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剑阁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4338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剑阁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剑阁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剑阁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剑阁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剑阁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剑阁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剑阁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剑阁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剑阁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剑阁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剑阁中学2015年秋季高2014级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

杨渊)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

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

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

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

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

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1.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2.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

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4~6题每小题3分,7题1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

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

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

以后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

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

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①,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

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告天曰:

“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

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

”屡经战阵,亦不被伤。

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不觉。

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

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

“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

”敌见,惊退。

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

轨遂投城遁走。

文帝闻而壮之。

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

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

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②。

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

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

“何不早降?

”罴乃大呼曰:

“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

”神武不敢攻。

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尝有台使③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

罴曰:

“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

”命左右撤去之。

使者愕然大惭。

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

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客甚愧色。

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

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注:

①铁券:

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某种特权的凭证。

②讟:

怨恨。

③台使:

六朝时指朝廷使者。

 

4.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轨遂投城遁走投:

投奔 

B.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济:

渡河 

C.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虞:

忧虑,忧患 

D.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尚:

崇尚,推祟 

5.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的一组是(     ) 

①死生在此,欲死者来 ②便袒身露髻徒跣 ③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 

④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⑤尔之选择,当是未饥 ⑥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罴为官清廉,办事公允。

当荆州被围,城中粮尽时,他和将士平均分食煮好的粥。

 每逢宴会,他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B.王罴虽是性情中人,却为人小气。

他请台使吃饭时,竟因对方撕去薄饼边儿而撤去食物;还曾因客人削的瓜皮太厚,而使客人下不来台。

C.王罴性格质朴正直,倔强急躁,别人总是对他又敬又怕。

曾有下属挟带私心跟他谈事, 他勃然大怒,拿起靴子来打对方。

 

D.王罴作战勇猛;出战时经常不穿铠甲,不戴头盔;面对敌人的偷袭,他英勇杀敌; 镇守华州时,他竟欲与神武帝拼命。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8.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6分)

答:

9.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任选3个小题)(6分)

10.

(1)子日:

“不患人之不己知,。

”(《论语·学而》)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3)座上珠玑昭日月,。

(曹雪芹《红楼梦》)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

(4),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笆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开始筹划建造草堂。

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浣花溪又称百花潭,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

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

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

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成都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

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

”(《题桃树》)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

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人索要过日用家什。

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

他赞美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

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作者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

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以心迎物,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

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

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

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进行交往。

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

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

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

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为肃宗朝付出过巨大的牺牲,而得到的却是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

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

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家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与他们。

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他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

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

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摘编自冯至《杜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关链接:

①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

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

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

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悬殊!

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

(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②中、晚唐诗人如张籍、白居易、元稹、杜荀鹤、曹邺、皮日休均受杜诗影响。

杜甫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下启中唐新乐府运动。

韩愈诗气势雄壮、沉雄博大、奇险生硬、拗折艰涩、喜以文为诗,乃受杜诗影响。

李商隐诗秾丽沉郁、气象高远、造语精工,亦受杜诗影响。

宋代孙仅说:

“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赡博。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维基百科)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日用家什”,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

B.“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审美观也依然是现实主义的。

C.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

D.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过起了有滋有味的闲适生活,回京做官的机会也因此放弃了。

E.杜甫总是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笔下的诗篇也大都如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心灵感受,

草堂岁月里写下的诗章也依然如此。

12.杜甫的“草堂”是在什么情况下建起来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

 

13.材料特意评点了草堂建好后杜甫写的《江村》和《蜀相》,这样写从内容上说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

 

14.草堂岁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

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后世的诗人?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8分)

答:

第Ⅱ卷表述题

四、语文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午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17.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建筑是凝固的诗:

;。

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

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每处不超过两个字,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

“①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他想:

②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

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③给丢啦。

“Dentuso”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聪明,既强壮,又聪明。

可我比它更聪明,④不吧,他想。

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3个武器吧。

19.下面三幅图劝阻吸烟的手势图,你认为哪一幅最好?

请结合图像说明理由。

要求70字左右。

(6分)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

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

③不得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剑阁中学2015年秋季高2014级半期考试语文答案1.BA项,原文是说“极可能源自”。

c项,西汉时期围棋还“处于受挤压的位置”;另外,“东汉”应为“东汉中期后”。

D项.“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于文无据,文中是说“人们”“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

2.C原文中“人们„„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与“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是并列关系,选项把它们变成了顺承关系。

3.AB项,“盛极一时”的是曾经的“博累棋”,“围棋”是“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c项,“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于文无据。

D项,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只是正确认识围棋“国艺”地位的必要条件;应将“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4.A解析:

“投”应译为“丢下,丢弃。

”5.D解析:

①②旬表现的是王罴英勇作战的举动。

④句写的是王罴分配公平的行为,其余的均为“举动率情,不为巧诈”之举。

6.B解析:

“为人小气”,不对,上述做法是表现他注重节俭、率直的品性。

7.

(1)于是就赐给王罴铁券,说只要荆州城完整,就一定授予本州刺史一职。

(赐、全、授,译对各1分,句意2分)

(2)只有王罴能取信于民,所以没有隐匿人,他征收的粮食不比各州少。

(唯、著、少,译对各1分,句意2分)8.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2分)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2分)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2分)9.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3分)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自己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分)解析

(1)‚映地为天色‛从‚色‛方面写出山泉之清澈见底;‚飞空作雨声‛从‚声‛方面写出山泉凌空而下水石相激的情形。

另外,从上下文看,此联与前一联形成欲扬先抑之势,同时为最后两句的称赞作了铺垫。

(2)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关键词。

1、2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3、4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5、6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7、8句赞扬它恬淡自守。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

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

10.

(1)患不知人也沉舟侧畔千帆过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沧海月明珠有泪(3)堂前黼黻焕烟霞丛菊两开他日泪(4)连峰去天不盈尺别有幽愁暗恨生11.CEA项,‚以至于无暇……‛错误;B项,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表述的时间错误,这种认识是在草堂建成后;D项,‚因此‛的表述不合文意。

(选C得3分,选E得2分)12.①公元760年暮春时节,在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的时候,杜甫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成都建成了一个栖身的处所——草堂。

②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地址选定了城郭西郊环境清幽的浣花溪畔,开始筹划建造草堂。

③建造草堂所需一切,有的是亲友赠送:

表弟送了些钱;有的是杜甫索求的:

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种树苗、果木苗及所需家什。

(①是社会背景和杜甫的经历,②③是建造的具体情况)(每点2分)13.①表现杜甫此时生活的暂时安定状态。

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结束了流徙的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诗兴。

②表现杜甫苦中作乐的现实处境和‚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的心境。

③因为时刻记着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所以杜甫诗中不时流露出在国事维艰之际被冷落被排挤的不平之气。

(本题从刻画杜甫的‚形‛_经历和‚神‛——情感两个方面作答,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14.第一问:

观点一:

杜甫并没有‚陶醉‛‚忘却‛。

理由:

①他欣赏、赞叹农舍之景,只是他心灵得片刻宁静的表现,在并不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如此,正是杜甫热爱生活、关注现实的体现。

②从这一时期的杜诗中,读者看到的是杜甫平静心境后的报

2国无门的悲慨。

观点二:

杜甫暂时‚陶醉~‘忘却‛了。

理由:

①草堂建成后,杜甫开始‚有滋有味‛欣赏草堂风物,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

②‚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进行交往。

‛‚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

‛(言之成理即可)(第一问4分)第二问:

影响:

①内容上,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

②艺术表现形式上,中晚唐写诗人白居易、韩愈、李商隐、元稹、孟郊等的诗文、文风都有杜甫风格的影子(意思对即可)(第二问4分)15.B解析:

A纸醉金迷:

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的环境。

不能形容晋商大院。

B不谋而合: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c豆蔻年华:

指十三四岁的妙龄少女。

不能修饰大学生。

D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表面很华美,里头一团糟。

不能用来形容文字。

16.A解析:

B杂糅,去掉‚所‛字c前后对应不当D搭配不当‚描写‛应为‚表现‛17.c解析:

答题时注意语句内部给出的隐含的逻辑顺序。

18.①可是②不过③也④也许(答对1个1分,2个2分,3个4分,4个5分)19.示例一:

我认为第一幅最好。

(1分)第一幅画面人物用手掌遮挡住鼻子,并且面带微笑,示意你吸烟‚我介意‛。

(2分)画中人物态度温和,意思明确,易于让对方接受,能最大程度地达到劝阻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