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365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上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上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上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上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历史.docx

《八上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历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历史.docx

八上历史

礼乐制是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礼”的制度是核心,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使贵贱、长幼有序,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礼乐制度将宗法等级制具体化、生活化。

1.礼乐制度有什么作用?

(从贵族和平民两个方面来分析)

答:

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2.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什么决定的?

答:

由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

春秋五霸争霸的影响

1、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民族融合。

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

3、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各国为了战争的胜利,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某些改革,从而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结果是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陵马陵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下。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周政权衰落,一些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致使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四处网罗人才,士人们为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从封帮建国到一统天下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

1.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

1.统一货币

2.统一度量衡

文化思想上:

1.统一文字

2.焚书坑儒

边疆治理上:

1.派军队统一南方越族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

2.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

3.修筑万里长城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统一全国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秦始皇加强边疆治理,统一南方越族地区,设立三郡;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秦始皇统治时,滥用民力,赋税沉重,法律严酷,焚书坑儒,使中国古代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公元前二二一

秦王嬴政大统一

定都咸阳称皇帝

建立中央集权制

中央丞相和太尉

御史大夫辅皇帝

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十六郡始设置

统一货币度量衡

小篆成为规范字

焚书坑儒搞专制

古代文化受损失

北拒匈奴修长城

南统越族设数郡

西起临洮至辽东

万里长城称奇迹

秦朝疆域广又大

东到大海西陇西

北从长城到象郡

疆域四至勿忘记。

1、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领导秦末农民战争的是项羽和刘邦。

2、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秦朝从此一蹶不振。

(“破釜沉舟”的成语就出自巨鹿之战)。

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

前207年秦朝灭亡。

3、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鸿门宴

巨鹿之战后,项羽也进军关中,驻扎在鸿门。

项羽实力雄厚,拥兵40万;刘邦只有10万人,驻守霸上。

刘邦亲自到鸿门表示服从,项羽设宴接待刘邦。

他的谋士范增劝项羽趁机杀掉刘邦。

在酒宴上几次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

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想趁机杀掉刘邦,项伯(项羽的叔叔,被刘邦收买)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刘邦借口去厕所,逃离鸿门。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历史上称这次宴会为“鸿门宴”。

新的大统一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汉高祖采取的措施:

大量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和功臣为侯

目的:

巩固刘家天下,实现长治久安。

后果:

诸侯王势力膨胀,不服从中央,威胁皇帝的权威和统治。

七国之乱

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文景之治”的具体体现是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而且统治者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

1.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

其作用是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皇帝的权威

2.加强监察制度

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以加强皇帝的权威。

思想上: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学经典的太学(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做官。

在地方上设立官学,以培养后备官僚 。

边疆治理上:

1.反击匈奴

2.经营西域

3.经营南方,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

经济上:

张骞出使西域,汉朝与西域各国交流通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的原因是什么?

是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

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

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包括今天的哪些地方?

两汉时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

•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西域和汉交往的通道,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

这条通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入西汉政府管辖打下了基础。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文化方面:

西域的物产、乐器、宗教相继传入中国;而中国的技术也得以向西传播。

经济方面:

中国与西域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強,中國的丝织品和漆器西传,西域的馬匹、和香料亦传入中国。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的意义是什么?

使这一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皇帝

采取的措施

有什么作用

汉景帝

 休养生息、

平定“七国之乱”

 使国家富强、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汉武帝

 颁布“推恩令”,设立“司隶校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皇帝的权威和思想统治

•汉初,汉朝为换取北部边疆暂时的安宁进行和亲;后来在汉元帝时期又派宫女王昭君和亲,两者意义相同吗?

为什么?

答:

不同。

汉朝初年,由于汉朝刚刚建立,急需恢复政治、经济、民力、军力、农业等许多内容,不得不派公主前往和亲,屈辱求和,为换取北部边疆暂时的安宁;而在汉元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和亲表示友好,表示恩赐,是为了双方之间共同发展,友好相处而决定的。

所以两者意义不同。

西汉末年,社会动乱不安,公元8年,外戚王莽乘机夺取政权,改国号“新”,西汉灭亡。

东汉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此后,豪强并起,形成割据势力。

北方主要是曹操、袁绍。

200年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军队,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南方主要是孙权、刘备。

•曹操大军南下,首先碰到刘备,刘备挡得住吗?

孙权单独挡得住吗?

他们怎么做的?

联合起来,组成孙刘联军,与曹操对峙于赤壁,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此展开。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一时间无力再南下,孙权保住了江东、江南地方,而刘备则取得荆州,并进而取得四川一带,最终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是哪三国,分别是谁建立的?

国家名称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0年

曹丕

洛阳

221年

刘备

成都

222年

孙权

建业

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

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来看:

三国鼎立是一种倒退。

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而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

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进步。

这是因为东汉末年实际上是一个分裂的国家,三国中的魏国实际上是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的,吴国、蜀国也是如此。

这样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一种历史进步。

自东汉三国以来,北方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各地?

为什么?

割据主要都在北方,战争主要也是在北方,赤壁之战仅仅是在长江上,对江南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南方此时相对平静,于是大量的北方人民迁移到南方。

引发战乱的还有什么因素?

广大的北方和西北地区还生活着大量的少数民族,从自然环境上讲,居住在寒冷地方,自然条件恶劣,物资经常不足,就常常南下掠夺,这也同样导致战乱,中原地区人民不给就打,打不过只好逃,又使大量北方人民逃到南方。

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

从自然条件来说:

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从人口方面来说:

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从技术条件来说:

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

从社会状况来说:

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西晋灭亡后,北方出现了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历史上把其中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十六国”。

后来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的分裂局面。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使用汉语穿戴汉族服饰改汉族姓氏鼓励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往事越千年

    东汉末年朝政瘫  群雄割据起战乱

     三国鼎立魏蜀吴  或褒亦贬无定论

     南迁纵是避战乱  江南面貌却焕然

     北魏孝文有遗篇  国家一统是本原

西汉、新、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朝→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隋朝

南朝(宋齐梁陈)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篡夺魏国的皇位,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中国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的一支灭了西晋;

317年,皇族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420年东晋灭亡,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称“南朝”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618年,隋朝贵族李渊建立唐朝。

3、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朝第二位君主。

他以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著称。

魏征是有名的谏臣,他先后纳谏二百多次。

4、李世民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们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5、三省六部制度首先出现在隋朝,到唐进一步完善.

6、科举制度首创于隋朝,到唐朝进一步完善,当时还影响到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君民关系

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请说出:

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他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

要保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生存下去。

因为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三省六部制的进步表现在哪里?

1、有利于集思广益,提高了行政效率。

2、他们之间分工明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

3、改善并加强了秦代以来的中央集权。

秦朝机构和唐朝机构相比有了什么变化?

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秦朝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唐朝的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之长并为宰相,国家的政令必须经过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巩固和加强了中央集权。

你认为科举考试制度的形成在当时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

为什么?

科举考试在当时是进步的。

因为它打破了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做大官的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讨论:

鲁迅先生为什么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

因为科举制度发展到后来,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可能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能造就统治者忠实的奴仆。

唐太宗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

项目

内容

作用

 政治

1、虚心纳谏,善于用人

2、完善三省六部制

和科举制度

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保证政治比较清明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选拔治国人才

经济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民族

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促进民族关系融洽

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实行一些比较开明的政策,既维护了统治,又使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盛唐气象

原因:

唐太宗的新政→武则天的发展→唐玄宗的鼎盛 

(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政局稳定、任用贤人、励精图治

表现:

农业(筒车、曲辕犁)

手工业(丝织、唐三彩)

商业的繁荣(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社会生活(中西交融、胡汉交融) 

唐朝由盛转衰标志──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唐玄宗执政后期,唐玄宗日益骄奢、不理政事,任用奸诈的李林甫和杨国忠为相,朝政腐败,边防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趁机发动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给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使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

唐代瓷器--唐三彩

唐代瓷器品种很多,以越窑(今浙江余姚、上虞、宁波一带)的青瓷和邢窑(今河北)的白瓷最负盛名。

唐代的三彩陶俑,即唐三彩,是造型美观的艺术珍品。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民族

北宋

960

赵匡胤

东京(开封)

916

阿保机建契丹国

上京

契丹

西夏

1038

元昊

兴庆

党项

1115

阿骨打

中都

女真

南宋

1127

赵构

临安

1271

忽必烈

大都

蒙古

五代十国

唐朝末期,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

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

五代时,在南方和北方山西地区,还先后存在过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辽)都城上京

1038年,元昊建立政权,都城兴庆

澶渊之盟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

说明了什么?

北宋政府在有利的形势下签订的,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澶渊之盟”是一个怎样的盟约?

一方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另一方面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

1044年,宋、西夏达成和议,元昊对宋称臣,北宋送给西夏“岁币”(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叶3万斤)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南宋抗金

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

1141年。

宋高宗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兵权,与金讲和。

秦桧还反指使爪牙诬陷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他。

宋金议和与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1141年,宋金达成协议,规定:

南宋向金称臣,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南宋统治区,南宋向金送纳岁币。

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蒙古汗位。

1271年他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他就是元世祖。

元统一中国的意义:

1、结束了五代以来370多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奠定了元明清三代大一统的局面,也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2、创立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一直沿用到今天元朝对西藏、彭湖、台湾的管辖说明这些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多个政权并存,为什么在相互战争中拥有先进的经济文化的两宋却被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所灭?

两宋:

统治者腐朽重文轻武。

游牧民族:

(1)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军事实力强统治者富有进取心。

(2)吸收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发展很快。

元朝在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元朝实施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元统治者把各族人民划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蒙古人可以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规定汉人、南人十户为一甲,每一家养一个蒙古兵,专横跋扈,无恶不作。

还没收汉人、南人的武器、马匹,连菜刀也规定只能几户合用一把,当时流传:

“山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天三遍打,不反待何时!

”1351年元末红巾军起义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成熟的时代,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

其色调之优雅,无以伦比。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汝窑、钧窑、哥窑、定窑、官窑等宋代五大名窑

唐代中期以前,“坊”和“市”分离,唐代中期以后,坊市界限逐步打破。

说明封闭的城市格局被打破。

北宋城市生活有什么特点?

店铺林立,商业活动繁荣,夜市、早市出现,人们的活动不再受时间限制,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哪些新生事物?

当时流通的货币还是笨重的铁钱,这就给频繁往来的商业交易带来了困难。

根据文献记载,一个布匹商人当时在成都买一匹蜀布,要使用小钱60公斤、大钱12公斤,如果交易量增大,真成了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在此背景下,成都的一些钱庄开始设计和发行“交子”。

交子、商标和广告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城市商业发达,是商业繁荣的表现.说明宋代某些城市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性质,明显区别于以前政治,军事色彩极浓的城市.

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

瓦子,又称瓦舍、瓦肆、瓦市等,它是随着商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商品贸易集散地,也是当时的综合娱乐场所。

在瓦子里,有许多用栏杆围起来的民间艺术演出的场子,叫做“勾栏”或“游棚”,用于将观众和表演者分开。

北宋首都汴梁的几个瓦子中就有“勾栏”五十余座。

关汉卿号已斋,元代大都人,著名杂剧家。

著有杂剧《关大王单刀会》、《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窦娥冤》、《拜月亭》等,现仅存18部。

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

它起于汉而兴于唐,到达宋代进入鼎盛。

木偶戏的门类众多,有悬丝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药发傀儡和肉傀儡等;艺人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方法,赋予木偶以生命,动作栩栩如生,犹如活人。

也许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很普通,但是普通的人们时时处处感受和体会着这份难得的生活情趣。

也正是这样的普通与平常构成了一幅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图。

宋代文化背景

宋代统治者为何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唐末藩镇割据混战,政治黑暗,宋初统治者吸引教训,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军官的权力,以文人代替武将出任地方官。

为什么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它们是品行高洁的象征。

这正是宋代文人信念、情趣的象征。

宋代文人偏爱“花中四君子”,这一现象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特征?

多才多艺、情趣风雅。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元杂剧作家的杰出代表关汉卿,

他的剧作以《窦娥冤》最为著名。

散曲以马致远最为人熟知。

古代科技典范

火药的发明、应用过程

发明:

古代炼丹家

唐朝末年:

开始用于战争

宋元时期:

广泛用于军事

南宋:

管形火器(突火枪)

金:

制造火器较发达

13世纪中期传至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火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建设的便利,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

火药武器改变了作战方式,尤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造纸术的发展过程

龟甲、兽骨、竹木简、缣帛、金石

西汉:

植物纤维纸

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纸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

造纸术的发明,为人们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印刷术的发展过程

隋唐雕版印刷术

毕升(北宋平民)和泥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进步性:

省时省力,排版错误容易修改,容易保存。

泥活字的缺陷:

容易破裂、不易着墨等。

王祯(元)和木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的发展过程

战国:

司南

北宋:

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南宋:

罗盘针,并传至阿拉伯与欧洲各国

宋元:

普遍应用于航海

活字印刷的出现,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大大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指南针发明并应用的意义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评价道:

指南针的应用,把“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点”。

指南针是“航海的眼睛”、“水手之友”。

指南针的发明,极大提高了人类航海的能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也大大受惠于指南针。

黄道婆和棉纺织技术

她将在崖州(今海南岛)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改革,制成一套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

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

•宋元时期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它们分别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

⑴指南针的发明,极大提高了人类航海的能力和技术,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⑵火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如烟花);火药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将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改进了作战技术;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起到巨大的作用。

•⑶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大大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⑷棉纺织技术的推广,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合适的衣料(棉布),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3、为什么元代出现了一个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

它的开放和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

影响?

•答:

⑴原因:

①元帝国的统治区域空前广大,扫,创立了行省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交通的发达和畅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保障,创造了便利;②朝廷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③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政策。

•⑵它的开放和交流表现在:

①海外贸易空前繁荣,中国的瓷器和茶叶等大量出口,远销亚非欧诸大洲;②中外科技交流达到高峰,指南针、火药等科技发明在这个时期传播出去,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等科学知识也传入中国;③中外人员往来和民族融合又迎来了一个高潮,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④伊斯兰教、基督教、摹尼教等各种宗教传入中国,并传播开来

•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南移的过程,它起于何时?

成于何时?

促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答:

东汉三国以来,中国经济中心开始逐渐南移;到了南宋,全国的经济中心最终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⑵原因:

①北方数遭战乱,经济和环境破坏严重,而南方相对和平,有利于经济的开发。

•②北方民众的南迁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

•③南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中国历史发展简表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