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442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试题Word版含答案

1.(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列关于实验室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酒制作过程中,不能对葡萄进行消毒处理,以保存野生菌种

  B.果醋发酵温度较高,且发酵过程要特别注意氧气供应

  C.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等.均可以抑制杂菌生长

  D.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主要菌种都是有氧呼吸型真核生物

[解析]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事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果醋发酵温度较高:

30℃~35℃,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等,可以提高溶液的浓度,从而可以抑制杂菌生长;果酒和腐乳制作过程中,进行的是无氧呼吸,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

2.(广东省汕头市2014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试题)下图是草莓酒制作的步骤。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步骤②是对草莓进行灭菌处理

B.步骤⑤为加入酵母菌液或含酵母菌的凝胶珠

C.发酵过程中放气量先增加后减少

D.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酒精的含量

[解析]2.步骤②是对草莓进行清洗,灭菌会使草莓表面的酵母菌死亡,影响发酵;为了提高菌种的数量,缩短发酵的时间,需要向瓶中加入酵母菌,如酵母菌液或含酵母菌的凝胶珠;发酵过程中,刚装完瓶时,瓶中含有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随着发酵的进行氧气逐渐减少,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发酵过程中放气量先增加后减少;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

3.(北京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平板划线法对土壤细菌进行计数

B.氨基酸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

D.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抵制杂菌生长

[解析]3.平板划线法是分离菌种的方法,不能对细菌进行计数;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蛋白质,与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但不能与氨基酸起作用;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和低温诱导处理都可以使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制作腐乳时,加盐使豆腐中的水析出,从而使豆腐块变硬,同时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4.(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研究人员把噬菌体和细菌按1︰10混合,然后除去游离的噬菌体,在培养过程中定期取样,稀释涂布在连片生长的细菌平面(菌苔)上,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后24min内取样涂布,菌苔上产生空斑的数目不变;混合24min后取样,菌苔上空斑数目迅速增加;再过10min取样,菌苔上空斑数稳定。

下面的分析和推理不正确的是                            (  )

A.24min内取样,新复制的噬菌体还未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B.34min时取样,根据空斑数量可推测样液中噬菌体的数量

C.取样液中的噬菌体涂布到菌苔上以后噬菌体不再增殖

D.实验证明病毒是一种生物,其具备在细胞内增殖的特性

[解析]4.把噬菌体和细菌按1︰10混合,稀释涂布在连片生长的细菌平面(菌苔)上,噬菌体会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裂解,出现空斑;混合后24min内取样涂布,菌苔上产生空斑的数目不变,说明新复制的噬菌体还没有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再过10min取样,菌苔上空斑数稳定,说明新复制的噬菌体已经完全释放出来,根据空斑数量以及实验前样液的混合比例可以推测出样液中噬菌体的数量;取样液中的噬菌体涂布到菌苔上,则噬菌体会侵入细菌,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复制,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该实验证明病毒是一种生物,具备在细胞内增殖的特性。

5.(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酵菌群均为原核细胞                   

B.均需高温高压灭菌

C.均可以使用自然菌种                 

D.均需控制无氧条件

[解析]5.果醋发酵利用的是醋酸菌,为原核生物,果酒的制作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发酵、腐乳的制作需要多种霉共同作用,但毛霉起主要作用,都是真核生物,泡菜的制作原理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乳酸菌是原核生物;腐乳的制作不需要高温即可,可以使用自然菌种。

制作果醋不仅需要高温高压灭菌,还需要氧气。

6.(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苹果醋是指以苹果汁经发酵而成的苹果原醋,再兑以苹果汁等原料而成的饮品。

下图是苹果醋的制作流程简图,请据图回答:

  

          ①     ②

 鲜苹果汁→高纯度苹果酒→苹果原醋+苹果汁等原料→苹果醋

(1)过程①用到的微生物是     ,若要检测是否产生了苹果酒可用     试剂进行检测。

(2)②中使用到的微生物是      ,该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       ,

(3)过程②中使用的微生物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方法是:

第一步:

配置培养基。

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以及碳源、_________

第二步:

对培养基用             方法进行灭菌。

第三步:

接种: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       。

第四步:

培养:

温度控制在30~35 ℃。

第五步:

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4)在传统发酵技术中,果醋的制作往往在果酒制作基础上进行,反应简式:

   。

(5)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趋势是    (升高、降低、先升后降、先降后升、基本不变)。

[解析]6.

(1)苹果汁经发酵成的苹果酒,应用酵母菌;检测酒精的方法是在酸性环境条件下,用重铬酸钾试剂进行检测,如果苹果酒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说明有酒精产生。

(2)由苹果酒酿制成苹果原醋,需要使用到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氧需氧型,条件是持续通氧,温度是30-35℃。

(3)在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因此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制备固体培养基,并对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方法进行灭菌;醋酸菌适宜生存的温度为30~35℃。

(4)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

表达式为:

C2H5OH→CH3COOH+H2O;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5)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由于产生醋酸,使溶液的PH降低。

7.(东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平板划线法对土壤细菌进行计数

B.氨基酸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通常使用卡诺氏液来解离低温处理过的洋葱根尖细胞

D.使用低倍镜可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解析]7.利用平板划线法对土壤细菌进行分离纯化,计数应用血球计数板;肽或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氨基酸中无肽键与与双缩脲试剂不发生作用不发生反应;卡诺氏液起固定作用,解离时应用解离液:

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1:

1);用低倍镜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因为观察这个过程不需要看到细胞内部,只要看到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相对移动就可以了。

8.(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家庭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可以不用专门接种

B.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过程中所需温度最高的是果醋的制作

D.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

[解析]8.家庭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可以不用专门接种,因为在食物材料上有所需要的菌;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其他均是兼性厌氧;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过程中所需温度最高的是果醋的制作;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除毛霉外,还有酵母菌也是真核生物。

9.(2013年江苏南京、淮安两市模拟)下列有关NaCl在生物技术实践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A.在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入琼脂,不需要添加NaCl

 B.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粗提取DNA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装瓶时需逐层等量加入NaCl,以防杂菌污染

 D.将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浸泡于0.9%的NaCl溶液中,用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解析]9.在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入琼脂,需要添加NaCl,提供无机盐,故A项错误;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故C项错误;0.9%的NaCl溶液是生理盐水,将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浸泡,不会得到细胞膜,故D项错误。

10.(2013年江苏南京、淮安两市模拟)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三者的制作,①②③④表示相同之处,下列对各相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表示两者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

B.②表示两者的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

C.③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氧气

D.④表示三者制作过程的温度相同

[解析]10.制作果酒:

酵母菌,果醋:

醋酸杆菌,腐乳:

毛霉,前两者是单细胞,而毛霉是多细胞的真菌,故A项正确;酵母菌和毛霉都是真核生物,是真菌,故B项正确;醋酸杆菌是需氧菌,毛霉也是需氧型的,故C项正确;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腐乳制作的温度在15~18℃,故D项错误。

11.(2013年北京海淀区二模)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        ( )

A.菌种为异养原核生物

B.将原料灭菌后再发酵

C.保证无氧环境下发酵

D.发酵液最终呈现酸性

[解析]11.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所用的三种菌分别为酵母菌、醋酸杆菌和乳酸菌,期中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期中在制作果酒和泡菜时,不需对原料进行灭菌;在制作果酒和泡菜时,需要提供无氧环境,而在制作果醋时,需提供有氧环境;三者最后的发酵液均成酸性。

12.(2013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使用的菌种都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

B.在制作果醋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氧气供应

C.用带盖的瓶子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需要定期打开盖子排气

D.果酒果醋的工业化生产与家庭制作不同,还需沉淀、过滤、灭菌等步骤

[解析]12.制作果酒和果醋时所需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都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用带盖的瓶子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需要定期拧松盖子排气,打开盖子会导致杂菌污染;工业化生产果酒、果醋时,需要经过沉淀、过滤、灭菌等工艺,从而获得能较长时间保存的市场产品。

13.(2013江苏,14,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解析]13.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相关知识。

果酒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而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因此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应该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然后植入醋酸杆菌,通入空气,进行果醋发酵,因为醋酸杆菌可以将酒精转变为醋酸;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量比较少,且菌种本身品质不好,因此,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较差;适当加大接种量,能提高发酵速率,其代谢过程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14.(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级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现代人吃什么都讲究天然,所以目前市场上果汁饮料、果酒、果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请回答:

(1)在果汁加工过程中可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酶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

(2)苹果醋是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其生产过程中利用了______________的发酵作用,该过程需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_。

(3)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________(1分)(填“能”或“不能”)。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提高果醋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

[解析]14.⑴植物细胞因为是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和果胶酶处理可以提高果汁的澄清度。

⑵苹果醋的制作需要醋酸菌,温度应控制在30~35℃。

⑶葡萄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是因为空气当中醋酸菌混入葡萄酒后发酵产生了醋酸,因此变酸。

⑷在酒精发酵旺盛的时候是无氧环境,醋酸菌需要在有氧环境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为醋酸,且醋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能无法生存。

⑸要提高果醋的产量,一定要注意发酵过程中的适宜的温度和PH。

15.(江西红色六校2014级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生物技术实践】(第4小题1分,其他每空2分,共15分)

在生物技术实践过程中,往往需要注意某些实验步骤的操作,请将下列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填写完整:

⑴在腐乳的制作时,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       消毒;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中,若红细胞的洗涤次数过少,将无法除去       。

⑵在提取植物细胞的DNA时,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      。

在花药离体培养中剥离花药时,要彻底去除       ,因为与其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

⑶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中,往往需要稀释土壤溶液,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过程每一步都要

在       旁操作。

在固定化酵母细胞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       的方法。

胡萝卜素提取的萃取过程应采用      加热,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

⑷为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缓冲液和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        。

[解析]15.

(1)在腐乳制作时,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玻璃瓶进行沸水消毒;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除去杂蛋白,主要是血浆蛋白。

(2)由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所以在提取植物细胞的DNA时,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动物细胞则用蒸馏水胀破;在花药离体培养中剥离花药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容易从受伤部位产生愈伤组织,同时还要测底去除花丝,因为与花丝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

(3)稀释土壤溶液的实验操作中,为了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应在火焰旁操作,因为在火焰一定范围内,由于温度比较高,所以没有杂菌;在固定化酵母菌细胞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胡箩卜素提取的萃取过程应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因为有机物都是易燃物,直接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4)PCR是进行DNA的扩增,为避免外源DNA的污染,PCR实验中使用的相关器具如微量离心管、枪头、缓冲液和蒸馏水等应提前高压蒸汽灭菌。

16.(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8分)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人员从红豆杉中发现了一种具有产紫杉醇能力的内生真菌。

为探究制备红豆杉内生真菌原生质体的适宜pH和温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培养菌株,离心收集菌丝体,并用渗透压稳定剂洗涤两次;②将获得的菌丝体,分别置于不同pH或温度的培养液中,并加入适量酶液,震荡、摇匀后,每隔一段时间,取样、过滤、离心,用渗透压稳定剂洗涤两次后,收集纯化的原生质体。

③统计原生质体数量,结果如下。

分析回答:

酶解温度(℃)

 原生质体产量(╳106个/mL)

   25

   12

   28

   22

   32

   31

   35

   26

(1)步骤②中,加酶液的目的是 ▲ ,洗涤时选用渗透压稳定剂的理由是 ▲。

(2)结果表明,制备红豆杉内生真菌原生质体的适宜条件是 ▲ 、 ▲ 、 ▲ 。

(3)检验原生质体再生能力,需要配制再生固体培养基,培养基灭菌常采用 ▲法,灭菌后需要冷却到 ▲℃左右才能用来倒平板。

(4)实验中将收集到的原生质体浓度为30╳106个/mL培养液先稀释l04倍,再各取0.1mL稀释液分别均匀涂布在3个再生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一段时间后,统计得到的菌落数分别为:

27、21、24。

则原生质体再生率(能再生的原生质体数占全部原生质体的比例)约为 ▲ 。

[解析]16.

(1)原生质体是没有细胞壁的活细胞,真菌有细胞壁,加酶后破坏真菌的细胞壁,获得真菌的原生质体;由于真菌的细胞壁遭到破坏,所以洗涤时,渗透压稳定剂加入为防止原生质体被破坏。

(2)由图可知,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

在PH值=5,酶解时间在4~5小,酶解温度为32℃。

(3)对固体培养基进行灭菌最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后需要冷却,需要将培养基冷却到不烫手,即大约在50℃作用时才能倒平板。

(4)实验中将收集到的原生质体浓度为30╳106个/mL培养液先稀释l04倍,原生质体浓度为300个/mL,取0.1mL稀释液,得到30个。

但实际测得是27、21、24。

平均值是24。

所以24÷30=0.8。

即原生质体再生率为8%。

17.(吉林实验中学2014级高三一模)【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合在一起,得到混合菌。

请你完成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的实验步骤,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主要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

一种是____________培养基,另一种加__________的培养基。

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备用。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____________。

③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

④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种,接种到A’、B’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把A’、B’培养基放入恒温箱中培养3~4天。

(2)回答问题:

在步骤①中,为保证无杂菌污染,实验中应采用的主要措施有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将____________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接种过程在__________________附近进行。

第④⑤两个步骤的目的是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7.⑴圆褐固氮菌能够自主固氮,酵母菌不能自主固氮,所以酵母菌不能在无氮的培养基上生活;而圆褐固氮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可利用青霉素能杀死原核生物,对真核细胞生长无影响,来分离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然后通过培养获得较纯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⑵实验中对培养基灭菌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对接种工具如接种环,采用火焰灼烧灭菌;接种时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操作,因为火焰附近温度高,没有杂菌污染;第④⑤两个步骤是对菌种进一步纯化。

18.(湖北八校2014级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食品工业上常用新鲜苹果榨取果汁,再接种酵母菌来制作高品质果酒,简要流程如下:

(1)为获得纯度较高的菌种,在分离和培养酵母菌时,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其中对培养皿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灭菌。

扩大培养时,使用的培养基是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并需要提供_____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

(2)在果汁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可以加速苹果汁的出汁速率,缩短操作的时间。

(3)在酸性条件下,可用_______________来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若要进一步检测所得果酒中活体酵母菌的密度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但此种方法最终计算得出菌体数目往往比实际的数目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封口不严,某瓶果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带有明显的酸味,使果酒变酸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8.

(1)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直接利用火焰将微生物烧死(如烧接种环、载玻片和试管口等),不能用火焰灭菌的物品则利用热空气灭菌,将物品放在烘箱中加热到160~170℃,持续90分钟,此法适用于玻璃、金属和木质的器皿;液体培养基中则接触面大的多了,可以更充分的吸收营养;进行有氧呼吸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快。

(2)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同时为了使其得到充分利用,节约成本,需要控制好酶的用量。

(3)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分离纯化酵母菌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不能保证每一个菌落来自一个活菌,可能出现两个或多个细胞相连时,会被统计成一个菌落。

(4)密封不严,醋酸菌等其他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将果酒转变成果酸,使得果酒带有明显的酸味。

19.(黑龙江省哈三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生物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影响酒精产量。

为此,研究人员将酒精耐受基因转入野生型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耐高浓度酒精的酵母菌。

过程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筛选得到耐高浓度酒精酵母菌的技术是__________。

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

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

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

(2)为证明分离纯化得到的酵母菌能提高酒精产量,可将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耐高浓度酒精的酵母菌分别接种于含等量葡萄糖的A、B两组发酵装置中,在__________℃条件下__________(填“密闭”或“充气”)培养。

一段时间后取样,用__________检测,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则说明耐高浓度酒精的酵母菌能提高酒精产量。

[解析]19.

(1)由图中过程,可以看出获得耐受高浓度酒精酵母菌的过程,通过导入酒精耐受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筛选,该过程属于基因工程;②、③过程为筛选、接种和接种到新的培养基,重复该过程,是为了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耐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由图乙中的菌落分布特点为左边多,右边少,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2)为证明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