液不足症状,但就是有太阳证,这时候,不管有没有汗出,是不是脉浮(浮缓,或者浮弱),都使用桂枝汤,不可再发其汗。

(2)营卫不和证:

(藏无他病)发热,自汗出。

此证可以是发热,汗出同时出现(可又先后之后,也可以无),也可以单独出现。

可以是有时间规律的,也可以是没有时间规律的。

治疗有时间规律的营卫不和证时,都是“先其时发汗”,在发病的前一个小时温服桂枝汤。

[条文荟萃]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13)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方用前法。

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15)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6)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4)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5)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2)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

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主之。

(44)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45)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

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3)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54)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

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56)

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之。

(57)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1)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5)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64)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34)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

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

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40)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276)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

(372)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387)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即桂枝汤,方见下利中)(金匮要略。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2.白头翁汤证方证标准

①、特征症状:

腹痛下痢(脓血样便),里急后重,{MOD}灼热感。

②、主要症状(阳明虚热证):

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畏热喜凉,口干口苦,小便黄。

③、舌苔脉象:

舌质红,舌苔黄,或者黄腻,脉滑数。

[条文荟萃]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371)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373)

白头翁汤

白头翁(三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虚与实,相对而言。

阳明纲,承气类为实,其余方证为虚。

实质中,阳明纲分为几类:

1、外证类:

白虎汤为代表。

2、实证类:

承气为代表。

3、湿热类:

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葛根芩连汤等为代表。

3.桂枝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

2、主要症状:

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憋闷感,面色苍白,耳聋或者耳鸣,胃中悸动,按之则舒,呕吐或者恶心不欲饮食。

无口干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

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

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

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或苔少,脉缓弱或沉细,或结代。

[条文荟萃]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64)

桂枝甘草汤

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兼有神志病:

烦躁不宁,或者失眠多梦,更有甚者癫狂或者惊狂。

2、主要症状:

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胸闷感,面色苍白,无口干口渴,小便清。

或见痰浊证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

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

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

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白厚或者腻,脉浮滑。

[条文荟萃]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112)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金匮要略。

惊悸{MOD}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114)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救逆汤)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牡蛎(熬)五两蜀漆(洗去腥)三两龙骨四两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5.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中空悬感,或自觉惕怵感,如有人捕之;兼有神志病:

烦躁不宁,或者失眠多梦。

2、主要症状:

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憋闷感,面色苍白,无口干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太阳证轻症):

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

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

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脉虚弱。

[条文荟萃]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118)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去皮,一两)甘草(炙,二两)牡蛎(熬,二两)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6.茯苓桂枝生姜甘草汤(茯苓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逆证):

呕吐痰涎,量多色白清稀而不渴;胃脘部悸动不安或者振水音;恶心嗳气。

2、主要症状(水饮证):

腹部柔软而胸胁胀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证轻症):

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

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

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滑,或脉弦,或兼浮。

[条文荟萃]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73)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356)

茯苓甘草汤方(苓桂姜甘汤方)

【组成】茯苓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生姜(切)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7.茯苓泽泻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呕逆证+晕动证):

胃反,或恶心嗳气,呕吐频繁而口渴饮,兼有眩晕,或者头晕眼花,不耐久视,久视则昏暗不清晰,或生云翳或赤痛多泪。

(实际上可以看作苓桂术甘汤与茯苓甘草汤的合证)

2、主要症状(水饮证):

腹部柔软而胸胁胀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小便不利,或浮肿倾向,或心悸。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证轻症):

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

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

舌质淡,或舌体半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沉滑,或脉弦,或兼浮。

[条文荟萃]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金匮要略。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20)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

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金匮要略。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茯苓泽泻汤

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炙)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切)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8.小青龙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咳喘,心下痞满,痰多稀白明显。

2、主要症状(寒证+水饮证):

(1)寒证:

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色白,下利;

(2)水饮证:

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或者水肿。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轻证):

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

以上症状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

舌质淡,舌苔白滑或者白腻,脉浮弦或者沉弦,或者滑。

[条文荟萃]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41)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23)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35)

妇人吐诞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7)小青龙汤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9.五苓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1)渴而口燥烦,欲饮水甚至消渴,更有甚者水入则吐(水逆);

(2)吐涎沫而癫痫者,或者吐涎沫而眩晕者。

2、主要症状(水饮证):

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动,或者头面、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

(1)桂枝汤轻证:

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

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2)或者咳喘,或者小便数,大便硬,无所苦,或者上吐下泻。

4、舌苔脉象:

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浮,或沉弦,或滑。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71)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2)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73)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

五苓散主之。

(74)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

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141)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156)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

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

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MOD}十日,无所苦也。

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

渴者,宜五苓散。

(244)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386)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

31)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5)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6)

【药物组成】猪苓去皮白术茯苓各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去皮【煎服方法】上五味,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

多饮暧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10.附子粳米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腹中切痛而水声辘辘(雷鸣),恶心呕吐而纳差,乏力,懒言。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

(1)少阴病:

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

(2)水饮证:

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

3、可伴随症状:

下利而烦渴,或者便秘。

4、舌苔脉象:

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者微细无力。

[条文荟萃]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药物组成】附子一枚(炮)半夏粳米各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煎服方法】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

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1.附子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

背恶寒或者疼痛,身体痛,手足寒或者发冷或者麻木不仁,骨节痛。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

(1)少阴病:

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

(2)水饮证:

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或者头面、肢体浮肿。

3、可伴随症状:

(1)胃气虚证:

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2)或者咳喘,或者呕吐,或者头眩,身润动,或者小便数,大便硬,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或者腹痛、腰痛。

4、舌苔脉象:

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或者微细无力。

[条文荟萃]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4)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05)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藏。

(方未见)(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药物组成】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煎服方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2.防己黄芪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水气表证):

肢体肿重或疼重烦躁,小便不利而清。

更有甚者腰以下当肿及阴,四肢难以屈伸。

必兼有汗出。

2、主要症状(太阳病轻证):

发热,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无口干口渴。

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舌苔脉象: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缓或弱。

[条文荟萃]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22)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

腹痛者加芍药。

(金匮要略。

水气病。

20)

《外台》防已黄芪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方见风湿中)。

(金匮要略。

水气病。

附方)

【药物组成】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朮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煎服方法】右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

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13.旋覆代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2、主要症状(水饮证+胃气虚证):

(1)水饮证:

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者头面、肢体浮肿;

(2)胃气虚证:

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3、可伴随症状:

或者胃脘冷痛,或者头晕咳喘,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或者便秘。

4、舌苔脉象:

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弦迟涩。

[条文荟萃]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161)

【药物组成】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14.栝楼瞿麦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小便不利而腹满或肢体浮肿,口渴明显者。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

(1)少阴病:

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

(2)水饮证:

胸胁胀满、短气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

3、可伴随症状:

或者自下利。

4、舌苔脉象:

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者微细无力。

[条文荟萃]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栝蒌根二两茯苓三两薯蓣三两附子一枚(炮)瞿麦一两

【煎服方法】右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15.当归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血淤轻证):

腹痛,或者拘急,绵绵作痛,痛有定处。

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

2、主要症状(阳明烦证):

烦满不得卧,手足发热,小便微黄。

3、可伴随症状:

(1)水饮轻证:

小便不利,胸胁胀满,或腹满,或心下痞满,或者眩晕耳鸣。

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2)或者身体怠懒,或者头晕胸闷,或者口苦,或面色不荣,或者妇人素来有半产。

4、舌苔脉象:

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微黄,脉沉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9)

当归黄芩芍药川芎各一斤白朮半斤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16.当归芍药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血淤轻证):

腹中诸疾痛,或者拘急,绵绵作痛,痛有定处。

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

2、主要症状(水饮证):

小便不利而肢体浮肿,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脐下悸动,或者眩晕耳鸣。

3、可伴随症状:

或者面色不荣,或者少气乏力,或者腰痛。

4、舌苔脉象:

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或者白厚腻,脉沉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妇人怀娠,腹中休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师曰:

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

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清,胃气衰则身肿。

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茯苓四两泽泻半斤白朮四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17.炙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1)心悸;

(2)咯吐涎沫,量多。

2、主要症状(表寒证+阳明虚热证):

(1)表寒证:

小便清(也有小便黄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或者青白,无三阴证。

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2)阳明虚热证:

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潮热盗汗。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

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

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

舌质淡而嫩、有光泽,苔薄白或者薄黄,脉细弱,或者兼有结代。

[条文荟萃]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之。

(177)

《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附方)

《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附方)

炙甘草汤:

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升)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18.温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1)腹中或者脐下腹痛,或者拘急,刺痛,痛有定处,或者癥病;

(2)月经病:

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或者产后恶露不下或者量少。

2、主要症状(太阴证+阳明虚热证):

(1)太阴证:

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2)阳明虚热证:

身热有汗,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

或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或者皮肤粗糙伴有脱屑;或者汗出、恶风;或者头痛。

4、舌苔脉象:

舌质暗淡,舌苔白或者微黄,脉滑微数,或者涩。

[条文荟萃]

问曰:

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

师曰:

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

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

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主之。

(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9)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各二两)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19.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腹痛喜温喜按。

2、主要症状(太阴证):

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

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者滑,脉沉细微弱。

[条文荟萃]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8)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方见痉中)产后腹中疼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金匮要略。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3)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20.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1)失精家证:

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也包括了精微物质长丢失耗尽者;

(2)神志病证:

心烦失眠多梦,心悸或怔忡,易惊恐,心神不宁(或心神不定);(3)汗出异常证:

盗汗、自汗、半身出汗。

(注意: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的汗出异常的时候往往已经出现了神志病证;神志病证或可或无兼有汗出异常证)

2、主要症状:

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无口干口渴,小便清。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证):

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

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或苔少,脉浮大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