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682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docx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docx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9-4编号:

01 

《老师你好》教学设计

备课人:

班级:

三年级等级:

学习目标:

1、在听赏《走过老师的窗前》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尝试给老师写祝福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赏歌曲《走过老师的窗前》

1、边听《走过老师的窗前》的音乐边拍手。

2、“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等等。

3、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1)歌曲赞美了谁,再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老师”。

(2)欣赏乐曲第二遍,让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好在哪,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3)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说:

“谢谢你老师。

(4)欣赏乐曲第二遍,跟着乐曲轻声哼唱。

(5)在老师带领下跟着乐曲小声地唱。

4、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想一想,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5、写祝福语献给老师,你有知心的话要对老师说吗,向自己班的老师和别的班的老师祝贺。

二、歌曲表演

1、用歌声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现歌曲。

3、设计体态动作表现歌曲。

4、想一想还能怎样表现歌曲。

三、小结

你感觉到了什么,互相说一说。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9-4编号:

01 

第二课时

一、听赏歌曲《老师你好》

1、听《老师你好》的音乐进教室。

2、聆听歌曲回答问题。

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里赞美了谁?

让我们再认真听一遍,思考两个问题:

(1)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深情)

(2)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中速)

二、学习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1、聆听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2、引导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与速度。

歌曲的情绪是:

欢快

速度是:

中速稍快

3、尝试填词

师:

我们能不能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里唱出来?

这首歌分为领唱部分和齐唱部分,你们认为祝福语填写到哪一部分比较合适?

(齐唱部分)

师:

有几个乐句?

(4个乐句)

师:

想一想你们选择几条祝福语填入?

可以使用重复的手法。

以小组形式讨论,然后唱一唱。

学生互评,看那一组唱得最好。

三、小结

师:

这节课我们既聆听了歌曲《老师你好》,又学会了《老师最理解我》让我们在教师节来临时为我们尊敬的老师献上深深的祝福吧!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9-11编号:

02 

《折纸船》教学设计

备课人:

闫兴龙班级:

三年级等级:

学习目标:

1、能学会唱《折纸船》这首歌曲,并了解一些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愿意与台湾的小朋友建立深厚的友情。

2、能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母音lu的发声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找台湾,你们知道台湾在哪吗?

能在地图上找到台湾吗?

2、说台湾,你了解台湾吗?

能不能介绍一下台湾?

3、看台湾,简要介绍有关台湾的知识。

4、唱一唱:

引导学生从内心的情感出发,将自己想象成风儿,把祝福吹到台湾,进一步体验"U"的发声方法,有正确的歌唱姿势。

二、新歌学习

1、聆听歌曲,教师边折纸船边唱歌。

2、感受歌词

(1)“拍电报”

XXXX│XXX│XXXX│X—││

小小手儿巧又巧手儿巧又巧

折个船儿摇呀摇船儿摇呀摇

(2)师生互相合作朗读歌词,重点体会歌曲中的领唱与合唱。

(3)体验旋律:

A、律动:

教师唱歌曲,学生拿着小纸船律动。

B、学唱: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根据听到的旋律学唱歌词。

C、分组分句学唱。

3、巩固歌曲,升华情感。

边唱边把自己对台湾小朋友的祝愿写在自己的小船上。

四、小结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9-11编号:

02 

第二课时

一、复习《折纸船》,体会歌曲情感,并表演唱。

二、音乐知识导入新课,人声的分类:

童声:

少年儿童在变声期前的声音。

女声:

是指成年女子的声音。

男声:

是指成年男子的声音,男声一般比女声低一个八度。

三、新课学习,欣赏:

A、《小背篓》(女生独唱)

歌词理解:

《小背篓》是一首反映“童年”和“母爱”的歌曲,深情的赞颂了童年时妈妈给孩子的深切关爱,歌曲旋律甜美隽永,音域宽广,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优秀女声独唱歌曲。

B、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作者吸取了内蒙民歌的音调素材进行创作,歌曲写得舒展悠扬,具有浓郁的草原风味,唱起这首歌,人们就像处身在辽阔的草原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胸中汩汩流出,对党和祖国的感激之意,溢于言表。

1954年全国群众歌曲评比此曲获一等奖。

C、歌曲《小螺号》(童声独唱)

《小螺号》是一首反映渔家儿童幸福生活的歌曲。

曲调清新活泼,颇具儿童情趣,歌曲以儿童的口语,描述了海鸥、浪花、渔船、海滩、海水等与渔家生活相关的情景及欢快的情绪,表达了渔家儿童幸福美好的心情。

学生欣赏,说说是什么声音演唱,随琴唱一唱《小螺号》歌曲。

四、小结完成情况。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9-18编号:

03

《采山》教学设计

备课人:

闫兴龙班级:

三年级等级:

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

3、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习(体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采山》进教室,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旋律。

二、表演《采山》: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

首先,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

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学唱。

(用跟唱法教学)

2、找出自己演唱觉得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设计表演动作,边演唱边表演。

4、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5、跟着老师拍击歌曲的节奏。

出示歌谱中提炼出的节奏。

6、跟着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现的地方。

三、编创与活动:

“孩子们快看,老师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克服困难,把他们采摘回去,好吗?

1、让学生将蘑菇上的节奏拍一拍。

2、分小组组合节奏,按着课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组合四拍,然后将一组几个人组合的节奏连起来读拍,形成一条节奏长龙,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读一读,拍一拍自己组合的节奏。

四、小结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9-18编号:

03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说说农村是个什么样子?

农村的风光真的是又美又有趣,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幅与农村有关的画,请大家欣赏。

二、出示图画,欣赏乐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

板书:

《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描写的是小牧童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

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

(二)听曲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

它们的情绪怎样?

(分成三个乐段)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欣赏。

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四)欣赏全曲,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

(五)讨论、谈体会,学生讨论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概括性的欣赏小结。

三、课堂小结:

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9-25编号:

04

《捉泥鳅》教学设计

备课人:

闫兴龙班级:

三年级等级:

学习目标:

1、继续体会《牧童短笛》,让学生体会牧童的生活情绪。

2、欣赏歌曲《捉泥鳅》,能用活泼、轻快的情绪演唱。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再次体会《牧童短笛》音乐

学生欣赏全曲,然后学生模仿牧童吹笛的声音。

二、认识竖笛

(1)师:

刚才同学们用声音模仿了笛声,但怎么说也难真像,不妨要牧童来教一教我们,欣赏一段笛子的音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新伙伴竖笛:

竖笛的构造:

吹口笛头笛身笛尾

第六孔第五孔第四孔

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

左手在上方,右手在下方,用手尖按住孔

(2)尝试着吹响竖笛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才能将竖笛吹出美妙的音色,用“1”为准。

培养学生正确的吹奏姿势,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学生自己小结那种方法好)。

(3)听《牧童短笛》学生随音乐模仿牧童吹奏的样子一起吹奏竖笛,手指的节奏,形态等动作的模仿。

三、去田野

师:

我们到山上去采了蘑菇、木耳、鲜花,还学会了小牧童放牛和骑在牛背上的形态,现在我们要到田间去,看看农村的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四、学生欣赏《捉泥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五、教师小结。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9-25编号:

04

第二课时

一、欣赏《牧童短笛》音乐

1、学生欣赏全曲,谈谈体会。

2、听《牧童短笛》学生随音乐模仿牧童吹奏的样子一起吹奏竖笛,手指的节奏,形态等动作的模仿。

二、学习歌曲《捉泥鳅》

1、学生欣赏,并根据歌词表演内容。

掌握歌词所表现的内容,熟悉歌词,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2、学唱歌曲。

学生随音乐唱歌曲,注意歌谱、歌词,对好音准。

1=C4/4

221225︱53323-︱665653

天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

今天我等着你,

︱444323-︱

等着你捉泥鳅。

“2”“4”在着两句中容易出现音准的问题,要求学生模唱

3、学生表演唱。

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歌唱,体会歌曲的情感,并与大家交流。

三、小结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去郊外感受了雨前山野的美,雨中山野的乐趣,同时欣赏了牧童吹笛的笛声,并学习了竖笛的结构,最后我们还去了田间,体会了小朋友捉泥鳅的快乐,农村生活太有趣了。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不同的音乐。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0-2编号:

05

《音乐家聂耳》教学设计

备课人:

闫兴龙班级:

三年级等级:

学习目标:

1、能了解《卖报歌》的创作背景,以及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与主要作品。

2、能学会《卖报歌》,并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3、能积极参与与听赏活动并从中享受到音乐的乐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情——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

解放军叔叔在天安门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

老师提问:

从画面上你们看到、听到了什么?

你们知道《国歌》的曲作者是谁?

又名叫什么?

二、激情——了解聂耳的生平以及《卖报歌》的创作过程

(1)老师:

你们想不想了与聂耳有关的事情?

(2)老师:

聂耳除了对《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外,还作了许多乐曲与歌曲,如《大路歌》、《金蛇狂舞》、还有大家熟习的儿童歌曲《卖报歌》。

说起《卖报歌》的创作,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大家想听吗?

三、感受情感——学习歌曲《卖报歌》

A、划拍视唱乐谱(看课件上出示的乐谱)1=F2/4

555∣555∣35653∣235∣53532∣132∣332∣612∣

665∣365∣5323∣5-∣5323∣5323∣6123∣1-∣

B、学唱歌曲

四、表现情感——启发学生体会歌曲

老师:

通过歌曲的学唱结合老师所讲的小故事,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毛头”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歌曲虽是反映孩子们对旧社会痛苦生活的控诉,但曲调色彩明朗。

唱时声音要明快、活泼,速度稍快。

)按体会的情绪完整地把歌曲唱一遍。

五、创设情境——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分三段,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创设“小毛头”当时卖报的情景,表现“小毛头”的心情,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别表演。

六、小结

老师:

今天我们再也不要像“小毛头”一样去街头卖报了,我们可以坐在这明亮的教室读书学习,享受着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学习机会。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0-2编号:

05

第二课时

一、复习《卖报歌》

二、导入新课——听赏《金蛇狂舞》

师:

聂耳叔叔不但写了这些反映穷苦人民生活的歌曲,还写了很多爱国的歌曲和一些民乐合奏曲,今天,我们来听赏其中的一首。

学生欣赏《金蛇狂舞》。

欣赏后,你觉得音乐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情绪,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三、体验《金蛇狂舞》

(1)作品归纳介绍:

乐曲展现的是欢庆的场面,像过年过节办喜事,人们正沉浸在热闹的气氛当中。

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这首乐曲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时赛龙舟的场面,曲名叫《金蛇狂舞》。

这首曲子当中最能体现热闹气氛的又是什么乐器?

堂鼓节奏2/4XXXX︱OXX︱XO︱

咚咚咚咚︱O咚咚︱咚O︱

这是拨2/4XX︱XX︱

锵锵锵锵

(2)复听全曲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音乐,结合画面,想一想这首乐曲的节奏或情绪有什么不同,可以分几个部分。

(3)分段听

先听第一段,想一想这段表现了龙舟比赛什么场面呢?

再听第二部分,想想这段又表现了龙舟比赛什么场面?

听最后一部分,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段与前面那一段旋律相似?

这一段与前面比起来。

速度更快,锣鼓声更密集,所以情绪更热烈,请同学想一想它又表现了什么场面呢?

(4)综合表现

A、学生看乐谱随琴唱一遍

B、分两组接唱(两组代表两艘龙舟)

C、看教材,两组分别用拍手与跺脚代表堂鼓、拨一边唱一边拍手、跺脚(教师弹奏旋律)。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一次体会了龙舟赛的盛况,同时体会到了用打击乐表现聂耳的音乐作品,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不断积累去体会音乐中的奥秘。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0-9编号:

06

《在祖国怀抱里》教学设计

备课人:

闫兴龙班级:

三年级等级:

学习目标:

1、能学会唱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并创编歌表演,享受表演的快乐。

2、能积极参与音符之家的教学活动,认识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形状,能分辨它们的时值及差别。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音乐之家》

师:

欢迎同学们乘着火车来到音符之家,音符之家欢迎你,今天老师先介绍音符之家的成员:

二、学习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师:

音符娃娃回家了,它们都在家里听赏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也来和它们一起听一听?

(1)聆听歌曲:

播放歌曲《在祖国的怀抱》

(2)熟悉旋律:

教师分别弹奏旋律,并请同学说出老师弹奏的顺序。

1144︱5322︱2122︱20︱

1512︱52325︱12212︱20︱

1512︱52325︱31131︱10︱

666︱65465︱

过程:

全班同学分成四组,由组长带同学们视唱旋律,教师分别弹奏旋律,并请同学说出老师弹奏的顺序,然后全班试着随琴模唱整首旋律。

(3)朗读歌词:

老师读前句,同学读下一句(按歌曲节奏朗读)。

(4)学唱歌曲,师:

比一比谁最先学会歌曲。

(5)歌词演唱:

采取对唱与齐唱的形式进行。

二、创编歌表演

(1)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你们知道我国还有那些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

(2)创编歌词与表演动作

学生自由组合,教师引导学生将歌词中“阿佤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换成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并创编具有民族特点的歌表演。

(3)分组展示,综合评价。

三、小结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0-9编号:

06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

请同学模仿火车的声音。

U—︱U—︱︱XXXX︱XXXX︱︱U—︱U—︱

学生看教师的手势模仿火车的叫声,并做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力度变化。

师:

今天我们要听赏的是由手风琴演奏的表现解放军的乐曲《我为祖国守大桥》。

二、初听全曲

1、聆听全曲

师:

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题中的“我”是谁?

这一音乐描绘了“我”或火车什么情景?

学生说一说乐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

然后唱一唱音乐主题。

2、再听全曲

指导学生听赏全曲,分析主题出现几次?

师:

听一听,音乐主题在乐曲出现几次?

每次出现时举手,老师用★标记,同时请想一想,后四次的音乐与音乐主题是否完全一样呢?

学生听全区并回答问题。

师:

将音乐主题进行变化演奏叫变奏。

三、分段欣赏

1、感受主题与变奏3在速度(快慢)上的变化,并用语言表达。

变奏3:

师:

音乐速度变慢了,你们觉得这时音乐表现了一位解放军叔叔吗?

2、感受主题与变奏4在力度(强弱)上的变化,并唱一唱用声音表现。

师:

音乐声渐渐减弱,解放军叔叔已经走远了。

3、听“火车的音乐”,并进行身势创作

︱︱XXXX︱XXXX︱︱

tutututututututu

老师指导学生随者“火车音乐”进行身势创作。

四、听赏全曲,参与表现

1、静听全曲(用卡片摆好结构图)

让学生对全曲结构有一个明确认识,整体的感受。

2、参与表现全曲,根据音乐师生感受,唱一唱、动一动、说一说,进行参与表现。

3、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还不够富裕,不够强大,还需要我们努力学好知识去建设它,保卫它,让我们坐上时代的列车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吧!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0-16编号:

07

《音符之家》教学设计

备课人:

闫兴龙班级:

三年级等级:

学习目标:

1、了解、学唱中国民歌,能从熟悉的音乐材料中探寻发现曲调组合的一般规律。

初步掌握“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

2、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速记1-2首民歌,培养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课间制作演唱歌曲准备。

2、课前5分钟常规组织接以前的顺序登台演唱。

二、课前导入

1、同学们的歌声真好听,大家喜欢音乐吗?

说说你对音乐的特殊感情!

2、生自由畅谈,可以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尽快尽早进入音乐世界,感情渲染)。

3、看来,音乐与我们联系的真是太紧密了。

它的世界色彩斑斓,好生神秘。

其实呀,在音乐大家庭里,只有七个基本成员,他们分别是谁呢?

4、思考回答

三、新课学习:

“七个小矮人”的游戏

1、认识他们,爬梯子。

2、这七个成员就像童话中七个神秘的小矮人,可以有千万种的组合,请看老师的组合,一起来哼一哼,唱一唱!

3、(好听吗)这七个小矮人生来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可以调遣他们。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摆弄摆弄他们吧!

请在纸板上排出4个小节的旋律,看谁摆得最流畅,最好听。

4、同样的节奏,为什么有的摆出来好听,有的不好听呢?

就如做房子,砖石组合不好,房子就会垮。

音符组合不好,音乐就不好听。

音乐种,音符组合有没有规则呢?

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现在我们就熟唱民歌二、三首,不会写歌也会哼!

5、跟琴声唱准七个基本音以及音阶上、下行练习。

(3-4之间的半音是难点。

6、视唱,发声练习。

(体味音符音律的美感)

7、学生根据屏幕节奏提示组合音符,有困难的可以两人合作。

(让学生参与创作,体验乐趣,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

8、思考、讨论。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0-16编号:

07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认识了哪些音符?

二、从民歌中探索游戏规则

1、《我的家乡日喀则》

a范唱。

b听琴跟唱。

c乐句分句的辨析。

2、《小白菜》

a哼唱。

b体味情绪。

c找主音。

难点引导:

每一条旋律中,都有一个核心老大,其同龄全曲的作用,施小组长职责。

3、《信天游》

a师唱歌谱,生分析有几句。

b找主音。

c哼唱民歌,分析歌词特点(一问一答,很有生活情趣)。

d带着情趣表演唱。

4、聆听、感受

话要一句句说,歌要一句句唱。

思考:

有几句,提示:

分句。

5、带着问题聆听感受。

思考:

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将抽象化的音乐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易于理解、探寻。

6、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乐句即主音。

a找组长即主音。

b观察找出歌词特点。

c表演唱。

三、民歌比赛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首大家最喜欢的民歌进行表演唱。

1、学生分组准备(选歌、演唱、队形排练)。

2、展示表演。

(此环节为学生提供大胆演唱、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0-23编号:

08

《新疆好》教学设计

备课人:

闫兴龙班级:

三年级等级:

学习目标:

1、听赏《新疆是个好地方》后,能说出歌曲的基本情绪及歌曲所表达的大概内容,并从中得到快乐。

2、能学会演唱《库尔班叔叔喜洋洋》,并积极参与创编歌曲的表演活动。

3、能用活泼风趣的音乐演唱歌曲。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听一听,动一动。

同学们伴着《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的音乐,学习做简单的新疆舞动作。

2、说一说,看一看

师:

同学们,你知道刚才我们做的舞蹈动作是那个民族的吗?

学生观看VCD,说一说新疆舞的特点。

3、听赏与感受

师:

我想请大家说说新疆除了歌舞,还有什么地方特色,民族风情?

(1)学生说自己对新疆的了解。

师:

说得很好,不过新疆还有许多我们不了解的,就让我们一起来听赏这首《新疆是个好地方》看看新疆好在那些地方。

(2)学生听赏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

(3)学生说出歌曲情绪,并根据歌曲内容说出新疆的好。

二、体验探索

师:

这是一首流传已久的新疆民歌,既然过去的新疆就是如此美丽,那么,现在西部大开发,岂不让新疆更迷人!

同学们想去看看今天的新疆吗?

师:

那就让我们加入“新疆之旅小记者团”去采访,体验新疆人民的生活,好吗?

1、听乐曲,玩游戏

师:

让我们坐上新疆的大马车,出发吧!

(学生随音乐,模仿骑马车的动作)

2、辩声音,找音响

师:

终于到达新疆南部了,这时远远的有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走来,听!

是什么声音?

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和蹄声,马车声。

(1)让学生听辩出马铃声,马蹄声。

-学年度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10-23编号:

08

(2)学生自由模拟声响,分组讨论(方法:

用串铃、铃鼓模仿马铃声,又能双响筒模仿马蹄声)。

(3)每组分别模拟演示(四小节的节奏)。

然后教师写出节奏,分小组同时模拟,教师伴奏《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的音乐。

第二课时

一、学习歌曲

1、有节奏的读第一段歌词。

(1)编顺口溜(按节奏吧歌词读一读)。

(2)用打击乐模拟马铃声、马蹄声并加入歌词的朗读。

2、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师:

这时一位新疆小姑娘将我们编的顺口溜唱出来了。

(1)听赏第一段歌曲。

(2)随琴哼唱旋律。

(3)随琴唱第一段歌曲,然后加入马蹄声,马铃声为歌曲伴奏。

3、学会歌曲第二乐段。

(1)师:

新疆姑娘能歌善舞,小伙子也不示弱,他们跑来用铃鼓为她们伴奏。

(2)用听唱法随琴唱乐曲,随琴学唱歌词。

(3)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