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286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4.docx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4.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4.docx

七年级地理日本教案4

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兴华中学安文星

教材分析:

初中地理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本课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

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

日本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日本,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课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

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也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关于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教材处理上可以打破原有教材的内容,添加日本气候、河流的介绍,这样考虑是基于日本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国家地理,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国家地理学习的一般程序,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也是对国家地理学习方法的铺垫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初步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但通过身边的事例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认识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并会举一反三。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

多火山地震,分析成因。

3)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4)了解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1)重在培养学生认识一国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经济水平及发展特征等地理内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通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日本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工业区的分布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2、教学难点:

1)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

多火山地震成因。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

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对于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工业区的分布,利用读图分析法,“防震、减灾”的有关内容,采取情景模拟和讨论的方法。

教学方法:

如何讲清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分国地理教学的关键;如何使学生牢记和理解日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是日本教学的基点。

采用谈话法、分析归纳法、讲述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又运用了图、表、数据、自制课件等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日本的资料和图片,截取相关的影视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强调图表、数据的运用,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通过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视频“北国之春”,请欣赏一段音乐,这个乐曲的名字叫什么?

那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民歌吗?

请同学们自由交流对日本的了解。

大家关于日本的一些认识,比较零散,我们要较全面认识日本这一国家,就应系统地来学习它,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日本”板书课题——日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日本,对日本做更多的了解。

(提问)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特点,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呢?

欣赏、观看并回答:

学生用一句话来说出自己对日本的了解:

岛国、富士山、樱花、多地震火山等。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包含的内容。

激情引趣,启迪思维。

以音乐作为导课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马上吸引课内。

 

了解学习国家的方法。

(讲述)我们今天主要学习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展示《日本在世界位置》、《日本在亚洲位置》、《日本》三幅图,

分别配以“日本在世界哪一洲?

”“日本在亚洲的哪一分区?

”“日本周围有哪些海域与国家?

”“按海陆位置来分它属于什么国?

  教师总结相应内容。

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但是日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很多人并不清楚。

请看视频:

《日本与中国》

看图、思考并回答。

看视频。

以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掌握描述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

鉴于位置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重要因素,因此采用了大量图示,与同学们在图中分析,加强感性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转承: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我们来读图分析日本经纬度及领土组成的有关内容。

(提问)日本的纬度南北相差多少度?

经度东西相差多少度?

(提问)比较日本和英国,哪个国家跨越的经纬度范围大?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请解释:

樱花开放的时间一般为7~10天,为什么在日本赏樱花的时节可以持续好几个月?

 

学生读日本图回答:

略。

学生看(有经纬网的日本地图和英国地图)图,思考并回答。

议论、思考并回答:

南北纬跨度大,南方樱花谢了,北方的樱花又开放了,花期向北推移。

明确经纬度位置。

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大,使地理环境的复杂。

展示《日本》空白图,指认四大岛屿,问:

“除以上指认的四大岛屿之外,还有哪些属日本的岛屿或群岛?

为了加强各个大岛之间的联系,应该怎么办?

说明:

日本通过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将四个大岛连接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各岛的经济、文化和旅游等各行业的推动发展。

学生记忆四大岛和周围海洋的位置;岛设计了两个排序:

从大到小强调特征;从南到北强调位置。

学生在空白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

思考并回答:

海底隧道、跨海大桥。

呈现津轻海底隧道的图片和明石海跨海大桥的图片,聆听、感悟。

加深学生对日本主要岛屿位置的记忆。

      

扩大知识视野,增强感性认识。

  

说明交通的重要性。

(提问)请说出日本的面积和人口。

(讲述)日本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之一。

学生看书回答。

学生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并把它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4人/平方千米)进行比较。

了解日本地狭人稠。

(提问)日本的国土相当于中国的云南,但海岸线却比我国海岸线还长,这是为什么?

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

(提示海岸线有曲折和笔直之分)

(提问)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哪些方面有利?

(教师讲述)神户和横滨是日本著名的海港。

除它们以外,日本还有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长崎等重要城市。

教师点按鼠标:

七个城市的名称出现在正确位置上。

学生观察日本空白地图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在日本地图上找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长崎等城市。

一个学生上讲台一一指出它们的位置。

加深学生对日本主要城市位置的记忆。

[导入]日本是地处中纬,亚洲东部边缘,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岛国。

这种位置特点对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什么影响呢?

(提问)日本大部分处于哪个温度带?

日本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日本大部分地区在45°N~30°N,属于温带地区。

同中国东部相同的是,呈现了季风气候类型,但又有些不同。

(展示)东京、北京气候对比表,提问:

(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

夏季呢?

(2)降水量,哪一个多?

(3)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归纳总结)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

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

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又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多。

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冬暖夏凉,降水较多。

学生根据日本主体所处的纬度位置并结合五带分析日本大部分所处温度带。

学生看亚洲气候类型图,思考并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东京

北京

最冷月

3.7℃

-4.7℃

最热月

25.1℃

26.1℃

年降水量

1610mm

636mm

由大规律引出小特征,引发思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教师用启发引导方式,使枯燥的教学内容感性化,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阅读、分析资料的能力。

(提问)日本以哪种地形为主?

请说出日本的最高峰和最大的平原。

河流会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

[提问]日本岛国多山,降水又较多,

(转折过渡)由于日本山地多,且降水丰富,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覆盖,日本的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名列世界前茅,赢得了"绿色王国"的美誉。

在日本,"绿化"已深入人心。

很难看到攀折花木的坏现象。

(讲述)除了多山以外,日本的另一个地形特点是:

多火山、多地震。

学生看课本第18页《日本地形图》和19页的图回答。

在日本图上找出富士山、关东平原。

(注意引导学生把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联系起来思考)

(日本的降水比教丰富,加之国家狭小,山区大,使得它的河流短小但水流湍急,故水能资源丰富)

展示日本的森林风景,感受森林资源丰富。

引导学生看图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

按照分层设色表找出日本的主要地形类型。

培养识图能力。

落实知识点。

培养将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的理解能力。

进行环保教育,学习日本人不仅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讲述)富士山的情况

投影展示日本多地震多火山的数据。

材料:

日本的火山和地震

日本共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近80座,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占世界10%。

日本全国每年平均有1万多次地震,有感地震(3级以上)平均每天有4次,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近百年来发生了100多次。

大的破坏性地震平均2~3年也会发生一次。

1996年4月著名的松代地震群,一天内发生过661次地震,平均两分钟一次。

真不愧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1923年9月1日关东地震死亡15万人,东京房屋毁坏了75%,横滨达96%,两城市在一夜之间成为一片废墟。

(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多地震?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播放视频,呈现板块挤压、碰撞,展示火山地震形成的过程。

火山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附温泉图片)

中国是不是多地震的国家?

为什么?

(提问)为了预防地震或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日本采取的措施和相关图片。

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地震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教师提供模拟防震的动画游戏。

欣赏富士山系列图片,感受其美丽。

学生介绍有关富士山的更多内容。

  聆听、领悟。

  

观看日本阪神地震的图片及文字说明和视频:

关东大地震。

分组讨论。

呈现“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注意日本所在的位置,学生分析思考并回答。

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看课本第20页的图,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游戏在地震一旦到来之际,让学生就近选择合适的躲藏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