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评审应知应会医疗药事分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6343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评审应知应会医疗药事分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医院评审应知应会医疗药事分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医院评审应知应会医疗药事分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医院评审应知应会医疗药事分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医院评审应知应会医疗药事分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评审应知应会医疗药事分册.docx

《医院评审应知应会医疗药事分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评审应知应会医疗药事分册.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评审应知应会医疗药事分册.docx

医院评审应知应会医疗药事分册

医院评审应知应会

医疗药事分册

编写说明

为了方便临床医生记忆,医务处组织人员摘选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本院医疗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等方面部分内容编写了

《应知应会·医疗分册》,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对核心内容进行了标注,对现场评审访谈问题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摘选了部分试题和答案一并编印。

全书包括四篇:

《医疗核心制度速记》、《临床医技人员测试》、《等级医院评审现场评价医疗药事组访谈问题集》和《医务处人员必读》。

但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医疗制度和流程繁多,包括应急预案等在内的应知应会内容实难囊括,因此内容不全,本手册仅供访谈参考,执行制度、流程等要以原文为准。

 

编者2020年10月

第一篇医疗核心制度速记

第一节医疗药事类制度流程及预案数量

一.医疗药事类制度有多少?

答:

《随医规章·医疗管理分册》(2020年5月印刷版)医疗药事类制度共计632项(公共卫生类制度42项不包括在内),其中院级共性医疗制度183项(包括核心医疗制度18项),

个性科室(如急诊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工作制度389项,药事管理制

度60项。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流程有多少?

答: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流程有281个(共性92个,个性科室152个,药事37

个)。

三.医疗事件处置预案有多少?

答:

医疗事件处置预案有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批量突发意外伤害事件抢救应急预案、临床紧急用血预案、输血反应应急预案等21个。

第二节医疗核心制度速记

一.《首诊负责制》解读

1.首诊医师和科室是指患者来到门(急)诊部或住院部首先接诊的医师或科室。

实行首诊负责制的目的是防止推诿病人、使病人得到及时诊疗和抢救、保证医疗安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2.首诊医师职责:

及时必要检查,初步诊断处理,认真书写病历,做好交接。

3.门诊首诊医师做好病人交接和病情介绍:

①患者需要继续在本诊室诊疗的情况—首诊医师下班前与下一班医师书面交接(写好门诊病历),交待患者病情和注意事项,做好医患沟通。

②需要转科门诊诊疗的情况—首诊医师与待转科室会诊医师口头和书面交接(写好门诊病历,门诊病历中有首诊医师记录,同时有会诊医师简要记录),做好医患沟通。

③需要住院诊疗的情况—A.危重患者:

首诊医师事先联系好,将患者送到病区,与病房医师口头和书面交接;B.需要抢救的门诊患者(包括在病区、还未办理住院收治的患者)由首诊医生负责抢救,并召集急诊科或相关科室协助抢救;C.其他需要住院的患者,由首诊医师电话联系病区。

4.病区首诊医师与值班医师做好病人交接和病情介绍:

做好交接班记录和床边交接。

5.需要转科住院的情况:

必须先由本科室上级医师同意并邀请会诊,会诊医师同意转科后,病区管床医师或值班医师写好医疗文书,由护士(危重患者由医生和护士一起)护送到待转科室,做书面和口头交接。

6.需要转院的情况:

由现诊科室主任负责安排转运和书面交接。

二.三级医师查房时限

(1)三级医师首次查房时限

一线值班医师

(授权一级医师)

授权二级医师

(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授权三级医师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

非危、重患者

及时接诊*

48h内

(一般在第2天完成)

5天内

(一般在第3天完成)

病重患者

立即接诊、上报

24h内

3天

急危抢救患者

立即接诊、上报

立即

立即

*对于新入院的一般病员除值班医生于患者入院时接诊外,管床医生须在8小时内查看病员

(2)三级医师对所管医疗组患者日常查房间隔时间

授权一级医师(住院

医师或其他职称的管床医生)

授权二级医师(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授权三级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

非危、重患者

每日至少2次

每日至少一次

每周至少2次

病重患者

每日至少2次

每日至少一次

每周至少2次

急危抢救患者

值班医生随时查

随叫随到

随叫随到

三.《会诊制度》核心内容

①凡遇疑难危重病例,应当及时申请会诊。

②会诊医师资质:

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

③急会诊:

电话联系,会诊医师应在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

④一般会诊:

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会诊医师在24小时内完成。

⑤院内大会诊:

一般应提前1-2天将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及邀请会诊人员报医务处。

四.分级护理制度速记

护理一共分四级,特级加上一二三。

病情自理为依据,根据病情动态调。

特级护理: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

①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②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③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一级护理: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或ADL评分≤40分

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②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③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④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二级护理: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或ADL评分41-60分

①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②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③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三级护理:

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或ADL评分61-99分

 

五.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科内会诊讨论指征:

经科主任查房,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危重或住院3日仍不能确诊者

院内会诊讨论指征:

①经科内讨论,住院7日仍不能确诊;

②病情危重,需要其他专科协助处理;

③涉及多系统的疾病,需要多科协作;

④有其他特殊、紧急情况需要他科会商处理。

院内会诊流程:

上级医师提出管床医生书写会诊申请

科主任签字后报送医务处。

医务处提前通知各相关科室、专家。

会诊由医务处主持

或由医务处安排申请会诊的科主任或大科主任主持

主持人、管床医生和总住院医师分别在医务处讨论记录单、病程记录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中做好记录。

讨论后做好医患沟通、执行讨论意见。

 

六.《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核心内容

①抢救指挥者: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应由主诊医师(医疗组长)(或二线班)组织,重大抢救应由科主任组织,必要时医务处协调、院领导参加,所有参加抢救人员听从指挥,分工协作。

②医嘱查对:

医、护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护士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用过的急救药安剖瓶、输液袋、输血袋要集中放置,以便查对。

③医患沟通:

《病危通知单》一式三份,一份交病人家属,一份贴病案,一份在发出《病危通知单》次日报医务处。

④抢救记录:

管床(或值班)医师随时做好各种记录并注明抢救时间(具体到分钟),紧急情况下抢救后6小时之内补记抢救记录。

⑤五定:

所有抢救药品和器材应做到“五定”即定品种数量(用完及时补充),定点放置,定专人负责,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七.《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核心内容

各级医师的授权必须在遵循《执业医师法》的前提下,根据医师的技术资质(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及其实际能力水平,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的相应手术的范围与类别。

每年依照实际能力提升对医师进行一次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

授权必须到相应级别的技术名称。

手术分级:

①一级手术:

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②二级手术:

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③三级手术:

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

④四级手术:

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手术审批权限:

①一级、二级手术:

由主治医师审批;

②三级、四级手术:

须组织科内或院内讨论,由科主任审批;

③高风险手术:

须组织科内或院内讨论,报医务处审批;

④特殊手术审批:

特殊手术须组织科内或院内讨论,报医务处审核、院领导审批。

 

八.术前讨论制度重点内容

①对三、四级手术、病情较重或难度较大的手术、特殊手术、新开展的手术、介入诊断治疗的高危患者必须进行术前讨论并记录。

②讨论内容包括:

临床诊断、患者术前病情评估;手术指征、拟施行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与利弊、术前准备情况、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预后估计、麻醉和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等。

③急诊手术为抢救患者赢取时间可先紧急讨论和手术,术后补记术前讨论记录。

④外请专家手术,术前讨论记录应有外院专家发言记录。

 

九.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主要内容

①目的:

为提高手术安全性,严禁出现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和患者身份等错误。

②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timeout“术前暂停”)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③核查内容详实记录在核查表中并签名,不得提前填表和签名。

十.医疗查对制度

临床科室:

①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就诊卡号)。

②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

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③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输血科:

①接受配血标本时,要双方逐项核对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

②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自己重新复核。

③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

十一.病历管理制度

(1)三级病历质量监控体系:

①一级质控小组由科主任、科护士长、质控员组成。

负责本科室病历质量检查,对每份病历的书写进行质控。

②二级质控部门为医务处,负责对运行病历、存档病案每月进行抽查评定,并把病历书写质量纳入医务人员综合目标考评内容,进行量化管理。

③三级质控组织为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进行一次全院各科室病历质量的评价,特别是重视对病历内涵质量的审查。

(2)出院病历一般应在2天内归档。

(3)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书写(详见OA/医事管理/诊疗规范)。

(4)按照《省医疗机构病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2010版)》评价病历质量。

(5)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版)》管理病历。

 

十二.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①值班实行24小时在岗的三级医师负责制,住院医师担任第一线的具体工作;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担任二线;科主任任三线(特殊情况可兼职二线),履行职责。

②值班医师不能“一岗双责”,如既值班又坐门诊、做手术等,急诊手术除外,但在病区有急诊处理事项时,应由备班(副班、二线、总住院医师)进行及时处理。

③一线医生夜晚值班期间应巡查病区至少3次(接班后、在值班室睡觉前和交班前)。

④交班报告内容:

将24小时值班期间新入院、急诊、危重病员、手术病人夜间病情变化及处理等情况,向主管医师交接清楚,写好交接班记录,必要时应床前交班。

十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①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③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