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物理分组实验记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6446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年级物理分组实验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9年级物理分组实验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9年级物理分组实验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9年级物理分组实验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9年级物理分组实验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年级物理分组实验记录.docx

《9年级物理分组实验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年级物理分组实验记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年级物理分组实验记录.docx

9年级物理分组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1、连接串、并联电路

实验目的

1.让学生学会如何连接串并联电路

2.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

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灯座等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实验中学生操作不够准确,对连接电路的要点把握不够。

导线应该顺时针连接。

采取的补救措施

及时的讲解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结论

在串联电路中,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开关可以控制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实验效果

良好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2、电流表的使用

实验目的

1.学会电流表的使用

2.锻炼学生的物理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

电流表、学生实验电路板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1.电流表量程的选择出现问题,要用试触法进行选择。

2.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采取的补救措施

及时加以讲解指导。

实验结论

电流表能够测量出电路的电流。

实验效果

良好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3、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实验目的

1.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2.锻炼学生的物理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电流表、电阻、开关、导线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1.不会连接并联电路,各元件连接不合理

2.电流表连接错误

采取的补救措施

及时加以讲解指导。

详细讲解电流表的使用。

实验结论

串联电路:

I=I1=I2并联电路:

I=I1+I2

实验效果

良好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4、电压表的使用

实验目的

1.练习电压表的使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

实验器材

演示电压表、电压表、学生实验电路板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1.电压表的并联连接经常出现问题

2.电压表的使用读数出现问题。

采取的补救措施

及时加以讲解指导。

实验结论

电压表应该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实验效果

良好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5、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实验目的

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

实验器材

电源、电压表、小灯泡、开关、导线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1.电压表连接错误

2.电压表读数量程以及分度值选择性错误。

采取的补救措施

及时加以讲解指导,明白量程的选择要求。

实验结论

串联电路:

U=U1+U2并联电路:

U=U1=U2

实验效果

良好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6、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

1.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受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影响。

2.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实验器材

电阻试验器、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1.很多学生不明白用两根导体就可以完成实验的原因,以及如何操作。

2.不知道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采取的补救措施

重新加以讨论,及时的加以讲解指导。

实验结论

导体电阻的大小受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影响,导体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实验效果

良好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7、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

2、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器材

电源、小灯泡、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开关。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1.电路连接存在问题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容易出现问题。

3.求平均值。

采取的补救措施

及时加以讲解指导。

实验结论

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R=U/I,定值电阻应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实验效果

良好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8、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目的

1.利用公式P=UI计算用电器功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

实验器材

电源、小灯泡、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开关。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1.连接电路时,电路存在连接错误。

2.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存在问题。

3.电流表电压表读书时不注意分度值

采取的补救措施

及时加以讲解指导。

实验结论

P=UI计算电功率,电功率不能求平均值。

实验效果

良好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9、研究磁场的方向

实验目的

1.知道如何判断磁场的方向

2.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1.无

采取的补救措施

实验结论

小磁针的方向即是该点的磁感线的方向。

实验效果

良好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10、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

实验目的

1.知道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等同于条形磁体

2.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

条形磁铁、电池盒(附电池)开关、导线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1.条形磁体的磁性太弱

2.小磁针的摆放问题。

采取的补救措施

及时讲解、加以更正。

实验结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等同于条形磁体。

实验效果

良好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11、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实验目的

1.了解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器材

电流表、蹄形磁铁、开关、金属导体、导线、铁架台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1.部分学生对于切割磁感线不太了解。

2.所用金属导体运动速度太慢。

采取的补救措施

及时讲解、加以更正。

实验结论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时能够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效果

良好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12、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技巧

实验器材

温度计、烧杯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放置时碰触到烧杯底部

示数未稳定便读数

读数时出现问题

采取的补救措施

重点讲解、小组间相互帮扶

实验结论

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进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带示数稳定后,玻璃泡继续停留在液体中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液面相平。

实验效果

良好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1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

实验目的

认清晶体、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及有何区别。

实验器材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停表、试管、烧杯、海波、石蜡、火柴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温度计放置时碰触到试管底部

示数未稳定便读数

时间记录不准确

采取的补救措施

重点讲解、小组间相互帮扶

实验结论

晶体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

实验效果

良好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14、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特点,培养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

实验器材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小烧杯,塑料盖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温度计放置时碰触到烧杯底部

示数未稳定便读数

水量过多,沸腾时间过长

未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采取的补救措施

重点讲解、小组间相互帮扶

实验结论

沸腾是一剧烈的汽化现象,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效果

良好

 

实验记录

年级

科目

物理

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数

教师

性质

分组

实验课题

15、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目的

1.实验证明不同的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器材

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天平、水、食用油

实验过程记录

分组数

成功组数

失败组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败的原因

实验中学生操作不够准确,对温度计的读数不够规范。

采取的补救措施

及时的讲解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结论

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实验效果

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