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案.docx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案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案
教学课题《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导读课科目语文
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1课时教师
一、课程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语文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包括:
“在指定范
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
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
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
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通过对《乡土
中国》整本书的阅读,可以促进学生“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
位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样貌和行为方式。
”同时在构建课
程的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性,“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是根据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
南大学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具有学术性与文学性。
《乡土中国》较为全
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是必读的经典。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一学生的一节整本书导读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乡土中国》与整本书阅
读的方式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了解《乡土中国》的书目构成,完成未来整本
书阅读的学生的任务分配。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乡土中国》内容与价值介绍
2、《乡土中国》的学习规划设计
3、阅读方法的指导(浏览、精读、品读)。
4、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兴趣。
教学难点:
阅读方法的指导指导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对比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材料: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教师指导用书
学生材料: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教学环境:
学生4——6人组成小组
七、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
教师活动一:
导入,介绍《乡土中国》的内容
以一个比较新颖的方式
10分钟
1、相对于绝大多数高中课堂,大学课堂更加的自由,偏重
作为本节课的导入,引
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与创新。
大学生活中最美好回忆
导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
是随便选一间教室,“蹭”上一节课,享受一场精神的
的解读的空间是巨大
盛宴。
其实这样的机会就在我们的身边,请大家拿出手
的,不仅仅存在表面的
边的这本《乡土中国》,这本书其实就是一本“写在纸
粗略的解释,更需要寻
上的大学课堂”。
找和现实生活产生勾
2、介绍《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
连,同时先展示出学生
3、介绍《乡土中国》的成书
对中国社会感性的体悟
“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经过,在《后记》里已经交代清楚。
与认识。
这里收集的是我在四十年代后期,根据我在西南联大和
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
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
”
——《旧著<乡土中国>重刊序言》
根据这个序言我们会发现《乡土中国》和我们平时阅读
的文学性的文本不同,它是一部学术著作,要解决相关
的学术问题,同学们试着在重刊序言中找一找,费孝通
先生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
(“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
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
要回答这个并不简单,因为“社会”包含很多复杂的层
面,那么费孝通先生会试图通过哪些切入点来探究中国
基层社会呢?
请大家打开本书目录,进行一个初步的浏
览,试试看能不能简单概述费孝通先生重点关注了哪些
领域?
有哪些名词你还不很熟悉和了解?
《乡土中国》目录展示
2
乡土本色
文字下乡
再论文字下乡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别
礼治秩序
无讼
无为政治
长老统治
血缘和地缘
名实的分离
从欲望到需要
同学们通过观察《乡土中国》目录的脉络,初步发现费
孝通先生选取的研究乡土社会的角度,如从文化角度、
家庭与家族的角度、政治的角度、血缘角度、精神角度
等等,当然也有同学提出对一些名词的不解,比如什么
是“差序格局”?
为什么研究乡土社会要从“文字下乡”
入手等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非常好,当我们阅读一本书
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浏览”,先了解要了解
书籍与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阅
读目录等方式,掌握书的脉络框架,勾画出自己疑惑的
问题,以期在阅读中进行解答。
教师活动二:
激趣引导与价值介绍通过以上几个活动,以20分钟
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想清楚“为什么去做”甚至比“怎么鲜活的示例来激发学生
做”更重要。
有些人曾提出疑问:
《乡土中国》的出版时间兴趣,带领学生从身边
是1947年,中国社会大部分已经从“乡土”走向“现代”,可知可感的情景出发,
学习《乡土中国》会不会过时了呢?
阅读一本学术著作会不带领学生学会发表自己
会枯燥无味?
我们作为一名高中生,为什么要阅读这样一部的意见,再展示《乡土
学术性著作呢?
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收获与提高呢?
那么中国》中对相关问题的
3
我们来进行几个问题的探究。
探讨,一方面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
教师活动一:
为后续导入相关社会学
1、展示一张中国人的小区花园种菜图与美国住宅前的草坪概念做准备。
图。
同时展示一则新闻《中国人的种菜天赋,把外国人都惊
呆了》:
中国人现在种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
在世界各地只
要有中国人,在他家里终会发现一些种植出来的绿色植物,
如果有条件还会开垦出来一片土地,自己种菜吃。
在种菜技
艺上,中国人和外国人也有很大不同,在欧美一些国家,种
菜的农民一生也只会重复种植一些蔬菜,而我们中国人种菜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给一把锄头一包种子总能种出一片菜地出来。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种菜,
你能用你的理解来解释么?
2、学生活动一:
思考并回答问题。
3、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种菜,教师从《乡土中国》中找到理
由,给出回应。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种地是最普通的
谋生办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
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
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
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村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
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
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
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
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象是向土里一钻,
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
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
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
——这样说来,
4
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
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24页大家可以注意到,土地对于中国人,尤其是传统中国人来说
至关重要,比如说大家所熟悉的《西游记》中,每次孙悟空
遇到不熟悉的妖怪,他都要询问当地的地方性神仙土地爷,
土地爷的广泛分布,不正是证明了中国人以“土”为生的民
族生存传统和安土重迁的生活习惯么?
试想如果我们也像
游牧民族一样追逐水草而居,那么土地公公又怎么能了解本
地家家户户甚至是本地神灵鬼怪的故事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体验着现代性,但是“乡土性”的根还
存在在我们的社会基因中,了解乡土中国,就是了解传统中国的精神之根,因此我们需要阅读《乡土中国》。
教师活动二:
1.【呈现材料】如果我们学习过英语的话,就会发现一个有
意思的现象,我们中国人对亲戚的称谓远比西方要复杂,
我们称呼父亲的姐妹为姑姑,称呼母亲的姐妹为姨妈,而
在英语中这两者都统称为aunt。
划分更细致的是父亲的兄
弟辈,一般来说我们称呼父亲的哥哥为伯父,他的配偶我
们一般称为伯母,称呼父亲的弟弟为叔叔,他的配偶我们
一般称呼为婶娘,而在英语中则统一用uncle代表。
提问:
为什么中外会产生这样不同的称呼方式?
这反映
了中西方家庭有什么不同?
你能解释为什么么?
2.“西洋的社会有些象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
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每一根柴在
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
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
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
在社会,这些
单位就是团体。
我说西洋社会组织象捆柴就是想指明:
他们
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
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
”
5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
心圆波纹的性质。
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
社会关系。
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
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我们俗语里
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
其广亵的意思而且。
这个网络象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
就是自己。
”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54页
我们发现阅读《乡土中国》,可以发展我们的思辨能力,提
升思维的品质。
学术著作的本质在于“说理”,在于“论
证”,这也是未来我们将要在大学乃至人生中所需要的重要
素质致以,我们能够从阅读《乡土中国》这部学术著作的过
程中进行思维的训练,因为费孝通先生在文中反复地、多角
度多层面地将中国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将乡村与都市进行对比,将中国社会与美国社会进行对比,从宏观角度培养我们如何去发现问题、表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
题。
与此同时,在阅读《乡土中国》的过程中,如在上文《差序
格局》的选段中,就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用“捆柴”来比喻西洋社会,意在证明西洋社会具有“团体格局”的特性;用石头击水来比喻中国乡土社会,则是说明中国乡土具
有“差序格局”的特性。
通过中西方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看
出文化、社会的差异与不同,从而更加鲜明形象地阐述问题
的所在。
因此我们需要阅读《乡土中国》。
教学活动三:
阅读方法的指导
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10分钟
我们阅读《乡土中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阅读方法,在这里
为后续教学做准备,通
老师介绍一种方法,将阅读一本书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过介绍五步阅读法指导
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
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任
第一步:
浏览
务中更加科学有效地进
致了解整本书的体例、主要内容、篇章格局。
我们在之前的
行阅读,掌握整本书阅
讲解中已经向同学们做了介绍。
读循序渐进的方法。
6
第二步:
略读
在这一步中,我们要学会勾画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如“差
序格局”、“团体格局”、“社会圈子”、“横暴权利”等
等。
并试着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概念进行解释。
也可以
采取思维导读的方式,梳理行文的逻辑结构。
第三步:
精读
精读就是认真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地进行深入钻研,细读原
文,咬文嚼字,并且做到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并对自己不懂
的词句做出标记,能够在理解原文重要观点的基础上分析文
章的基本结构,最好还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撰写读书笔记和作
品评价。
第四步:
研读
研读就是在通读完全书,并精读过部分章节后,对在阅读中
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是结合自己
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提出的,也可以是参考教材后面附加
的问题。
比如《乡土中国》中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中家族关
系与权力结构,我们在文学作品中也学习到了很多相关内
容,如朱自清的《背影》、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
曹禺的《雷雨》、鲁迅的《药》,联系《乡土中国》,你觉
得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父子关系是否印证或反驳了《乡土中
国》中的观点?
今天的家庭权力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
通过
对问题的提出与探究,一方面更加夯实对《乡土中国》的理
解,另一方面也结合实际与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五步:
重读
重读不是再读一遍,而是一遍一遍反复阅读,甚至终生阅读。
对于同一本书,我们在不同的年龄,在不同的境遇下读所获
得的感受与认知是不同的。
通过每次一的重读,其实是一种
“内化”,将之转化为自己的血肉与灵魂,促进精神的成长。
7
八、任务布置
为学生开一张阅读任务清单(参考)
1、第1天:
导读课——任务:
初步了解《乡土中国》
2、第2天:
阅读第一章——任务:
为批注指导课做准备
3、第3天:
批注指导课——任务: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批注
4、第4—10天:
学生阅读全书——任务:
按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阅读、批注
5、第11天:
研读指导课——任务:
教师示范指导如何进行研究性问题的探讨研究
6、第12—17天:
小组进行研读
7、18天:
学生分小组研究性课题展示
8、19天:
阅读评价与考核
8
专业资料学习资料教育培训考试建筑装潢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