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边坡设计计算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7906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高速公路边坡设计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某高速公路边坡设计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某高速公路边坡设计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某高速公路边坡设计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某高速公路边坡设计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高速公路边坡设计计算书.docx

《某高速公路边坡设计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高速公路边坡设计计算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高速公路边坡设计计算书.docx

某高速公路边坡设计计算书

毕业设计计算书

(2013~2014学年)

 

设计题目双寨路滑坡治理工程

学院名称河海学院

专业班级地质三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起讫日期

摘要

重庆市巴南公路建设有限公司(甲方)委托重庆交达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对巴南区2008年通村通畅工程双寨路滑坡整治工程进行详细勘察,为设计单位对滑坡综合治理方案提供地质依据及设计参数。

该滑坡位于巴南区双寨路K5+630.086~K5+690.320段公路右侧(北侧)的斜坡体上,该段公路由重庆市巴南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承担,滑坡段公路路基已平基至标高677.00m左右。

该段道路于1993年7修建了乡村机耕道路,2008年修建通村通畅工程将公路拓宽为6.50m,由于公路拓宽,在斜坡体堆载土石方后出现该段坡体变形和地表局部出现裂缝,为此在填方段新建了护脚挡墙,护脚挡墙仍然发生开裂变形,并伴随坡体局部产生滑移现象,影响了双寨路的正常施工及公路车辆和行人安全。

采用传递系数法来计算滑坡体在各种工况下(如天然状态,暴雨状态)的稳定性。

分析滑坡的的稳定性并计算出滑坡推力,采用抗滑桩、格构来对滑坡进行支挡,使滑坡土体维持稳定状态

 

关键词滑坡抗滑桩稳定性

 

设计参数及设计工况

安全系数确定

 

某高速公路边坡设计计算书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1.路基挡土墙设计

2.边坡稳定性计算

3.边坡加固计算

4.边坡防护设计

5.抗滑桩施工图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本次设计的基本资料

1、工程概况

该滑坡位于巴南区双寨路K5+630.086~K5+690.320段公路右侧(北侧)的斜坡体上,该段公路由重庆市巴南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承担,滑坡段公路路基已平基至标高677.00m左右。

该段道路于1993年7修建了乡村机耕道路,2008年修建通村通畅工程将公路拓宽为6.50m,由于公路拓宽,在斜坡体堆载土石方后出现该段坡体变形和地表局部出现裂缝,为此在填方段新建了护脚挡墙,护脚挡墙仍然发生开裂变形,并伴随坡体局部产生滑移现象,影响了双寨路的正常施工及公路车辆和行人安全。

2、场地条件

(一)气象水文

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月平均气温最高是8月,平均气温为28.5℃,最低气温为零下1.8℃。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

年平均降雨量1082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尤其是6~8月多暴雨,日最大降雨量达192.9mm,小时最大降雨量超过65mm。

雨季,尤其是暴雨期往往是滑坡的活动期。

据工程地质调查,斜坡坡顶、坡脚无塘、田、水库、河流等地表水体分布。

(二)地形地貌

滑坡勘察区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石滩镇。

属丘陵剥蚀地貌。

为斜坡地形,总体地形北低南高,场地沿2-2’剖面两侧微地貌为一凹地冲沟,冲沟两侧地形较陡,坡角12~24°,滑坡区地面高程650.0~677.00m,高差约27.00m,斜坡坡向356,地形坡角5~46左右。

斜坡体中部形成多级梯状平台,呈缓坡与陡坎相接地形(见照片1、2、3)。

双寨路修建时由于拓宽路面坡体堆载坡体产生变形,在斜坡中部分布较明显的裂缝有3条,裂缝张开宽度约8~20cm,一号裂缝长约3.60m,二号裂缝长约1.50m,三号裂缝长约1.97m(见照片4、5、6、7),斜坡变形体地表局部产生滑动。

滑坡区植被稀少,多为农田分布。

(三)地质构造、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四)地层岩性

根据野外地表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滑坡区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砂岩组成。

(五)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层具松散土层与下伏基岩的双层结构,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区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

场地斜坡坡度较陡,大气降雨主要运移方式为顺坡向下以地表水形式排泄,部分地表水下渗至第四系土层以分散潜流方式运移向低处排泄。

区内分布的紫红色泥岩为区域性相对隔水层。

简易水位观测:

勘察期间对勘探孔作简易水文观测,所有钻孔中均未见地下水,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但在雨季第四系土层可能存在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中存在少量风化裂隙水。

根据本场地和相邻场地建筑经验,该地区土层及地下水对混凝土微腐蚀性。

(六)人类工程活动

场地主要人类工程活动为修建道路,由于公路拓宽斜坡堆载,对坡体土体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是诱发该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

区内及周边人工切坡及堆填最大高度约5.00~10.00m,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中等强烈。

(七)地震效应评价

根据1:

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1)和《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拟建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第二章计算依据

一、设计参数及设计工况

1、计算参数取值来自于地勘报告,如下:

(1)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天然重度(γ):

20.00kN/m3;饱和重度(γ):

21.00kN/m3;

天然状态:

C=0kPa,ψ=25°;

饱和状态:

C=0kPa,ψ=20°。

粉质粘土参数:

天然重度(γ):

18.80kN/m3;饱和重度(γ):

19.30kN/m3;

天然状态(残余抗剪值):

C=17.0kPa,ψ=9.0°;

饱和状态(残余抗剪值):

C=12.0kPa,ψ=7.0°。

(2)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中等风化泥岩:

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00MPa,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14MPa,为极软岩,粉质粘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σ0]=150kPa。

强风化泥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σ0]=300kPa。

中等风化泥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σ0]=800kPa。

中等风化基岩完整性较好,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滑坡支挡构造物的基础持力层。

(3)粉质粘土极限侧阻力qsik取50kPa,强风化基岩极限侧阻力qsik取75kPa。

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取2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

中等风化泥岩取60MN/m3。

(4)其它

基底与岩石的摩擦系数:

强风化泥岩μ=0.35

中等风化泥岩μ=0.45

2、计算工况及安全系数确定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

该滑坡防治工程等级为二级,其稳定性安全系数取1.15。

计算工况如下:

工况Ⅰ:

现状+地面荷载;工况Ⅱ:

暴雨或久雨状态饱和+地面荷载。

第三章滑坡稳定性及滑坡推力计算

滑坡推力的计算采用传递系数法,选取2号剖面作为控制剖面进行计算。

安全系数取1.15,剩余下滑力计算图示与计算结果详见图1和表1。

根据计算,设桩位置(第6滑块减出口)处剩余下滑力及其水平分力如表1所示。

表1设计工况下(暴雨工况)

剩余下滑力(kN)

设计剩余下滑力(kN)

2-2剖面

557.59

974.45

图12-2’计算简图

第四章方案比选

方案比选

滑坡特征

(一)滑坡范围及规模

该滑坡规模小,滑坡周界明显,平面形态呈扇形。

滑坡后缘壁高约3~5.00m,在1-1’剖面至3-3’剖面间为岩土结合面。

滑体纵向长74~83m不等,横向宽约40~70m。

滑体内小型拉裂缝较发育,张开宽度一般在8~20cm。

该滑坡剪出口在北侧基岩露头和陡坎处,滑坡后缘标高677.00m,前缘剪出口标高650.00m左右,高差约27.00m。

钻孔揭露滑体最厚可达10.70m,滑坡体平均厚度约5.00m,滑坡面积大致4800m2,总方量约24000m3,为小型土层滑坡。

根据滑坡后缘壁和拉裂缝变形方向分析,滑坡的总体滑移方向356°。

(二)滑体特征及变形情况

滑体主要由人工填土和粉质粘土组成,人工填土含30%左右的砂、泥岩块、碎石,块碎石粒径一般20~300mm。

滑体表面呈折线形,靠近前缘较平缓,滑坡后缘较陡,中部局部呈台地。

滑体最大厚度10.70m左右,平均厚度约5.00m左右。

滑体中形成的拉张裂缝张开宽度约8~20cm,深0.3~0.5m左右。

各个滑面剪力计算

滑块编号

1-1剖面暴雨工况剪力

1

127.33

2

147.62

3

600.31

4

481.77

滑块编号

2-2剖面暴雨工况剩余下滑力

1

40.26

2

543.00

3

641.21

4

879.73

5

837.31

6

557.59

由勘察报告得出3-3剖面基本稳定,所以2-2剖面为该滑坡的主滑方向

方案一:

右路肩边缘设置抗滑桩

道路右侧边线以外0.75m设置一排抗滑桩共13根,抗滑桩截面尺寸b*h=2*3m,桩长12-20m,桩顶标高等于右侧路肩标高,对于填方地段,桩间空隙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浆砌块石砌筑。

方案二:

右边线以外50m设置抗滑桩

道路右侧边线以外50m(2-2滑面第6条块中部剪出口)设置一排抗滑桩共12根,抗滑桩截面尺寸b*h=2*3m,桩长10m,桩顶标高比右侧路肩标高低8m,当桩顶标高高于原状地面线时,桩间空隙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浆砌块石砌筑。

 

桩型

滑体厚度(m)

支挡位置

剩余下滑力(KN/m)

抗滑桩长度(m)

2*3m型抗滑桩

4.4

2-2剖面在第6滑块中部剪出口

557.59

10

2*3m型抗滑桩

11.5

2-2剖面第2条块上部剪出口

543.00

20

由以上图表得出,方

案一,右路肩边缘设置抗滑桩

治理的下滑力为543KN/m,而最终剩余下滑力为557.59KN/m,所以该治理方案不可选,抗滑桩的上部经过治理后是稳定的,而下部依旧会有15KN/m的下滑力。

支档部位的滑块厚度为11.5米,虽然此处的剩余下滑力不太大,但是在考虑到滑面下抗滑桩的埋深,需要的桩长达到20米,成本较高。

方案二:

右边线以外50m设置抗滑桩

滑坡在此处的剩余下滑力为557.49KN/m,抗滑桩布置的间距为5米,需要的抗滑桩12为跟。

剩余下滑力较方案一大。

但是该抗滑桩布置在滑面的最下部,不会出现,抗滑桩下部不稳定的现象。

其次此处的滑体厚度为4.4米,考虑到抗滑桩下部埋深,该抗滑桩最长不会超过10米,布置12跟。

和方案一相比比较节约经济,施工方便。

第五章抗滑桩设计

5.1.1选择桩形

1-1’剖面和2-2’剖面在计算时选用2-2’剖面为主滑剖面来计算。

支挡部位在前部剪出口,抗滑桩布置好在最后个滑块滑块。

滑体厚度4.4m,桩埋深5.6m,桩长10.4m。

桩的嵌固段深度不宜小于总桩长的1/4的要求。

按规定要求,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2,所以拟定截面尺寸。

由于选定设桩位置滑床为泥岩,所以采用m法计算桩的锚固段内力。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所以选用C30混凝土。

支挡处剩余下滑力力为974.45KN/m。

采用m法

地基系数

抗滑桩土质地基系数

桩的变形系数:

桩的换算深度:

,属于刚性桩。

取桩间距取5m

4.1.2桩的内力计算

每根桩承受的水平推力

滑面处剪力:

滑面处弯矩:

其计算模型如图4.1所示:

(图4.1)

滑面至旋转中心的距离:

桩的转角:

桩侧抗力:

 

桩身各点剪力:

当时,即可找出弯矩最大值的y值。

经验算求得时。

桩身各点的弯矩:

当y=0.471m时,。

 

4.1.3桩的配筋设计

(1)纵向受拉钢筋计算

选用C30混凝土,纵向受力钢筋选用HRB335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