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教学课件.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46327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PPTX 页数:380 大小:6.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编辑教学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0页
新闻编辑教学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0页
新闻编辑教学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80页
新闻编辑教学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80页
新闻编辑教学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编辑教学课件.pptx

《新闻编辑教学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编辑教学课件.pptx(3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编辑教学课件.pptx

新闻编辑,刘晓程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Journalism&CommunicationSchoolofLanzhouUniversity,1,课程简介,新闻编辑是新闻专业必修课,和采访、写作、评论一起构成新闻业务的四大基础课程。

新闻编辑包括编辑理念和业务技能两个方面。

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讲授新闻编辑基本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尽量实际操作,通过课堂讨论、作业练习,以及小组研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掌握新闻编辑的各项基本业务。

本课受兰州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201007)资助。

教学网站:

http:

/http:

/,2,改革设想,在微观编辑的基础上引入宏观编辑的内容在传统报编的基础上贯彻媒介融合的理念在报纸编辑的基础上加入网络编辑的内容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入实践科研的环节,3,教学内容,绪论:

媒介融合与新闻编辑第一章:

报网融合与媒体设计第二章:

报网融合与新闻策划第三章:

报网融合与稿件选择第四章:

报网融合与稿件修改第五章:

报网融合与标题制作,4,1-2周3-4周5-7周8-10周11-12周13-15周,第六章:

报网融合与图片、音频、视频编辑16周第七章:

报网融合与组稿编排17-18周,教学要求,1.开通并完善教学网站http:

/2.开展研究型案例教学报网融合背景下本地新闻媒体的改版策划报网融合背景下本地新闻媒体的报道策划实施应用性实践教学稿件修改练习标题制作练习版式设计练习(结合实验课)召开学期末答辩汇报(邀请业界人士参加),5,分组考核,分3个组:

设组长1人,副组长2人,要考虑性别和能力组合,【请学委第3周确定名单】。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网站建设、作业练习及参与度(10%)期末小组答辩及个人研究报告(50%)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40%),6,绪论,一、编辑与新闻编辑二、现实背景:

媒介融合与媒介化社会三、未来趋势:

融合式的全媒体编辑部四、人才需求:

媒介融合与编辑人素养,7,一、编辑与新闻编辑,“编辑”一词早在1300多年前就出现了。

唐朝贞观年间的史学家李延寿在南史刘苞传中写道,刘苞“少好学,家有旧书,自手编辑,筐筐盈满”。

这里“编辑”,是指文章、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

这是“编辑”一词的基本意思。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一些特定词语描述编辑:

“为人做嫁衣的人”,“幕后英雄”,“伯乐”,“拼版匠”,“民工”,等等。

更多时候,人们还是习惯把报社编辑称为“记者”。

8,曾经一段时间,编辑形象是这样的:

戴着黑框的圆边眼镜,手拿放大镜,身着长衫、中山装或劣质西装,瘦骨嶙峋,头发花白,从早到晚,深深埋头于满桌书籍和稿纸中,手边放着一把剪刀、一罐糨糊、一瓶红墨水、一杯过了夜的浓茶,屋中弥漫着廉价香烟的雾气给60后、70后印象深刻的是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人间指南杂志的编辑。

给人感觉,编辑不在于编的文章多好看,而是嘴皮子多利索。

(葛优型)对80后和90后来说,编辑记者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职业。

有数据显示,迄今已有一千余部影片涉及到编辑记者,有一些甚至是基于真实发生的新闻事件。

诸如大事件(BreakingNews)、总统班底(AllthePresidentsMen)、惊爆内幕(TheInsider)、绝无恶意(AbsenceofMalice),9,编辑是在大众传播这一专业活动中,为满足受众需要,使用独特的符号系统,对他人的精神文化成果进行组织、编选、加工整理等创造性地优化处理,使其蒂构成为整体的、有序的出版物物化形态(吴非,2000,10)新闻编辑工作是传媒在传播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新闻及其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合成呈现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新闻编辑既指这一系列工作,也可指从事这一系列工作的专业人员。

10,新闻(报纸)编辑工作,制定和实施编辑方针设计报刊形象管理记者策划报道组织实施报道选择稿件审稿改稿选配和决定图片,筹划版面校阅大样、清样撰写评论、按语报道的善后工作业务调研参与一定的采访其他“弹性工作”和“增值服务”p26,11,新闻(报纸)编辑的特殊性,1、新闻编辑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职能2、新闻编辑在时效性上要求更高3、新闻编辑同时兼顾原创稿件+约稿环节4、新闻编辑表现为日常动态流程式的工作状态5、新闻编辑的工作面比较广范6、新闻编辑的技术性要求比较高,12,新闻编辑的角色,编辑是衔接新闻与媒介的桥梁和纽带,是媒介塑造和新闻塑造的力量源泉。

没有编辑,媒介就无法运行;没有编辑,新闻就无法传播。

力,掌控报刊大政方针的权组织和指挥报道的权力选择和取舍稿件的权力审核和签发稿件的权力直接发表言论充当意见领袖的权力把关的权力,13,需要强调的理念:

新闻与媒介的关系,新闻塑造媒介新闻必须经过媒体的传播,但新闻也是媒体重要的塑造力量。

传播史表明,媒介与新闻之间有着重要的共生关系,二者共同形成新闻专业理念。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印刷媒体二次世界大战与广播1963年肯尼迪遇刺与电视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CNN1998年克林顿绯闻案与网络2001年9.11事件与半岛电视台2003年非典与手机短信2010年舟曲泥石流与甘肃卫视,媒介制造新闻媒介并不被动地传播新闻,随着现代新闻业的发展,新闻经常被媒介化,形成所谓的媒介事件,也称假事件。

突破空间界限,使观众直接参与到事件的进程当中;受众互动打破时间限制,让受众以改变日常的生活规律为代价,投入到“表演”的收看当中;劫持人质事件由于媒介提前策划以及电视参与,使媒介事件在转播之前就有“知名度”。

报道策划(奥运),14,二、媒介融合与媒介化社会,1.媒介化社会媒介化社会是对当前媒介深刻影响社会发展这一时代特征的高度概括,它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随着人们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以大众媒介为代表的现代媒介的依赖越来越深,现代媒介开始代替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方式成为人际、群体和大众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而对现代媒体的长期依赖也使得人们的观念和价值受到现代媒体的深刻影响,这实际上是“人的媒介化”。

15,第二层含义是随着人们对现代媒介的高度依赖,现代媒介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开始变得媒介化,现代媒介成为构建整个社会环境的主体,其所构建的拟态环境日益取代由事实所构建的现实环境成为人们所感知的主要社会环境。

这实际是“社会的媒介化”。

16,媒介化社会的主要特征,其一,人们对媒介高度依赖。

首先,依赖大众媒介来获取周围生存环境的信息;其次,依靠大众媒介来获取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最后,大众媒介对人们的价值和观念的塑造有着深刻的影响。

其二,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的界限变得模糊。

由于人们对现实环境认识能力的有限,人们会将媒介所描述的虚拟环境当做当前存在的真实环境,这样人们开始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客观环境,什么是媒体塑造的虚拟环境。

其三,媒介的影响力渗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波德里亚: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消费的不是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隐藏产品在背后的符号价值,而这种符号价值正是通过大众媒体赋予的。

17,媒介化社会使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空前提升。

高度发达的媒介技术将全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媒介化社会促进了媒介产业的高速繁荣发展。

18,首先,媒介化社会产生的巨大变化使人产生过度刺激。

其次,媒介化社会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即“媒介风险”。

媒介化社会的影响,2.媒介融合,所谓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是指各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纳齐森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其主要强调多媒体式的合作和联盟。

我国学者彭兰认为,媒介融合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它既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走向,也是其他媒体发展的共同趋向。

19,媒介融合的革新1,媒介融合打破了报纸以单向传播为主的信息传播形式,实现了信息传播从传递型传播到参与型、互动型、共享型、仪式型传播的转变。

报社不再只是报纸内容的生产基地,也是各种网络资讯、音视频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其逐渐向“报网社”,甚至“报网多媒体通讯社”转变,报社编辑部开始进入多媒体大编辑部时代。

编辑记者也不再只是报纸内容的采集加工者,同时也是网络资讯的采集加工者,他们不仅要会写、会照、会编,还要会拍、会录、会播,多媒体整合传播能力成为报网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记者的起码要求。

读者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报纸内容的受众,他们既是读者,更是网民,尤其是网民的特殊身份使他们实现了从“受众”到“用户”的转型。

20,媒介融合的革新2,多媒体融合和多元化整合传播要强调编辑记者的多媒体传播观念,即面对同一个具体新闻事件时,应该考虑在不同时机利用不同媒介手法呈现报道内容,同时兼顾不同媒体之间的充分互动和资源整合。

此外,新闻编辑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网络新闻编辑技术,还要具备多媒体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尤其在多媒体互动报道的策划、组织与实施,音频、视频的处理发布,以及论坛、微博中的留言互动等方面,对传统新闻业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1,3.报纸会消亡吗?

从20世纪初广播初显生机始,报纸受到冲击不断、危机四起,特别是网络出现以后,为报纸算命不绝如缕。

朱光烈我们将化为泡沫:

在未来的时代时,当信息高速公路这颗21世纪的“太阳”升起来时,我们现在这类可爱的大众传播工作者也将化为泡沫,不复存在。

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

(报业寒冬)传统报纸的强势地位被从根本上动摇,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小。

报纸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整合和转型也势在必然。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菲利普迈尔,在其所著正在消失的报纸:

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指出,由于互联网的冲击,“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22,1.报纸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行业,传统可能成为一种包袱,但对于一个与日俱进的行业,悠久的历史传统是其重要的力量之源。

为新闻这个行业确立标准的,都是“百年报店”。

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费加罗报创刊于1854年;朝日新闻创刊于1879年;,23,24,25,这些报纸的权威,不是与生俱来的,从历史上看,在很多地方、很长时间,出版报纸并不是一个受保护的行业,报纸的生存环境一直是严酷的。

这些大报百年历程、百年沧桑,他们挑战了不利于报业生存的自然率。

形成了不向专制低头的传统,尊重读者的传统,以提升人类文明水准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是它们形成了新闻业的种种规矩,这些规矩随着它们自身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即使有朝一日它们不在,但它们留下的那些规矩依然是指导新闻事业前进的基石!

26,2.报纸有助于时效性与准确性兼顾电子媒体包括网络在新闻传播中具有报纸不可比拟的时效性优势,互联网上的新闻1秒钟可以更新一次,电视现场直播可以保证我们与千万里之外的事件同步。

但传播中的速度崇拜有可能异化传播实质,对时效的过份强调而忽略了报道的深度与广度,准确与时效,犹如油与水,“涡轮新闻”将会给准确性的价值打下问号。

27,3.报纸对新闻的独特呈现方式3.1值得商榷的有选择性和易保存性3.2版面语言:

报纸以马赛克的方式将世界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呈现在一个平面上,于是这些事件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联系,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思考题:

分析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媒介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新闻编辑的特殊要求。

28,4.阅读行为较之观看行为的差异“互动式多媒体表现方式太过具体,因此越来越难找到想像力挥洒的空间,相反地,文字能够激发意象和隐喻,使读者能够从想象和经验中衍生出丰富的意义来”尼葛罗庞帝超文本固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说多种文本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