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汉族丧事习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269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和汉族丧事习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民和汉族丧事习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民和汉族丧事习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民和汉族丧事习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民和汉族丧事习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和汉族丧事习俗.docx

《民和汉族丧事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和汉族丧事习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和汉族丧事习俗.docx

民和汉族丧事习俗

民和汉族丧事习俗

民和汉族的丧事,根据亡者的年龄,身份,以及家庭经济收入的不同,丧事的规模也不相同。

对于老年人正常的死亡,一般都要举行“烧倒头纸”、“三朝”、“后事”“、“出殡”(也叫“发引”)、“攒三”等几种仪式。

总的来说,举办丧事没有比较严格的规程、习俗。

即使在举办丧事的过程中,做得有些不对,也就以“乱丧”为由来掩过,人们也不会说什么的。

烧倒头纸

一般临病危的老人,在去世前,儿女们都要为其剃头(梳头)、刮胡子、擦脸、洗脚。

时间上来得及或条件允许的话,还要沐浴全身,用沫香水(即柏木树叶)熏身,临咽气时还要帮着穿好寿衣,儿女们守在身旁。

等心脏停止跳动,要到大门口烧上几张纸。

然后,将门扇或板床支起来,将三缕大麻铺在将要停放尸体的小腿、腰部和肩膀的方位,便于手抓大麻将尸体放入棺材里。

停放尸体时,头要朝房门口,脚向里面,面朝上,仰躺着,双脚拼齐,挺直,禁忌侧卧或其它姿势,还要将亡者的眼睛和嘴及时掬合,不能睁着眼睛或张着嘴停放。

还要用面做成小圆饼,用绳子穿上,戴在亡者的手腕上,叫做“打狗饼”。

意思是亡者了灵魂路过恶狗村时,恶狗吠叫,不叫亡者灵魂过去,亡者将饼子给狗吃,让狗让路。

还在亡者的嘴里放上茶叶,银子环,使亡者在行程中口不渴。

最后把尸体停放好,脸上遮上黄纸,盖上毛毯或被子。

关于亡人所穿衣服的件数,也有讲究,一般穿奇数,不穿偶数,如三件、五件、七件即可。

是男的要戴上搐搐帽子,女的要苫上黑手帕。

给亡人穿衣裳的时候,都是男人,不叫女人贴身,说是女人眼泪较多,会将泪水洒在死者的身上,在阴间亲人的泪水会化成倾盆大雨,淋在亡魂的身上,影响亡魂上路。

如果亡者在生前做好了棺材,那么在咽了气以后,就不必停放在板床上,可以直接“入棺”(把死者放入棺材)。

然后把棺材停放在大房里。

把亡者停放好后,在棺材或者板床前头(就是亡者头顶的部位)点上“水灯”(水灯是在废旧罐头瓶里倒入浆水,再倒上清油,搓上灯芯线做成的。

“水灯”是亡者去世后的指路灯,此灯从咽气一直燃烧到下葬,不得熄灭)。

在大房门前的廊檐上或院子里放好两个盆子,一个用于烧瓜瓜(用面做成的形似菱形的,厚薄如面条的手掌大小的面食小块块),一个用于烧纸,这就是“灵堂”。

随后,全家人都跪在院子里,烧纸和瓜瓜。

这时,亲人们号啕大哭,大恸悲声,叫烧“倒头纸”。

烧过“倒头纸”,在灵堂里,铺上一层麦草,叫“草铺”。

在以后的几天里,所有已出嫁的姑娘、儿媳妇等所有的女眷,都围坐在棺材周围的麦草上守灵,晚上还要睡在这里,这叫“坐草铺”,也是“守灵”。

会本家攒庄员

虽然,汉族也有“亡者奔土如奔经”的说法。

但是按阴阳看定的日期,有时也要在家里停放几天,做完善事以后才出殡。

在民和地区还有遇到“伤姓”月(就是每个姓氏在一年中都有两个月的“伤姓”月,俗称伤姓)亡者不能进入坟茔下葬的习俗。

关于伤姓月有句俗语:

“张、王、李、赵六腊月,其他杂姓三、九月”。

就是张、王、李、赵四姓的伤姓是六、腊月,其他姓氏的伤姓是三、九月,当然这也不是固定的格式,也有的姓氏不管伤姓月的。

在伤姓月中,阴(坟茔)、阳(住宅)宅都不能动土。

所以,在伤姓月中去世的人,大多都寄放在山洞(或窑洞)里,等待这个月过后再下葬,也有个别的经过禳祈后下葬的,但总是有讲究的。

对于人去世的时间,有说法:

“有福了死在(个)二、八月,没福了死在(个)六、腊月”。

这当然是人们的主观想象而已,一个人那能决定自己的去世时间呢?

不过在二、八月天气特别凉爽,不但便于停放尸体,利于人们挖坟,还对守灵堂的孝眷们也是不热不凉,很舒适。

如果遇在六月里,天气炎热酷暑,尸体很快就会腐烂、发霉、发臭,使人难以接近,尤其是坐草铺的孝眷,更是无法在棺材旁边呆了,且苍蝇随时进入尸体里,繁殖卵蛆,不宜停放尸体,同时在六月里办善事,买上的菜蔬和肉类也不宜存放,对亡者和在世的人都不利,而在腊月里人去世,正是天气寒冷,地冻如铁的季节,很难挖墓坑。

守灵的孝眷们也处凉风夹雪,寒气难挨环境中。

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也冻手冻脚的,难以久坐。

等把亡者停放好,亲属烧了“倒头纸”。

孝子就脱掉帽子,专门由一人陪着,到庄员和本家(有两姓以上的家伍叫杂户本家)的门口,挨门逐户,磕头请庄员到家里会合,叫“攒庄员”。

孝子请去庄员时,不能进别人家的大门,只是在大门口喊出来家里的人,在门口磕头言请。

孝子不进大门的原因是:

孝子是深孝、重孝,进门会冲坏人家的财门和中宫的。

这在农村是特别讲究、忌讳的。

在丧事上“攒庄员”、“会本家”时,只要家中有人,每家总会来一个人的。

当庄员或本家去“攒庄员”或“会本家”时,都要拿上几张纸,在亡者的灵前点烧纸磕头。

等到庄员大多数人都来后,就很快选出主事,管箱(记账)来主持丧事。

所选的主事有两个人,这也和婚事的东爷一样,都是由庄子上比较有威信、懂礼行,也能说服众人的人。

选定主事和管箱后,孝子还要给主事和管箱升酒、磕头。

随后,主事就开始安排工作。

首先,按亡者的生辰与去世的时刻,派人到阴阳或道士家(也有的地方,到本会的寺庙里在神佛处择上日子)择算后事、出殡的日子。

所派去的人,算上后事和出殡的日子后,主事就安排请客的人。

请客也和结婚时一样,由一个人包请一片、一村或一沟。

请客时,把娘外家,以及姑娘、外甥、女婿都请在“三朝”(即亡者去世后的第三天)的一天,其他的亲戚要请在“后事”(即正式举行悼念的日子)上。

安排专人去请道士、和尚、喇嘛、乐师(也叫吹响)、家祭的先生、嘛呢奶奶等,还要安排厨师,购买纸扎、菜蔬,挖坟等等所有事务。

请客时,谁请的客人谁负责,如某甲请了道士,就由某甲负责伺候道士;某乙请了娘外家,也由某乙伺候娘外家。

在请娘外家时,还要拿上酒瓶、礼物。

当请的人到娘外家家里,娘外家知道了消息,还要到大门外对着亡者庄子的方向点燃烧纸。

如果,娘外家有好多户,去请娘外家的人就只请上年长的一家,因为“娘外家没亲后”,再由娘外家的这位年长者,通知其他的家伍人去当骨主。

去请客的人必须说清楚“三招”、“后事”的日期。

不管谁家有丧事,庄员们每户除了蒸上白盘一付(十个馒头)去烧纸,还要背上一捆柴,以示资助,这是一种特别好的乡俗,在缺少燃料的时期,一捆小小的柴薪,可以帮上大忙,众人拾柴火焰高。

也有不蒸馒头,而是拿上一包茯茶或者干脆拿上钱。

由于馒头多了,东家一时吃不完,容易霉变,造成不必要的食物浪费。

有的村子庄员们直接收上钱,共同买上纸札,去为亡者悼唁,表示对死去者的哀思,把剩余的钱给事主家,予以资助,这也是一种较好的习俗。

在会本家、庄员时,主事还要和事主家商量,对亡人所干善事的大小(即所念经卷规模的大小)。

给亡人念经是对死者的超度,也被认为是儿子们尽孝的一种机会。

“有钱花在亡人上”是继“亡人不吃饭,家产分一半”的丧葬习俗形成的一种社会风尚。

经卷念的多少,所举行的善事的大小,都是按家庭经济收入的情况而定的,家庭经济收入丰盈,家境好,儿女们也愿意为亡人多出一些钱,那么所干的善事就大一些。

反之则将就着过去了,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但即使家里没钱,借钱也要简单举办。

善事规模的大小是按所设堂数的多少来区分的。

按所请人的身份,分为“堂”。

有“三道堂”、“五道堂”之分。

如:

阴阳(即道士,在当地也叫大师)、喇嘛(或和尚)、吹鼓手(即吹响)、嘛呢奶奶、家祭先生共五种身份的人,合称“五堂”。

做“五堂”的道场,在当地人去世后所干的善事中,是最大规模的丧礼仪式了。

没有一定经济实力,是办不了的。

除了按所设堂数多少来区分善事的大小以外,还有以道士念经的天数的多少,来决定善事大小的。

如有动“响器”(念两天经);“小三元”(整二破四,共四天,数字是指天数);“大三元”(整三破五,共五天)。

起经放施,巡香告庙。

凡此种种道场,均由事主家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

故有:

“亡人不吃饭,家产分一半”、“儿(子)出钱,女(儿)流泪;儿媳妇看者个当当会”的谚语(因为,在念经时有乐器伴奏好像演戏)。

在会本家、攒庄员后,所安排的请客、挖坟、请道士、喇嘛、先生等等的人们,都全部出发,各司其职。

不得耽误事情。

戴孝

如果事主家所干的善事比较大,那么在亡人去世的第二天,通常没有什么大事。

但是庄员、家伍、本家的人,只要是家里闲着的,通常都会到亡人家来的。

没有什么活,也要转一转。

另外,在这天还要派人去购买菜蔬、纸扎、香表等一切在丧事上所用的物品。

还要杀猪、宰羊、搭祭棚、砌灶等等。

家伍的媳妇们还要炸油锅,蒸馒头,烙瓜瓜,摘菜。

总之,在第二天,琐碎的事情特别多。

而这一切都要庄员来做的,孝眷们是不能亲自下手的。

在这天,主事们要为孝子、孝媳们粘好麻孝。

麻孝是把几张黄纸层层叠叠的粘上,再在最外层粘上大麻,做成高帽子一样的,还在耳朵边粘上一绺子黄纸。

在戴孝这天,孝子、孝媳以及家伍的侄子、侄媳等所有的孝眷们都要一起来戴孝。

在戴孝时,所有的亲属都跪在灵堂前,每人都手捧孝布或孝帽,由一人燃纸,然后统一戴上孝,并且号啕大哭,大恸悲声。

但有一点,孝子在戴孝前必须剃头和胡须,在往后的日子里,不到百天是不许剃掉头和胡须的。

汉族所戴的孝很有讲究。

带的孝有麻孝和布孝之分。

麻孝是在黄纸上用浆糊粘上大麻做成的,所戴的人是直系亲属。

布孝是直接把白布扯成一尺左右的一段,戴布孝的人是家伍远方的侄子和所有的亲戚、朋友。

就戴麻孝而言,麻孝的种类也较多。

从孝眷所戴的麻孝顶上,可以区分出所戴孝的人与亡者的关系。

戴孝的人是亡者的儿子(即孝子),则在孝帽的顶上粘有一撮大麻,所穿的鞋尖上缝有一块白布,腰里系着麻绳,这就是“披麻戴孝”了。

除了披麻戴孝以外,儿子和亲侄子,还要手拄丧棒(丧棒是用一段一尺五寸长的木棍,在上面沾上黄麻纸做成的)。

儿媳妇所带的孝和儿子完全一样,只是没有丧棒。

如果是亲侄子,也是戴麻孝的,不过孝帽顶上粘得不是大麻,而是一小块白布。

家伍的远房的侄子,则一律只戴布孝,在孝顶上缝一撮麻。

在所有的孙子中,最大的长孙也戴麻孝,在孝顶上缝一块红布,其他的孙子都戴白布孝,顶上缝红布。

如果有重孙,则直接戴红布孝,孝顶上缝一小块白布。

要是在孝子、孙(女)或媳妇中有怀孕的,或者有待出嫁或待娶媳妇的,就可免戴孝。

许多人家老人去世后,家中的孝眷还有穿孝衫的,如果孝眷较多,全部都穿上孝衫,在灵堂前一片白色,一片肃穆。

戴孝是对亡者的一种尊敬、爱戴和怀念,是儿女们表达孝心,表示吊唁的标记了。

丧事期间,亲戚们戴孝所用白布叫“孝布”。

每来一位烧纸、吊唁的客人,等到喝了茶,孝子就在丧棒上搭上孝布,由主事领着到客人的桌前跪下,并双手举到头顶上,由主事把孝布递给客人叫“破孝”。

由于有的来烧纸的年岁大了,有的不愿戴孝,有的亲戚也有不戴孝的,就在“破孝”的时候回绝了。

“破孝”的范围也是根据事主家的家庭情况而定的。

有“半孝”和“全孝”(也叫“满孝”)之分。

按事主家的家庭,有破“半孝”的,也有破“全孝”的。

“半孝”就是专门给姑娘、女婿、外甥和娘外家等亲戚破孝;“满孝”则是不论亲戚朋友,远亲近邻,亲房当道,家伍庄员,凡是前来吊唁的人都要破孝,叫“满孝”。

所有的孝布都是白布,在给客人破孝布时,管箱将白布顺长撕开,扯成宽约一尺,长约三尺的长方形块块。

烧纸的人们来了以后,就破给孝。

给娘外家的女客人和所有的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儿媳妇等女人,都要破七尺的长孝,叫“搭头孝”(就是从头搭到脚上的意思)。

还有一种孝叫把子孝,也是给女人戴的。

凡是戴孝的亲戚,都要给管箱给孝布钱,叫“添孝钱”。

所给孝钱的多少没有定数,或多或少,随心所欲,也算是对事主家的一种变相资助。

当亲戚们拿上孝布以后,就要专门到灵堂前去烧纸戴孝。

到灵堂前跪下,点燃烧纸,然后戴在头上,再磕头离开。

三朝后事

到了亡者去世的第三天,就要举行“三朝”。

举行“三朝”的仪式比较简单。

在“三朝”这天,要请上娘外家、姑娘、女婿、外甥等亲戚。

念经规模也不大。

只请一个喇嘛或道士。

念经时只敲木鱼,没有其它乐器,叫“光光经”。

家境好的,也只请上三个喇嘛念经或三个道士,念“响器”经。

不过,娘外家、姑娘、女婿、外甥等亲戚,还是比较隆重的拿上花花篮、金银斗、童男女等纸札前来烧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