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完整文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522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1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完整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完整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完整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完整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完整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完整文档.docx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完整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完整文档.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完整文档.docx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完整文档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完整文档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文档,欢迎下载)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

姓名:

吕东涵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社会学

班级:

社会41

学号:

2214106

指导教师:

魏丰职称:

副教授

 

2007年6月25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

社会学专业学生吕东涵

指导教师魏丰

摘要:

把社会资本引入就业的分析框架是一种新的研究途径,为更充分认识社会发展的内在原因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本文结合以往的研究文献,从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及大学生应如何积累社会资本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

社会资本;大学生就业;研究综述

ASummaryofSocialCapitalontheImpactoftheGraduateEmployment

StudentmajoringinSociologyLvDonghan

TutorWeiFeng

Abstract:

Introductionofsocialcapitalframeworkfortheanalysisofemploymentisanewwaytostudy,tofullyunderstandthesocialdevelopmentoftheunderlyingreasonsforanewangle.Basedonpreviousresearchliterature,fromtheconceptofsocialcapitaldefined,therelationshipbetweensocialcapitalandtheemploymentofuniversitystudents,howthesocialcapitalinfluencetheemploymentofuniversitystudentsanduniversitystudentshowtoaccumulatesocialcapitalthescreenandsummary.

Keywords:

Socialcapital;theGraduateEmployment;Summarization

引言

改革开放初期,不同于就业形势下的弱势群体如农民工和下岗工人等,大学生因自身的学历、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在竞争中占有的优势地位而并没有引起太多学者的关注。

倡导以人力资本为主导机制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安排从根本上强调了劳动力配置的双向选择模式,从而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业分配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特点,加之高校的培育方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暴露了出来。

城乡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也成为大学毕业生自由流动和自主择业的障碍,大学生就业市场尚未实现充分竞争。

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资源配置方式,社会资本在个体求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现。

正如林南指出的:

“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拥有较高人力资本者更有可能扩大自己的网络范围或联系到有更高地位的网络成员,从而使自己拥有更丰富的社会资本”。

[1]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

在理论和研究中,社会资本是一个相对较晚引入的概念,尽管早期学者指出社会关系的资源或资本性质,甚至使用了“社会资本”一词,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当布尔迪厄、科尔曼和林南几个社会学家独立而详细地探究这个概念时,它才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林南认为个人有两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获取和使用:

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

个人资源是个体所拥有的资源,可以包括物质和符号物品(如文凭和学位)的所有权。

社会资源是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取的资源。

由于社会联系的延伸性和多样性,个人有不同的社会资源。

而且,为了获益,这些资源可以“借”,从朋友那里借一辆车搬家,为了获得一份工作而让老同学的父亲帮着“说句话”,都是使用社会资源的例子。

同时,对于个人的潜在功用而言,社会资源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要超过个人资源。

[1]

布尔迪厄认为资本伪装成三种形式:

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由社会义务或联系组成”,“它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是与对一个相互熟识和认可的、具有制度化关系的持久网络的拥有——换言之,一个群体的成员身份——联系在一起。

”群体为其成员提供集体共有的资本,成员可以将这些资本用于信贷,这种形式的资本可以表示为网络的规模和资本的容量(经济的、文化的或符号的),那些与他人有联系者拥有这些资本。

换言之,布尔迪厄认为,社会资本取决于个人联系的规模和这些联系中所含有的资本的容量或数量。

然而,社会资本是一个确定群体的成员所共享的集体财产,这个群体有清楚的边界、互相交换的义务和相互的认可。

[2]

科尔曼是“理性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看来所谓社会资本就是个人拥有的蕴涵于社会结构之中的资本,通过促使行动者进行交易与协作等特定活动而产生效益的资源,表现为社会网络及其某些特征,如信任或规范等。

社会资本实际就是一种人们“交往的关系”,这种交往既指“个人间”的交往互换,也包括“制度化”了的交往。

在科尔曼看来,由于某些行动者的利益部分或全部处于其他行动者的控制之下,个体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相互进行交换,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甚至单方面转让,结果就形成了一种持久的相互关系。

在复杂的行动系统中,人们通过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如:

信任关系、权威关系、组织关系、制度规范及网络等),从而形成了各种人际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为个人提供了新的资源——社会资本。

[3]30-38罗纳德·博特以网络结构为重点,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网络结构给网络中的行动者提高信息和资源控制的程度。

他称之为“朋友、同事以及更一般的熟人,通过它们获得使用金融和人力资本的机会”。

[4]

近年来,己经有许多中国学者对社会资本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阮丹青等于1986年对天津1011名城市居民的社会网进行了调查,发现同美国人的社会网相比,天津城市居民社会网的规模更大,异质性更低。

他们认为造成中美两国社会网络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两国的社会结构根本不同。

[5]张其仔在研究中也发现,中国社会秩序的构成不同于美国社会,它的基础在于强网,而不在于弱网;并且张其仔试图将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内生变量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探讨社会资本对厂商行为、经济增长、产权制度选择、劳动力流动等多方面的影响。

[6]李路路在对中国私营企业家的实证研究中发现这些企业家拥有的社会资本对其企业的“成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其影响甚至超过了他们拥有的体制资本(即在传统社会政治体制中的结构性地位)和人力资本的作用。

[7]

综上所述,社会资本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以一定的文化作为内在的行为规范、以一定的群体或组织的共同收益为目的、通过人际互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

在这个概念中,社会资本可以操作化地定义为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这个概念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它代表着嵌入在社会关系中而不是个人中的资源;

(2)这些资源的获取和使用取决于行动者。

第一个特征——社会的嵌入性资源,容许在社会资本和其他资本形式之间进行相对应的分析。

例如,人力资本被经济学家视为代表着个人为获得在某种市场中有用的某种技能和证书的投资,社会资本也可以被视为个人在市场中对有用的人际关系的投资。

社会资本的第二个特征反映出,社会资本一直存在于个体的意识之中,在个体不使用他们的时候便不能发挥作用,只有在个体意识到他们能够拥有或获取的资源,才能将这些资源资本化。

二、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以一定的文化作为内在的行为规范、以一定的群体或组织的共同收益为目的、通过人际互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它对就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那么社会资本与大学生的就业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社会资本是通过何种方式对就业产生影响的呢?

科尔曼在论述他的社会资本理论中,曾指出:

“社会资本是影响个人行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资源。

”[3]40它可以从功能上动员社会结构的各种要素,有助于个人或团体获得资源,掌握信息,从而实现特定目标。

韦恩.贝克也有类似观点:

“拥有恰当的知识和恰当的网络关系,个人和公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投资于社会资本,就是投资于成功。

”[8]具体运用在求职过程中的社会资本主要是指求职者所拥有的社会网络、信息网络等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择业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投资与利用。

70年代初,格拉诺沃特在对个人寻职行为和结果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某个人寻找工作时,对他找到新工作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是通过他的关系密切的亲戚或朋友(强关系)而获得,而是通过他的一般亲戚朋友(弱关系)而获得的,这与一般人的想象似乎正好相反。

格拉诺沃特对此的解释是:

根据社会交往理论,只有那些在各方面与某人有较强同质性的人才可能与他建立起比较紧密的关系,因此,这些人所掌握的信息,也和他差别不大。

而与此人关系较疏远的那些人则由于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也就更有可能掌握此人及其周围圈子内的人所无法得到的、对个体求职有帮助的信息。

[9]

在格拉诺沃特“弱关系假设”的基础上,边燕杰对中国市场经济中用来收集信息的“弱关系”和用来影响资源配置权利的“强关系”进行了区分。

边燕杰认为,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经济,在就业市场上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哪怕是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也是如此。

边燕杰认为社会网络在中国转型期的作用不仅是收集和传播信息,更是择业者通过人际关系,力争得到工作分配主管部门和决策人的照顾。

为此,边燕杰提出了“强关系”假设:

当影响信息决策而非仅仅提供信息流通时,强关系更能发挥效用,即人情关系强,得到照顾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则小;没有人情关系,除去偶然的情况,不会得到照顾。

边燕杰发现在中国人的交往中,“关系”和“面子”非常重要,控制着社会稀缺资源的那些人往往是以此为做出最后决定的依据。

[10]

曾之光、沈卜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一文中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就用人单位来说:

(1)用人单位不了解毕业生的有关素质、能力等个人信息;

(2)用人单位分不清毕业生各种证件的真假优劣;(3)用人单位不了解求职者的真实求职期望。

而对求职者来说:

(1)求职者不了解用人单位的真实情况;

(2)求职者不了解用人单位承诺的可信程度等等。

曾之光和沈卜仓认为求职者利用社会资本能够有效节约信息资本从而弥补就业市场信息不充分。

[11]

曹荣湘在《走出囚徒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一文中分析,由于公司事务与交易的处理都离不开社会技能和网络,所以公司在招募人员时,必须把社会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尤其对于某些类型的职位来说,公司更加需要这样做。

所以可以预测,在公司中某些职位需要具有比其他职位更多的社会资本,因为他们要管理和应付公司内外各种各样的人。

事实上,我们可以推测,就最高管理层来说,在位者的社会资本远比他们的人力资本重要。

尤其那些需要跟人打交道的职业(如护士)不同于和机器或工艺打交道的职业(如程序员),它们由具有较好的社会资本的人来担任。

另外,处于公司外缘的职位(如推销员、公关、驻外管理人员)也更需要由那些具有较好社会资本的人来任职。

所以对这类职位需求越大的公司,将会在人员招募中更广泛地使用非正式的信息来源。

[12]

从上面各个学者的研究结论中都可以看出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由于我国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就业信息的不对称,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无法建立起有效的互动机制,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人情社会的现实,与信息资源的决策者建立了强关系便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取得这一职位的胜算。

那些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资源同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一样对大学生的求职就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具体来看,社会资本究竟在那些方面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影响呢?

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多,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沈悦萍认为社会资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影响:

首先,降低就业成本。

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

获取任何信息、传送任何信息都是需要花费成本的。

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正因为它们能够节省成本、加速信息流动而具有了特殊的价值。

对于求职就业的大学生而言,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减少就业环节,缩短求职就业的时间,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某些有助于他们求职成功的资源。

第二,帮助收集就业信息。

当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发育尚未完善,大量的劳动力供给需求信息、交流仍属于非制度化或半制度化的阶段,缺乏一定的公开性、易得性。

大学生就业时也普遍感到最缺少的是及时有效、真实可靠的需求信息。

若能够通过学校的老师、自己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网络,帮助建立起一个可信度比较高的信息网络。

由于他们与你的亲情、友情关系,对你比较了解,请他们帮助你分析、筛选信息,显然是得力的帮手和参谋。

第三,协助获得就业机会。

如果就业者的社会网络中有一位或几位成员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他就有可能凭借与这此成员的特殊关系而获得就业岗位。

最后,支持资助创业。

大学生的创业缺少资金和物质基础,但如果创业计划能够得到一位信赖自己的专家、教授的肯定、赏识,他能够提供支持和帮助,那成功的砝码将加重许多;如若项目能被一位经济实力较强的熟人或亲戚朋友看中并给予资助,或是得到一位政府官员的肯定和支持,比起靠自己的孤身奋斗要强上百倍。

[13]1

李展认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可从正功能与负功能两方面分析:

在正功能方面,社会资本可以帮助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社会资本可以支持、赞助创业;社会资本还可以协助推荐就业。

因为在“双选”就业过程中,供需双方最大的障碍是彼此了解不够,担心把握不准。

通过供需双方都比较信赖的熟人引荐,彼此心里都感到踏实,成功的机会自然增加许多;另外,社会资本还能使它的拥有者对就业机会的态度变得相对乐观,这种乐观的态度反过来促进了他们求职的强度,最终使他们可以比没有社会资本的人找到更多更好的工作。

从负功能方面来看,因为社会资本本身具有不平等性和排斥性,某些个人或团体拥有的社会资本密度过多,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不平衡,进而造成竞争的不平等、社会不公平感的蔓延及个人与社会疏离等诸多问题的产生。

千军万马都在挤求职这个独木桥,但职位毕竟是有限的,总有一部分人会败下阵来。

当看到周围的人都在不遗余力的“拉关系”甚至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只为谋求一个好的职位,而自己仅仅因为缺乏这方面的能力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个人的挫败感和剥夺感便犹然而生。

学生时代就开始强烈的感受到社会的不公,这很有可能改变现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周围的个人及社会产生消极看法及不满情绪,进而造成一些不稳定因素。

[14]

陈成文和谭日辉在对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进行分析时也同样认为,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社会资本可以弥补就业信息的不对称,可以搭建用人单位和求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

社会资本还有助于大学生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强关系的作用赢得这些职位。

[15]他们对于强关系的研究,与边燕杰1988年在天津调查时得出的强关系对职业地位的获得具有重大的作用的结论有类似之处。

在注重人情关系的中国,带有强关系的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他们认为在转型期的中国,由于就业压力的加大,拥有社会资本多的人比拥有社会资本少的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取和收集就业信息,搭建关系桥获得就业机会,资金赞助的作用,以及心理方面的对大学生积极就业的鼓励作用。

有些学者还看到了社会资本的负功能,即某些团体或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过多,必将造成竞争的不平等和社会不公平感的蔓延。

四、大学生应如何积累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发挥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大学生利用社会资本获得就业机会,其中主要是靠人情关系在发生作用,这与市场机制的理性化特征相冲突,应该受到拒绝和排斥;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可以弥补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从而起到弥补就业市场机制不足的作用,是应该受到推崇的。

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在控制社会资本负面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地积累和运用社会资本呢?

邝小军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活动空间一般局限于学校和家庭,交往对象主要是老师同学和父母亲戚,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与老师同学和父母亲戚的关系。

所以大学生首先要学会的,是发现和强化这些社会资本。

要认识到自己拥有的“血缘’和“地缘”关系的重要性,平时,将一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这方面的交往之中,努力强化与老师同学和父母亲戚的关系。

大学生缺少社会资本的重要原因是与社会接触的少,所以,大学生应该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多参加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利用兼职、打工、实习等各种机会,有意识地加强与社会的交往,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

他认为大学生就业时不仅要寻求亲属和亲密朋友的帮助,还应该利用好亲属的朋友、朋友的亲属这些弱关系的作用,跳出“小圈子”,寻求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

[16]

郑会霞认为,网络范围越广则接触和动员的社会资本越好,所以积累社会资本要从开发和扩大社会网络联系开始。

他认为大学生首先要善于开发现有的社会资本,如亲戚朋友,老师,同学,老乡还有同学的老乡等就在身边的社会关系,平时有意识地去经营这些关系。

其次要加强社会交往。

大学生要拓展社会资本,不要依赖于学校或各种组织,要独立地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探索,扩大社会资本。

如到社会上兼职,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充分利用实习机会等等,在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弥补大学生自身缺少社会联系的缺陷。

第三要发挥各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在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非正式组织,如老乡会、俱乐部等,这些非正式组织的成员来自于不同院系、学校甚至社会,因此,这种社会联系的范围较广。

虽然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可能并不多,但它主要是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相互联系的平台,所以加入各种非正式组织,创造与其他成员联系的机会,并与他们成为好朋友,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大学生的社会联系。

[17]

沈悦萍的观点与上述两种观点大致相同,他认为大学生积累社会关系的方法除了挖掘现有的社会资本和加强社会交往外,还应抓住机会适时地展现自己。

他认为对于社会资本欠缺的大学生来说,抓住机遇显得尤为重要。

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还要看大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展示自己。

现代社会中,仅凭学习成绩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善于展示自己的优势,学会推销自己,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大学生的身边不乏一些专家、教授,或许在亲友中还有经济雄厚或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若能够适时地推销自己取得他们的青睐,那么大学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就会转化为成功的砝码。

[13]2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积累和拓展社会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发现和强化已经拥有的社会关系,如加强与亲戚、朋友、同学、老师的关系;其次要善于开发和扩展社会网络关系,要走向社会多积累人际交往经验;最后要学会适时地推销自己,让自己受到身边的一些专家、教授或亲戚朋友中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的青睐。

小结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就业体制还不够完善,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存在着不足之处。

社会资本在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在帮助大学生获取和收集就业信息,搭建关系桥获得就业机会,资金资助,以及心理层面的鼓励作用。

在求职的过程中利用社会资本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就业机制中的信息不对称,填补就业市场的漏洞。

因而大学生应该积极积累并拓展社会资本和网络,并合理地对社会资本加以利用。

笔者认为应该对社会资本与大学生的就业的关系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以得出更加科学、更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林南.张磊译,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2-53.

[2]皮埃尔·布尔迪厄.包亚明译,皮埃尔·布尔迪厄言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0.

[3]科尔曼.邓方译,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30-40.

[4]BurtRonaldS.structuralHoles:

TheSocialStructureofCompetition[J].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2(9).

[5]张文宏,阮丹清.城市居民的社会支持网[J].社会学研究,1999(3).

[6]张其仔.新经济社会学[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0.

[7]李路路.社会资本与私营企业家——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动力[J].社会学研究,1995(6).

[8]GranovetterMark.TheStrengthofweakties[M].Americanjournalsociology,1978:

12-15.

[9]马克·S·格拉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J].国外社会学,1998

(2).

[10]边燕杰.找回强关系:

中国的间接关系、网络桥梁和求职[J].中国社会学,2002

(1).

[11]曾之光,沈士仓.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J].人口与经济,2006(6).

[12]曹荣湘.走出囚徒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3:

40-45.

[13]沈悦萍.论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J].煤炭高等教育,2003(11).

[14]李展.浅析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J].零陵学院学报,2004(10).

[15]沈成文,谭日辉.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7).

[16]邝小军.大学毕业生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2005:

12-13.

[17]郑会霞.社会资本对就业的影响[D].郑州:

郑州大学,2006:

16-17.

 

对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

 

09级机制一班

郑雨天

学号:

202140614501

摘要

目前,就业压力对于所有人都越来越大,尤其是我们广大的毕业大学生。

大学生现在就业的现状我只能说在慢慢的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摆在大家眼前的情况还是不太乐观。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方向就业率

 

正文

对于毕业大学生,目前基本上就只有两条路摆在眼前——考研和就业。

这次调查的内容就集中在就业问题上,因为有话这样说“毕业后找不着工作的学生才考研”,也许不完全是这样,但足以见得就业应该是大部分学生的第一选择。

目前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就是——“好单位不要因为什么都不懂差单位不想去工资不高”。

所以,最后多数的大学生都在一个较好的公司做着最下等的不是自己专业的事情或者干脆失业。

所以,本调查的主题在于研究大学生就业时的就业方向与就业率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方向

目前,大学生就业时,除了对专业要求很高且专业人员比较稀缺的职业,比如医生、护士,其他专业学生都很难得到与自己专业对应的职业,比如说我们机械专业的老师在上课时就说过“大部分我们专业的同学都可以进重工企业,但是真正进研发部门的是少之又少,大部分还是到了营销部门。

”这足以证明,大学生就业时就业方向的迷茫。

在腾讯网2021年有一条新闻《大学生就业对口率医学最高历史学最低》。

新浪网2021年的报道中有《大学生做调查称新闻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仅一成多》

如此的新闻在这些年越来越多,表示大学生就业对口率越来越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