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270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复习笔记内容大全

§1-1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

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

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

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演示实验:

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

___蓝色固体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

(写出化学方程式)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2NaOH+CuSO4=Na2SO4+Cu(OH)2↓

4、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

(写出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CuSO4·5H2O=CuSO4+5H2O

5、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CuSO4+5H2O=CuSO4·5H2O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2、3、4、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有沉淀产生的实验是3,原因是发生化学变化;

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2、3、4、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小结:

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

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演示实验:

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反应后液体显紫红色)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应用?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小结】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观察、实验为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类。

四、应用

1、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酒精中是否真的含有水分?

答:

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水。

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2、硫酸铜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盐,误服会引起中毒。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会采取什么措施?

答:

可以喝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解毒。

原因是上述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可以跟重金属盐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可以减轻重金属盐类对胃肠黏膜的危害,起到缓解毒性的作用。

3、为什么在农业上可用波尔多液(含硫酸铜)来消灭病菌?

答:

细菌中蛋白质遇硫酸铜发生变性而使细菌失去活性。

 

§1-2探索酸的性质

一、酸:

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二、酸碱指示剂

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作用:

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指示剂

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

红色

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

无色

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

红色

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

不变色

蓝色

结论:

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三、盐酸的性质:

【实验探究1: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由蓝色逐渐变成紫色最后变成红色

HCl+NaOH=NaCl+H2O

【思考】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的药片来治疗,药片的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铝,为什么能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呢?

3HCl+Al(OH)3=AlCl3+3H2O

【实验探究2:

】a、把鸡蛋壳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火柴伸入试管口,你看到什么现象?

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

2HCl+CaCO3=CaCl2+H2O+CO2↑

b、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2HCl+Na2CO3=2NaCl+H2O+CO2↑

CO32-的检验:

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实验探究3:

】a、向盛有一枚生锈的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振荡,过会儿观察现象?

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6HCl+Fe2O3=2FeCl3+3H2O

b、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微微加热,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2HCl+CuO=CuCl2+H2O

【实验探究4:

】A、情景和问题的提出

稀盐酸可以用于除铁锈,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可是,后来看到铁表面有气泡生成,而铁锈中的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时却没有气体产生,那么这气体是怎么来的?

是什么?

是否是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呢?

B、你的假设是:

铁等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

铁等金属能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也说明了酸溶液能跟许多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锌、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HCl===FeCl2+H2↑

Zn+2HCl===ZnCl2+H2↑

E、应用:

1、除锈:

在用稀盐酸除铁锈时,酸不能太多,且放置时间也不能太长,不然稀盐酸会继续跟铁反应。

2、制取氢气:

实验室中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制取氢气。

四、稀硫酸酸性实验:

[实验1]:

在盛锌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

锌粒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实验2]:

在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

黑色氧化铜溶解、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

[实验3]在盛有氢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

蓝色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

Cu(OH)2+H2SO4=CuSO4+2H2O

[实验4]:

在盛有无色氯化钡溶液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BaCl2+H2SO4=BaSO4↓+2HCl

SO42—的检验方法:

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Cl-和SO4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CO3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

因为CO32—与AgNO3或BaCl2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Ag2CO3、BaCO3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BaCO3+2HNO3=Ba(NO3)2+CO2↑+H2O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而AgCl和BaSO4则不溶于稀硝酸,所以在检验时一定要加些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溶解,才能确认有Cl-或SO42-。

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和SO42-时,先检验哪种离子?

应该先检验SO42-,而且用Ba(NO3)2溶液和稀硝酸代替BaCl2溶液和盐酸作试剂。

且需将BaSO4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l-。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SO42-浓度较大,若先检验Cl-,加入AgNO3溶液时,会生成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Cl-的检验。

 

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

⑤、酸+盐=新盐+新酸

§1-3探索碱的性质

一.什么是碱

碱的涵义:

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二、碱的性质

1.碱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

[实验1]在四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再取两片PH试纸,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在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观察颜色变化,现象填入下表中。

结论: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思考】:

这里为什么要说成“碱溶液”,而不直接说成“碱”?

因为有些碱不能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由于不溶于水,它们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碱能与酸反应

[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与酸反应

1)在2支分别盛有少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入1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消失。

这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成中性

2)用滴管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蒸发皿中,在小火上烘干,蒸发皿上留下了什么?

白色的晶体。

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中和反应:

1)定义:

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应用:

农业上用熟石灰[Ca(OH)2]降低土壤的酸性,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石油工业上用氢氧化钠[NaOH]中和过量的硫酸[H2SO4];医学上用氢氧化铝[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

3)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质是酸电离的H+与碱电离的OH-结合成中性的水

3、碱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实验]:

向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这一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思考】:

1)若要吸收或除去二氧化碳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可是它的反应方程式该如何写?

CO2+2NaOH=Na2CO3+H2O

2)二氧化硫排入大气有何危害?

  能污染大气,硫酸工业排放的废气里含有二氧化硫气体.

如何除去二氧化硫气体呢?

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 

SO2 + 2NaOH = Na2SO3+ H2O

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有毒的酸性气体,如:

H2S、SO2、HCl.

【思考】:

1)、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

而是用橡皮塞或木塞。

SiO2+2NaOH=Na2SiO3+H2O

2)、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敞口放置,为什么?

CO2+2NaOH=Na2CO3+H2O

4、碱能跟某些盐反应

[实验]:

1、在2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3毫升氯化铜(CuCl2)溶液和氯化铁(FeCl3)溶液,它们各显什么颜色?

氯化铜显蓝绿色,氯化铁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