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4490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docx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应急预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docx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2省道绍兴兰亭至平水段(越城区段)

改建工程公路项目第一合同段

温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2省道绍兴兰亭至平水段(越城区段)改建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6年11月28日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AQ/T9002-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5)《浙江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应急预案》;

(6)项目水文、气象、地质等实际情况。

2、编制目的

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为做好本标段地质变化引起的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信息畅通、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项目应急能力,避免和减少职工生命财产损失,制订本预案。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32省道绍兴兰亭至平水段改建工程路基施工第一合同段,工程施工桩号为K3+308.514~ZK11+825(YK11+805),路线长为8.506km。

本工程设计采用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中的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80㎞/h,路基宽度为24.5米,其中K6040~K9830段(长3.790㎞)为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路段,路基宽度为31.5m;中桥1座;小桥2座;上部结构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均采用柱式台,混凝土灌注桩基础。

主要工程包括:

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及其他工程(含水保)等的施工及缺陷责任期的缺陷修复。

2、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宁少平原西南部,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多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6-17℃左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常年平均出现在4月上旬中期,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平均28-29℃,极端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在1月-2月,平均在3-4℃左右,极端最低气温-10.1℃。

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1438.9mm,分布不均,降水年变化呈双峰型且年际变化较大,降雨过程多集中在3月-6月(梅汛期)和9月(台汛期),年蒸发量在800-1000mm,7-8月和10月至翌年2月为两个少雨季,最多年降水与最少年相差达895.2mm,年降水日数平均为156.2天,相对湿度在80%左右,初霜一般出现在11月中旬后期,终霜一般出现在3月下旬前期,无霜期年平均为238天。

洪涝、干旱和低温冷害等常有出现。

3、施工准备

(1)按照设计文件、业主和监理办要求及实际施工条件,原材料配备及供给,各种保障体系、技术服务,规章制度等均已准备就绪。

(2)组织有关人员进一步熟悉施工图纸、钢筋设置等要求,找出疑难重点,认真、细致审查图纸,为实施施工方案做好基础工作。

(3)根据工程具体要求,投入机械、设备、劳动力组织等动态情况,编制施工方案,力求方案思路明确,措施保障有力,技术方法得当,为进入施工实施作好充分准备。

(4)各分项工程在施工前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施工条件

按照设计文件、业主和总监办要求及实际施工条件,各种保障体系、技术服务,规章制度等均已准备就绪。

(1)开工前已具备以下资料:

a、工程施工设计图纸、技术要求;

b、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及技术联系单;

c、专项方案;

d、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施工进度表;

e、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工程开工之前,组织有关人员进一步熟悉施工步骤,找出疑难重点,研究对策,列出工程有效文件清单,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细致审查施工方法,为编制实施施工方案做好基础工作。

(3)在充分研究、了解施工步骤后,根据工程具体要求,投入机械、设备、劳动力组织等,编制施工方案,力求方案思路明确,措施保障有力,技术方法得当,为进入施工实施作好充分准备。

(4)对现场进行总体布置,确定施工作业,并制订好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前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工程的地质灾害造成的各种自然灾害、人员伤亡的预防救援适用本预案;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坚持一保人身、二保厂房、三保设备的原则。

依托政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联动、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等。

滑坡和崩塌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

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

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

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

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

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崩塌可转化为滑坡:

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

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

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

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

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

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地质灾害可能导致紧急情况的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可能对本标段施工区域内,各种运行设备及生产构建筑物和办公设施造成一定损坏和人员伤亡。

事件分级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Ⅰ级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Ⅱ级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Ⅲ级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Ⅳ级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详见下页)

善后处理组

组长:

潘文高

综合协调组

组长:

宋义芳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指挥机构

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

张荣敦

副组长:

郑建晓、潘建刚

成员:

李亚富、宋义芳、潘文高、魏琪波、沈永峰、贾炜炜、王猛杰等

应急救援办公室

设防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办公室,为常设机构,由项目经理张荣敦负责本预案的执行和日常管理工作。

专业处置组:

综合协调组、应急抢险组、设备加固组、人员转移组、善后处理组。

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1)贯彻上级有关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指示,协调开展应急工作;

(2)明确项目各部室工作职责,部署工作,组织制订预案,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准备工作;结合日常工作,经常开展工作检查,及时督促、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3)接到报警后,迅速进入应急状态,指挥、协调项目部做好防范工作,及时、有效、果断地开展防灾、抗灾、救灾的指挥工作,努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4)准确、详细、及时了解并掌握灾情和工作动态,并根据上级要求及时报送相关资料,必要时向有关部门通报;

(5)指挥和协调各部门、班组做好灾后生产自救的工作,并及时总结抢险救灾情况;

(6)及时、详细和准确了解气象变化和应急响应动态,要提前做好工作检查,对所属各施工班组、施工点进行全面的检查;

(7)灾害发生时,积极组织人员和机械抢险救灾,应急响应达到I、II级时,必须停止一切施工,确保人身安全,降低灾害损失。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

(1)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和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实施救援工作;

(3)向上级汇报突发事件的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应急指挥机构各部门成员及职责

(1)综合协调组

组长:

宋义芳

成员:

濮宇涛

职责:

合理安排人员值班,负责应急救援期间的通信联络工作,收集气象变化和应急响应动态等相关信息,及时有效的指导项目进行“三防”救灾工作,随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三防”工作的开展情况,根据灾害的具体情况,请求有关单位和部门支援。

(2)应急抢险组

组长:

潘建刚

成员:

谢书良

职责:

成立抢险突击队,提供现场抢救技术方案,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全面负责做好施工现场在建构造物的加固、施工机械设备的撤离、施工材料的转移捆绑加固以及组织施工人员的有序撤离工作,严防台风对构建物、设备、材料造成的损失和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3)设备加固组

组长:

李强

组员:

胡庆红

职责:

做好高风险作业、高空作业、大型结构物等高危险工作面的观察,加固和转移不安全结构物和器具,确保机具的安全。

(4)人员转移组

组长:

李亚富

成员:

魏琪波

职责:

根据情况做好项目部及施工班组人员的转移工作,落实后勤保障工作,储备手电筒、救生圈、食品等必须的防台防汛应急物资,同时做好应急资金的储备工作。

(5)善后处理组

组长:

潘文高

成员:

王燕

职责:

迅速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妥善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的安抚等善后处理事宜,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做好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的统计工作,通知保险公司开展理赔工作。

(6)抢险突击队

成立抢先突击队负责抢险工作,抢险队成员分别从项目部及施工班组抽调三十名年轻力壮、具有较好责任的人员组成。

具体负责落实构建物加固、施工材料的加固、机械和人员的撤离等。

预防与预警

风险监测

风险监测的责任部门和人员

(1)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有资质的单位定期对施工区域内地质稳定性进行一次安全复核,并与省、市地震、水文、气象等职能部门加强联系与沟通,做好边坡滑坡地质灾害预报。

(2)综合协调组是地质险情监测工作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险情监测的业务管理与监督检查,同时向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及时反馈信息并接受指导。

(3)观测班班长是执行地质风险监测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风险监测的方法和信息收集渠道

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方法

(1)埋桩法:

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

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

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

(2)埋钉法:

在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

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

(3)上漆法:

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

(4)贴片法:

横跨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

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直接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风险监测信息收集渠道

(1)山体滑坡多发生在坡度较陡,高差较大的地方,有些地方人难以攀登,监测难度较大,因此,宜采用简易观测(日常巡回检查)和仪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内容包括地形地貌监测、变形监测等。

变形观测主要是对边坡在水平与垂向方向上变化速度与变化量方面的观测,此项工作由综合协调组观测班具体负责实施,每月进行一次定期观测。

(2)综合协调组观测班组成日常巡查小组,每月负责对边坡进行巡视检查。

检查小组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巡视检查结束后要作好记录。

在日常巡查中,应重点观察斜坡坡脚附近湿地是否增多且范围扩大,坡脚附近土、石是否挤紧并出现大量膨胀裂缝,斜坡下部上拱、斜坡中部是否出现纵横裂缝,斜坡上部是否出现弧形裂缝有下沉现象,斜坡上缘是否土石零星下落。

风险监测所获得信息的报告程序

(1)观测班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综合协调组副主任汇报。

(2)综合协调组组员和观测班班长一起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若预测有突发地质灾害发生,应告知综合协调组主任,同时向项目经理汇报预测情况。

项目经理根据事件危急程度决定是否立即报告项目经理。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预警分级

预报等级按国家统一标准划分为4级:

(1)Ⅳ级:

提醒级,可能性小;

(2)Ⅲ级:

注意级,可能性较大;

(3)Ⅱ级:

预警级,可能性大;

(4)Ⅰ级:

警报级,可能性很大。

预警发布程序

(1)预报Ⅳ-Ⅲ级信息,经综合协调组审查、项目经理签批后,由综合协调组通知各处理小组。

(2)发布Ⅱ-Ⅰ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后,综合协调组应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

预警发布后的应对程序和措施

(1)Ⅳ级预警发布后,防汛值班人员到岗、到位,密切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雨情。

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24小时上报一次。

(2)Ⅲ级预警发布后,综合协调组主任、值班人员到岗、到位,观测班值班人员密切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雨情。

实施不间断监测,提醒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机具设备做好避险准备。

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12小时报上级主管单位一次。

(3)Ⅱ级预警发布后,应急机构领导和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抢险队伍到岗、到位,做好预案启动准备。

启动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区生产人员临时避让方案,暂停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施工作业,转移危险地带工作人员。

开展应急调查,调查结论应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发生的可能性、继续诱发因素;受威胁的施工机具、作业人员、及其他设施;紧急预防意见。

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6小时报上级主管单位一次。

(4)Ⅰ级预警发布后,立即启动预案,紧急疏散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员工。

各抢险队伍到隐患点附近安全区域待命,准备抢险。

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2小时报上级主管单位一次。

预警结束

当监测数据恢复正常时,观测班班长将相关情况报告综合协调组主任,综合协调组主任核实后汇报应急小组,组长签批后由当班值长宣布预警结束。

信息报告

应急值班电话

本单位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

137********

应急报告的程序、方式和时限

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后,由应急小组立即速报上级主管单位和防汛办,同时速报安全部,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特大型地质灾害由公司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发生大型地质灾害后,应急小组应于1小时内速报上级主管单位,同时速报公司,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

大型地质灾害由上级主管单位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最终形成的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公司。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后,应急小组应于2小时内速报上级主管单位,同时速报公司,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

中型地质灾害由本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发电公司安全部。

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后,应急小组应及时速报上级主管单位,并负责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速报内容

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时间、地点、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

对已造成后果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应急响应

响应分级

在本预案中将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级别分为4级:

Ⅳ级响应:

应对小型地质灾害。

Ⅲ级响应:

应对中型地质灾害。

Ⅱ级响应:

应对大型地质灾害。

Ⅰ级响应:

应对特大型地质灾害。

 

响应程序

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

(1)Ⅳ级响应启动:

出现暴雨、特大暴雨,部分边坡出现滑移迹象,局部有松动多数地裂缝有发展迹象,或高边坡监测测值明显异常,经初步分析认为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时。

(2)Ⅲ级响应启动:

持续暴雨或持续降雨,高边坡外观检查发现有较明显裂缝或不均匀沉降,测值变化趋势呈持续增大时。

(3)Ⅱ级响应启动:

持续暴雨,大部分边坡有明显形成区域性滑坡或泥石流的条件,部分地裂缝有明显发展迹象,或测值变化趋势急剧增大,继续滑坡或坍塌的趋势不能确定。

(4)Ⅰ级响应启动:

持续暴雨或特大暴雨,整体边坡变化明显迅速,形成大面积滑坡或泥石流条件,地裂缝发展迅速。

响应启动

(1)Ⅳ级响应:

项目经理宣布启动应急预案。

(2)Ⅲ级响应:

项目经理宣布启动应急预案。

(3)Ⅱ级响应:

项目经理宣布启动应急预案。

(4)Ⅰ级响应:

项目经理宣布启动应急预案。

响应行动

当确认灾害灾情发生时,立即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召开应急会议,调动参与应急处置的各相关部门有关人员和处置队伍赶赴现场,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专业处置”的要求和预案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有效地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应急处置

先期处置

(1)对是否转移群众和应采取的措施做出决策;

(2)及时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

(3)加强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导致的二次人员伤亡。

应急处置

(1)小范围滑坡一旦发生后,要认真对待,根据滑坡的部位,在认为安全、技术有保障的前提下,维护班负责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及时将塌方清理,加固未塌地段,防止塌方范围的蔓延,在处理方法上,应按“小塌清、先支后清”以及“治塌先治水”的原则快速进行。

“小塌清、先支后清”即塌方体积小,且塌方范围内已进行临时构件支撑,可由两端或一段先上后下逐步清除坍渣,同时做好排水工作。

(2)由综合协调组负责设置临时围栏、悬挂警示标示牌,通知项目部。

(3)当进发生大面积滑坡,滚石落入时,通知当班值长并立即上报项目部,通知项目经理

(4)当高边坡有变形、异状或即将发生滑坡时,由组长通知人员转移组迅速组织危险区域内及周边受影响范围内的人员撤离。

(5)观测班加强对边坡的险情监测,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

(6)组织人员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人员避灾疏散。

(7)做好速报工作,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直至调查结束。

(8)大型以上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在政府和上级应急机构未介入之前,由本单位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现场负责具体指挥和处置。

扩大应急响应

现场指挥部应随时跟踪事态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有可能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应立即向防汛办报告,由应急领导小组协助调配其他应急资源参与处置工作。

应急结束

突发地质灾害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危害基本消除,应急处置工作即告结束。

Ⅲ-Ⅳ级中、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由本企业应急指挥部决定后,应急救援办公室主任负责宣布应急结束。

Ⅱ级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由本单位应急救援办公室报请上级主管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批准后,本企业应急小组宣布应急结束。

Ⅰ级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由本单位应急救援办公室报请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批准后,本企业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应急结束。

后期处置

作出应急结束决定后,应急救援办公室应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参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各相关部门,同时通过广播向全厂员工发布应急结束信息。

因抢险救灾需要,临时调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险情、灾害应急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救援办公室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财务部根据评估情况办理保险和理赔事宜。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总结本次应急工作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并下发至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必要时修改本预案。

应急保障

应急队伍

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参加自然灾害救援的义务。

生产系统人员是地质灾害抢险的重要力量。

各应急处置工作组应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抢险需要。

必要时由厂防汛办向政府办请求支援。

应急物资与装备

本预案应急处置所需车辆由项目部负责调配,物资供应部全力配合现场处置所需药品、食品负责供给。

通信与信息

应急预案启动期间网络通讯班要安排专人值班,加强网络维护工作,确保网络安全,保障信息能在网络及时发布,同时要切实做好通讯线路和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确保通讯系统无异常。

经费

本预案所需应急专项经费由财务部向发电公司申报,紧急状态下应就近筹措资金确保应急专用物资及时到位。

其他

各应急保障组及各行政机构每年及时上报材料设备计划,配备足够的人员及保障物资与设备。

宣传部门及时做好宣传工作,工会办配合做好员工安抚工作。

物业公司负责维护救灾秩序,保障后勤供应,特别是食品、饮用水、防寒过冬物资、医疗用品的供应,控制不发生疫情。

生产人员在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发生后,在人身安全不受危害的情况下要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培训和演练

为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能及时、正确应对,应加强员工教育,提高员工对危急事件的认识、分析、判断、处理的能力,力求险情发生后在预案实施过程中各级人员各尽其责迅速投入到抢险工作中去,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小影响和损失。

应急领导小组、指挥部、观测班、维护班人员熟悉本预案内容,每年由综合协调组副主任、设备部副主任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的员工对本预案进行学习。

附则

术语和定义

滑坡

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崩塌

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

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识别:

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地面塌陷

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